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胸痛」故事:驚心動魄的 40 個小時

急性胸痛是急診內科最常見的疾病。對於急性胸痛首先應明確是否由潛在致死性疾病引起,如急性心肌梗死(AMI)、主動脈夾層(AD)、急性肺栓塞和張力性氣胸等,需要在短時間內作出恰當診斷和處理。若誤診或漏診,會導致嚴重後果。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 1 例跌宕起伏的急性胸痛案例。

突發胸痛 2 小時:入院

患者男性,49 歲,因「突發胸痛 2 小時」來診。

患者來診前 2 小時於散步中突發心前區疼痛,壓迫樣、劇烈難以忍受伴大汗,呈陣發性,最長持續 30 分鐘,發作間歇胸痛可完全緩解。

查體示:血壓 85/55 mmHg(雙側肱動脈), 心率 50 次 / 分,律齊,未及心臟雜音,四肢肢端暖。神志清,雙肺呼吸音清,未及乾濕音。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史。

心電圖示:Ⅲ、aVF 導聯 ST 段弓背抬高 0.05 mv,V4~V6 導聯 ST 段下斜形壓低 0.1~0.2 mv,冠狀竇心律(圖 1)。

圖 1 入院心電圖

由心電圖分析得知:

  • 下壁導聯(II、III、aVF) ST 段抬高,ST Ⅲ 抬高 > ST Ⅱ,

  • Ⅰ、aVL 導聯 ST 段壓低,ST aVL 壓低 > ST Ⅰ 壓低,

  • V1、V2 導聯無 ST 段壓低。

  • 以上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可能為右冠狀動脈 RCA 近端閉塞。

    同時,該心電圖為緩慢性心律失常,非竇性心動過緩,而竇房結和房室結多由 RCA 供血,RCA 病變使之受累,因此產生緩慢性心律失常。

    因此,醫生趕快給予生理鹽水快速補液、多巴胺持續滴注、嗎啡對症止痛,並行血常規、肝腎功能、肌鈣蛋白 I(TNI)和 D-二聚體(D-Dimer)檢測等。

    經治療後,患者胸痛緩解。

    入院 25 分鐘:再次胸痛

    沒想到,在入院 25 分鐘後,患者再次出現劇烈胸痛伴大汗。

    再次複查心電圖,示Ⅱ、Ⅲ、aVF 導聯 ST 段進一步抬高,並出現Ⅲ度房室傳導阻滯(AVB),心率降至 40 次 / 分(圖 2)。

    圖 2 入院 25 分鐘後複查心電圖

    於是,醫生明確診斷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Ⅲ度房室傳導阻滯(AVB),加用異丙腎上腺素持續滴注。

    診斷明確後,醫生們決定行直接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及急診臨時起搏器置入術。

    術前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嚼服,普通肝素靜推。

    但是,就在穿刺股動、靜脈後,測得右股動脈壓 90 mmHg,心率 30 次 / 分,Ⅲ度 AVB,只得繼續給予多巴胺 10 μg/kg·min、異丙腎上腺素持續滴注,然後經股靜脈置入臨時起搏器。

    冠狀動脈造影提示:

  • 右冠狀動脈(RCA)開口 90% 狹窄(未見明顯血栓);

  • 左冠狀動脈(LAD)遠端 90% 狹窄;

  • 左迴旋支(LCX)中段 70% 狹窄。

  • 見到這種結果,醫生們決定於右冠狀動脈 RCA 開口行經皮冠脈腔內成形術(PTCA)+支架置入術。

    患者術中出現室性心動過速,心率 140 次/分,予胺碘酮 150 mg 靜推後轉律,於 RCA 開口行球囊擴張後,患者血壓上升至 105 mmHg,心率上升至 60 次/分。

    術後胸痛完全緩解,收入監護室。

    監護室心電圖示Ⅱ、Ⅲ、avF 導聯 ST 段較前明顯恢復,術後 1 小時停用多巴胺,5 小時轉為竇性心律並持續存在(圖 4)。

    圖 4 術後複查心電圖

    至此,患者臨床情況似乎穩定,繼續常規抗栓治療。

    入院後 2 小時:察覺到不對!

    入院 2 小時以後,各項實驗室檢查陸續回報了回來。

    醫生注意到,患者的 D-二聚體(D-Dimer)為 5628 ng/mL(常規 < 200 μg/L)。如果是急性心肌梗死(AMI),不應該有這麼高的 D-二聚體啊!

