湘西隨行之鳳凰古城(2)
湘西隨行之鳳凰古城(2)
結束沱江的烏篷船游,上得岸來,恰是萬名塔不遠。遠遠的,對著萬名塔,又拍了一張全景。
從岸上拍的萬名塔
不遠處,一對中年夫婦正用臉盆舀起江水,將一群鵝趕走。好奇他們為什麼不讓鵝群靠近,走近一看,原來他們正在為自己心愛的狗狗洗澡。估計是這些鵝有靈性,以為學雷鋒的來了,想來蹭澡了,卻不想遭遇當頭一「潑」……
不遠處,一對中年夫婦正用臉盆舀起江水將一群鵝趕走
原來他們正在為自己心愛的狗狗洗澡,不讓鵝群蹭澡
旁邊是鳳凰民俗博物館,進去瞧一瞧。
鳳凰民俗博物館的全景
鳳凰民俗博物館的正門
院子里懸掛著的是已經染好的布料,這讓我想起了老謀子拍的那個由鞏俐和李葆田主演的叫啥子的電影,講染坊里亂七八糟事情的。但這裡就是這點染色的布而已,看來只是擺擺樣子的。
院子里懸掛著的是已經染好的布料,看來只是擺擺樣子的
裡面是一組老式的生活用具,已經有些年代了,顯然是古董,但對我來說興趣不大。放幾張照片在這裡,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清代的鴉片煙床和鴉片煙桌
清代的洗臉架
清代的梳妝台
清代的抬盒
清代的花轎
這是哪個朝代的東東沒有註明
出了鳳凰民俗博物館,對著漸漸遠去的沙灣和越來越近的虹橋風雨樓,我拍下了兩張照片。
漸漸離我遠去的沙灣
離我越來越近的虹橋風雨樓
石板鋪設的樓道,斑斑駁駁,已不現昔日的美觀。一個小姑娘正坐在樓道的石階上,耐心地整理著花卉,期待著遊客的光顧,也就七八歲吧,正是上學的年齡,但看她熟練的扎花技術和波瀾不驚的神情,應該是經常在這裡賣花的了。
一個小姑娘正坐在樓道的石階上,耐心地整理著花卉,期待著遊客的光顧
再次來到了昨天拍夜景的地方。白天的感覺和晚上的不一樣,已經九點多了,這個畫面里仍然靜悄悄地,彷彿還沒有從沉睡中醒來,與昨晚熱鬧的場面真是天壤之別。看來,鳳凰古城的夜生活遠比白天要豐富多彩。
昨天拍夜景的地方仍然靜悄悄地,彷彿還沒有從沉睡中醒來
一對貌似母女的賣花人正背上背簍提上花籃,準備去賣花。請注意,在畫面的右上方有一塊牌子「公廁一元」。「人有三急」,而其中的「兩急」都與廁所有關。在這個消費水準並不是很高的地方,守著一個廁所,遠比賣花的要強。
賣花母女旁的一塊牌子「公廁一元」,守廁遠比賣花要強
走上了虹橋風雨樓。
虹橋風雨樓分上下兩層,一樓是主通道,兩邊是一些商鋪;二樓為民俗文化樓,有許多民間的珍稀工藝品和書畫家的作品……
沒有細覽樓內的陳列品,而是透過木製套窗戶,從另一個角度看沱江、看沙灣景區、看吊腳樓……
沙灣景區,右前方高高的建築是著名畫家黃永玉的奪翠樓
沱江從鳳凰城內穿城而過
沱江北岸,上午就是從這裡走過去坐船的
沱江南岸鱗次櫛比的吊腳樓
在虹橋風雨樓上看到的古城一角
離開虹橋風雨樓,在古城牆邊,就是楊家祠堂,由太子少保、果勇侯、鎮竿總兵楊芳捐資,修建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
對於楊家祠堂內部的結構,沒有細細的探究。以前的外出旅遊,都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到過而已。如果是有心人,會對裡面的每一個結構進行拍攝,然後光是楊家祠堂就能整出一篇博客來。而我那時根本就沒有想到要寫博客,就是放在今天也不會感興趣,所以,只是拍了幾張外景和內部展示的婚俗,其他都沒有資料保存。
楊家祠堂的大門
楊家祠堂的介紹
楊家祠堂內展示的婚嫁場景
楊家祠堂內展示的婚嫁場景
這個「老鳳凰銀號」的招牌還是有些醒目的。一隻巨大的草鞋,兩塊「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廣告牌,吊足了遊客的胃口。
一隻巨大的草鞋,兩塊「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廣告牌
