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好聲音之軒音與仙樂——●網易《見證》36

首頁|吳欣叡|林坤信|曾志豪|駱集益

更多見證

返回遊戲頻道首頁《軒轅劍》和《仙劍奇俠傳》的遊戲音樂,被玩家稱為「軒音」和「仙樂」。其中的眾多優美旋律已自遊戲中獨立出來,從編曲、演奏、填詞到演唱,發展為一種新的文化現象。當哼唱起《蝶戀》或《三個人的時光》時,你是否曾好奇它們的作者究竟是誰?

自己在寫音樂時,真的最快樂、最幸福。透過寫音樂,能見到藝術女神充滿榮耀的臉龐1990年代末,在學長蘇竑嶂的推介下,畢業於台灣淡江大學日文系的吳欣叡加入大宇資訊,起初的身份是日文翻譯和文編。自2000年的《軒轅劍三外傳:天之痕》起,他兼任遊戲編劇,及至2010年的《軒轅劍外傳:雲之遙》,「軒轅劍」系列十多年來的遊戲劇情,大多出自他之手,風格上始終秉承著歷史的厚重感和普世的價值觀。綽號「毛獸」的吳欣叡被稱讚為「左手會編曲,右手會寫劇本」,他接手《軒轅劍》系列的音樂創作,是在蘇竑嶂離職之後。蘇竑嶂時任大宇資訊研發部經理,是「軒音」的奠基者,先後為《軒轅劍》前兩作及外傳《楓之舞》配樂,其中《墨者賓士》一曲後被作為《軒轅劍》系列的主題曲,《修羅界》則被玩家評為該系列歷代最佳戰鬥曲。蘇竑嶂離職後,吳欣叡和曾志豪接過了「軒音」創作的接力棒,吳負責場景音樂,曾負責戰鬥曲。吳欣叡正式擔綱的首部音樂作品是1998年4月為紀念大宇資訊創立十周年而發行的《軒轅劍黃金紀念版音樂CD》,他將蘇竑嶂的眾多經典旋律重新編曲,並加入了自己創作的若干新曲,如《神魔流轉》。以這首曲子為起點,吳欣叡踏上了遊戲音樂創作這條並不平坦的道路。有人批評吳欣叡「非音樂科班出身」,為《軒轅劍》系列所作的配樂欠缺專業性。這些質疑並未動搖他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的決心,因為「我覺得,自己在寫音樂時,真的最快樂、最幸福,而且,透過寫音樂,能見到上帝與藝術女神那充滿榮耀的臉龐。一路走來,也看著自己從豆芽菜不懂幾粒,到技術上一直不斷有提升,並有玩家與自己的音樂生成共鳴,那種內心中之喜樂,實在難以言喻。想到這裡,就覺得能有幸創作音樂,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最初我們有個小小雄心,想把中國、中東、中世紀歐洲三種曲風,統統用管弦樂團冶於一爐《軒轅劍三:雲和山的彼端》(以下簡稱「《軒三》」)是該系列從DOS平台轉向Windows平台的開始,是由傳統的FM音源轉向WAV音源的開始,同時也是吳欣叡第一次統籌負責整部遊戲的音樂創作。由於《軒三》的劇情橫跨歐洲、中東和中國三個風格迥異的文化地域,背景音樂無法通用,所以需要製作三種不同的曲風。「最初我們有個小小雄心,想把中國、中東、中世紀歐洲三種曲風統統用管弦樂團冶於一爐,不過限於時間上的考量,沒能付諸實踐。」吳欣叡說。儘管如此,遊戲中的《大唐帝國》一曲仍然顯露出了這一「雄心」的雛形。作為唐章的開篇配樂,該曲以琵琶和管弦樂團合奏,展現出大唐盛世的恢弘與自信。歐洲部分,吳欣叡加入了聖歌吟唱,如《威尼斯教堂》和《魔鬼的讚歌》,將倫敦合唱團與管弦樂結合在一起,令聽慣了東方曲風的玩家初聽之下頗有驚艷之感。中東部分,吳欣叡欣賞已故電影配樂大師傑里·戈德史密斯(Jerry Goldsmith)為電影《木乃伊》(The Mummy)創作的音樂,原本希望在這一部分加入中東樂器的演奏,可惜因時間關係,僅在《肯迪之家》和《石國牧歌》兩曲中保留了原始構想,其餘部分皆以管弦樂編寫。「作曲靠的是靈感,因此常常日夜顛倒。」吳欣叡說。創作音樂時,他住在公司,天不亮便起床開工,聽上千張CD以尋求靈感。一款遊戲的配樂往往需要反覆修改,花三四個月的時間才能最終完成。

