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名句賞析7

《道德經》五千言,自問世以來,就被後世尊為「哲學詩」、「萬經之王」、「無字天書」。我們一起來感悟《道德經》第二章,看看老子帶給我們什麼人生智慧。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

悟道:人們對於「美」的標準不是固定不變的,美好與醜惡也可能互相轉變。「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即是這個道理。事情都是相對而言的,我們應該善於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去理解。

皆知善,此不善矣。

悟道:如果天下人都說這件事是好的,那麼不好的一面就會出現。「善」的一種標準是隨時在變的,我們應該善於跳出來看事物的本質,這樣會更加豁達。對於領導者來說,在經營企業時,一是不要推行固定不變的標準;二是要注重對自我形象的塑造,不要為了領導者自己的名利去強行推行一種企業文化。

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

悟道:「有」和「無」的狀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難」與「易」、「長」與「短」都是相比較而言的,老子反對始終用一個標準去看待問題。

高下之相呈也,音聲之相和也,前後之相隨,恆也。

悟道:高下是相互比較而顯示出來,沒有單個的音就沒有組合而成的聲,前後是相比較而言的,這是永恆的。每一個事物都是與其他事物相互支撐而存在的,事物的標準都是相對而言的。領導者不要刻意追求虛名,應該放心對形名的執著。

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悟道:聖人用無為的方式處世,教化人不用言語。「道」為萬物做事但是找不到開始起點,功成名就不居功自傲,萬物反而離不開「道」。「無為」是教人們放下慾望去做事,低調做事,而不是什麼都不做。領導者不要為自己的名利去做事,就是「無為」。

該章闡發《道德經》主旨:依照「天之道」來訂「聖人之道」。按「天之道」:「為」是對眾生,「無為」是對領導者自己。

我們能將《道德經》運用於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的生活會更美好。下次繼續分享《道德經》,看看老子又帶給我們什麼人生智慧。

《道德經》四通八達,是融通天下各個領域的根文化。它只有五千言,但每一個字都在敘述宇宙和人生的真諦。

第一章為老子對「道」的概述,「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悟道心得:事物是變化著的,不要執著於形名,要善於發現事物的本質和多面性。換個角度看問題,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心境和結果。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悟道心得:「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混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源的命名。世界是在某種力量的設計下產生的,世界的運轉是有規律的。老子認為這種力量可以叫作「道」,「道」是生養、推動萬物發展的動力。我們要參悟世界發展的規律,善加利用。

故恆無欲也,以觀其妙;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悟道心得: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為玄妙、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我們通常是帶著有色眼鏡去觀察事物,而老子告訴我們要學會放下自己,跳出來,換個角度看問題,結果也許會更好。我們應該保持清靜虛空的狀態,去體會「道」的運轉,獲得啟迪,獲得大智慧。

每天感悟《道德經》,你的人生會不一樣。明天繼續分享《道德經》第2章,看看老子又帶給我們什麼人生啟迪?

《道德經》論述的是人、社會以及生命之間所發生的天地風雲演變史。老子在《道德經》第三章又帶給我們什麼智慧。

不上賢,使民不爭。

悟道:領導者不要宣稱自己崇尚某種賢德標準,這樣民眾就不會為了某種虛名去爭。老子告訴我們:老百姓的行為和領導者的喜好有密切的互動關係,領導者不要標榜自己。有可能你極力推崇某個標準後,大家對這種標準的逆反心理反而更重。真正的管理應該制定規律,自己先去做,讓大家自然而然地跟著你去學習,無需用語言來教化大家。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悟道:領導者不要去推崇、珍愛難得的東西,這樣老百姓才不會成為強盜。領導者不要給事物貼上某種標籤,不要總把自己的喜好顯露在外,老百姓是會效仿和跟隨的。公司老總的喜好和作風會影響和帶動員工,會影響整個公司的運營。

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悟道:領導者不要輕易暴露自己的喜好,這樣百姓才能安穩。這也是老子所說的「無為」,領導者「無為」,不刻意追求名利,不輕易顯露自己的慾望,百姓就寬心了。很多公司的員工都會揣摩領導的喜好,會跟隨領導的喜好,這樣容易使員工喪失工作的積極性,就失去了做好本職工作的真正意義。

