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看《魯迅全集》---《熱風》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67--《熱風》之《題記》

原文節選:則它的生命原來就沒有,更談不到中國的病證究竟如何。然而,無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諷刺相去本不及一張紙,對於周圍的感受和反應,又大概是所謂「如魚飲水冷暖自知」〔6〕的;我卻覺得周圍的空氣太寒冽了,我自說我的話,所以反而稱之曰《熱風》。

注釋里說,《新青年》從一九一八年四月第四卷第四號起,發表關於社會和文化的短評,總題為《隨感錄》。起初各篇都只標明次第數碼,沒有單獨的篇名,從第五十六篇起才在總題之下有各篇的題目。作者在《新青年》發表這種短評,是從一九一八年九月第五卷第三號的《隨感錄二十五》開始,到一九一九年十一月該刊第六卷第六號的《六十六 生命的路》為止,共二十七篇,後全部收在本書中。

記得在毛主席詩中也有一句: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那熱風絕非這熱風。

也就是說,在以下的看書過程中,可能就會有幾十篇相同題目的《隨感錄》了。

2017.01.10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68--《熱風》之《隨感錄二十五》

原文節選:中國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負教他的責任。雖然「人口眾多」這一句話,很可以閉了眼睛自負,然而這許多人口,便只在塵土中輾轉,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

中國娶妻早是福氣,兒子多也是福氣。所有小孩,只是他父母福氣的材料,並非將來的「人」的萌芽,所以隨便輾轉,沒人管他,因為無論如何,數目和材料的資格,總還存在。

這種只生不養的現象,過去農村裡不少,但現在卻是很少很少的了。無數的家庭都在為著把孩子培養成「人」成努力著,奮鬥著,有的甚至不惜血本。

成千上萬的小孩子上著五花八門的培訓班就是印證。成千上萬的家長實行高考移民就是印證。

主題是「生」人更要育人。

2017.01.10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69--《熱風》之《隨感錄三十三》

原文節選:現在有一班好講鬼話的人,最恨科學,因為科學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許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講鬼話的人的對頭。於是講鬼話的人,便須想一個方法排除他。

其餘怪話還多;但講天堂的遠不及六朝方士的《十洲記》,講地獄的也不過鈔襲《玉曆鈔傳》。

鈔襲,原來就是抄襲。就是剽竊他人著作為己作。例證當然還是名人的作品。魯迅《熱風·隨感錄三十三》:「講天堂的遠不及 六朝 方士的《十洲記》,講地獄的也不過鈔襲《玉曆鈔傳》。」 胡適 《汪長祿先生來信》:「我怕的是一般根底淺薄的青年,動輒鈔襲名人一兩句話,敢於扯起幌子,便『肆無忌憚』起來[。」

原文節選:用植物來比人,根須是胃,臍卻只是一個蒂,離了便罷,有什麼重要。但這還不過比喻奇怪罷了,尤其可怕的是——「精神能影響於血液,昔日德國科布博士發明霍亂(虎列拉)病菌,有某某二博士反對之,取其所培養之病菌,一口吞入,而竟不病。」

看了注釋,大意是證明「黴菌進入人身,而精神正確時,決不成病」 ,把精神的作用誇張到荒謬的程度。當真讓人想起一個事來,某女,風流,和一男同處一室,人疑其作風有污,其辯曰:思想正確,同床又如何!

我們要相信科學,要相信真科學,而不是偽科學。當初有人以X功宣傳,如何能怎麼怎麼,其中就是可以意念接骨的功能,偏有人如司馬南者不信,與其對戰,說,我把自己的手骨打斷,你可與我意念接好,如不能,我便打你兩處骨折。偽科學宣傳人逃之夭夭。

主題就是要相信真科學。

2017.01.10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70--《熱風》之《隨感錄三十五》

原文節選:什麼叫「國粹」?照字面看來,必是一國獨有,他國所無的事物了。換一句話,便是特別的東西。但特別未必定是好,何以應該保存?