蘇竑嶂因故離職後,吳欣叡和曾志豪接過了「軒音」創作的接力棒。吳負責場景音樂,《軒轅劍三》是他首次統籌負責整部遊戲的音樂創作。

綽號「毛獸」的吳欣叡被稱讚為「左手會編曲,右手會寫劇本」。創作音樂時,他常常住在公司,天不亮便起床開工。

回想《仙劍》啟用的人手都不是大宇當時最頂尖的,整個專案一開始也不是很被看好《仙劍奇俠傳》(以下簡稱「仙劍」)的英文目錄名為什麼是「PAL」?解釋之一是,林坤信在為遊戲寫音樂時,交給姚壯憲的文件目錄名為「PAL」,即「Paladin」(騎士)的縮寫,這個名字遂被作為了遊戲的目錄名,沿用至今。在當時大宇資訊的研發團隊中,林坤信被視為「通才」。他畢業於土木工程專業,精通音樂創作及編曲,擅長文編及遊戲策劃,熟悉基礎美術,熟悉DeluxePaint、3D Studio Max、Preimere等軟體,還懂得使用C/C++、DarkBasic、QuickBasic等編程語言。大學期間,林坤信勤工儉學,起先在一家軟體店打工,後在當時DOMO小組專屬音樂製作人杜乃迪的引薦下,進入大宇,認識了姚壯憲,開始為《仙劍》創作音樂。「回想《仙劍》啟用的人手都不是大宇當時最頂尖的,整個專案一開始也不是很被看好及受重視。」林坤信說。起初,大家只是希望《仙劍》的音樂能夠媲美「軒音」。當時的《軒轅劍》系列已經發售至第三款作品,由蘇竑嶂領銜創作的「軒音」廣受好評。尤其是1995年年初推出的《軒轅劍外傳:楓之舞》,配樂磅礴大氣,豐富巧妙,被認為「幾乎達到了FM合成的極限」。半年後,《仙劍》問世,扭轉了「軒音」一枝獨秀的格局。遊戲中的《桃花幻夢》、《蝶戀》、《蝶舞春園》、《雨》和《白河寒秋》等曲目,不僅旋律優美,且與劇情配合默契,甚至牽引著劇情的發展。這些配樂的作者正是林坤信,用他自己的話說,那時的他是「試圖讓音樂引導導演者的風格」。

有時候哪怕只是設計一支笛子的獨奏,感覺對了才最重要,這即是我對遊戲音樂的看法「當時一位新同事入廁時愉快地哼著《仙劍》的曲子,害我站在一旁差點尿不出來。後來企劃還問我是不是偷偷拿去夜市賣?為什麼他搭電梯時也聽到有人在唱?」林坤信開玩笑地說。在《仙劍》的80多首樂曲中,《雨》被公認為作曲、編曲和混音三方面結合得最好的配樂之一。這首曲子在趙靈兒祈雨成功及白苗族長為其開慶功會時響起,婉轉動聽,宛如天籟,表現了苗疆人民久旱之後迎來甘露的喜悅心情,以及趙靈兒為民請命、悲憫眾生、母儀天下的形象。此外,作為支線劇情的配樂《蝶戀》,在玩家中間流傳最廣,不僅在《仙劍》系列的後續作品中被多次重新編曲,用作劇情配樂,更被眾多仙劍迷填上了歌詞,自編自唱。林坤信並不追求以高標準的設備加強後期,或花高價請交響樂團進行錄製,而是強調音樂與遊戲的搭配。他覺得,現今的遊戲音樂常常缺乏獨特性,大家習慣使用大編製的音樂,聽覺上更為宏偉,但旋律與故事之間的關聯卻變少了,「這會變成這首曲子拿去別的類似的遊戲用也很合適,聽不出屬於該遊戲的獨特性」。他認為,遊戲內容始終是主體,遊戲音樂的質感只要到達普通水平以上即可。如今,林坤信開了一家個人音樂工作室,承接遊戲音樂的外包工作。面對市場對遊戲音樂不斷抬高的要求,他始終堅持「動聽而合適」的原則。「哪怕有時候只是設計一支笛子的獨奏,感覺對了才是最重要的,這即是我對遊戲音樂的看法。」林坤信說。

