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瓷器圖錄的歷史變遷
2008年秋,我收到一本來自佳士得的特殊圖錄——出挑亮眼的淡粉色封皮閃動著嫵媚光澤,迎光處可見傳統卷葉紋的肌理印花,華美異常,撫之醉人。這種奢華的裝飾罕見於印刷品,原型是首創於乾隆時期的裝飾工藝——軋道。
2008年佳士得秋拍清乾隆御制粉紅地粉彩軋道蝴蝶瓶圖錄封面及內頁
軋道,又叫雕地,舊時宮中稱錦上添花。軋道工藝是先在瓷器白胎上用絲綿均勻拍上一層色料稱錦地,如紅、黃、紫、胭脂紅等,再在錦地上用一種狀若繡花針的工具,刻划出細小的、諸如鳳尾形、卷草狀凹紋的肌理,凹紋處可隱約看到白胎。利用這種新工藝製作的乾隆粉彩軋道瓷,則是將粉彩和軋道的工藝有機結合,具有銅胎畫琺琅的類似藝術效果,畫面陰陽突出、濃淡分明,立體感強,色澤柔和、淡雅又明亮。
軋道粉彩瓷,正是當年的景德鎮御窯廠,在乾隆早期,通過督陶官唐英等人嚴密控管,集中景德鎮及其周邊地區最好的瓷用原料、優秀工匠,以不惜工本、精工細作,不惜複雜繁瑣的工藝製成。這本薄薄十幾頁的圖錄,不計成本驚艷出世,所載的正是一件來自戴萍英基金會珍藏的——清乾隆御制粉紅地粉彩軋道蝴蝶瓶。
清乾隆御制粉紅地粉彩軋道蝴蝶瓶
戴萍英,這個名字在收藏圈可能並不響亮,但他的先生戴福保卻是享譽國際的亞洲藝術品的資深收藏家及古董商。與其丈夫一樣,戴夫人對中國藝術也有著極佳的品位及深厚的學識。直到1991年戴福保先生去世,幾十年間伉儷攜手,精心搜集了一批在20世紀中期盛行於歐洲、美洲等地的中國藝術品。這件蝴蝶瓶由戴氏夫婦購於1971年的倫敦佳士得「放山居專場」拍賣中,之後他們一藏就是37年。
約1940年,戴夫人在上海留影
「放山居」(Fonthill House)彷彿古玩圈的一塊金字招牌,它的藏品每每出現在拍場上就會引起極大的關注。如此飽含中國意境和詩情的名字,聽著彷彿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居所。可實際上,他是19世紀「英國首富」詹姆斯·莫里森(James Morrison),這位英國紳士的鄉下私邸。之後的莫里森家族一直將其作為藝術收藏品的陳列地。在放山居收藏中,有相當一部分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國藝術品,因此在國內名聲顯赫。
放山居中所藏的中國藝術品,主要是由莫里森家族的第二代,詹姆斯·莫里森的次子阿爾弗雷得·莫里森(Alfred Morrison)所購藏的。與白手起家的父親不同,「富二代」阿爾弗雷得的成長環境優越,性情閑逸,既不重錢財,也對家族生意的興趣不大。1857年,阿爾弗雷得從父親那裡繼承了價值75萬英鎊(如今價值超過2億英鎊)的股票、股份以及放山居莊園。利用這筆遺產,阿爾弗雷得收藏了一批極為可觀的藝術瑰寶。據《放山居遊記》:「在莫里森的宅邸中,繪畫雕塑、波斯地毯、掛毯刺繡、希臘古董、手稿信札及中國瓷器俯拾皆是。每個角落皆散發著獨特的韻致,歷代的奇珍異寶彷彿唾手可得。逐層看去,目光所及皆是巧奪天工之作。」
「放山居」內「中國房」的舊照
阿爾弗雷得·莫里森(1821-1897)
阿爾弗雷得對中國藝術品非常重視,在放山居專門建了一間「中國房」,用於陳列來自東方的瓷器、掐絲琺琅器、雕塑等。在那個年代,歐洲人不太可能對中國藝術品有很深的認識,甚至混淆中國和東亞的概念,所以,在「中國房」中也陳列著部分日本及東亞藝術品。準確地說,中國房應該是一間陳列著東亞藝術品的屋子,這件粉彩軋道蝴蝶瓶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件。
