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社會發展必須直面的重大問題
● 姚軒鴿 常識告訴我們,越是帶有普遍性、一般性、共同性的事物就越抽象,也越接近事物的本質。如此看,影響未來中國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自然是指那些制約未來中國發展的帶有普遍性、一般性、共同性的問題,也就是影響未來中國社會發展的根本問題或本質問題。基於這一認識,本文圍繞三個方面展開:(1)中國未來發展面臨的大背景是什麼?這是思考重大問題的邏輯前提;(2)中國未來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有哪些?這關係著未來中國社會治理的目標與方向,關係著未來中國社會治理的質量與效率;(3)面對這些重大問題,從中國實際出發,應該如何主動迎接挑戰,未雨綢繆,掌握未來社會治理的主動權,把握正確的發展方向? 一、中國社會未來發展總體情勢預判 中國作為全球社會治理母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其運行必定受制於全球社會治理母系統的整體運行狀況。宏觀地看,中國社會未來發展情勢如下: (1)加入WTO意味著,從此中國再也不會孤立於世界活動影響的巨系統之外,中國會影響世界的發展,世界也會左右中國的進程。而且,隨著入世保護期的迫近,中國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與挑戰。這些壓力與挑戰既有經濟方面的,更有社會治理方面的,還有文化方面的。主要挑戰在於,中國社會的傳統治理系統,如何順應世界性的潮流,與普世價值並行,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成為全球大家庭中的一個合格公民。 (2)以互聯網為載體迅速發展的全球化,會使中國社會思想等各種信息的傳遞速度日益加速,這就對傳統的意識形態監管制度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為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封鎖幾乎不可能。這會從根本上改變以往官民信息不對稱的現狀,從而使以公開化、透明化、公正化的社會治理理念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與常識。由於互聯網這種快速便捷的信息專遞平台的誕生,思想的產生、傳遞以及號召力將會空前的增強,這也會給社會治理者形成現實的輿論壓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事實上,互聯網的這種號召力與監督力確實不可忽視。 (3)以民主化為主要價值取向的社會治理潮流浩浩蕩蕩,或遠或近的民主示範效應,每時每刻都在弘揚和倡導著這種自由人道的社會治理理念,任何國家和社會要融入人類文明的大家庭,實現國家民族的富強興旺之夢,都必須或快或慢地皈依和追隨這種價值,以免被世界共同體所排斥和不容。這就對社會治理體系改革相對滯後的國家與民族形成了無形的壓力與挑戰。因為,一切改革都意味著利益的重新分配,而政治體制改革更是如此,直接牽扯著現行執政者的切身利益。問題在於,人性自利的本性決定了任何既得利益者又不可能主動放棄自己的利益。 因此,在這三大總體情勢壓力下,筆者以為,中國社會未來發展面臨的根本挑戰有三:一是權力合法危機將會成為社會治理面臨的首要挑戰;二是權力的監督制約問題會成為制約和諧社會構建的關鍵問題,直接關係著權力的合法性基礎;三是各種社會矛盾和衝突,諸如官民利益衝突、城鄉利益衝突、東西利益衝突、貧富利益衝突、代際利益衝突,以及就業的衝突、活力與穩定的衝突、中央與地方的利益衝突等等,都會制約中國社會的未來發展。合而言之,未來中國社會發展面臨的總體情勢是:雖然機遇與挑戰並存,但挑戰大於機遇。 二、中國社會未來發展必須直面的重大問題 中國社會未來發展的重大問題,實際上就是指中國社會未來發展必須直面的重大問題。為此,必須首先弄清楚「社會」的基本內涵。所謂社會,動態地看,就是指社會活動,無非是財富活動與非財富活動之和。財富活動是指創造財富的活動,又分為兩類:一是創造物質財富的活動,即經濟;一是創造精神財富的活動,即文化產業。非財富活動也分為兩類:一類是與財富沒有必然的、不可分離關係的活動,是完全不創造財富的活動,即人際交往活動;另一類非財富活動則是與財富有必然的、不可分離關係的活動,是直接不創造財富而間接創造財富管理活動,說到底,也就是直接不創造財富的管理活動。這種管理活動又分為權力管理及其規範和非權力管理及其規範:前者即政治與法;後者即德治與道德。