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空空空 台下手機控?
大學生用「低頭」「抬頭」給課程投票老師對決手機煩惱多
有一個段子這樣講:小學上課費嘴,初中上課費筆,高中上課費腦,大學上課費流量。移動互聯網正在對中國大學的課堂造成強烈的衝擊。大學生帶著「充電寶」進入課堂已不是稀罕事。他們的理由是:「如果課程不好聽,一個上午刷屏的電量是不夠的。」
課堂低頭族對於大學教師來說,更是新課題、新挑戰。如何讓學生抬頭聽講,而不是低頭刷屏?大學的課堂上演著「陣地爭奪戰」。
文/記者陳翔
一節課刷掉手機四成電量
3月17日8時許,在廣園中路某高校,80餘名大一同學一起聽了一節社科理論課。女老師賣力地用PPT演示時,三分之一的同學低下頭來刷微信、玩遊戲、看電子書與下載好的視頻,一名同學戴起耳機聽音樂。當聽到熟悉的同學發言或女老師放動畫視頻的時候,他們偶爾會抬起頭。一個半小時過後,鄭同學手機的電量從100%掉到了60%,因此他隨時攜帶充電寶。
老師努力希望讓稍微枯燥的內容生動些。她通過提問暗示「刷屏」的同學,並結合民俗地理文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既便如此,課後她仍感到很「受傷」。
17日19時,大學城內中山大學《人口經濟學》選修課上,何老師正俯身反問著前排同學。200人左右的課堂,20餘人邊聽課邊使用筆記本電腦,有的敲擊著心得筆記、有的用PS處理圖像。何老師動作、表情豐富,時常妙語生花,很多學生豎起耳朵生怕錯過。也有部分同學不時看看手機,把老師前後兩句話的間隙填滿。
談及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何老師的一句「他的觀點我一定會考的」,立即引發學生們拿起手機對著投影拍照!課間,一名同學提議面對面建微信群,何老師欣然同意。
18日一早,暨南大學教學樓517室,30餘名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研究生就坐。《媒介批評與文化研究》這門課內容艱深,怎麼吸引學生?張老師就改進了教學方式,在帶著學生們研究《文化工業》一文前,先請學生進行導讀。葉芝君同學早已列出框架結構,釐清故事脈絡,並共享在QQ群上,有的同學便拿出手機或平板電腦閱讀。
老師莫「心塞」
先把課上好
老師們希望課堂紀律好,希望自己在台上講,台下都是「一雙雙求知的眼睛」,但讓人失望的是,看到的可能只是一片亮閃閃的手機屏幕。看到這一場景,老師們確實心塞。但這鞭子是不是應該打在手機身上,值得商榷。
一方面,大學的變化並不是「昨是而今非」,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大學生到社會上去實踐,在課外搗鼓些創業項目,甚至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都是一種很難說對錯的自我選擇,他們早已不是需要耳提面命的小學生。只要他不違反校紀校規,又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並願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大可不必過多干預。另一方面,大學教育久遭詬病,內容空洞是一方面,知識老化、脫離實際,導致學用不能結合,是更嚴重的問題。如此說來,問題豈只是學生缺乏自律的問題?
