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隋唐十八條好漢,你知道有幾個是真人嗎?

古典小說第一猛將是誰?沒錯,自然是隋唐第一條好漢、西府趙王李元霸,他手中兩柄大鎚重八百斤,天下無人能敵。

李元霸是清朝小說《說唐》中的人物,所謂「隋唐十八條好漢」中排名第一的絕頂高手。

隋唐十八條好漢都有誰呢?從高到低分別是:第一名李元霸,第二名宇文成都,第三名裴元慶,第四名雄闊海,第五名伍雲召,第六名伍天錫,第七名羅成,第八名楊林,第九名魏文通,第十名尚師徒,第十一名新文禮,第十六名秦瓊,第十八名單雄信。

有人就問了,咋沒有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這五位。這個筆者也沒辦法,因為《說唐》只排了十三位,餘下的都沒提起過。

那麼問題來了,這十三位好漢都有真的歷史原型嗎?

別急慢慢看。首先要明白的一條原則是,《說唐》是小說,小說就不免藝術性地誇張,十三位好漢的武功,大部分都是假的。

第一條好漢李元霸。這位有真實歷史原型。他真名叫李玄霸,是唐高祖李淵第三子,十六歲時去世。沒有什麼記載這位少年公子有什麼過人武藝。《說唐》把名字從玄霸改為元霸其實也有苦衷,這部小說成書於清朝,清朝康熙皇帝名玄燁,帝王姓名要避諱,所以但凡使用「玄」字,便用發音近似的「元」字替代。說來好笑,同樣成書於清朝的傳奇小說《鏡花緣》中提到,海外有個元股國。這個國名非常奇怪,元股是啥意思?其實這個元就是玄的替代字,一說玄股就好理解了,那個國家的人大腿都是黑色的,所以叫玄股國嘛。

《說唐》的李元霸形容枯瘦,面如病鬼,可能是作者參考了李玄霸早年病亡才作了這麼個設定。總之這個人物實有其人,身份也大體相符。

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小說中宇文成都是大臣宇文化及的長子,但是據正史記載,宇文化及的兒子分別是宇文承基和宇文承趾,並沒有哪個兒子叫宇文成都。但這個人物的身份是有一定歷史合理性的,隋煬帝時代擴大軍隊規模,曾經在正規軍之外徵召了一批驍果之士,起初用來征討高麗,後來便成了煬帝的親衛軍。小說中宇文成都的任務一直是保駕,總體上來說,這個人物雖是虛構,卻也沒有脫出正常的範圍。

第三條好漢裴元慶。這個人物實有其人,也是史實與小說最為接近的一個。裴元慶原型叫裴行儼,不論小說還是史實,他父親都是隋將裴仁基。《隋書》記載,裴行儼十分勇猛,時人譽為「萬人敵」。小說中裴元慶歸附瓦崗軍,死於隋將新文禮的火雷陣,歷史上的裴行儼卻歸附於王世充,後來因為過於勇猛受到猜忌,父子二人都被王世充所殺。

第四條好漢雄闊海、第五條好漢伍雲召、第六條好漢伍天錫完全都是虛構人物,創造這些人物,大體上依託的是隋末農民起義軍的首領,皆不足論。

第七條好漢羅成,原型是隋末猛將羅士信,與秦叔寶都是山東歷城人,同樣隸屬於隋朝猛將張須陀部下,他十四歲便隨軍征戰,使一柄大槍,武藝高超,一度被隋煬帝稱讚。後來他輾轉歸於李淵帳下,死於平定劉黑闥的戰爭中。小說中張冠李戴地把羅成和羅藝捏成父子,實際上兩人沒有絲毫關係。

第八條好漢楊林,小說中是隋煬帝的叔祖父,曾參與過北周滅齊和隋滅南陳兩次大戰,使一條囚龍棒,有萬夫不當之勇,手下還有十三太保。隋朝宗室諸王雖有不少帶兵的,但有這種資歷的,只有觀德王楊雄勉強對得上,然而楊雄死的早,沒有活到隋末。根據小說的描寫,楊林的主要戲份是圍剿追擊農民起義軍,從這個層面上說,隋朝倒真有這麼一個人:楊義臣。楊義臣雖然並非隋朝皇族,但他幼時被隋文帝養於宮中,與皇家關係非同一般。他圍剿農民起義軍主要在河北、山東一帶,這與楊林鎮守山東登州比較符合。也就是說,楊林有可能是楊雄和楊義臣兩個歷史人物的合體。

第九名魏文通,第十名尚師徒,第十一名新文禮,正史中沒有任何記載,但他們的角色與隋末圍剿農民起義軍的將領相似,算作是小說對歷史人物的發揚和創作。

第十六條好漢秦瓊,無論歷史契合度、民間知名度,都是最高的一位。正史中秦瓊沒有賣馬的窮途窘境,與單雄信也沒有什麼交情。他先入官軍,後降於瓦崗軍,再入王世充軍,最後歸附於李淵,小說與正史的描寫基本一致。秦瓊的真實武藝與羅士信不相上下,都是能夠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的絕世高手,並不像小說描寫的差距那麼大。

第十八條好漢單雄信史有其人,也是一位武藝高超的勇將。小說中把他描寫成晁蓋一樣的豪傑好漢,是一個極富個人魅力的英雄人物。他莫名其妙地與唐高祖李淵結下殺兄大仇,此後一直與李唐為敵,直到被俘處死。真實的單雄信沒有這麼多彎彎繞,他一開始就追隨翟讓起義,是瓦崗軍的元老,與徐茂功(正史中的徐世勣)並為李密的左膀右臂。後來李密兵敗,單雄信歸入王世充帳下,洛陽城下大戰,善於使馬槊的單雄信幾乎幹掉唐太宗李世民,洛陽城破後,單雄信被唐軍處死。小說中據此演繹了一段尉遲敬德單鞭奪槊打跑單雄信的故事,雖是信口胡吹,卻也別有一番意趣。

推薦閱讀:

能不能發大財看手相就知道了
曹雕:先敬羅衣後敬人,你知道嗎
三十歲女人一定要知道的事
你家雞蛋橫放還是豎放?藏著你不知道的小秘密哦~
家居裝飾這十點你必須知道!

TAG: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