於是,社會就其動態結構來說,無非由經濟、文化產業、人際交往、政治、德治、法和道德7類活動構成。[1] 這樣,關於中國社會未來發展重大問題的思考,實際上就是關於未來中國社會總體及其經濟、文化產業、人際交往、政治、德治、法和道德7類活動面臨的重大問題的思考。具體說,未來中國社會發展面臨的總體及其經濟、文化產業、人際交往、政治、德治、法和道德七個方面的重大問題如下: 第一、經濟方面的重大問題。筆者認為,中國社會未來創穫物質財富的經濟活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三: (1)如何在持續抓好創穫財富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四個環節的同時,突出抓好「分配、消費」環節的建設問題,即抓好「共建共享」,特別是「共享」的問題。如果不抓好這「四個環節」,特別是後「兩個環節」的問題,就可能因為喪失公正的經濟秩序,不但使經濟發展的動力減弱,同時也會阻滯,甚至終止創穫財富的活動。 (2)如何大力支持和扶助民營企業做強做大,逐步降低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的比重,減少國有企業由於資源壟斷和低效給全社會經濟活動秩序的扭曲與侵蝕。 (3)如何既抓好大型骨幹企業和項目的引進與扶持工作,又抓好中小企業的培植與扶持工作,要把大力發展草根經濟作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以便逐漸培養和壯大中國未來企業家後備隊伍,在市場中鼓勵和培育現代企業家精神。核心問題是如何減少制約企業自主創新發展的各種制度性束縛,降低一切創穫物質財富活動的有形與無形成本,特別是正稅以外的各種行政收費、罰款,包括一切無端增加財富創造主體成本的所謂管理成本,力爭中國社會一切創業活動治理的理想境界——「零成本」(不包括各種合法的稅收等規費)與「零束縛」,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和動員全社會的創業熱情。 第二,文化產業方面的重大問題。文化產業方面的重大問題就是關於精神財富創穫活動方面的重大問題,也就是對精神財富的創作、出版、發行、教育、表演、學習、欣賞等等管理方面的重大問題。由於這些活動雖然都是關於精神的,但卻不是精神活動,不是那種無法進行強制管理的無形體的大腦反映活動,而是可以進行強制管理的有形體的物質活動。因此,也就存在一個如何治理的問題。未來中國社會發展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有三: (1)如何通過解放思想,探索文化產業管理的新路子,既能做好方向性的引導,又不會窒息全社會創穫精神財富的活力。 (2)如何通過構建公平的社會醫療、養老保障機制,減少或消除因公平缺憾而導致的社會衝突隱患。 (3)如何切實落實九年制義務教育問題,緩解中小學教育中的公共資源分配不公問題,縮小城鄉差別與貧富差別,建立貧困家庭子女就學保證機制。 第三、人際交往方面的重大問題。人際交往活動是指那些與財富沒有必然的、不可分離關係的活動,亦即完全不創造財富的活動,如朋友來往、同學交往、血緣關係、同事交際、愛情婚姻、拐騙盜竊、打架殺人等等。這些活動雖然屬於完全不創造財富的活動,但卻是社會活動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係著整個社會的治理質量與水平。因此,未來中國發展,在人際交往方面面臨的重大問題是: (1) 如何不斷優化社會治安狀況,為廣大民眾提供安全舒心的生產、生活環境。關鍵在於如何預防惡性案件以及危害市民人身安全案件的發生,及時處理日常的人際衝突,避免誘發大規模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發生。 (2)如何加強家庭、社區以及單位的文化建設,從基層從家庭細胞從單位群體化解人際矛盾,減少人際衝突。 (3)如何通過制度創新,奠定誠信的社會生活基礎,減少每個市民的生產、生活成本。 第四、政治方面的重大問題。孫中山先生早就說過,政治是一種管理活動:「政就是眾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之事就是政治。」[2]政治是社會對於人們行為的權力管理,因而也就是對於人們的行為應該且必須如何的管理。政治的管理對象僅僅是那些具有重大社會效用的行為,這也決定了政治不能不具有「應該且必須服從」的力量,決定了權力是政治的本性:政治是權力管理,它要求被管理的行為應該且必須如何。如此,未來中國在政治方面面臨的重大問題,自然也是權力的授予與監督制約問題,即民主、法治與憲政建設問題。