課堂上的「低頭族」,也許下了課就出現在各種校外學習班上,考證的、學外語的、學編程的,不亦樂乎。只為學這些東西有用,市場機制在起作用而已。
只有「正本清源」,即對大學的課程進行升級改造,讓課堂上學的東西是新的、實的,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低頭」等學風不正問題。因此,大可不必太拿手機說事,逼急了,你把他手機沒收了,他還可以看雜誌、聽音樂,哪怕所有「作案工具」統統沒收,還可以睡大覺啊,你有什麼辦法?(張漲)
催生「神課」:哈利·波特、柯南、學搭訕
2015年的新學期開學以來,如何讓大學的課「比手機更有趣」,更成了中國大學生們的熱點話題。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韓娟美老師主持著一門叫婚戀心理學的選修課,被譽為「大學城遠近馳名」。她的課,最多的一年報名人數有1600多人。最受學生矚目的是韓娟美每學期都會布置一項課外作業:搭訕。這個功課的要求是:要在大學城的十所高校,認識十個陌生人,去跟他們交談,成為朋友。
3年前,一門名為《哈利·波特與遺傳學》的選修課悄悄走紅,被譽為「神級選修課」。這門課是中山大學醫學院2011-2012學年第二學期開設的公選課,要求學生「對哈利·波特小說或電影感興趣」。開課的陳老師自稱是個「哈迷」,她說,遺傳學是很枯燥的,但如果學生是個「哈迷」,自然就會對這門課有好奇心。
類似這些讓學生「捨不得刷手機」的課正在大學課堂里越來越多。中南大學的徐海教授開了門《名偵探柯南與化學探秘》選修課,把柯南劇情融入化學教學,課程一上線就遭到了全校學生的「哄搶」,8時才上的課學生早上六七時就來佔座。「《名偵探柯南與化學探秘》里蘊藏著有趣的化學知識,而化學有著獨特的魅力,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好朋友。」徐海說。
學生的煩惱:上課有意思誰願玩手機
在一些社交網站上,經常有苦悶的老師向網友討教:「如何使大學生上課不主動玩手機?」
而大學生們對此給出了各種說法。大學生A說:「大學上課玩手機不是很正常嗎?明明學生不喜歡上這門課,卻偏要點名、考勤,於是上課就只能玩手機了。」他補充說:「遇到好老師,我拿手機也是為了錄音。」
大學生B表示出對一些課程的質量質疑:「要能讓我享受內容充實的一節課,我何必對著手機面癱一小時?」他說,老師如果能把帶有「吹噓的」「空洞的」「已知的」「拖沓的」「為了湊課時的」等等屬性的內容刪掉,「我一進教室就拆電池!」
大學生C說,要讓同學們不玩手機,好好聽課,很重要的一點是證明這門課有用、好聽。「有一次起晚了沒趕上校車去聽喜歡的課,簡直後悔死了。可是那個老師從來不點名,也不會以給分要挾,上他的課,全憑自願!」
老師的苦惱:學習從來苦悶魅力怎比手機
一位老師在「知乎」網上說,學習從來都是一件非常苦悶的事兒,很難做到「講得比手機好」。他做過很多嘗試,比如引入一些跟課程相聯繫的段子,相聲類、評書類設置懸念等等。但段子學生會聽,只要一涉及相關的知識,且這方面的知識是學生不感興趣的,就失去了吸引力。
曾在美國做訪問學者的南京理工大學教師盧曉雲曾撰文反思中國大學生對手機的痴迷。盧曉雲說,曾觀察到美國學生很少在課堂上玩手機,跟美國學生交流過這個問題,他們常常反問我:『花那麼多錢來上大學,上課為什麼要玩手機?』」
盧曉雲認為,中國學生對學習機會的獲得普遍缺乏珍惜感,甚至會覺得是在被迫完成任務,自然會敷衍了事,上課刷手機也沒有任何負擔。
教育專家熊丙奇也認為,「無手機課堂」倡議只是初級治理。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規劃,比外部要求更管用。另外,「低頭刷屏」也和課堂教學實行灌輸教育,不引導學生參與,以及老師對課堂教學投入不夠有關。
網友評論
@公子如是多情:快到期末考試了,偶然認真聽了一下,突然發現,原來有很多老師講課還是挺好的,以前說課不好原來只是玩手機的借口。
@葉落山城秋:大學心態大概是這樣的:有課不見得上,因為要睡覺、打球、上網;就算上課也不見得找得到教室;就算找到教室,也不見得帶對了書;就算帶對了書,也不見得聽課,因為會玩手機;就算不玩手機,那也不見得會抬頭,因為還可以睡覺。
@瑩大爺萬福金安:沒有手機,還有iPad,沒有iPad還有psp,沒有psp還有雜誌……學霸依舊學霸,學渣也還是學渣。
@千里草:為免苦悶悶出病,還是玩手機的好。
@海淳淳A:說上課玩手機不好的人,你知道玩手機頻率最高的課是什麼嗎?
推薦閱讀:
※手機經常開關機到底好不好?真相來了…
※TCL獲授權生產銷售黑莓手機,黑莓會是第二個摩托羅拉嗎?
※手機簡訊大全
※手機QQ群里怎麼@所有人?
※手機選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