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國能對西亞北非做什麼?不多!(1)

美媒:美國能對西亞北非做什麼?不多!(1)

來源: 新華國際 2011年12月24日

新華網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林杉)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刊發題為《什麼也別干!一邊呆著!》的文章,文章介紹了目前阿拉伯世界存在的四大趨勢,並借用《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一句著名台詞提出,美國在面對阿拉伯世界巨變時應該採取更加審慎、剋制的政策。

第一部分

2011年的動蕩使得這一年成為阿拉伯世界歷史性的一年,而且這些動蕩很可能延續到2012年。正當此時,一些地區性趨勢正在成為清晰的焦點:阿拉伯世界將比以往變得更加民主、更加伊斯蘭化以及更加動蕩。

1月25日,抗議者在埃及首都開羅街頭遊行示威。 新華社/路透

美國面臨的挑戰是如何駕馭新的區域環境。人們給美國提出的建議一直都不少,幾乎每個智囊都希望華盛頓多做一些事,多說一些話,多做一些威脅,多花一些錢,多出些主意。《外交政策》雜誌撰稿人、來自布魯金斯學會中東政策薩班中心(Saban Center)的肯尼斯·波拉克(Kenneth M. Pollack)是這種趨勢的代表。在他的文章《美國的第二個機會和阿拉伯之春》中,波拉克先是適度謙遜地承認改革應該「從內部展開,而不是從外部強加」,緊接著又號召華盛頓「明確地表達變化的預期……展示一條他們(阿拉伯國家政府)有可能被說服去走的道路,即使一開始很不情願。」怎麼說服他們呢?波拉克向華盛頓展示了一幅活動分子的藍圖:用援助、外交、白宮、壓盟友及敵人按他的改革路線走。

我不贊同波拉克關於「席捲中東的變化將影響美國的至關重要國家利益」的觀點。但不是說哪些東西對美國重要美國就能影響它們。事實上,過去10年的歷史表明,美國為了使一個國家變得穩定和親美而投入的資源越多(比如伊拉克),那個目標就越渺茫。

相比兩隻腳都去蹚渾水,華盛頓最好接受明智的勸告,就是1951年迪斯尼動畫《愛麗絲夢遊仙境》裡面白兔子給愛麗絲的那個建議:「什麼也別干!一邊呆著!」雖然美國在中東的利益受到威脅,目前還沒有對至關重要的國家利益產生直接的威脅。我們可以依靠地區的系統結構來組織任何地區勢力,如伊朗或其他國家,來扮演強權角色。美國有時間等等看,民主和伊斯蘭勢力大潮會最終將如何發展。自我剋制不是典型的美國精神,尤其是在告訴其他人怎麼搞好他們自己政治的時候。但是看看美國在中東的表現,現在還是提出這樣的建議。

我們從今年「春天」學到了什麼

在阿拉伯世界被動蕩席捲以前的一年,4個地區趨勢就已經變得明晰了。首先,人們更加覺得沒有比民主政治(如果不是完全民主的話)更可行的選擇來作為政權合法性和穩定性的基礎。這並不意味著民主在阿拉伯世界的勝利,更不是自由民主的勝利。這並不意味著會有穩定的政府,在許多情況下,情況恰恰相反。這也不意味著會有「好的政府」。但是這確實意味著,甚至在不民主的政權下,選舉產生代表機構的傾向加強。獨裁政權更加屈服於民意的壓力,並且比過去變得更加不穩定和不可預見。

這在石油國家也是適用的。除了利比亞,沒有一個主要石油出口國因2011年的動蕩而發生政權更迭,而這是需要外部干預的。只要石油價格還是相對較高(就像現在這樣),石油出口國就有辦法維繫庇護體系並抵禦政治改革的要求,不管成功的程度有多大。沙烏地阿拉伯試圖安撫民眾,承諾在接下來幾年中花費1300億美元在增加工資和新增失業福利等方面上。科威特給每個國民派發了1000第納爾(約合3600美元)以及相當於一年的基本食品費用。(這些在2011年地區動蕩正盛時起到了穩定作用,但是沒能組織今年晚些時候的政治動蕩,包括首相辭職和2012年提前議會選舉。)阿爾及利亞提高了政府公務員的工資和食品補貼。老式的主僕政治幫助阿拉伯產油國(除了利比亞)避免了他們的貧油國鄰居們面臨的問題。