目前只能受制於大系統的政治體制改革,但在整體性的整體改革未啟動前,如何通過基層民主建設,通過不斷創新民眾的現實利益表達機制,緩解中國社會局部的政治危機,主要是官民衝突與權力失控、濫用導致的腐敗問題,這是未來必須給予高度關注的重大問題。具體表現在: (1)如何不斷鞏固和強化農村民主化建設,提升農民自治的水平,理順農村管理中的根本利益關係,繼續探索農村民主制度建設的新途徑與新方法。 (2)如何在城市社區開始民主化建設試點,緩解城市社會的危機壓力。 (3)如何大膽試點和探索鄉鎮民主及區縣以上的政權民主建設,為即將到來的整體政體改革積累豐富的經驗與教訓。 (4)如何在各級政府財政公開化透明化的民主化建設方面有質的突破,充分發揮人大的財政預算監督職能,不斷提供廣大民眾切實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務產品以及主體功能區,緩解財稅方面的「官民」衝突與矛盾。 (5)如何在實質民主未實現以前,通過協商民主等多種途徑,傾聽民間呼聲,尊重民意,更多地滿足民眾的共同需要。 第五、德治方面的重大問題。與政治不同,德治是非權力管理,是社會依靠非權力力量對於人們的行為應該而非必須如何的管理。德治的對象是人們的一切具有社會效用的行為,因而既包括具有重大社會效用的行為,又包括不具有重大社會效用的行為。就是說,德治是非權力管理,是社會依靠非權力力量對於人們的行為應該而非必須如何的管理。所謂非權力力量,就是使人應該而非必須服從的力量。它一方面是指使人自願服從的力量,亦即所謂教育,如思想的灌輸、熏陶、培養等;另一方面則是非權力強制,即輿論強制,如人們的議論、譴責、讚揚、批評等。中國社會未來在德治方面面臨的重大問題主要有: (1)如何通過全方位的教育途徑,藉助思想的傳播、熏陶與培養等方法,凝聚全社會的積極力量,動員各種優質的精神資源參與和諧中國的建設。 (2)如何通過正確的輿論引導和管理,藉助各種媒體,傳播先進的文化與有益的信息,營造積極健康的社會輿論氛圍,鞭打醜惡,揭露無恥,譴責腐敗,倡導有助於社會繁榮與進步的價值觀。 (3)如何摒棄落後的思想觀念,特別是極左社會治理理念,清除腐朽落後社會治理思想的干擾與破壞。 第六、法制建設方面的重大問題。為了使經濟、文化產業和人際交往以及一切具有社會效用的行為不致亂成一團而有一定秩序,從而保障社會存在與發展,僅僅有政治和德治是不行的;還必須有被管理者怎樣活動和管理者怎樣管理的行為規範。這種行為規範無非兩種。一種是政治規範,是政治活動遵循的規範,亦即具有重大社會效用的行為應該且必須如何的權力規範,這就是法。另一種就是道德規範。未來中國發展法制建設方面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1)如何在國家根本大法的前提下,遵循社會創建法律的終極目的——增進全社會和每個人的利益總量,在地方立法許可權內,不斷優化有助於中國社會繁榮進步的現行法律體系。 (2)如何強化公正執法與公正司法力度,維護法制的公正秩序,捍衛社會公正的最後一道防線,滿足公眾基本的公正需求。 (3)如何強化監督檢察部門的保障與清潔職能,減少各種政府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濫用公共權力給廣大民眾造成的硬傷。 第七、道德建設方面的重大問題。道德建設的根本任務在於如何通過社會治理道德的終極目的——增進全社會和每個人的利益總量,從而發現和創建優良的道德規範,並使之轉化為廣大民眾的穩定的心理品質。中國社會未來在道德建設方面面臨的重大問題是: (1)如何不斷提升道德規範本身的優良性,最大化地實現道德增進全社會和每個人利益總量的終極目的。 (2)如何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集體主義道德主導下,突出完備集體主義的基本特徵:1.即人道主義的,而不是整體主義的特徵;2.這種集體主義,正如馬克思所言,既不是利他主義的,也不是利己主義的,而是利他主義與利己主義之辯證統一;3.這種集體主義是一種溫和的集體主義,是一種相對的、有條件的集體主義,而不是極端的、絕對的集體主義。它認為在集體與個人利益一致的情況下,對於個人利益追求的任何壓抑和限制都是不道德的。[3]
