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裝回歸背後的文化自信
立領英雄白霓衫,百年激蕩袖雲煙。對襟扣系胸前闊,自把大道扛鐵肩。形守正,禮求賢,氣貫長虹義齊天。古今男兒多少夢,一襲中裝宇宙間!
中山裝(Chinese tunic suit)是近現代中國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先生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的基礎上,綜合了日式學生服裝與中式服裝的特點,設計出的一種直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並被世人稱為中山裝。
1949年毛主席就是穿著中山裝宣布新中國成立的。 2015年9月3日,習近平主席身著中山裝閱兵,延續了建國以來最高領導人著中山裝閱兵的傳統。
《左傳》有言:「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上下五千年的服飾文化,是中華民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完美結合和典型代表,中山裝繼承華服,並發揚光大。
《禮記》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天下為公,是中國歷代仁人志士的崇高理想,也是孫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的光輝寫照。
天下為公,衣以載道——古人早已將服裝的審美與象徵意念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為一體,形成了中華民族以制物尚德、仁民愛物為特色,以禮治和德化為內涵的中華服飾文化傳統。
「易於經濟,壯於觀瞻」,也正是孫中山先生推陳出新設計中山裝的立意原則。縱觀中國歷史,孫中山先生不僅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也是中國傳統服飾現代化的偉大先行者!
「禮之所興,眾之所治也;禮之所廢,眾之所亂也」。自古以來,「禮」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思想之一。然而,時間進入上個世紀初,蓬頭,赤腳,一邊扣著鈕扣,幾個還沒睡醒的「懶蟲」卻是上海楊樹浦福臨路東洋紗廠二千個左右衣服破爛而專替別人製造紗布的「豬玀」的「服裝」。那是黑夜,是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的年代!飯都吃不飽,那有「禮」而言呢?
以上是模特展示張肇達設計的中山裝
上圖:11月30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辦的《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中日時尚論壇》上,小筱順子主旨演講「我的中國緣」後,由旅日電影導演、日本孫中山文化基金會理事長李纓主持,《中國服飾報社》總經理、《藝術與設計》雜誌社社長錢竹先生,小筱順子女士,中國著名服裝設計師張肇達先生,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張慶輝先生,日本孫中山文化基金會副會長渡邊満子女士,中國服裝論壇執行主席王軍先生和紅幫裁縫第三代傳人陳方龍先生進行了中日時尚論壇的交流對話。衣以載道論今昔
對於中山裝的起源有各種流傳。孫中山旅居日本多年,當時其便服則是從日本學生制服改造的。他將日本學生制服的詰襟改成立折襟,並改變了口袋的樣式。中山裝可以說在綜合了日式學生服與歐洲服裝基礎之上所設計的中式服裝。中國著名服裝設計師張肇達說:「所有的創新都是為了傳承,中山裝的出現正是分享人類共同文明之舉。」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張慶輝認為,中山裝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今天我們的優秀設計師用東方的審美方式與視角,融合民族和時代的元素來進行創新設計,重新演繹中山裝,這是紀念孫中山先生的一種很好的表達。中山裝也是一個符號,由此引發我們今天對時尚的思考。」
日本孫中山文化基金會副會長渡邊滿子通過照片來訴說她的家族與中山裝的歷史淵源。她認為,一個人的著裝不僅反映他的狀態,也是對對方的一種禮儀態度。中國服裝論壇執行主席王軍結合各國對於服裝的禮儀,重點對中山裝這一時代的產物作了進一步的闡釋,對時尚的創新與傳承寄予厚望。陳雲龍作為紅幫裁縫第三代傳人,講述了「紅幫裁縫」的歷史。紅幫裁縫發軔於清末民初的寧波,作為當時最早與國外通商的口岸城市之一,不少裁縫曾為外國人(又稱「紅毛」)制衣,「紅幫」由此得名。在中國服裝史上,「紅幫裁縫」創立了5個第一:中國第一套西裝,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論專著,第一家西服工藝學校,當然,還有第一套中山裝。
