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學者怎樣評價「十月革命」

2003年11月5日至2004年1月7日,筆者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有關科研院所、高校歷史系進行學術訪問和考察期間,就幾個重大的歷史和現實問題,採訪了俄羅斯的有關專家學者及普通人。 11月11日,筆者就目前俄羅斯史學界是如何評價俄國十月革命和列寧的問題,採訪了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丘巴利揚,世界歷史研究所國際部主任舒賓博士。 筆者問:「在蘇聯解體後的一段時間內,俄羅斯史學界有人認為,『十月革命是俄國歷史發展的一種偶然現象』;指責『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搞亂了整個俄國,破壞了俄國人民的正常生活;如果不是十月革命,俄國人民就不會經歷如此多的苦難』。那麼,現在的俄羅斯史學界發生了什麼變化?提出了哪些不同的看法?」 丘巴利揚說:「在蘇聯剛解體的那幾年,俄羅斯史學界提出了五花八門的論點,其中有不少人否定十月革命,否定列寧。這是出於當時政治鬥爭的需要,不足為奇。經過十多年的整合和反思,現在的俄羅斯史學已基本步入正軌,多數學者對十月革命和列寧的評價比較客觀,認為把十月革命看作『俄國歷史發展的偶然現象』,是對俄國歷史的曲解;列寧是偉大的革命家和戰略家,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 舒賓博士說:「俄國在20世紀發生了三次革命:1905 1907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90 1991年『革命』。前兩次革命實際上是一個完整的、連續的革命,是俄國社會基本矛盾演化的結果。有人提出『經過二月革命,俄國政治變革的任務已經完成,之後就是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遺憾的是這一發展進程被列寧發動的十月革命打斷了』。持這種觀點的人忽視了一個基本事實,即當時的世界正在進行激烈的戰爭,剛建立的俄國臨時政府的組成人員都是由代表不同利益的各黨派湊合起來的。由於利益的不同,決定了在政府里代表各黨派利益的人對戰爭態度的不同。臨時政府因此面臨著兩難抉擇:一是要不要把戰爭打下去;二是要不要先解決人民的生活問題。繼續戰爭,就來不及改造舊的國家機器,重建新政權,同時也顧不上恢復被戰爭破壞的經濟;而要解決人民的生活問題,就不可能集中有限的物力來保證戰爭的繼續。圍繞這兩個問題,使當時的革命者分成了三股力量:一股以社會革命黨人、孟什維克為代表,他們要求臨時政府優先解決人民的生活出路;第二股力量以立憲民主黨人和十月黨人為代表,他們堅持必須在戰爭結束以後再解決人民的生活問題;第三股力量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人,他們主張繼續革命,停止戰爭,滿足人民對和平、麵包和土地的渴求。由於臨時政府首腦克倫斯基經不住來自協約國的威脅和十月黨人的壓力,堅持繼續戰爭,拖延解決經濟問題,結果錯過了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改造舊國家,鞏固新政權的時機。列寧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發動十月武裝起義,並取得了勝利。」 舒賓接著說:「其實,在二月革命後,孟什維克、社會革命黨人同布爾什維克的分歧並不在於要不要繼續革命,而在於用何種方式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問題。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主張通過工兵代表蘇維埃,以『立憲』的方式,和平地、逐步地過渡到『民主社會主義階段』;而布爾什維克在二月革命後初期也是主張通過工兵代表蘇維埃和平奪取政權的,只是到了後期才竭力主張用暴力手段奪取政權。但是,二者的做法對未來的蘇聯的影響是不同的。假如按照前者的主張,那麼後來的蘇聯可能就不會發生諸多的悲劇性事件,也許不會在原蘇聯的領土上分裂出十幾個獨立的國家。按照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理論,資產階級革命的最終目標是解決財產所有權,自由地發展資本主義的問題。一旦這個問題解決了,革命就結束了。俄國資產階級之所以發動二月革命,就是為了獲得財產所有權,自由地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但是這個目的尚未實現,就爆發了十月革命。這就是蘇聯解體後有人說,『俄國歷史的正常發展被十月革命打斷了』的意思」。 那麼,舒賓的觀點是否正確呢?帶著這個問題,筆者於11月24日採訪了莫斯科大學歷史系副主任奧·列沃諾娃教授。 列沃諾娃教授說:「舒賓把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蘇聯政局的巨變稱為俄國歷史上的『第三次革命』,與事實不符。『革命』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槓桿,是『進步』的意思。現在的俄羅斯多數人都認為,俄羅斯人民近十幾年來所遭受的災難是由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帶來的,俄國歷史倒退了幾十年是由於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合謀搞垮了蘇聯造成的。怎麼能把這樣的『災難』和『悲劇』,說成俄國現代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呢?」 2004年1月25日,筆者又採訪了俄羅斯現代史博物館專家和歷史學家巴拉基廖夫。巴拉基廖夫是一位普通學者,在俄羅斯學界並不知名,但是他說話比較直率。他提出的一些觀點多少反映了目前一部分普通的俄羅斯人對十月革命和對列寧的看法。筆者先向巴拉基廖夫轉述了舒賓就這個問題所提出的觀點,然後問他:「您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巴拉基廖夫沒有立即回答筆者的問題,而是先請筆者參觀俄羅斯現代史博物館的展覽。之後,他說: 「本館收藏的1905 1945年期間有關俄國革命和蘇聯史等方面的圖片、實物和資料,以及布展順序,在蘇聯解體後除了作小部分的改動以外,基本上都保持了原樣。保持原樣展覽,這本身就說明,大多數俄羅斯歷史學家對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是充分肯定的。其實,提出『是列寧把整個俄國搞亂了』的觀點並不新鮮。此觀點早在十月革命前後,國內外反對十月革命、攻擊列寧及其布爾什維克黨的人就提出來了。蘇聯解體前後,有人舊話重提,說明他們不是不懂歷史,而是為了達到搞垮蘇共和蘇聯的政治目的製造輿論。在蘇聯解體前後,俄羅斯不僅有人全盤否定十月革命,否定列寧,還有人主張把列寧墓從紅場遷出,甚至四處尋找沙皇的後裔,企圖在俄羅斯恢復帝制。但是他們在鬧騰了一陣以後,見沒有多少人響應,便收場了。列寧墓仍然留在紅場,列寧的銅像依然屹立在十月廣場。每逢列寧的生卒紀念日以及十月革命節,都有不少人向列寧墓和列寧銅像敬獻花束。這是對否定十月革命和列寧的人的最好回答。」
推薦閱讀:

倫巴初學者應注意的基本功
[轉載]奇門遁甲錯誤幾點錯誤匡正,後學者當鑒之
學者是如何互懟的——福山與阿西莫格魯的對話
「心即性,性即理,下一『與』字,恐未免為二。此在學者善觀之。」
《山海經》學者宮玉海與朝鮮問題

TAG:俄羅斯 | 革命 | 學者 | 評價 | 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