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寫近體詩的煩惱:該不該遵守格律,該用平水韻還是中華新韻
原標題:現代人寫近體詩的煩惱:該不該遵守格律,該用平水韻還是中華新韻
最近,有網友提問:如何看待部分現代人寫近體詩不用格律?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實則不好答,其中包含的信息太多,很難有讓大家都滿意的標準答案,問題包括了三個主要的詞語,現代人,近體詩,格律,回答問題前,必須弄清楚這三者的關係。
先從簡單的開始吧,什麼叫「近體詩」?這其中的「近」字,是近期的意思,但不是指我們這個時代的近期,而是指唐宋時期的近期,近體詩實際上就是唐代形成的「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而和近體詩相對應的是唐代之前出現的詩歌體裁,也稱為「古體詩」。
說到格律了,那什麼叫「格律」?用於詩歌方面,格律是指詩歌創作時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應遵守的準則,具體包括聲韻、結構、對仗三方面,聲韻包括平仄和押韻,結構包括句數和字數,近體詩的絕句是四句詩有每句五言和七言之分,律詩是八句詩也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至於排律等暫不論。
但格律又不單運用於近體詩,還運用於詞和曲,所不同的是詞曲每句字數有多有少,平仄並不如近體詩那般嚴格要求,而用韻更是平仄韻皆可,也無須一韻到底。
至於現代人,六甲番人的理解應該是清朝以後的人吧,當然包括今日之你我,那麼和現代人相對應的詩歌體裁或許應稱為「現代詩」,而清朝及之前出現的詩歌體裁則是「古典詩歌」。
解釋完這三個名詞,該回答問題了,既然是寫近體詩,那麼為什麼不用格律?這和古代人現代人有什麼關係?沒有格律要求的詩也有很多種,現代詩不說,還有古體詩,當然還有用英文寫作的詩歌,實在不喜歡格律要求,那就不要寫近體詩了。
漢語是地球上最美的語言,是一種講究聲韻美的語言。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單是詩歌,發言、致辭、談判甚至講課都常常藉助聲律上的抑揚頓挫(平仄)來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而其中詩歌最是講究聲韻美,所以也可稱為韻文,也就是說,無韻是不能稱為詩歌的。
那為什麼會有現代人寫近體詩不用格律的說法?六甲番人認為,其主因應是當代漢語普通話發音和中古時期漢語發音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普通話很多漢字的發音包括韻腳都和唐宋時期官話不同,其中最大的差異在於普通話發音取消了入聲,今古官話發音不同必定影響了平仄和押韻的運用,也影響了詩歌的朗誦韻味。
這個問題不好解決,只會講普通話的人越來越多,這些人群是很可憐的,很難體驗到很多古典詩詞的聲韻美。比如我的好朋友「詩書君」就曾提到他不能識別入聲字的煩惱,在古典詩詞的創作時,他必須通過查平水韻表來判斷入聲字。相信這樣的困難對於很多有志於創作古典詩詞的朋友來說都是存在的。
還有朗誦的問題,在朗誦入聲字怎麼辦呢?比如「一」、「白」、「歇」、「覺」、「石」、「黑」這樣的字,普通話讀音效果就是平聲,讀唐詩宋詞怎麼辦呢?會沒有抑揚頓挫的效果,甚至拗口,當然,解決辦法還是有的,六甲番人建議,可以讀成去聲,就是普通話的第四聲,發音時短促一些,一發即收,也只能這樣補救了。
推薦閱讀:
※【格律詩詞】每日精選‖微群成員雅集(第99集)
※竹韻清幽-格律詩詞400期
※竹韻清幽—格律詩詞第242期
※詩詞格律(摘自網路)
※【詩海選粹】格律詩詞(76)期 元旦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