但是要求獲得更多政治發言權的呼聲不會消失。即使是最富有的產油國也要面對。推動民主的力量將挑戰產油國和非產油國那些長期執政的精英的特權地位(軍方高層、權利過大的少數派、統治家族),但是手握權利的人不能反對民主改革,因為現在民眾已經更加嚴肅地看待改革。他們要亡羊補牢。他們的成功或失敗將取決於領導人的技巧和環境,但是趨勢已經明朗了。有一種想法說有一種非民眾主方法——基於伊斯蘭、文化或世襲原則——來為阿拉伯政權提供合法性,這種想法正在快速消失。

說民主才是合法政府的唯一選項的原因是由於第二個趨勢幾年開始變得明朗:伊斯蘭組織越來越接受一點,即民主政治在戰術上是明智的,在意識形態上與伊斯蘭國家是兼容的。穆斯林兄弟會和其的分支(突尼西亞的復興黨、摩洛哥的正義發展黨)已經在這個方向上發展了一段時間。在伊拉克、黎巴嫩和其他地方的什葉派阿拉伯政治組織也是一樣。2011年令人意外的是,人們看到一些薩里發(Salafi,極端宗教保守主義者)多麼願意擁抱民主政治。最明顯的例子是埃及,在那裡光明黨在第一輪議會選舉中表現優異,贏得了25%的選票和20%的席位。但是薩里發事實上參與民主政治在巴林、科威特和葉門也有一些時間了。甚至在沙烏地阿拉伯,著名的薩里發活動家甚至請願要求實現立法機關由選舉產生。

這是薩里發運動的主要變化,而在以前他們是強烈反對民主的。我們還要繼續觀察,薩里發的這種變化是不是策略性的(仍然有一些薩里發反對民主)。但是伊斯蘭主義者各派別趨向民主政治的總體形勢,削弱了阿拉伯世界執政合法性基礎除了民主以外的一個嚴肅的替代品。現在,反對民主的伊斯蘭主義者只有「基地」組織、沙特官方神職人員和「法基赫的監護(velayat-e faqih)」的什葉派擁護者,最後這些人越來越局限於伊朗最高領導人和他的圈子。在當地人看來,這不是一個能贏得人心的聯盟。

2011年的第三個,也是最明顯的一個趨勢就是,伊斯蘭勢力通過投票獲得的成功。伊斯蘭政黨在突尼西亞和摩洛哥大選中獲得了多數,而如果埃及的伊斯蘭政黨能夠延續第一輪選舉的優勢,他們也能在新的埃及議會獲得絕對多數席位。這種情況對這些國家的社會來說不一定是壞事。相比此前的世俗執政者,伊斯蘭主義者在阿拉伯國際可能執政得更好。他們可能成為真正的民主人士,願意通過有規律的選舉實現權利交替。他們也可能犯下有關權利的錯誤,使得公民拋棄他們。我們得觀察他們如何執政。但是相比被他們替代的獨裁政府,伊斯蘭主義者在美國的一系列地區外交政策目標方面,幾乎肯定不願意和美國合作。他們對美國的地區目標和美國文化對他們國家的影響力疑慮叢生。可以肯定的是,更加伊斯蘭化的阿拉伯世界不會那麼願意與美國合作。

第四個在2011年變得明朗的趨勢是,阿拉伯世界仍然是一個政治社區。上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推進建立統一體的運動已經遠去了,當時的最高潮是1958年到1961年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但是,阿拉伯國家仍然還互相尋找政治靈感和經驗。突尼西亞示威者引起的擴散效應獲得了老媒體(電視)和新媒體(社會媒體)的推動,再次證明了阿拉伯世界政治認同感的重要性。這並不意味著外交政策問題推動了今年該地區的動蕩。但是這意味著,在外交政策問題上,阿拉伯國家的民意不僅受到國內政治的影響,還受到地區政治的影響——巴勒斯坦問題、其他阿拉伯民主運動的命運和面對外部壓力時的內部團結。這一趨勢何去何從還有待觀察,但是更加有力的阿拉伯民意在看待問題時不僅只關注本地,而開始關注本地區。(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2017,中東北非會變得更好嗎?
北非、馬格里布、薩赫勒的定義
李因才:北非民主化危險的浪漫想像
突尼西亞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北非男人

TAG:美國 | 西亞 | 北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