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若其志,強其骨。

悟道:慾望是無窮的,老子是建議領導者讓老百姓盡量減少慾望,生活能夠吃飽穿暖就可以,這樣的道理也並非是為了鞏固領導者的統治。我們要把握好,到底什麼是我們人生真正需要的,找到平衡,把事業和本身的能力統一好,選准方向,不要盲目擴張自己的慾望。領導者要從自身做起,減少自己的慾望,踏實做好原本經營的事業,將一件事做到極致就是成功。

恆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者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悟道:老子的目的並不是真正要「愚民」,他是主張在滿足百姓生活最根本的需求的基礎上再去掉百姓多餘的慾望,使那些使用各種技巧為了獲得虛名、滿足自己慾望的人不敢這樣做。領導者與百姓是互動感應關係,要用行為去感化百姓。好比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

我們能將《道德經》運用於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的生活會更美好。明天繼續分享《道德經》第三章,看看老子又帶給我們什麼人生啟迪?

《道德經》並非全部由老子撰寫,其中相當比例的內容是由上古君主培養接班人的教材。此內容被稱為:「金人銘」,刻於太廟之內。

老子在《道德經》講述了兩個「道」:「天之道」與「聖人之道」。依照「天之道」來制定「聖人之道」,是解開《道德經》奧秘的鑰匙。

「道」的第一個內涵:變

看淡「永遠」,學會「放下」。這個世界是變化著的,其間生滅變化永無停息,我們只是變化中的片段,不要執著於自我。

「道」的第二個內涵:一體

這個世界是一體的,我們與這個世界緊密聯繫,我們從心裡或者以行為向外發出的信息會影響這個世界,同時這個世界會以各種方式、以各種倍數回饋給你。

「道」的第三個內涵:無我利他

我們可以發出「善」或者「惡」的信息,但是,只要我們不計回報發出「善」的信息,我們周圍的世界才能向良好的方向發展,我們才能幸福度過此生。

道如果不能被運用,歷代聖賢也不會一再強調推崇。

每天感悟道德經,你的人生會不一樣!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貽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專;氣致柔,能嬰兒滌;除玄覽,能無疵愛;民治國,能無知天;門開闔,能無雌明;白四達,能無知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十章的標點,最能使歷史理解錯誤盡去,令人恍然大悟。老子不是天問,是闡釋道;讀書不是拼詞條,是文章氣通智清。

本文只標點,留釋義於以後。轉載請註明出處。以免日後我能論證而抄襲者不知為什麼這樣標點,空遺笑柄。

商朝甲骨文卜詞記載,及歷代命書汗牛充棟,證明我國古代文化思想,占卜算命,實實在在的影響巨大。

現在的人算命多不準,於是就有人全盤否定傳統文化這一思想正確性,因50%的糟粕把對半50%精華一同放棄。這是不知祖先佔卜算命正確思想導致。

祖先佔卜算命,以摹天之功為不變之法。卦有摹天之功,數生天地相逢。數即路,逢此天地布局環境之內,求生之路在何方?這就是後世算命從卦局、命局裡五行中選擇其中一行為求生擬象的「用神」。漢代京房納甲五行運算開始,卦里和命里都必須用「用神」定吉凶禍福。而「用神」論以清代任鐵樵最推崇備至的《滴天髓》為巔峰之作。

《滴天髓》論《用神》雖洋灑萬言以證,與漢朝京房納甲五行術一般,都 是人心劣變後矯枉過正,差之毫厘失以千里可悲之術。如果他們明白老子《道德經》「大道至簡」真正命意,則命運學可續閃古卜之光,恩施天下眾生不惹非議了。

古代占卜,是摹天象而知自己一人一國所處的天象狀態,從天象中找出路,定行止。這是純粹之卜;後來「用神」選定之後,又撈出什麼「用神」又要去逢遇環境,環境大運局勢對用神的損益決定命運好壞。就象路有康庄大道與崎嶇險惡之分。

這恰恰多出那麼一點點,使命理全失敗。且完全暴露封建不勞而獲思想歪曲了命理原意義,才會占卜不靈了。春秋戰國以前古人以尋到出路決策行止則收而行動,策略既定必力行之,不畏懼艱難;封建寄生蟲還要再衡量平坦路才稱之為「吉」!占卜大義,在逢而取「用神」,不是以「用神」去逢。一念之差,至簡得正,至巧反誤展現無餘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之始,包容一切,無名至簡而至微。研究占卜算命古文化的人要明白這純正道理,才可以算命啊!

