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原文注釋及釋義(十)

懺悔品第六

  原文: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聽法,於是升座告眾曰:「來,諸善知識,此事須從自性中起,於一切時,念念自凈其心,自修其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從遠來,一會於此,皆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眾胡跪。」

  釋義:那時,大師看到廣州、韶州以及四方學者、庶民都來山中聽聞佛法,於是上法座告大眾說:「各位善知識!修行必須要從自性中做起。在任何時候,念念都能清凈自心,努力實踐,見自己法身、見自己佛性,始終自己度自己、自己持戒才能得到,不枉此行。大家遠道而來,同在此聚會,都是有緣人。現在請各位就地胡跪,我先為你們傳授自性五分法身香,再傳無相懺悔。大眾依言各自胡跪。」

  原文:師曰:「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嗔,無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

  釋義:大師說:「一是戒香,即是自己心中沒有是非、善惡,沒有嫉妒心,沒有貪婪、急躁心,沒有不善心,這即叫作戒香。二是定香,即是看到一切善惡事物,自心不亂,這即叫作定香。三是慧香,即是自心沒有障礙,常以智慧觀照自己本性,不造一切惡,雖修各種善,心不執著。尊長愛幼,憐憫孤苦救濟貧窮,這即是慧香。四是解脫香,即是自心不攀緣一切,不思善,也不思惡,身心自在沒有執著,這即是解脫香。五是解脫知見香,即自心對於善惡都不攀緣,也不求空求靜不加思考。應廣學多聞,認識本心,通達佛法義理,待人要謙虛和善,做到無我無人,直到菩提,真如自性不變,這即是解脫知見香。」

  原文:善知識,此香各自內熏,莫向外覓。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凈。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善知識,以上是為無相懺悔。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驕狂、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驕狂、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罪不滅,後過又生。前罪即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釋義:善知識!此香需向內用功,不要離心向外尋求。現在我為你們傳授無相懺悔,滅除三世罪業,使身、口、意三業清凈。善知識!大家一起隨我念:『弟子等,從前念、現在念、一直到後念,念念都不被愚迷所污染,以前所作一切惡業以及愚迷等罪,現在全部懺悔,誓願從此消除滅盡,永遠不再生起』。善知識!以上說的即是無相懺悔。什麼叫作懺?什麼叫作悔?懺就是懺自己以前所犯錯誤,從前所作的一切惡業、愚迷、憍狂、嫉妒等罪,現在全部反省,今後永不再犯,這就是懺。悔即是警惕以後可能會再犯錯誤,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憍狂、嫉妒等罪,現在已經覺悟,全部永斷,永不重犯,這就是悔。所以稱懺悔。凡夫愚迷,只知道反省自己以前所犯錯誤,不知道警惕以後的錯誤再犯。是因不知悔改原因,所以從前罪業未能滅除,以後錯誤又重生。即然以前的罪業不能滅除,後來的錯誤又再生起,還談什麼懺悔?

  原文:善知識,即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各須用心正聽:「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

  釋義:善知識!無相懺悔傳授完了,再給你們講四弘誓願,大家用心諦聽:「自心眾生無邊我誓願度!自心的煩惱無邊我誓願斷!自性里的法門無量我誓願修學!自性佛道無上我誓願成!」

  原文:善知識,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狂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儘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釋義:善知識!大家不是都說「眾生無邊誓願度?」憑什麼說,是慧能來度你們。善知識,其實心中眾生,即是自己的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等不善之心,都是自己心中的眾生,眾生必須改變自己錯誤心態,才是真度。

  原文: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痴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釋義:什麼是自性自度?即是自己心中的邪見、煩惱、愚痴等眾生,用正確思想來解決。即然有了正確的認識,即能用般若智慧打破自心中愚痴、迷妄眾生,使它們各各自度。邪時用正度,迷惑時用覺悟度,愚痴時用智慧度,惡用善度,這樣度自己心中眾生,即是真度。

  原文:又煩惱無邊誓願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又無上佛道誓願成,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願力法。

  釋義:還有煩惱無盡誓願斷。需用自性般若智慧,除去虛妄思想。還有法門無量誓願學,必須見自本性。常用正確方法,這才是真學。還有無上佛道誓願成,需常下決心,用正確方法指導自己行為。遠離迷妄不執著覺悟。內心常生般若智慧,真妄俱除,即能見到自己佛性,也即能當下悟道成佛。堅持不斷這樣修行即是發心立願方法。

未完待續......

十方恆沙佛,六通照知我,今乘二尊教,廣開凈土門,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普光明樓網站:http://www.puguangminglou.com

QQ空間地址:http://user.qzone.qq.com/406311480/main

推薦閱讀:

增廣賢文(全文及釋義)下
《了凡四訓》釋義(三)
《了凡四訓》釋義
祈竹仁寶哲:六道輪迴圖釋義-5(轉載)
六祖壇經釋義——第一品(二)

TAG:釋義 | 注釋 |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