「衣以載道」是一種精神。中國服飾報社總經理、《藝術與設計》雜誌社社長錢竹談到,中山裝的對稱和一板一眼,警醒我們做事要有規矩。改革開放後提倡穿西裝,要的也是一種精氣神。現在,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大大提升,如G20峰會在杭州舉辦,使用新中山裝這樣的禮服是再恰當不過了。衣服始終服務的是人,它既是民族文化發展的縮影,也是國家進步的縮影。中國人就是要穿出自己的樣式,這點很重要。
模特展示小筱順子設計的中山裝 中山裝回歸體現文化自信
中山裝結構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其前襟的四個口袋代表「國之四維」禮、義、廉、恥,前襟五粒紐扣象徵「五權分立」,袖口三粒紐扣代表「三民主義」,上部小口袋的倒山形體架式袋蓋寓意知識分子的重要,這種暗喻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和服飾審美思維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徵。閉合的翻領、前衣襟五粒紐扣繫結,體現出中正、堅韌、挺拔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
民國時期到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山裝攜帶著一份社會徹底改革、人民當家做主的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而風靡全國。中山裝曾一度流行為當時中國男子最喜歡的標準服裝之一。很多領袖人物如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都常穿中山裝。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人們開始追求個性化,中山裝作為全民服裝的熱潮逐漸消退。今天我國的領導人在一些重要場合也會穿中山裝。
籍貫廣東中山的張肇達,從小受父輩影響,對孫中山先生的偉大情操和崇高思想更是敬佩有加。張肇達表示,此次對於新中山裝的創作正是渴望在中山裝的「經典」與「個性」中取得平衡。他在對中山裝進行重構時,保留了最為核心的立領和口袋的設計,以古希臘巴比倫美學中對唯美體形的追求,重構中山裝的體形,將新中山裝變得更合體、更時尚。在男裝的設計中,利用藍、紫、灰、黑為主色,將套裝混合搭配,追求更年輕化和潮流感。再將中山裝的特徵結合女性套裝,以米白色、淺灰、深灰為主調,更大膽地加以重構,以彰顯個性和時尚,讓本極富男性特色的中山裝更優雅與簡潔。他說,希望能以自己對那個年代的解讀和對時尚的理解,將中山裝所承載的大時代下中華文化精神重現,既符合當下審美和追求,也傳承孫中山先生畢生所倡導的「天下為公」的思想。
另一位日本設計師小筱順子則是在日本乃至國際舞台上與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和高田賢三等殿堂級泰斗齊名的大師。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小筱順子便帶著她的設計去了巴黎,此後,她一直在巴黎時裝周發布其個人時裝秀。而在中國,小筱順子長期以致力於促進中日時尚文化交流的使者形象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1985年夏天,她在北京舉辦了當時中國國內最大的時裝秀,反響熱烈,此後20多年間相繼在北京、上海等地舉行多場發布會。今年,她不僅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特別發布會,更成為上海世博會的推廣大使,並在798藝術園區舉辦展覽,孜孜不倦地推進中日時尚文化的互動與交流。
四方剪裁、幾何造型是她的最愛,蠶繭形、螺旋形的樣式,前衛動感十足;黑色是她常用的顏色,因為能平衡造型帶來的衝擊;如果不用黑色,那麼一定就是純色。她表示,在流浪的心態里融合希望與和平的信仰是自己希望達到的境界。
在T台上,中山裝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之中。雖然變換了材質、細節,但是中山裝經典的形象還是回來了。在服裝界日益強調本國元素的今天,中山裝的回歸也成為我們這個大國文化自信的一種鮮明體現。
有一天,人們穿著新中山裝上街,路人將不再覺得特別,而成為一種新常態。
服裝是精神的表達,中國古代的經典服裝無不表達了古人對宇宙、對世界、對社會、對人生的理解。傳承中式服裝,也是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
五千年過去了,一百五十年過去了,正是:華夏衣冠多寂寥,重裝猶盛憶昔年。春風十里陪君度,長劍挑詩到酒邊。新中山裝,繼承華服,發揚光大,屹立世界!
以上圖文來源綜合中國服裝網及中國文化報
推薦閱讀:
※為什麼這兩年南方供暖的呼聲突然高漲?
※醒來的瑪麗安娜們(1914—1919)
※江蘇內鬥大省的名號是怎麼來的?
※如何看待女子十二樂坊、阿蘭等中國人在日本發展不佳回國?
※國防生和軍校生們,你們怎樣評價網上民科軍迷們的軍事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