續《道德經》第十一章到第十五章標點。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則,寄於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為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之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渾人兮。其若濁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宋朝預測名人邵康節的《梅花易數》廣為流傳。因數學成卦法容易起成卦,元,明,清拜《梅花易數》的才子無數。

有人神化《梅花易數》,牽強附會,例:「牛哀鳴」——癸卯日午時,有牛鳴於坎方,聲極悲。牛屬坤,為上卦,坎方下卦。坎六坤八,加午時七,共二十一數,除三六一十八,三爻動,得「地水師」之三爻,六三《易》辭曰:「師或輿屍凶」。卦則師變升,互坤震。乃坤為體,互變俱克之,並無生氣。遂斷曰:此牛二十一日內必遭屠殺。」後二十日,人果買此牛,殺以犒眾。悉皆異之。

「雞悲鳴占」——甲申日卯時,有雞鳴於乾方,聲極悲愴。因占之,雞屬巽為上卦,乾方為下卦。得「風天小畜」,以巽五乾一共六數,加卯時四數,總十數。除六,得四爻動變「乾」卦。是為「小畜」之六四。《易》曰:「有孚,血去惕出,無咎」。以血推之,割雞之意。卦則「小畜」之「乾」,互見「離」「兌」。乾金為體,離火克之。卦中巽木離火。烹飪之象。

「枯枝墜地」——戊子日辰時,偶行至途中,有樹蔚然。無風,枯枝自墜於地兌方。占之,槁木為「離」作上卦,兌方如下卦。得「火澤睽」。以兌二離三加時辰五數,總十數。除六餘四。變「山澤損」乃「睽」之九四動。《易》曰:「睽孤,遇元夫」。卦變損,互坎離,兌金如體離火克之,俱傷殘損壞之意。斷:此樹十日當伐。果然十日,伐樹起公廟。而匠者適字「元夫」!

爻辭與甲骨文年代同義。而如此下作,用封建文言附會,水份充足啊!

厭倦之餘,又翻他頁。竟然有「天時占」長篇,文筆流暢,文勢可采,讓人倦意頓消越後面越有味。舉文如下:

凡測天時,不分體用,全觀諸卦,詳據五門。離多主晴,坎多主雨,坤乃陰晦,乾主晴明。震多則春夏雷轟,巽多則四時風烈。艮多則久雨必晴,兌多不雨則陰。夏占離多而無坎,則亢旱炎;冬占坎多而無離。則雨雪飄。

全觀諸卦者,謂互變卦。五行謂離則火,主晴。坎為水,主雨。坤為地氣,主陰。乾天,主晴明。震為雷,巽為風,秋震多無制,亦有非常之雷。有巽佐之,則如風雷撼動之應。艮為山雲之氣,若雨久,得艮雨止。艮者止也,亦土克水之意。兌為澤不雨則陰。

夫造化之辨固難測,理之妙亦可憑。是以乾象晴天,四時晴明;坤體乎地,一氣慘然。乾坤兩同,晴雨時變;坤艮兩並,陰晦不常。卜數有陽有陰,卦象有奇有偶。陰雨陽晴,奇偶暗重。坤為老陰之極。而久晴必雨,陰氣而久雨必晴。若逢重坎重離,亦日時晴時雨。坎為水,必雨,離為火,必晴。乾兌之金,秋明晴,冬雨凜冽。坤兌之土,春雨澤,夏火炎蒸。《易》曰:雲從龍,風以虎。又曰:艮為雲,巽為風。艮巽重逢,風雲際會,飛砂走石,蔽日藏山。不以四時。不必二用。坎在艮上,布霧與雲;若在兌上,凝霜作雪。乾兌為霜雪雹霰,離火為日電虹霓。震為雷,離為電,重會而雷電俱作;坎如雨,巽如為風,相逢而風雨驟興。震卦重逢雷驚百里,坎爻疊現潤澤九垓。故卦體之兩逢,亦爻象之總斷。

地天泰,水天需,昏蒙之象;天地否,水地比,黑暗之垓。八純離夏必旱,四季皆晴。八純坎冬必寒,四季多雨。久雨不晴,逢艮必止。久晴不雨,逢之亦然。又若水火既濟,火水未濟,四時不測風雲;風澤中孚,澤風大過,三冬必然雨雪。水山蹇,山水蒙,百步比必須執蓋。地風升,風地觀。四時不可行船……

