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開戰九年前就註定:日本騙清朝放棄對朝宗主權|日本駐|宗主權

甲午戰爭開戰九年前就註定:日本騙清朝放棄對朝宗主權

2014年06月16日 08:22 來源:人民網 作者:范永強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4人參與 0評論

123413141516

高清圖集 1894年(農曆甲午年),日本以突然襲擊清朝陸海軍的方式挑起了第一次大規模的侵華戰爭,史稱甲午戰爭[詳細]

核心提示:日本正是利用了中國的不知情,騙取中國實質上放棄了對朝鮮的宗主權,並且讓日本對朝鮮有了同樣的發言權。對於日本來說,這個條約是其最重要的成果是它為日本全面控制朝鮮鋪平了道路。

李鴻章 資料圖

本文來源:人民網,作者:范永強,原題為:《日本騙取清朝放棄對朝鮮宗主權 甲午戰爭已「預先約定」》

1884年12月4日,朝鮮「開化黨」人金玉均按照日本駐朝公使竹添進一郎制訂的計劃,引日軍攻入王宮,挾持國王,企圖組織一個由「開化黨」人擔任要職的親日政權,史稱「甲申政變」。事變後,清軍應朝鮮之邀,擊敗了日軍和「開化黨」,解救了被挾持的朝鮮國王。

策動政變的陰謀雖未得逞,但日本政府卻強迫朝鮮在1885年1月9日簽訂了《漢城條約》,不僅將日本公使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而且還獲得了在漢城的永久駐軍權。一時間,日本國內的狂熱分子大肆鼓噪,主張趁清政府陷於中法戰爭之際,派兵進駐朝鮮,將當時還駐紮在漢城的清軍驅逐出境,以達到完全控制朝鮮的目的。更有甚者,日本駐天津領事原敬還提出,為此不惜與中國一戰。雖然國內的主戰聲甚囂塵上,但日本政府對時局還是有著清醒的認識。當時,日本每年的財政赤字高達1000萬元左右,國內賦稅沉重,民不聊生,政局動蕩,加之當時日本的軍事實力還趕不上清軍,若貿然與中國開戰,恐怕未戰而國內已生變數。況且,還有俄國覬覦一側,即使僥倖戰打敗清軍,朝鮮也不一定就是日本的囊中之物。因此,日本政府決定暫時維持和局,先搞好戰備,再伺機而動。

為此,日本政府擺出一副要與清政府和談的架勢。1885年2月28日,日本派伊藤博文為全權大使,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為副使,出使中國。這樣一來,可藉機試探一下清政府對日本在朝鮮所做所為的態度,更重要的是,此舉可以麻痹清政府,掩蓋其真實的戰略意圖。3月14日,伊藤一行到達天津。此前清政府已任命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日本使臣在大津商議朝鮮事宜。但傲慢的伊藤博文並未和李鴻章見面,而是在21日轉道北京,在英國駐華代辦歐格納的斡旋下先與慶親王奕劻等人展開了一輪會談。歐格納為保護英國在遠東的利益,極力促成中日雙方的和談,並提出俄國才是兩國應該共同防範的敵人,他也許並不知道,日本早已把中國當成它的假想敵。在會談中,伊藤博文提出了日方的要求:處分駐朝鮮的清軍將領;賠償被害的日本在朝僑民;兩國共同從朝鮮撤軍。由於雙方分歧過大,此次會談並沒有任何進展,無奈之下,伊藤博文第二天又返回了天津。

4月3日至4月15日,李鴻章與伊藤博文先後談判6次,談判的重點主要有兩點:

第一,是處分清軍將領和賠償日僑的問題。處分清軍將領無非是想將中日軍隊衝突的責任讓清政府承擔。本來事實非常清楚,日軍佔據朝鮮王宮先挑起事端,責任全在日方;而對於傷害日本僑民的問題,日方拿不出確鑿的證據證明是清軍造成的。對於中方指出的問題,日方本無道理,只得百般抵賴。事實上,清軍遠比日軍傷亡慘重,許多朝鮮百姓也遭日軍傷害,但對此一切賠償,懦弱的清朝談判代表竟隻字未提。不僅如此,迂腐的李鴻章居然還接受了賠償日本僑民的要求。清政府的軟弱無能,表現得可謂淋漓盡致。


推薦閱讀:

如果臨高五百廢穿越到清末,會是什麼結果?
在清代統治時期,漢族以外的少數民族男性是否需要剃髮易服?
明末,明朝要如何做才能實現與清(後金)議和?
為什麼滿清有汾州之屠、信豐之屠、嘉定三屠等等的屠殺慘劇,而民國卻沒有屠殺滿人?
元明清三代治藏,各有什麼進步?

TAG:日本 | 戰爭 | 清朝 | 甲午戰爭 | 主權 | 放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