  譬如一個人,臉上長了一個瘤,額上腫出一顆瘡,的確是與眾不同,顯出他特別的樣子,可以算他的「粹」。然而據我看來,還不如將這「粹」割去了,同別人一樣的好。

我有一位朋友說得好:「要我們保存國粹,也須國粹能保存我們。」

   保存我們,的確是第一義。只要問他有無保存我們的力量,不管他是否國粹。

按字典講,粹,既是精華的意思,那麼國粹,毫無疑問,那是國家的精華。特別的東西未必是精華,而精華則一定是很特別的。不要曲解真正的國粹。就如現在學國學一樣,以為古代的文章都是國學,那一定是有失偏頗的。

主題是要真正保護國粹。

2017.01.10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71--《熱風》之《隨感錄三十六》

原文節選:想在現今的世界上,協同生長,掙一地位,即須有相當的進步的智識,道德,品格,思想,才能夠站得住腳:這事極須勞力費心。

一個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要有自己的地位,一定要有自立於民族之林的本錢。光靠嘴是不行的。關鍵在靠實力。

主題要靠實力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2017.01.10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72--《熱風》之《隨感錄三十七》

打拳本無對錯,體操也本無對錯。關鍵是看打拳和練體操的人,是怎麼想打拳的,怎麼想練體操的。當初,有人練法輪功時,也美其名曰是鍛煉身體,但後來卻漸漸引向了企圖,走上了反動的道路。

主題要有正確的健康的健身方式。關於主題,倒要再說兩句。這裡說的主題,絕不是作者所說的主題,而是根據內容,我以為在當下應該想到的意思而已。如與作者大致相同,也純屬巧合。上面幾篇與下面數篇皆為這個意思。

2017.01.10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73--《熱風》之《隨感錄三十八》

原文節選:中國人向來有點自大。——只可惜沒有「個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愛國的自大」。這便是文化競爭失敗之後,不能再見振拔改進的原因。

通俗地理解,那就是群膽孤膽的問題。有人說,中國人在國內可能是條蟲,而到了國外可能是條龍。其實,蟲與龍的變化多半還是環境造成的。單個的人也是這樣,他和一個團體能合作得很好,作用也很明顯,但是,如果分開,單打獨鬥,馬上就可能敗下陣來,那是有將才沒有帥才,只能別人讓他怎麼干他就怎麼干且能幹好,而當讓自己決策怎麼干時,卻干不好了。

主題是不要盲目自大。

2017.01.10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74--《熱風》之《隨感錄三十九》

原文節選:一方面卻有舊官僚的攘奪政權,以及遺老受冷不過,豫備下山,都痛恨這一類理想派,說什麼聞所未聞的學理法理,橫亘在前,不能大踏步搖擺。

豫備:兩個解釋,一是準備,例:葉聖陶 《小銅匠》:「這一天學校里整理房屋,豫備暑假後開學。」二是戒備。魯迅《書信集·致李秉中》:「上月二十八之事,出於意外,故事前毫無豫備,突然陷入火線中。」

看來這裡面的意思就是準備了。

傅斯年的《再論戲劇改良》中的這段原文是:「中國人不懂得『理想論』和『理想家』的真義。說到『理想』,便含著些輕薄的意味,覺得『理想』即是『妄想』,『理想家』即是『妄人』。」

魯迅就是看了這段話,開始了關於理想與理想家的見解的。好像前面我也說了理想的事兒。那是在看《野草》之《希望》下面說的。

理想還是要有的,只要別太遙遠,太不可及。

主題是要理想,不要狂想。

2017.01.10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75--《熱風》之《隨感錄四十》

原文節選:終日在家裡坐,至多也不過看見窗外四角形慘黃色的天,還有什麼感?只有幾封信,說道,「久違芝宇,時切葭思;」有幾個客,說道,「今天天氣很好」:都是祖傳老店的文字語言。寫的說的,既然有口無心,看的聽的,也便毫無所感了。

魯迅就是在這樣「毫無所感」的時候,讀了一封青年寫的詩《愛情》,才有所感了。

愛情,這東西真難說,《愛情》里說,他在父母姊妹之間沒有愛,在夫妻之間沒有愛。魯迅說,這是血的蒸氣,醒過來的人的真聲音。

真的沒有愛的愛情,散了也罷,問題就是,這「愛」字怎麼能看得出來,一句性格不合,就會把愛字拋了九天去了。而在性格不合的背後,誰又能知道多少呢!