釋《易》多為上層社會國手,文詞優美悅人。

很多人使用上面這幅後天八卦圖。基於「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一思路,從中心向四面八方拓展生成萬物無限的思想認定的。

  • 卦朝中心太極,這一幅才是正確的後天八卦思想圖。

  • 第一幅卦象向外,與中心太極展向一致,為何是錯的?這是因為它被賦予五行的內涵。這得從五行說起。

  • 五行意識在我國形成很早。半坡氏族時期具雛形,商、周、秦皇時期形成學說,未曾投入占卜預測使用。直到獨尊儒術後的漢朝中後期,才正式用五行測事。《尚書·洪範》無論是否為後人托筆,其五行學記載不能證明周文王已經使用五行術於八卦圖當中。反而在儒學「中庸」思想主導下,演成六爻升降物極必反,八卦歸屬八宮的京房納甲五行預測圖後面,儒家思想的「中和制衡」才能夠確立文王后天八卦圖布局合理性地存在。請看圖

  • 東西對立,南北相衝。東震為木,西兌乃金;南離為火,北坎屬水。東西對立,則木遙對金相剋而相制衡;南北相衝,於是水火遙克不相及。東南巽木西北金,二土中央早中庸。這就是儒家中和制衡,創這後天八卦圖以推文王演式。後天八卦建立在留有餘地,制衡中和的儒學家思想上製造而成,觀京房六爻升降永不觸第六可知,儒家後天八卦有回式,並不是一心向外無回式。所以卦以向心為正確八卦圖式。

  • 「中庸」思想以前古代很長時間只用卦的「萬物類象」測事。殷商甲骨卜詞,《左傳》和《國語》卜筮實例記載證明。而坑儒秦朝,會有這樣的中庸圖出現?所以今後考證歷史傳統文化也好,用《易》也罷,應該以向心卦為憑。

  • 在那些後來添加的贅生物,各派闡釋見識言論混淆迷惑。要去偽,先破謬論;要破謬論,文字功夫要深。就好像發覺一個人平時愛講假話,你就隨他走一程,行途中謊言自破。

    今天為眾人肅清謬以千里的糟粕,為眾清毒。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之前是無(極)。這是真《易》。後來的八八相重生六十四卦,解卦斷辭,卦辭,爻辭,繫辭,十翼,歷代名人批註,是偽《易》與述。

    周《易》,六十四卦演成,功德花落文王家,世謂《周易》。歷史爭論,「周」的涵義。有循環復始,易變不止說法。更有周遭周邊之意。那是研究了卦象和八卦八方圖後的解答。其實從文化角度一想,整部經書,被冠聖人成物,人倫配備天地君王,就明白注《易》者用心了。以聖人神化抬高經書地位,以震懾天下臣民;學派相貶,引用聖物鞏固自己一派地位。「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這完全體現讓民眾服從則天下和的政治思想。一來以文王聖名抬高《偽易》,又以聖人《易》中有此聖教,民當從之,天下咸寧矣!所以《易經》在周以前不叫《周易》,後來為了實「人經三聖,世歷三古」威嚴而點明周代坐標的。切不可以卦象六爻演繹法誤解了。

    因解「周」字費時,回歸主議題。八卦由八八相疊加化六十四卦,後面漢代研究《易》者,獻出文王后天八卦八方圖,京房深演六爻,把天干地支納入六十四卦,創建京房六爻納甲預測法。現在很多人正在使用。到宋代,邵康節獲神人傳書,一天傍晚時分觀梅枝雀落,掐指一算,知次日有女折梅受傷,果然應驗。他留的預測寶典遂稱號《梅花易數》。

    從六十四卦預測應用時期的周代,到京房納甲六爻預測高峰期,宋代邵《梅花易》又是峰上之峰。雖然說是偽《易》系列,但舞台演戲道具,亦有迷人之處,竹刀一割之功。習《易》者不可執迷於這三座山峰,靜下來深思八卦以內之事,學《易》可望有成。對國學批判繼承,以絕《易經》騙人流言蜚語,就要直面其缺點剔除糟粕,不枉學《易》一回。

  • 推薦閱讀:

    有哪些诗词、名句适合用作人的名字?
    高爾基名言名句
    白居易的千古名句
    118句激勵自己的名言名句
    【名句中的人生】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TAG:名句 | 國學 | 賞析 | 學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