《仙劍》中的《桃花幻夢》、《蝶戀》等曲目,不僅旋律優美,且與劇情配合默契,甚至牽引著劇情的發展。這些配樂的作者正是林坤信。

在趙靈兒祈雨成功及白苗族長為其開慶功會時響起的配樂《雨》,被公認為是在作曲、編曲和混音三方面配合得最好的遊戲音樂之一。

差不多就是那個時候,才發現自己真的超喜歡音樂,也覺得以後的工作非音樂不可自我調侃為「《軒轅劍》御用戰鬥曲編寫員」的曾志豪,從小喜歡漫畫塗鴉。中學時,他開始接觸日本動漫歌曲,母親發現後,鼓勵他多聽西洋音樂。曾志豪從此對音樂著了迷,從流行音樂到搖滾爵士,幾乎無所不聽。「差不多就是那個時候,才發現自己真的超喜歡音樂的,也覺得以後的工作非音樂不可。」他回憶說。在台灣高雄工學院就讀期間,曾志豪是電子音樂社創社社長。製作畢業論文時,他所在小組的選題是開發一款遊戲,他負責音樂部分,「那也是我跳脫想像,第一次真正實際去做音樂的經驗」。這段配曲,後來成為了他面試大宇資訊時的作品。退伍後,曾志豪向父母借了10萬台幣,購買音樂製作的設備,開始以此為業。1997年,他聽說大宇有職位空缺,便投了簡歷過去。「並不是刻意要走遊戲配樂這條路,而是只要能從事和音樂有關的工作我就很開心了。很幸運的,從那時候一做就做到現在了。」他說。1998年,蘇竑嶂離開大宇後,吳欣叡與曾志豪共同接手《軒轅劍》系列的音樂創作,曾志豪負責戰鬥曲。之後,他又先後參與過《仙劍奇俠傳》、《大富翁》、《天使帝國》和《明星志願》等遊戲的音樂創作。「有時候回頭去看過去的作品,常常會覺得很難聽,因此比較滿意的也都是最近這兩三年的作品。」在為《明星志願》創作主題曲的過程中,曾志豪結識了繆思特音樂工作室(Musit)的呂聖斐和駱集益。呂聖斐出任電影《海角七號》音樂總監,2008年,在他的推薦下,曾志豪為該片譜寫主題曲《國境之南》。同年,他與《國境之南》原唱范逸臣、作詞者嚴云農,共同獲頒第45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項。

音樂創作是一條很孤獨的道路,越孤獨才越有可能做出好作品,必須有決心才能走得長久「遊戲音樂創作難,不是難在你寫不寫得出來,困難之處在於你寫的東西是不是他們要的,甚至有時候他們也不清楚他們要什麼。因為一般人對音樂的掌握度不是那麼高,可能有想法但就是說不出個所以然,所以才會有雙方認知產生落差的情況。」曾志豪解釋說。遊戲開發的各環節,遊戲音樂被曾志豪定位為「配角」,因為作曲時「不能天馬行空的隨性創作,一定要配合開發小組的需要,決定權在他們身上」。音樂創作一般在遊戲開發的中後期進行,每次他都要同策劃團隊敲定方向後,才開始譜寫。他還專門制定了一張表格,請遊戲策劃填寫清楚,包括「這首曲子要不要循環播放」、「曲子有多長」、「運用時機」等內容。在雙方均不確定的情況下,他會先創作一部分音樂讓對方試聽,反覆溝通,反覆修改,直至對方滿意。音樂的創作過程並非如外人所想像的那般充滿樂趣。缺乏靈感時,曾志豪會找些相關的音樂作品來聽,讓自己平靜下來,重新構思情境。在他看來,「音樂創作是一條很孤獨的道路,而且要越孤獨才越有可能做出好的作品」。創作音樂時,曾志豪習慣把燈關得很暗,把不相干的思緒統統排擠出腦外,因為「如果沒辦法專心的話,根本沒辦法想出什麼東西。所以在音樂創作的時候通常是很辛苦的生出一首又一首的作品,並不有趣……真的必須要很有決心才能在這一行走得長久」。

