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開發商降房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有哪些「第一次」?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鼓勵開發商降低住房價格
歷時4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1日在北京結束。
這一會議也被視為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風向標」,決策層要在會上為下一年經濟工作定調。
那麼,這次會議有哪些新亮點呢?
亮點1:「克服困難、闖過關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舉行。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克服困難、闖過關口,堅持辯證法,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潛力大,韌性強,迴旋餘地大,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特別是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這是繞不過去的歷史關口,加快改革創新,抓緊做好工作,就能順利過關」。
新浪《新聞極客》盤點發現,這是面對經濟下行的形勢,中央首次使用「歷史關口」、「闖過關口」的表述。
進入2015年之後,中國經濟彷彿進入了一個不確定因素更多的環境,經濟增速下滑、股市大幅波動、人民幣匯率貶值、進出口同比增速大幅滑坡等。
那麼,該如何看待當前的經濟形勢呢?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由於多方面因素影響和國內外條件變化,經濟發展仍然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加以化解」。
會議指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亮點2:「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實行減稅政策,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在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的同時,主要用於彌補降稅帶來的財政減收,保障政府應該承擔的支出責任」。
新浪《新聞極客》盤點近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發現,過去幾年的財政貨幣政策,2007年會議是「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除此之外,2008年、2009年定調的來年任務一樣,均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從2010年起有所改變,將「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調整為「穩健的貨幣政策」,這一政策基調一直持續到2015年定調2016年的會議依然如此。
此外,今年會議的另一大變化,就是近年來首次提出「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劇錦文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為實現「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報告提出將逐步擴大財政赤字比率。這是一個經濟政策的重大變化,意味著中國由過去的比較積極的財政政策過度到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
劇錦文表示,通過赤字的方式來刺激經濟增長非常重要。在西方國家出現經濟危機的時候,常常會採取赤字財政來應對,而比起西方國家,中國經濟中的政府主導性要更為明顯,赤字財政政策的實施將更具可行性和必要性。
亮點3:「防風險」位置「節節高升」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的規格最高的經濟會議。它的任務是:總結一年來的經濟工作成績;部署明年的經濟工作。所以,這一會議也被視為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風向標」,決策層要在會上為下一年經濟工作定調。
新浪《新聞極客》盤點發現,「穩中求進」已經連續第5年成為中國經濟工作的總基調。但「防風險」的提法越來越重,今年被納入和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同等重要的地位。
2012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風險,也僅僅是兩個方面。宏觀層面,「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發展仍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微觀層面,「要高度重視財政金融領域存在的風險隱患,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2013的會議,提到的風險主要指「著力防控債務風險,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各項工作。」
而2014年會議提到的風險,已不是之前的局部的風險。會議公報如此表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調整陣痛顯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部分經濟風險顯現。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槓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標本兼治、對症下藥,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今年的會議,則提出「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妥善應對重大風險挑戰」。具體而言,「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妥善處理風險案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整體來看,中央對風險的防範重視力度在不斷加重。
亮點4:首提「鼓勵開發商降低商品房價格」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事實上,近幾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中,都會提到房地產。但2014年是個例外,沒有涉及房地產。
2008到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提到「要增加住房供給」,但未涉及樓市收緊信號。
2011年和2012年的會議公報上,出現了「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的提法。
對於房價,近幾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只有兩次涉及到了房價。一次是2008年會議的提到,「要減輕居民合理購買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負擔」。另一次是2011年的會議提到,「要促進房價合理回歸」。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994年11月28日首次召開,之後至今未曾中斷。20多年來,「鼓勵房地產企業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還是第一次。
此外,今年的會議還提出,「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從2010年開始在全國逐漸推行的房地產限購政策,一直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緊箍咒」。從中央到地方採取多種限購措施,如限制購買套數、限制房貸發放等。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限購令的逐漸解除,意味著房地產市場再次迎來寬鬆的政策環境。截至2015年1月,全國已有41個城市取消限購。隨後,其他城市跟進,完全放開或部分放開了限購政策。
明年,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房地產市場的環境將會適度寬鬆。
亮點5: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農民工買房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化解房地產庫存,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要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使他們形成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
新浪《新聞極客》盤點發現,近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公報中,對農民工購房有專門文字敘述的,今年還是第一次。
但對於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近年的會議公報中都有提及。如2007年的會議提出「著力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2013年的會議提出,「要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做好棚戶區改造」。
那麼,為何今年的會議會把農民工購房單獨提出?
事實上,這與當前的發展背景相吻合。中國當前正在推進城鎮化,並著力推進城市戶籍改革,要努力實現1億左右的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這將是潛在的消費群體。
但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主任李鐵近日撰文指出,要讓農民工當房地產市場的「接盤俠」,這顯然是一種誤讀。在「去庫存」這面大旗下,還是得找到潛在的消費人群。農民工進城的確是「去庫存」最主要的利好。通過戶籍制度改革解決農民的身份問題,農民就有條件將他的長期消費行為從農村轉向城市。農民工市民化肯定會帶來新一輪消費拉動和基礎設施投資增加。
李鐵也指出,農民工願不願意在城市買房,和他們在城市的長期穩定性有關。所以「去庫存」的核心不是農民工買房,而是農民進城之後,通過農民工市民化措施,把就業、住房、消費等行為通過戶籍制度改革固定下來。其他相關改革,比如土地制度改革、調整城市發展政策,增加農民工服務業就業比例等,也應當跟上。
推薦閱讀:
※吳琦幸採訪美國國會議員趙美心談排華法案
※1955年萬隆會議上的周恩來總理罕見照片
※在外出差找不到合適的會議室?酷雷託了解一下!
※上海:會議營銷三級跳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