    再檢測了一下心肌標誌物,一般來說,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鈣蛋白 I(cTnI)都會在起病不久有個增高,然後達到峰值,最後恢復正常。而 PCI 手術會使這個峰值提前,然後恢復正常。

    可是看這個患者的心肌標誌物,都已經做完手術了,心肌標誌物卻絲毫不見下降,這不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酶學變化啊!

    表 1 心肌標誌物變化

    會不會,有其他診斷可能?

    於是醫生趕緊給他做了床旁超聲心動檢查,超聲示:

  • 主動脈根部及升主動脈、腹主動脈內徑明顯增寬;

  • 主動脈根部緊鄰無冠瓣瓣根處及右冠瓣瓣上見遊離剝脫內膜片回聲,延伸至腹主動脈;

  • 主動脈瓣中重度反流。

  • 醫生看到這個出了一身冷汗,不會是主動脈夾層(AD)吧?

    趕緊又做了個主動脈血管造影(CTA),結果顯示:升主動脈夾層,累及主動脈弓、降主動脈、脾動脈、左腎動脈(圖 5)。

    患者 CTA 影像

    原來,這位患者不僅僅是主動脈夾層(AD,A 型)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

    除此之外,患者還被診斷出有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Ⅲ 度 AVB,急性腎損傷,急性肝損傷。

    這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性腎損傷、急性肝損傷均由 AD 累及所致。

    在明確診斷後,急請心臟外科會診,外科建議先行內科保守治療,控制心率及血壓。

    入院後 8 小時:急性肝腎損傷

    患者出現急性肝損害、急性腎損害、急性骨骼肌壞死和代謝性酸中毒,聯合應用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無肝素)。

    入院後 40 小時:患者死亡

    患者突發心跳、呼吸停止,搶救無效死亡。

    死亡原因為 AD 破裂。

    難以鑒別的心梗和夾層

    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主動脈夾層(AD)臨床均可表現為急性胸痛,但其治療方向卻大相徑庭。

    其實,典型 AMI 和 AD 患者並不難診斷。

    但是,對於複雜、合併病例,想要快速準確地進行臨床鑒別卻較為困難。主要是因為,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 是 AD 還是 AMI?

  • 若合併,是 AD 累及冠脈導致 AMI,或是 AD 應激誘發 AMI,或是兩者平行存在?

  • 若患者已有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病史,再發嚴重胸痛,能不能克服慣性思維,想到 AD 可能?

  • 因此,對於持續劇烈胸痛伴有以下情況時應強烈懷疑存在 AD:

  • 劇烈疼痛,向背部、下腹部放射明顯,嗎啡鎮痛效果欠佳;

  • 聞及心臟雜音,特別是主動脈瓣區新出現的雜音;

  • 突發腎絞痛或血尿,伴腎功能不全;

  • 四肢脈搏不對稱,特別是雙上肢血壓不對稱、血壓與休克表現不相符;

  • 心電圖及心肌壞死標誌物不符合 AMI 演變過程。總結為 3 個不對稱,胸痛與心電圖表現不對稱、癥狀與體征不對稱、血壓與休克表現不對稱。

  • 而對於 AD 合併 AMI 的情況,仍可從以下 6 個方面進行鑒別:

  • 心電圖非典型心肌梗死表現,且與胸痛程度不匹配;

  • AMI 合併四肢動脈血壓不對稱、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與心肌梗死不相關的意識障礙、腎功能不全應警惕 AD;

  • AMI 合併 D-Dimer 異常嚴重升高應警惕 AD;

  • AMI 時,X 線胸片提示縱隔增寬應警惕 AD;

  • AMI 時,超聲心動圖示升主動脈內徑 >45 mm 應警惕 AD;

  • PCI 術中常規透視縱隔,若發現縱隔增寬,行升主動脈造影明確 AD。

  • 最後,依然希望每位醫生在遇到胸痛的病人時,都不要忽視掉主動脈夾層的可能。

    作者:高玉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王志強,魏縣中醫院

    推薦閱讀:

    中國神話異獸圖鑑,山海經神獸排行榜,最後一個小時候經常聽老人講
    人體經絡走向和24小時氣血運行
    人體一天24小時養生
    我為什麼不看小時代
    小時候,真好《讀完好心酸》

    TAG:故事 | 心動 | 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