(3)如何突出道德原則的層次性,既注重最高道德原則的導引與激勵作用,更注重基本道德原則的激勵與保證作用,同時包容和認可最低道德原則的社會價值,最大地發揮道德在中國未來發展中的治理作用。 (4)如何通過不斷的制度與機制創新,減輕微觀道德建設的壓力。 (5)中小學品德教育如何根據教育對象的生理、心理特點,按照品德形成與發展的規律,將優良、科學的道德規範作為品德培養的基本內容,以培養合格的現代公民品德為基本目標,改革以往注重培養革命者職業品德的傳統品德培養模式,讓品德培養回歸「使人成為人」的本分。 (6)如何改變以往重私德教育輕公德培養的現狀,緊跟時代的文明步伐,為中國公民社會的構建培養一大批擁有優良的公共品格、健全的心智、強健的體魄的現代公民,造就一批富有社會正義感和人道精神的現代公德楷模與榜樣,促進中國社會整體公德水平的明顯提高。 總體而言,上述關於中國社會未來發展必須直面的重要問題,是就七個社會構成要素內部的衝突與矛盾提出的。就七個社會構成要素之間的衝突與矛盾而言,未來中國社會發展必須直面的重要問題如下: (1)如何激發和凝聚中國社會發展的活力。社會的發展,歸根到底在於,推動社會發展的行為主體願不願意和能不能自覺參與到促進社會發展的活動中來。中國未來的發展同樣在於,廣大民眾願不願意和能不能自覺參與到促進中國社會繁榮與進步的偉大事業中來。 (2)未來中國社會的繁榮與發展究竟是「誰」的繁榮與發展。具體說,未來中國的繁榮與進步,誰才是其成果的真正享有者。即,如何通過制度創新和安排,從根本上解決「共建共享」的利益歸屬問題。既處理好當前利益的公正分配問題,又能兼顧代際間的公正問題,不至於為了所謂後代的利益而犧牲現代人的利益,當然,也不能為了當代的利益而犧牲後代的利益。更不能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而犧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3)既然憲法已經規定「主權在民」,各級領導幹部是人民的公僕,那麼,各級政府和領導如何通過制度創新,才能落實這一現代社會治理的根本原則,最大地體現廣大民眾的治理意志,滿足廣大民眾的真正需求,改變以往以政府和領導偏好為廣大民眾偏好的現象,擺正位置定好位。 (4)如何防止政府公共權力的濫用、政府工作人員的腐敗給廣大民眾的傷害,阻礙未來中國社會的繁榮與進步。 (5)如何探索和構建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表達機制,減少因言路不暢導致衝突與危機。 (6)如何在減少亂收費與強化財政預算方面爭取新的突破,增加政府花錢的透明度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產品的公平分配。 三、因應對策與建議 上述分析告訴我們,影響和制約未來中國繁榮與進步的重要問題分有「七分一總」,八個方面。圍繞這些重要問題,相應對策與建議如下: (一)就經濟方面的重大問題。建議:(1)要在持續抓好創穫財富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四個環節的同時,突出抓好「分配、消費」環節的建設問題,即抓好「共建共享」,特別是「共享」方面的問題;(2)要大力支持和扶助民營企業做強做大,逐步降低國有企業在我市經濟生活中的比重,減少國有企業由於資源壟斷和低效給經濟活動秩序的扭曲與侵蝕;(3)在抓好大型骨幹企業和項目的引進與扶持工作的同時,要抓好中小企業的培植與扶持工作,把大力發展草根經濟作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核心問題是要在減少制約企業自主創新發展的各種制度性的束縛,降低一切創穫物質財富活動的有形與無形成本,特別是正稅以外的各種行政收費、罰款,包括一切無端增加財富創造主體成本的所謂管理成本方面下功夫,力爭創業活動治理的 「零成本」與「零束縛」。 (二)就文化產業方面的重大問題。建議:(1)通過新一輪的思想解放,探索文化產業管理的新路子;(2)著力構建公平的社會醫療、養老保障機制,緩解和減少因公平缺失所導致的社會衝突隱患;(3)切實落實九年制義務教育問題,緩解中小學教育中公共資源分配不公問題,縮小城鄉差別與貧富差別,建立貧困家庭子女就學保證機制。 (三)就人際交往方面的重大問題。建議:(1) 要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管理,提升治安整體質量。預防惡性案件和危害廣大民眾人身安全案件的發生,及時處理日常人際衝突,避免誘發大規模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發生;(2)注重家庭、社區以及單位的文化建設,從微觀著手化解人際矛盾,減少人際衝突;(3)要通過制度創新,奠定誠信的社會生活基礎,減少每個市民日常生產、生活成本。 (四)就政治方面的重大問題。建議:(1)要進一步鞏固和強化農村的民主化建設,提升農民自治的水平,理順農村社會治理中的根本利益關係,繼續探索農村民主制建設的新途徑與新方法;(2)要重視在城市社區開展民主化建設試點,緩解城市底層社會的危機;(3)要大膽試點和探索鄉鎮民主及區縣以上政權民主建設,為即將到來的整體政體改革積累經驗;(4)要在各級政府財政公開化、透明化方面力爭質的突破,充分發揮人大的財政預算監督職能,緩解財稅方面的「官民」衝突與矛盾;(5)要在實質民主未實現以前,通過協商民主等多種途徑,傾聽民間呼聲,尊重民意,最大地滿足民眾的公共需要。 (五)就德治方面的重大問題。建議:(1)通過全方位的社會教育途徑,藉助思想的傳播、熏陶與培養等方法,凝聚全社會的積極力量,動員各種優質的精神資源,參與未來中國社會的發展與建設;(2)通過正確的輿論引導和管理,藉助各種媒體,傳播先進的文化與有益的信息,營造健康積極的社會輿論氛圍,鞭打醜惡,揭露無恥,譴責腐敗,倡導有助於中國社會繁榮與進步的科學價值觀;(3)要摒棄落後的思想觀念,特別是極左社會治理理念,清除腐朽落後社會治理思想。 (六)就法制建設方面的重大問題。建議:(1)在遵從國家根本大法的前提下,根據社會創建法律的終極目的——增進全社會和每個人的利益總量,在地方立法許可權內,不斷優化有助於中國社會繁榮與進步的現行法律體系;(2)強化公正執法與公正司法力度,維護法制的公正秩序,捍衛社會公正的最後一道防線,滿足廣大民眾基本的公正需求;(3)切實強化各級監督、檢察部門的保障與清潔職能,減少各種政府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濫用公共權力給廣大民眾造成的硬傷。 (七)就道德建設方面的重大問題。建議:(1)不斷提升道德規範本身的優良性,最大地接近道德增進全社會和每個人利益總量的終極目的;(2)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集體主義道德主導下,努力奉行完備集體主義價值觀。要倡導人道主義價值觀;奉行己他倆利主義道德價值觀;接受溫和的相對的、有條件的集體主義,反對極端的、絕對的集體主義。要告訴大家,在集體與個人利益一致的情況下,對於個人利益追求的任何壓抑和限制都是不道德的;(3)要明確和突出道德原則的層次性,既注重最高道德原則的導引激勵作用,更注重基本道德原則的激勵與保證作用,同時包容和認可最低道德原則的社會價值;(4)要通過不斷地制度與機制創新,儘快減輕微觀道德建設的壓力;(5)中小學品德教育要根據教育對象的生理、心理特點,按照品德形成與發展的規律,將優良、科學的道德規範作為品德培養的基本內容,以培養合格的現代公民品德為基本目標,改變以往注重培養革命者職業品德的傳統品德培養模式,讓品德培養回歸「使人成為人」的本分;(6)要改變以往重私德教育輕公德培養的現象,緊跟時代的文明步伐,為中國社會培養一大批擁有優良的公共品格、健全的心智、強健的體魄的現代公民,造就一大批富有正義感和人道精神的公共道德楷模與榜樣,以便促進中國社會整體公德水平的明顯提高。 (八)就制約和影響未來中國繁榮與發展的根本問題。建議:(1)盡量減少制約中國社會發展的各種制度性約束與障礙,清理各種過時落後的法規制度,最大化地增加每個行為主體的自由。這是因為,「自由是每個人自我實現、發揮創造潛能的根本條件,同時也就是社會繁榮進步的根本條件。」[4](2)未來中國社會的繁榮與發展要注意通過制度創新和安排,從根本上解決「共建共享」的利益歸屬問題。處理好當前的利益與未來利益、當代利益與後代利益,特別是當代人之間利益的公正分配問題;(3)要真心誠意地按照「主權在民」的現代社會治理基本原則,擺好廣大民眾與政府的主僕位置,力戒避免保姆替主人包辦一切的霸道惡習;(4)要著力通過制度創新和安排,最大化地防止公共權力的越界與濫用,減少腐敗給廣大民眾的傷害,挫傷廣大民眾獻身未來中國社會繁榮與進步事業的熱情;(5)要注意探索和構建廣大民眾切身利益表達機制,減少因言路不暢誘發意外衝突與危機的可能;(6)要在減少亂收費與強化財政預算方面爭取新的突破,通過增加政府花錢的透明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爭取民心,減少延緩權力合法性危機,在發展活力與穩定之間建立動態的平衡。 總之,影響和制約未來中國社會繁榮與進步的重要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重大課題。固然,對這些重要問題的界定和認識,難免充滿爭議與分歧。但各界對影響和制約未來中國繁榮與進步重要問題的探索、關注和聚焦過程,無不有助於在這些重要問題上形成共識,從而有助於這些重要問題、核心問題和根本問題的逐步解決。 參考資料: [1] [3] [4]王海明.新倫理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748. [2]馬起華.政治學論[M].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6(1977).6.
推薦閱讀:
※徐玉玉案
※宋慧喬我們如此喜歡她 為何不是國際巨星
※是人心的冷漠,還是人性的無情!
※你聽說過《脫口秀大會》么?
※你現在的生活,是你想要的那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