翻開圖錄扉頁,蝴蝶瓶的美艷再一次令人動容。瓶身所描繪的多彩蝴蝶,翩翩紛飛於折枝花卉之間,姿態各異,群蝶或逐花而飛,或兩兩相對,或相交耳語,或采蜜花間,生機盎然,別有天然意趣。佳士得的這本圖錄,令蝴蝶瓶的美呼之欲出,如親眼所見。而1971年,放山居舊藏的這批藝術品在拍賣行上拍之時,戴福保收到的拍賣圖錄比起我收到的這本,就要暗淡、平凡得多。
當時的圖錄只是一本黑白印刷的小冊子,裡面的拍品只標示名稱、尺寸、年代等文字信息,部分藏品配有一張小小的黑白照片,一頁十幾張密密麻麻排在一起,若無慧眼,可能真會與這些寶貝擦身而過。
1971年蘇富比「放山居專場」圖錄影印本
1971年蘇富比「放山居專場」圖錄影印本內頁
1971年圖錄中的蝴蝶瓶配圖
1971年圖錄中的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
1971年圖錄中關於蝴蝶瓶的文字介紹
1971年圖錄中清乾隆胭脂紅地軋道錦紋粉彩纏枝花卉紋梅瓶圖片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一中國特殊的歷史時期中,大量珍貴中國藝術品流入西方,當時的西方收藏家看重宋瓷、唐三彩等早期陶瓷器,也包括明代官窯,但對清代瓷器卻並不太「感冒」。他們稱清代的粉彩瓷為「Decoration」(裝飾藝術),認為只是一種裝飾品、工藝品,不足以上升到昂貴稀缺的古董範圍。
所以,在圖錄中的排版和布局中,一件普通的外銷瓷瓷盤的照片,所佔的面積可以媲美4至5件清代官窯,顯得貴重得多。所以,當時西方對東方藝術品的價值評判僅僅是關注其外表的華麗程度及裝飾性,很難有成熟和客觀的認知。
不過,當年圖錄中一張張小小的黑白照片,今天正在紛紛賣出令人嘆服的天價——
2008年佳士得秋拍,這件在1971年標價4000美元的清乾隆御制粉紅地粉彩軋道蝴蝶瓶,拍出4690萬元人民幣;2004年蘇富比秋拍,清乾隆胭脂紅地軋道錦紋粉彩纏枝花卉紋梅瓶成交價4440萬元人民幣,創造了當時中國清代瓷器拍賣價格的世界紀錄;2010年蘇富比秋拍,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成交價2.52億港元,按照當時匯率計算,價格甚至超過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從這一角度說,這件瓷器創造了當時古代陶瓷藝術品成交價紀錄。
1971年圖錄中清乾隆胭脂紅地軋道錦紋粉彩纏枝花卉紋梅瓶圖片
清乾隆胭脂紅地軋道錦紋粉彩纏枝花卉紋梅瓶
一本拍賣圖錄,由簡到繁,由黑白到華彩,不僅是工藝提升,更反映人們對藝術品的觀念變遷。隨著國力增強,如今的華人藏家,主導著世界範圍內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中國藝術品也逐漸受到全世界的矚目,佔據全球藝術品的至高位置。另一方面,隨著人們對古代藝術品的認識深化,代表清代制瓷工藝頂峰的官窯瓷器價格不斷攀升,人們對其藝術、文化、歷史價值都做出了新的審視和評判。
若是我們今天有幸能夠再把當年放山居專場的拍品集結成冊再出圖錄的話,這些東西的圖片大小、位置布局恐怕就要重新擺放了,自然也免不了來幾本單冊。
本文原文《一本瓷器圖錄的歷史變遷》刊載於2016年9期《收藏》雜誌。
《收藏》雜誌2016年09期已在微店上架
推薦閱讀:
※通過學習了解當今牛奶變遷
※歲月——變遷不舍「華人根兒」
※東北少數民族變遷史,曾經五次南下中原,契丹民族消失去了那?
※由誰繼承皇位?淺談清帝即位的變遷
※【國君零售】推薦閱讀!從美國百年消費變遷看中國消費機遇—消費行業系列報告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