在高雄工學院就讀期間,曾志豪是電子音樂社創社社長。畢設選題是開發一款遊戲,他負責音樂部分,這段配曲後來成為他面試大宇時的作品。

曾志豪並不鼓勵旁人從事遊戲配樂的工作,因為太艱難,「除了要不斷的努力思考、創作之外,真的必須要很有決心才能在這一行走得長久。」

我是一開始就確認配樂是我的方向,所以聽電影配樂會很用心,會買電影DVD回來看好幾次「認識小駱是從《仙三》開始,他是一個風趣但內向的人,合作至今,吵過幾次小架,音樂的感覺與結果總是從爭執中誕生,也聊了很多各方各面的生活話題。他見到了團隊中很多為《仙劍》拼搏的人的成長;我也見證了他鬱悶、煩惱、為心愛的兒子打拚與望子成龍的種種過程。我自己身為一個仙迷,我非常喜歡小駱的音樂,也曾經在公交車、網吧、地鐵、餐館、隔壁公司的員工甚至廁所聽到人們的手機響起小駱做的樂曲。」2008年年底,在一篇《賀呂聖斐與駱集益擊敗<投名狀>,獲最佳原創音樂大獎!》的博文中,《仙劍奇俠傳四》製作人張毅君寫道。駱集益從學生時代開始對音樂產生興趣。「我自己是一開始就確認配樂是我的方向,所以我聽電影配樂我會很用心聽,也會去買電影DVD回來看好幾次。」他回憶說。畢業後,駱集益和朋友們一起學習電腦編曲,找懂行的前輩指導,邊學習邊創作。由於樂理基礎薄弱,學習起來並不順利,「我自己會想要把這些東西學好,可是我實在學得很慢,所以斷斷續續的,到現在就都忘記了」。這之後,駱集益和商育通、周志華、呂聖斐等人,共同組建Feeling音樂工作室,即後來的繆思特音樂工作室(Musit)。他們與大宇內部的林坤信、吳欣睿、曾志豪等音樂製作人合作,從《仙劍》一代的音樂CD開始,共同締造了「仙樂」十多年的傳奇。

遊戲配樂注重氛圍的呈現,而電影配樂要對劇情的時間點,每個點要考慮情緒的起伏《仙劍》一代的音樂CD中,《雨》、《蝶舞春園》、《桃花幻夢》和《比武招親》等曲目,是駱集益在林坤信的FM配樂旋律的基礎上重新編曲的。《仙劍二》的《余情幽夢》、《仙劍三》的主題曲《御劍江湖》、《仙劍四》的主題曲《回夢遊仙》等「仙樂」的經典曲目,也都由他負責譜寫。雖然為《仙劍》系列創作了很多優美動聽的旋律,但「駱集益」這個名字真正被大眾關注,還是在2008年,他為電影《海角七號》創作的配樂獲得「金馬獎」最佳原創配樂獎之後。觀看《海角七號》時,很多人被片中的配曲《1945》的動人旋律所打動。駱集益說,創作這首曲子時,他在昏暗的燈光下,一邊看電影畫面,一邊把自己想像成船上的日本教師,試著感受主人公的心酸與不舍。這種創作方式與他以往為遊戲配樂時大不相同,「電玩配樂會先有畫面或主題,會給你一些形容詞來讓你體會,只要注重氛圍的呈現。但是電影配樂就要對劇情的時間點,每個點都要考慮情緒的起伏,然後會有時間上的限制」。駱集益並未想到《海角七號》會走紅,獲獎之後,他開始考慮將自己的音樂商業化。畢竟,在盜版猖獗、唱片市場不景氣的大環境下,無論遊戲配樂,還是電影配樂,均難以脫開本體而在市場上獨立存活。

駱集益早在學生時代就開始對音樂產生興趣。畢業後,他和朋友們一起學習電腦編曲,找懂行的前輩指導,邊學習邊創作。

雖然為《仙劍》系列創作了很多優美動聽的旋律,但駱集益的名字真正被大眾關注,還是他獲得電影《海角七號》金馬獎最佳原創配樂獎之後。

「在這之前,我從沒覺得古箏、琵琶、二胡,能被演繹得 如此有詩意,讓人聽了有一種夢幻般的感覺。……真的是每一個音符都能觸碰到你心靈中最軟的一個地方。」有玩家如此評論《三個人的時光》。吳欣叡一人兼任編劇和作曲,始於《軒轅劍三外傳:天之痕》,或許正因為此,這款遊戲的音樂與場景的契合度才能臻於完美,尤其是這首《三個人的時光》。音樂之於遊戲,究竟是附屬品,還是也擁有獨立的靈魂?十多年來,「軒音」和「仙樂」被無數遊戲愛好者和音樂愛好者改編、填詞、翻唱。從中,我們可以得出自己的結論。(本文部分內容節選自2005年第11期《大眾軟體》的《本刊獨家專訪林坤信》,以及巴哈姆特資訊站、台灣古典音樂網等網站的相關資料)
推薦閱讀:

NS | 任天堂3月9日直面會消息匯總
《倩女幽魂2》手游射手有哪些攻略?
巨變的當口——2017國內遊戲行業總結與2018年的展望
傳奇世界手機網遊裝備怎麼打?
《奧特曼格鬥進化3》中雷歐奧特曼有哪些技能?

TAG:遊戲 | 聲音 | 網易 | 好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