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培養,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人格的培養,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備受關注。據調查,全國4-16歲少年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高達13.91%。在北京的一項調查發現,32%的中小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中國大城市兒童有7%-20%存在各種類型的人格障礙或心理疾病。本該擁有花樣年華的青少年,何以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人格危機?心理衛生專家的分析和建議,或許能喚起全社會對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足夠重視,糾正大家對於孩子教育理念的一些偏差。

案例:

小楊是一名13歲的初二學生,因父母忙於做生意無暇管他,從小由奶奶養大。奶奶視小楊為心肝寶貝,給他很多零花錢。整日零食不斷的小楊因此養成了愛花錢的惡習。小學時,他經常因為錢不夠花而養成了小偷小摸的習慣。進入初中以後,小楊開始經常說謊,好發脾氣,不願接受父母和老師的批評,而且,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好支配和指責同學,缺乏同情心。有一次班級大掃除,他故意將水潑到清掃過的地面,還哈哈大笑。為此,同學們都遠離他,他幾乎沒有朋友了。

分析:許多心理障礙根源就在兒童時期

小楊到底怎麼了?他的父母焦急地找到醫生,詢問中充滿著困惑和無奈。醫生告訴父母,孩子目前的情況屬於「品行障礙」,很容易導致成年後人格變態和犯罪。

的確,心理異常、人格變態與惡性事件及犯罪關係密切。近幾年來,從劉海洋事件到馬加爵事件,以及屢屢見諸報端的各種學生自殺、殺父弒母、殘害同學等案件,幾乎都能從當事人身上看到病態人格的特徵。據廣州某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心理諮詢門診統計,3828個諮詢病例中,10-29歲的青少年學生佔66.35%,病態人格的諮詢病例則佔了87.5%。廣州的一項調查表明,有人格障礙的學生比例在逐年上升。來自北京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大城市兒童有7%~20%存在各種類型的人格障礙或心理疾病。

隨著醫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普遍對心理健康開始關注,「抑鬱症」,「焦慮症」大家已經不再陌生。然而,兒童心理問題尚未引起重視。殊不知,許多的心理障礙根源就在兒童時期。

生活的艱苦,感情的折磨使一些人走入歧途,行為失控;而大部分人可以調節和適應環境的變化和掌控複雜的事件;更有不少人激勵和升華了自己的心理狀態,重新開闢了一片「新天地」,成為了事業成功和家庭幸福的佼佼者……同樣的環境,同樣的遭遇,人生境況迥然不同。究其原因,關鍵在於「心理防禦機制的強弱」和「人格的健全與否」。而決定心理防禦機制和人格健全的決定因素在於心理和人格發展的關鍵期——兒童時期心理是否健康。

重軀體輕心理,重智力輕能力,導致青少年心身發展不和諧

現階段,我國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幼兒的早期教育,正如媒體報道的那樣,「中國的家長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為孩子的教育投入如此多的時間、金錢和心血」,而事與願違的是,「中國的孩子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面對如此多的問題:自私、任性、好吃懶做、不講禮貌、沒有規矩、缺乏理想……」研究表明,獨生子女常合併較多的心理衛生問題:任性嬌氣、脾氣暴躁、獨立性及社會交往能力差在獨生子女中較為突出。當今獨生子女教育,重軀體輕心理,重知識輕能力,重智力開發,忽視人格培養的傾向極為嚴重。

素質教育在我國呼籲了已經二十幾年,但仍有些人認為「跑跑跳跳、寫寫畫畫或彈彈唱唱」就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其實,這是對素質教育的膚淺之見,甚至是曲解。它實際上只注重了素質教育的一些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其最本質的東西——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

所謂健全人格,是指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有正確的人生觀,有較好的智力水平,胸襟開闊,人際關係良好,情緒經常愉快,善於客觀地分析所遇到的事情和問題,具有解決問題或矛盾的毅力和能力。從兒童心理衛生的角度看,培養兒童的健全人格實屬必要,能使他們長大後,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美國教育家戴爾?卡耐基對各界名人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後認為,個人事業上的成功,15%是取決於他們卓越的學識和專業技術,85%靠的是不凡的人格心理素質。因而有人說:「人格即命運」。也就是說,除了才華和機遇外,人格是決定人的一生成功與否、快樂與否的關鍵因素。

0-6歲是人格形成的黃金時期,健全人格的培養應從孩子出生抓起

在我國著名精神衛生專家陳學詩教授的帶領下,我們進行了嬰幼兒健全人格的系統研究。研究結果表明:0-6歲是人格形成的黃金時期,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格的可塑性會越來越小。

前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也非常強調幼兒時期的人格培養,他認為:「主要的教育基礎是在5歲以前奠定的,而在此期間的人格教育將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我國有句俗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因此,健全人格的培養應從孩子出生抓起。

現代心理和教育專家也總結和歸納齣兒童心理發展關鍵期的作用,認為兒童心理發展存在語言敏感期(0-6歲) 、秩序敏感期(2-4歲) 、感官敏感期(0-6歲) 、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 、動作敏感期(0-6歲) 、社會規範敏感期(2.5-6歲)、書寫敏感期(3.5-4.5歲)、閱讀敏感期(4.5-5.5歲)、文化敏感期(6-9歲)9大敏感期(蒙特梭利)。關鍵期的正確引導和科學教育可以對兒童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是決定性的結果。如果一個孩子在語言的關鍵期沒有語言的環境,十幾歲再訓練語言幾乎是無用的,「狼孩」的例子即是如此。在兒童的身心發育過程中,家長往往對於孩子的生理營養補充很及時,但是對於心理營養的補充不但不重視,甚至還「好心辦壞事」。例如,有的家長以學習為由,剝奪孩子遊戲和交友的基本心理需要,還附加違背孩子心理發展和理解不了的大量「成人化的抽象知識」,更缺乏秩序、社會規範、規矩、禮貌等基本教育和引導。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孩子的行為問題層出不窮:學習拿不了第一,就往第一名的飲水中投「鉈」;同學關係處不好,就置人於死地;甚至吸毒、自殺、殺人……

科學育兒,防患於未然更為重要。對青少年的培養,應該強調:不求人人成天才,要做到人盡其才,行行出「狀元」。

1986年世界兒童代表在美國紐約簽署的《兒童和平條約》里寫道:「我們要共同歡笑,共同遊玩,共同工作,互相學習、探索和提高大家的生活。」這就向我們昭示了,21世紀兒童人格發展的趨向:兒童不僅要學會生存,而且要學會關心人,愛護人,團結人,不僅具有開拓的競爭精神,而且要善於與人合作。


推薦閱讀:

這三大農曆月出生的孩子命中有天神貴人相助,光耀門楣、有大出息
戶外玩一會兒,孩子身上起大水皰?夏季千萬小心這幾種蟲子!
不用畫筆的繪畫 16種另類工具讓孩子飛一會
幫助半歲孩子樹立自信
孩子心情差,個頭難長高

TAG:孩子 | 幸福 | 人格 | 一生 | 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