主題是講要真愛,要真愛情。

2017.01.10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76--《熱風》之《隨感錄四十一》

原文節選:我想,人猿同源的學說,大約可以毫無疑義了。但我不懂,何以從前的古猴子,不都努力變人,卻到現在還留著子孫,變把戲給人看。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洗煤炭」 見《新青年》第五卷第二號(一九一八年八月十五日)《通信》欄載任鴻雋給胡適的信:「《新青年》一面講改良文學,一面講廢滅漢文,是否自相矛盾?既要廢滅不用,又用力去改良不用的物件。我們四川有句俗語說:「你要沒有事做,不如洗煤炭去罷。」

洗煤炭,真是幹些毫無意義的事兒。只是,現在隨著科技民展,洗煤,還真的有了這個行業。

主題是要青年要自力自強,不能自暴自棄。

2017.01.10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77--《熱風》之《隨感錄四十二》

原文節選:杭州英國教會裡的一個醫生,在一本醫書上做一篇序,稱中國人為土人;我當初頗不舒服,子細再想,現在也只好忍受了。

可是他們還能走路,還能做事;他們終是未達一間,想不到纏足這好法子。

未達一間:還有一點差距的意思。漢代揚雄《法言·問神》:「顏淵亦潛心於仲尼矣,未達一間耳。」

想起東施效顰的事來。

主題是我們不能以惡為丑。

2017.01.10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78--《熱風》之《隨感錄四十三》

原文節選:美術也是其一:學了體格還未勻稱的裸體畫,便畫猥褻畫;學了明暗還未分明的靜物畫,只能畫招牌。

美術家,是一個很崇高的職業,如魯迅說,尤須有進步的思想與高尚的人格,看了他的作品,不但歡喜賞玩,尤能發生感動,造成精神上的影響。

欣賞美術,也是需要很高尚的。特別是對於人體藝術作品而言。

那年,一男把一畫有裸體女子背面的書畫,翻過來細細看,既使人大笑,也使人深思吧。

主題是社會需要正能量的美術作品。

2017.01.10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79--《熱風》之《隨感錄四十六》

這期是隨沈泊塵作的諷刺畫《潑克》而感的,諷刺畫與其它畫都是美術作品,但是應該比其它美術更能容易讓人看懂一些,不能總是自己懂,畢竟,畫是讓人看的。特別是公開發行的刊物。

主題就是美術作品一定要讓人們看得明白,且自己也要明白。

隨感錄,為什麼從二十五開始,中間卻又缺了好多,是沒有寫,還是失落,書上沒有介紹。

2017.01.10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80--《熱風》之《隨感錄四十七》

原文節選:張三李四是同時人。張三記了古典來做古文;李四又記了古典,去讀張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時事,要曉得那時的事,所以免不了翻著古典;現在兩位既然同時,何妨老實說出,一目了然,省卻你也記古典,我也記古典的工夫呢?

  內行的人說:什麼話!這是本領,是學問!

把《蘭亭序》刻在半寸方的象牙片上,那是藝術,但魯迅所說的可能並非這個意思。還有把文字刻入瓷壺的,在瓷壺裡刻字,那是更不能讓人看的了。

主題是說,可以玩藝術,但不能玩得太花里胡哨了。

2017.01.10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81--《熱風》之《隨感錄四十八》

原文節選:中國人對於異族,歷來只有兩樣稱呼:一樣是禽獸,一樣是聖上。從沒有稱他朋友,說他也同我們一樣的。古書里的弱水,竟是騙了我們:聞所未聞的外國人到了;交手幾回,漸知道「子曰詩云」似乎無用,於是乎要維新。

我國古書中關於弱水的神話傳說很多。如《海內十洲記》說昆崙山 「有弱水周迴繞匝」;弱水「鴻毛不浮,不可越也」。這裡說「竟是騙了我們」,是說「不可越」的弱水並沒有阻擋住外國人的到來。