經過鳳凰古城四大城門之一的東門城樓,但我沒有拍照,主要是感覺沒有角度,拍出來的照片不好看,而進入到裡面又非常黑暗。現在寫博客的時候也為先前的想法而後悔,那可是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的建築,至今已有快300年了。
鳳凰城內的中國南方長城我沒有錯過。南方長城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竣工於明天啟三年(1622)。長城南起與銅仁交界的亭子關,北到吉首的喜鵲營,全長328里,被稱為「苗疆萬里牆」,是中國歷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築之一,其中大部分在鳳凰古城境內貫穿而過。
明朝,湘黔邊境的苗人被劃為生苗和熟苗,生苗是不服從朝廷政府管轄的少數民族,他們因不堪忍受政府的苛捐雜稅與民族欺壓,經常揭竿而起。為了安定邊境地區,鎮壓反抗,明朝廷撥出4萬兩白銀,在生苗與熟苗之間修築起了長城。清朝統治者後來也對苗疆長城作了部分增補修建。
也許由於南方少數民族的軍事實力不如北方少數民族強大,苗疆長城也就沒有修築得像北方長城那樣雄偉壯大,所用石塊只有北方長城的1/10到1/6大小。明清以來,苗疆長城上的石塊不斷被當地人拆去建房、壘坎。今天我們只能看到時斷時續的城牆和一些保存完好的城堡。當然,鳳凰城內的南方長城有多少屬於歷史遺迹,就不用我多說了。
鳳凰城內的中國南方長城
崇德堂是江西富翁裴守祿在1884年修建的,南方四合院,兩層樓。清代時,河運仍然是交通大動脈,地處沅水流域的鳳凰是大西南連接中國東部的通道節點。因此,這裡既有駐軍又有許多外地商人在此經商,其中,江西人佔據了很大的比例。據說,現在的鳳凰人大多都是江西人和本地土家族、苗族人的混血。說的廣泛點,湖南人有相當一部分都有江西人的血統,據史料記載,毛澤東的九代祖上也是從江西遷來湖南的。湖南人稱江西人為「老表」是有淵源的。這麼一說,江西人在鳳凰發財建宅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那時進去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崇德堂」為何物,只是看到很多人進去了,好奇心也驅使我買票進去轉了轉,連大門口的照片也沒有照。寫這些內容時,不知道這是哪裡,用照片里的「令德孔昭」四個字搜索了一下,才知道是崇德堂。有唬弄人的,沒有像我這樣唬弄自己的。
在崇德堂參觀的遊客
崇德堂一角
崇德堂內的牌匾
崇德堂內展示的車轎
崇德堂內展示的花轎
崇德堂內展示的明清時期精緻的木雕
在鳳凰城內,還去了沈從文故居,當然都是收費的,還在那裡買了兩本沈從文的書,只記得其中一本叫《邊城》,在書上蓋有沈從文故居的紀念章呢。可惜在沈從文故居沒有拍一張照片,也算是一個小小的遺憾吧。
這個作坊里應該是製作薑糖的吧。薑糖是鳳凰特產,手工精製而成,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鳳凰傳統的休閑食品,集香、脆、甜、辣為一體,回味無窮,並具有暖胃、防治感冒、止嘔吐、解表、化食、止咳化痰、開胃生津的功效。免費給他們打個廣告。但我沒有買鳳凰薑糖,而是在鳳凰買了好些臘肉。你從反光的玻璃上可以看到我背著的塑料袋裡就是臘肉。
這個作坊里應該是製作薑糖的吧
路上看到的當地婦女,很多都背著小背簍,倒是很有當地少數民族特色的。
路上看到的當地婦女,很多都背著小背簍
在鳳凰古城的出口處附近,看見了很多賣花女正在製作花環,都是非常的認真。看來花環在這裡的銷量還不小呢。
很多賣花女正在製作花環
在這塊刻有朱鎔基手跡「鳳凰城」的牆前,我喝著水,請人留下了我在鳳凰古城唯一的留影。
我在鳳凰古城唯一的留影
穿過這個城門,我的鳳凰之旅就結束了。鳳凰古城給我的這次湘西隨行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穿過這個城門,我的鳳凰之旅就結束了
司機已將車子停在城門口。上車,向張家界返回。
(待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