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技巧:如何用邏輯後果管教孩子
在管教孩子時,邏輯後果原則經常被運用。使用邏輯後果原則的目的是訓練孩子順服規則和權威的心,通過訓練幫助孩子理解在行為和後果之間的必然聯繫,讓孩子明白順服規則就得保護和祝福,違反規則就會有痛苦。
邏輯後果原則是:父母設定一個規則,並說明違反規則的後果,然後給孩子自由選擇權。當孩子違反規則後,按照規則執行後果。比如當一個5歲的孩子常常把玩具撒滿一地,玩完後卻不願意收拾,父母如何使用邏輯後果原則訓練孩子呢?邏輯後果訓練有4個基本的步驟:
制定一個規則
這個規則可以這樣寫:小明在玩完玩具後,自己把玩具收拾好,並放到原來的位置。如果小明沒有按規則做,那麼小明在一個星期內不能玩這個玩具,或者是一個星期內不能看喜歡的卡通片。(我們假設小明很喜歡玩這個玩具,他每天都得玩。)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在設定後果時,一定要讓孩子感到痛苦,如果孩子覺得無所謂,那麼孩子就不能學會「人種什麼就會得什麼」的功課。另外把這個規則寫出來,並讓孩子用彩筆塗上幾筆,然後貼在牆上,對於孩子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醒。
鼓勵或者給孩子自由
當孩子玩完玩具後,如果孩子收拾好玩具,你需要鼓勵他。我通常不贊同父母給孩子物質獎勵,這樣會激起孩子錯誤的動機甚至是貪婪的心,使他做正確的事情另有所圖。擁抱孩子,給一個品格貼,在眾人面前的讚賞都是正面的鼓勵。如果孩子沒有收拾玩具,那麼你不需要提醒孩子。你也無須著急或者是憤怒,因為這是一個訓練孩子的機會,孩子總是在錯誤中學到功課的。你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他明天提出要玩玩具時,你開始執行後果。
執行後果
當小明下一次提出要玩這個玩具時,這是一個訓練的好機會,但是,如果父母是懲罰型,那麼不僅會浪費這個好機會,還會損害親子關係。管教型父母在執行後果時,會注意溫和而堅定的態度。溫和是接納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的需求,並對孩子的痛苦感同身受;堅定是在孩子發脾氣,哀求,痛哭時能夠冷靜執行後果。
安撫與教導
當小明最終接受這個後果,並安靜下來後,父母對孩子進行安撫能夠建立起美好的關係。管教往往能帶來更深層次的連接,建立起深度的關係。父母可以抱著孩子一起在搖椅上搖晃,事實上,父母和孩子的搖椅時光能夠有效改善孩子的童年依戀關係障礙,給孩子帶來更強的安全感。當孩子情緒恢復後,父母可以教導孩子,引導孩子明白行為和後果之間的關係:當你遵守規則,你會得到什麼樣的祝福;當你違反規則時,你要承擔什麼樣的後果。
《管教的智慧》作者馬睿欣說:
「一個孩子對許多人、事、物的反應,是自幼在家庭里和家人互動學來的。尤其,與父母之間的互動。所以,一個孩子得著聆聽的養分,終於聽見之後,還需要施予正確回應的養分,幫助他們懂得合適地、正確地與別人的話語互動。」
「當父母是因為孩子越界必須出手管教時,他很清楚這不是一次完成的工,會持續地給予關注。因為持續關注,孩子漸漸心裡會很清楚,若不去把那個問題處理好,父母不會鬆手。這就是專註。持續專註的權柄管教,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受到關懷,而不是天天跟著父母的心情變化。」
「沒有一個人願意自己的軟弱或缺點被注視,孩子不願意,成人也不願意。生命的塑造是個長期的工程,每個孩子都有他必須對付的地方,不是他們學不會,也不是他們不受管教,不長進,而是成長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重複的學習過程。重複犯錯,才有重複學習。」
推薦閱讀:
※現代詩【詩歌創作技巧】(二)
※藉說話技巧成為一流人才
※最容易追到十二星座女的技巧
※教你看懂鉤編圖解,想鉤什麼都不是難事!(技巧貼)
※時髦大叔的新技巧 & 私人搭配法則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