主題是外來的先進文化、思想與技術既要洋為中用,又要不能忘本,還能發揚光大。

2017.01.10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82--《熱風》之《隨感錄四十九》

原文節選:我想種族的延長,——便是生命的連續,——的確是生物界事業里的一大部分。何以要延長呢?不消說是想進化了。但進化的途中總須新陳代謝。所以新的應該歡天喜地的向前走去,這便是壯,舊的也應該歡天喜地的向前走去,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便是進化的路。

主題是講新陳代謝是自然規律,我們要遵循。

2017.01.10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83--《熱風》之《隨感錄五十三》

說了幾種美術界內部的相互攻擊相互貶低的例子。同行是冤家,不消說美術界,在幾乎所有行業,或許這是一個通病,看不得別人的好,總是以己之長比人之短,這恐怕也是人的天性所致。毛主席老人家說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正好可以給這種病症治治。只是當時他老人家還沒有說這雙百方針呢。

主題是說,很望中國有新興美術出現。

2017. 01.10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84--《熱風》之《隨感錄五十四》

原文節選:既許信仰自由,卻又特別尊孔;既自命「勝朝遺老」,卻又在民國拿錢;既說是應該革新,卻又主張復古:四面八方几乎都是二三重以至多重的事物,每重又各各自相矛盾。一切人便都在這矛盾中間,互相抱怨著過活,誰也沒有好處。

  要想進步,要想太平,總得連根的拔去了「二重思想」。因為世界雖然不小,但彷徨的人種,是終竟尋不出位置的。

「二重思想」的表現,在當今也有一種,那就是書法,凡是新印刷的出版物,均為簡體字,除非特殊要求的。凡是書法,均為繁體字。在書法的落款上,幾乎全為甲子記年,沒有見過落款為二0一七年的,都是落款為丙申年 、辛丑月這樣的,哪有我這樣的2017.01.10的字眼。

主題是說要改革,就要從根本上改革。

2017.01.10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85--《熱風》之《隨感錄五十六 「來了」》

從這一篇,隨感錄的名字就「來了」。

原文節選:近來時常聽得人說,「過激主義來了」;報紙上也時常寫著,「過激主義來了」。

「過激立義」是 日本資產階級對布爾什維主義的誹謗性的譯稱;當時中國反動派也沿用這個詞進行反共宣傳。

民國成立的時候,我住在一個小縣城裡,早已掛過白旗。有一日,忽然見許多男女,紛紛亂逃:城裡的逃到鄉下,鄉下的逃進城裡。問他們什麼事,他們答道,「他們說要來了。」

  可見大家都單怕「來了」,同我一樣。

可見,真的很明確的某一種主義來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以訛傳訛,且不知這「訛」為何物。

2017.01.10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86--《熱風》之《隨感錄五十七--現在的屠殺者》

原文:高雅的人說,「白話鄙俚淺陋,不值識者一哂之者也。」

  中國不識字的人,單會講話,「鄙俚淺陋」,不必說了。「因為自己不通,所以提倡白話,以自文其陋」如我輩的人,正是「鄙俚淺陋」,也不在話下了。最可嘆的是幾位雅人,也還不能如《鏡花緣》里說的君子國的酒保一般,滿口「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菜要一碟乎,兩碟乎」的終日高雅,卻只能在呻吟古文時,顯出高古品格;一到講話,便依然是「鄙俚淺陋」的白話了。四萬萬中國人嘴裡發出來的聲音,竟至總共「不值一哂」,真是可憐煞人。

  做了人類想成仙;生在地上要上天;明明是現代人,吸著現在的空氣,卻偏要勒派朽腐的名教,僵死的語言,侮蔑盡現在,這都是「現在的屠殺者」。殺了「現在」,也便殺了「將來」。——將來是子孫的時代。

有些人就是想讓人看不懂的東西,自以為文化很深,墨水很多。

2017.01.10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87--《熱風》之《隨感錄五十八 人心很古》

