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老先生說過練太極:先在心,後在身!
對於練功習拳而言,動中求靜、松靜自然、心靜體松的「靜」字都較為重要。練太極拳:「先在心,後在身。」 首先必須使大腦總是處於松靜狀態,使思想純靜地、專一地全心全意集中到拳上來,然後才可以集中和調動意念力的引導運用。
摒除雜念的求靜排除雜念是很多初學者要面對的問題,很多人練拳時雜念叢生。排除不了雜念就不能有效地運用意識,起不到「用意不用力」的作用。
從預備式開始到整套的結束,在全部演練的過程中,思想中都要摒除雜念,靜如止水,精神集中,專心致一,澄心靜慮。所謂「一靜無有不靜」,靜可以保持其大腦神經的清醒靈敏,培養人的智慧聰明。
未隨出勢,先將腦筋靜下來,摒除雜念,身心放鬆,去掉拘束,如這樣子才能恢復人在未被事物纏繞之前的自然穩靜及天生具有的靈感。穩靜之後而後出動,並要在動時仍保持其穩靜,不可因動將身心的穩靜分散了,這是需要注意的。
不但身勢放鬆,而內心也須放鬆,摒除一切雜念。如此稍等片刻,身心穩靜下來而後出動。
修鍊的功夫,關鍵在靜,靜才能有靈感
所以說要清楚干擾因素, 練拳前把牽涉注意力較大的事情,如把工作或生活事務安排等處理好,或者在內心上處理好,避免練拳過程中時時牽掛,造成打拳僵滯不順的現象。所以說如果在心不能靜的情況下練拳,不但起不到健身和長功的正面作用,反而對身體產生負面的有害無益。
穩靜的「穩」與「靜」
李雅軒先生說:「身勢穩靜之後,心才能靜,神經才能敏感,氣勢才能沉下去。然後再想虛靈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立身中正和氣沉丹田這些規矩。」
我認為,身勢穩靜的「穩」與「靜」含有平衡、協調、穩固的由中定入靜的內涵,假如身勢不夠穩,由於人本能的原因,練拳的心思怎能靜下來?心靜不下來,肢體就松不到位,也影響了拳意。
心靜體悟拳意的內涵
李雅軒先生說:「平時要在出動時,心裡應如何作想,如何形態,如何神氣,如何出手若無所為而又有包羅萬象無所不為之氣勢,這也是很要緊的。假若是出手有所為,心裡先有一個主觀的定見,那就恐顧此失彼,掛一漏萬,流於外功之明勁,成了多著多法之硬功拳的情形了,此理不可不知。」
如何才能夠心靜而體悟拳意呢?
1、切實做到太極拳「十要」:
1、虛靈頂勁
2、含胸拔背;
3、松腰
4、分虛實;
5、沉肩墜肘
6、用意不用力;
7、上下相隨
8、內外相合;
9、相連不斷
10、動中求靜。
2、好好地把握「太極十三勢」的真諦:
「掤 、捋、擠、按、采 、挒 、肘、靠,進、退、顧、盼、定也」。這是勢,不是式。太極十三勢是組成太極拳的基本骨架,它貫穿於太極拳的所有招式中,換名話說,就是太極拳的各種招式都由十三勢中的一勢或幾勢所構成。十三勢本無固定的招式,而根據十三勢應敵制敵又可形成一定的動作和招式,如此運動對敵的結果正是:太極本無法,動即是法。將此十三勢溶入到太極拳的一招一式之中,才會有真太極的拳意。
3、完整理解「太極十三勢行功心訣」中所言: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太極拳的每招每式,都是以意念為主導,引動內氣、催動外形,內外相合,這些都是拳意的內涵。
4、認真實踐「命意源頭在腰隙」
李雅軒先生的話有一句「以思想命令腰脊,以腰脊領動四肢」正是在對應「命意源頭在腰隙」的註解。欲在行拳走架中做到以腰胯領動四肢,就得先有 「命意源頭在腰隙」的拳意。
聲明:本公眾號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網路內容為主,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如果涉及侵權請儘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楊軍老師高清教學視頻
部分教學視頻限時免費體驗
推手、套路、功法部分教學視頻可免費試看
推薦閱讀:
※短視頻的全民分享時代
※讓你的分享飛起來——極光推出社會化分享組件
※你是怎麼和ta成為閨蜜的?
※81條經典話語!!當褲子失去皮帶,才懂得什麽叫做依賴!!轉來分享給大家!!!!
※知乎上有哪些分享學習筆記的答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