古與不古的話題,是魯迅在後來翻翻舊書,偶然看見《史記》《趙世家》裡面記著公子成反對主父改胡服的一段話和在《北史》里看見記周靜帝的司馬後的話引出來的,先說這翻翻舊書,原來都以為《二十四史》是工具書,用得著的時候才能翻翻的,搞研究的人才去看它的,看來,「大」家都是把它作為必讀書的,不然怎麼能在寫東西時信手捻來。前段時間看《曾國藩全集》時,也看到曾國藩要求長子紀澤要讀史書呢。

現在我們更希望人心很古呢。

2017.01.10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88--《熱風》之《隨感錄五十九--「聖武」》

原文節選:我們只要留心譯本上的序跋,以及各樣對於外國事情的批評議論,便能發見我們和別人的思想中間,的確還隔著幾重鐵壁。

發見,亦作"發現"。這個詞在許多篇文章里都出現過。

原文節選:古時候,秦始皇帝很闊氣,劉邦和項羽都看見了;邦說,「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羽說,「彼可取而代也!」羽要「取」什麼呢?便是取邦所說的「如此」。「如此」的程度,雖有不同,可是誰也想取;被取的是「彼」,取的是「丈夫」。所有「彼」與「丈夫」的心中,便都是這「聖武」的產生所,受納所。

當然這話也不是魯迅說的,而是《史記·高祖本紀》說的。

所以,我們不僅要改革,更要開放,把外國先進技術引進來,為我所用。

2017.01.10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89--《熱風》之《隨感錄六十一 ---不滿》

原文節選:但又要問:我們中國的人道怎麼樣?那答話,想來只能「……」。對於人道只能「……」的人的頭上,決不會掉下人道來。因為人道是要各人竭力掙來,培植,保養的,不是別人布施,捐助的。

多有不自滿的人的種族,永遠前進,永遠有希望。

  多有隻知責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種族,禍哉禍哉!

毛主席有句話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但是國人總有個特點,評價起別人來引經據典且總是找些別人的不足來,而對自己身上的污點要麼視而不見,要麼粉飾得有如皇帝穿新衣那樣,有如捂著耳朵盜鈴那樣。

2017.01.11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90--《熱風》之《隨感錄六十二--恨恨而死》

原文節選:中國現在的人心中,不平和憤恨的分子太多了。不平還是改造的引線,但必須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會,改造世界;萬不可單是不平。至於憤恨,卻幾乎全無用處。

我們更不要借了「天下無公理,無人道」這些話,遮蓋自暴自棄的行為,自稱「恨人」,一副恨恨而死的臉孔,其實並不恨恨而死。

這篇隨感,可是在當下最為真實,魯迅,能看到近百年後的今天。當下,憤世嫉俗的人何以千萬計,國際有動靜,國內有動靜,網路有動靜,無不引動他們憤世嫉俗的神經,應該這樣,應該那樣,真當如魯迅所說,應該問他:諸公!您知道北京離昆崙山幾里,弱水去黃河幾丈么?火藥除了做鞭爆,羅盤除了看風水,還有什麼用處么?棉花是紅的還是白的?等等。

做好份內的事,比憤世嫉俗要強百倍。做好份內的事,不見得做的貢獻小。做好份內的事,不掉價。就如做好份內的工作,當好份內的父親、丈夫、兒子及母親、妻子、女兒一樣。

2017.01.11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91--《熱風》之《隨感錄六十三--「與幼者」》

這個隨感,就是看有島武郎的小說《與幼者》後的隨感,大部分也是小說的節選。

作為父親,理應為孩子們做好榜樣,說家長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一點也不錯。我們總不能教育起孩子來滔滔不絕,而對自己則放縱著。

這樣的父母,你身邊就會有。比如,大人們想玩會麻將,小孩子也會想在麻將桌前拿麻將玩,大人們總是會說,去,一邊玩去,或者會說,你的功課做完沒有?別搗亂,大人玩一會都不安生。這時,能和孩子們一起玩嗎?這時,能與孩子們一起看書嗎?恐怕不能,因為,我們要玩。

2017.01.11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92--《熱風》之《隨感錄六十四--有無相通》

  原文節選:南北的官僚雖然打仗,南北的人民卻很要好,一心一意的在那裡「有無相通」。

看文中的相通,也不是有益的相通。

現在真的是相通有無了,南方的有,北方同樣有,北方有的,南方照樣有。如飲食。甚至於現在都不限於南北方,整個地球都成了一個村了,文化傳播得快,快得難以想像了。

2017.01.11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93--《熱風》之《隨感錄六十五--暴君的臣民》

原文節選:暴君的臣民,只願暴政暴在他人的頭上,他卻看著高興,拿「殘酷」做娛樂,拿「他人的苦」做賞玩,做慰安。自己的本領只是「倖免」。

注釋里說,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故事,據《新約全書》記載,耶穌在耶路撒冷傳道時,為門徒猶大所出賣,被捕後解交羅馬帝國駐猶太總督彼拉多。彼拉多因耶穌無罪,想釋放他,但遭到祭司長、文士和民間長老們的反對,結果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君喜歡什麼,就會推行什麼,這是毋庸置疑的。當然這也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反映。孔老二曾被批得體無完膚,現在卻是國學。

2017.01.11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94--《熱風》之《隨感錄六十六--生命的路》

原文節選:什麼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闢出來的。

  以前早有路了,以後也該永遠有路。

這段話和在《故鄉》的結尾處那段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相比,那是走出來的,這是開闢出來的,是踐踏出來的,分量自然不一樣,因為,這裡說的是生命的路。

原文節選:想到人類的滅亡是一件大寂寞大悲哀的事;然而若干人們的滅亡,卻並非寂寞悲哀的事。

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毛主席說過,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魯迅在《立論》里說,這個孩子將來要死的。

看來,這死,就是自然規律了,是人生的這一頭,必然的,誰也別想逃過去,躲過去。

由於要死,人們所以害怕,由於人們都要死,所以又沒有必要那麼害怕。

活在當下,就行了。那個世界是最終歸宿,但那個世界是什麼樣子,沒有人知道。只是有人戲說,說是很像天堂,人們開始都不願意去,但去了以後卻沒有願意回來的。

2017.01.11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95--《熱風》之《智識即罪惡》

原文節選:我本來是一個四平八穩,給小酒館打雜,混一口安穩飯吃的人,不幸認得幾個字,受了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想求起智識來了。

智識:一解釋為智力,識見。二解釋為知識。

原文節選:到過陰間的前輩先生多說,陰府的大門是有匾額和對聯的,我留心看時,卻沒有,只見大堂上坐著一位閻羅王。希奇,他便是我的隔壁的大富豪朱朗翁。

「你有智識么?」朗翁臉上毫無表情的問。

  「沒……」我是記得虛無哲學家的話的,所以這樣答。「說沒有便是有——帶去!」

   我想:陰府里的道理真奇怪。

知識本身哪來的罪惡,把知識用於犯罪那才是罪惡。就比如現在用電信知識詐騙的。

2017.01.11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96--《熱風》之《事實勝於雄辯》

原文節選:西哲說:事實勝於雄辯。我當初很以為然,現在才知道在我們中國,是不適用的。

  去年我在青雲閣的一個鋪子里買過一雙鞋,今年破了,又到原鋪子去照樣的買一雙。

  一個胖夥計,拿出一雙鞋來,那鞋頭又尖又淺了。

  我將一隻舊式的和一隻新式的都排在柜上,說道:「這不一樣……」

  「一樣,沒有錯。」

  「這……」

  「一樣,您瞧!」

  我於是買了尖頭鞋走了。

  我順便有一句話奉告我們中國的某愛國大家,您說,攻擊本國的缺點,是拾某國人的唾餘的,試在中國上,加上我們二字,看看通不通。

  現在我敬謹加上了,看過了,然而通的。

  您瞧!

和事實勝於雄辯同理的還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俗語還可以說成,不到黃河不死心,不撞南牆不回頭,這都是實踐證明了的,而不是靠嘴說的。

2017.01.11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97--《熱風》之《估<學衡>》

原文節選:猶語商賈以道德。娼妓以貞操也。

前些時日,不是還有要房地產商的血管里要流道德的血嗎?看來,與虎謀皮的事兒,想也別想,更別說說了做了的。

原文節選:我所佩服諸公的只有一點,是這種東西也居然會有發表的勇氣。

就如我現在,也有勇氣把看《魯迅全集》的事兒寫在這裡。只是,我與《學衡》的編者不同,他們希望宣傳某一種理念,想要讓人們怎麼怎麼的,而我不同,我只是看。前天與上海一同學聊天,說起我看魯迅的事兒,他說,等一天,讓我出一本《XX全集》,我笑著說,這是不可能的,沒有做這個夢。又問我,博客地址?我說,除我以外,看我博客的沒有一人知道我是XX.為什麼?就是不怕別人笑話,如若你知道我是誰,我還有這麼個膽子嗎?當然,我也分明感覺到同學那要我出全集的背後,一定是笑,且很冷。

想要別人做什麼,自己一定能做什麼,不然,就沒有了分量,沒有了說服力。就如己不正不能正人,神不正不能正鬼那樣。

2017.01.11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98--《熱風》之《為「俄國歌劇團」》

原文節選:我不知道,——其實是可以算知道的,然而我偏要這樣說,——俄國歌劇團何以要離開他的故鄉,卻以這美妙的藝術到中國來博一點茶水喝。你們還是回去罷!

看來這俄國歌劇團是不受歡迎的。

現在很多韓國的歌星都到中國來掙錢,掙的誰的錢?追星人的,追韓星人的。

那天,我與小姨子說,說她家那個外甥好像電視里做廣告的那個小男孩。小姨子說,那不是韓國的誰誰嗎?我說,不知道,沒有看過他的什麼戲,也沒有聽過他的什麼歌。老土一個了。

2017.01.11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99--《熱風》之《無題》

為了買幾盒黃枚朱古律三文治,就是現在的巧克力杏仁夾心麵包而被人施以懷疑的目光防備的目光,不能說心裡沒有一點兒不憤,但是,人們總是想讓別人相信自己而不能讓自己全部相信別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或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就如借錢,與別人借錢時,自己感覺自己很信用,別人沒有必要擔憂。別人借錢時,又總覺得,他是不是很有信用,借與不借,都在糾結中。

2017.01.11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100--《熱風》之《「以震其艱深」》

原文節選:《時報》上載著一篇署名「涵秋」的《文字感想》,其中有一段說:  「新學家薄國學為不足道故為鉤輈格磔之文以震其艱深也一讀之欲嘔再讀之昏昏睡去矣」

不過,我們身邊的文章,看不懂的有的是,我看不懂就不看,沒有必要去硬看。就如魯迅的前幾篇,我幾乎看的全是譯文。古文,難懂,我不可能一字一查地看,再者,看了又如何,也不做學問。只圖看看罷了。

還如網文,可看即看,不可看即走。互不相欠。

2017.01.11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101--《熱風》之《所謂「國學」》

國學,現在是很盛行的。

國學,是什麼?國學是中國人對自己本源文化的認同與堅守。國學是流淌在中國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面對西方文化衝擊的一次捍衛。這是從網搜過來的,中國現代文學館常務副館長李榮勝先生解讀的。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毛佩琦說,簡單來說,國學就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學問。看似簡單,卻真實難懂。

國學要精,不能濫,動不動就是國學,很能讓迷惑,最後真國學卻被掩蓋或冷落了。

「白馬非馬」,或許都知道這個國學中的典故。典故自不必說,單說,如果放在現在,還是「典故」嗎,純屬狡辯。照此理論,刑法不準殺人。那殺人者說,我殺的是男人,是女人,是老人,是小孩,那法院如何斷呢,難不成也來個男人非人的典故?

2017.01.11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102--《熱風》之《兒歌的「反動」》

原文節選:「月亮!月亮!   還有半個那裡去了?」   「被人家偷去了。」   「偷去做甚麼?」   「當鏡子照。」

也看不出哪裡在反動呀。再說,兒歌本來就是一種哄兒童的順口溜。如果反動,那則是別有用心的人編的了。只是魯迅就是諷刺那些把兒歌當作反動兒歌的人的。

2017.01.11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103--《熱風》之《「一是之學說」》

無論怎麼說,社會是進步的,文化也是進步的,白話文還是能為絕大多數所接受。

魯迅有句話說,把自己不懂的字句段毫不猶豫的划去。

在哪篇文章里說的,記不清了,反正以後會看到的。大意如此。自己都不懂,還想著讓別人懂,除非你寫來不是讓人看的。

2017.01.11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104--《熱風》之《不懂的音譯》

原文節選:我想,這隻有三條計。上策是凡有外國的事物都不談;中策是凡有外國人都稱之為洋鬼子,例如屠介納夫的《獵人日記》,郭歌里的《巡按使》,都題為「洋鬼子著」;下策是,只好將外國人名改為王羲之唐伯虎黃三太之類,例如進化論是唐伯虎提倡的,相對論是王羲之發明的,而發見美洲的則為黃三太。

有一個權威的可以音譯的地方就行了,凡是譯外國人名字的,均以此為準,不得自行其事就好了。

也很少去過外國,外國的字到了中國,我們又極易極想給他們省略以圖我們省事,以幾個字母代替,不知道這省略後的字母,與外國相同與否,或者外國根本就沒有。就比如WC代替廁所,難道在外國以W開頭的單詞與以C開頭的單詞就沒有組成新的單詞的嗎,只此這一座「廁所」嗎?

也如漢字拼音的省略,SB,這個都很容易明白,但是,以S和B作聲母拼成的漢字,再組成新的片語,恐怕絕不僅僅是意會中的SB吧。

2017.01.11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105--《熱風》之《對於批評家的希望》

相對於被批評的人來說,或者相對於被批評人的作品來說,批評家總是處於一種上風的,一種主動的。

文章難寫,評論好「評」,就如網路里,最容易的就是欣賞佳作,別人費功費時寫了好幾天,一句欣賞完事。當然,也沒有誰要求著誰非把誰的文章看完且弄通弄懂不可。

曾經參加過數次十數次數十次的關於全市發展大政方針的討論會,有領導提出意見很好,寫者很可以採納並容易採納,有領導自感,不說兩句無水平,說出兩句更無「水平」,於是,就有挑標點錯的,有挑別字的,有挑病句的,當然,這些都該挑,但是,不應該由他們挑,你只消說一句,回去把文字再把把關就可以的。最有意思的是,一次,一位領導說,這計劃的最大特點,就是沒有特點。不知道他這句有特點的話,是他發明的還是抄襲的,真要讓他說出個哪裡沒有特點,怎麼才能有特點來,他可能真的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來。

2017.01.11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106--《熱風》之《反對「含淚」的批評家》

原文節選:我以為中國之所謂道德家的神經,自古以來,未免過敏而又過敏了,看見一句「意中人」,便即想到《金瓶梅》,看見一個「瞟」字,便即穿鑿到別的事情上去。

中國人就是愛聯想,前面還說記得魯迅有句話,說是看到胳膊就聯想到大腿之類的,不知道是哪篇文章里說過的了。

其實,也是常事,就是文藝界的相互抨擊而已,打打口水仗,為自己也找點寫作的素材。

2017.01.11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107--《熱風》之《即小見大》

槍打出頭鳥,或者一定要找個墊背的,不然此事就難以平息。當初北京大學的反對講義收費風潮如此,其它事情也不例外。無需例證,自會明白。那學生馮省三隻不過是個墊背的,當然,他也可能是後來出頭的,不然,也不一定會輪到他。

2017.01.11

看《魯迅全集》時的胡思亂想--108--《熱風》之《望勿「糾正」》

過去的書,沒有標點,真是難事,如果這應該標點的兩邊兩個字不可以連在一起,那麼,標點與較正也應該好做些,問題就是古書本來就是一個字可能做這講,也可能做那講,所以,標起標點來,應該相當慎重了。

初看老子的《道德經》,就被兩種解釋給迷住了,是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還是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有欲還是無欲,自然只有「老子」知道,我們也只能推測罷了。

2017.01.11


推薦閱讀:

娜拉出走之後 - 魯迅
蠟像故事 | 魯迅的「吶喊」之路
魯迅的「罵人」與魯迅祖父的「罵人」
吳猛強:論三味書屋的倒掉
鄭海泉:魯迅是不是「思想家」?

TAG:魯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