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時期陳雲工作轉崗考略

延安時期陳雲工作轉崗考略王傑 《 光明日報 》( 2013年01月30日 11 版)

1944年3月初,黨中央「決定陳雲任西北局委員、西北財經辦事處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陳雲年譜》上卷第381頁,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當時「不少同志得知陳雲同志這一調動情況時,都表示不理解,認為:陳雲同志在中央組織部幹得好好的,怎麼又調了呢?」(劉家棟:《陳雲在延安》第186頁,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關於陳雲的這次工作變動,歷來有「排擠說」和「加強領導說」兩種不同詮釋。

當時,陳雲兼任中央組織部長,康生兼任中央社會部長、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央組織部每次向中央社會部介紹七八位幹部,通常要被退回三四位,被退回的同志思想壓力很大。陳雲特意派中組部幹部科負責人王鶴壽找中央社會部副部長李克農,轉達陳雲不同意以「左」的眼光看待幹部的做法。中央組織部派往中央黨校學習的幹部,也經常被以家庭出身不好或本人社會關係複雜為由退回。陳雲要王鶴壽當面對負責中央黨校幹部工作的同志說:「經過中央組織部的調查研究,決定介紹入中央黨校學習,你們不接受,是黨內不正常的現象,你們的理由也是站不住的。」(王鶴壽:《沉痛悼念陳雲同志》,《人民日報》1995年7月21日)有的同志據此認為,陳雲不同意和抵制康生對幹部的錯誤估計和做法,導致受到康生等人的排擠並調動工作。據筆者考查,陳雲抵制「搶救運動」擴大化,引發與康生意見相左加劇,發生在1943年7月15日康生作《搶救失足者》的報告之後,而毛澤東首次提出「今後,陳雲的工作轉入生產方面」(《陳雲年譜》上卷第361頁),是在1942年8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況且,此時陳雲和康生均為中央書記處書記,在此後選出的中共七大政治局委員中,陳雲排在五大書記之後(並非按姓氏筆畫排名)。兩個月後,又經毛澤東提議增補陳雲(和彭真)為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是故,「排擠說」缺乏過硬證據,難以令人信服。

另一種觀點是關於「加強領導說」。《陳雲傳》指出:「讓陳雲主持西北財經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對中共中央所在地陝甘寧邊區說來,面對國民黨當局經濟封鎖的嚴峻形勢,發展生產已成為突出問題,而西北財經辦事處主任又擔任著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不可能很多地顧及這方面的工作。」(金沖及、陳群主編:《陳雲傳》第352頁,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從這些情況來看,黨中央委派陳雲主持西北財經工作,加強經濟工作領導意圖明白無疑。而毛澤東早在1942年即有此提議,時隔一年多之後再次提議、力促成行的事實顯示,此乃謀劃已久的重大戰略安排。

1942年,毛澤東總結陝甘寧邊區五年來公營經濟建設,明確指出:「我們建立了一個新式的國家的經濟模型。」推廣新的經驗,建設「新式的國家的經濟」,乃堅定不移的既定目標。而遴選經濟領導人才,既是「加強領導」之亟須,也是建設「新式的國家的經濟」當然急務。「皖南事變」後,國民黨政府斷絕邊區軍費並實施經濟封鎖和軍事包圍,陝甘寧邊區生產供給不能滿足消費需求的「魚大水小」矛盾急劇突出。毛澤東對市場物價、財政金融領域的危機高度關注。1941年初的兩個月內,他就邊區財政經濟問題多次給林伯渠、謝覺哉寫信。7月31日,毛澤東再次致信林伯渠、謝覺哉,說:「現行政策的幾個根本點(預算分散、紙幣、運鹽)又在執行之中,最後的誰是誰非,還無法做結論」。「我現在不能斷定紙幣與運鹽不失敗,我同二兄談過,如弄得不好,也許要失敗的。但我現在還不能同意停止現行政策,採用另一政策,因為另一政策也許要失敗的,或失敗得更大」。「注意檢查自己工作中的缺點,例如在稅收工作上,在紙幣發行工作上,在領導方式上,我覺得都是有嚴重缺點的。」(《毛澤東年譜》中卷第314—315頁,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十分明顯,毛澤東嚴重憂慮邊區統籌全局經濟發展乏力,希望遴選新的經濟領導人才。

面對國民黨頑固派的經濟封鎖,邊區必須「把東西賣出去」(《陳雲文集》第1卷第383頁,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而且統籌兩個邊區財經,關係全局,「比做組織部的工作難得多」。(《陳雲文集》第1卷第385頁)這要求統領經濟發展的領導者必須既懂得商品經濟,又深諳經營管理。陳雲長期學習和經營商業,擔任臨時中央特科書記期間,領導經營幾十家店鋪成績斐然,受到共產國際代表「這個人不簡單」(《陳雲傳》第108—109頁)的肯定。準備長征期間,陳雲負責後勤和軍工生產,在原定準備期限從三個月縮短到兩個月的情況下,「籌集了六十萬擔糧食……還加緊生產彈藥,彈藥生產增加了六倍到三十倍。還給戰士置備了特製的軍服,籌集了必需的通信器材。」「這一工作完成得很出色。」(《陳雲文集》第1卷第2頁)長征途中渡金沙江時,陳雲擔任渡河指揮部政治委員,「坐鎮渡口,對渡江的每個細節都進行了仔細周到的考慮,每趟渡船來回需要多少時間,每小時、每天可以渡多少人過江,誰先過誰後過,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1942年8月29日,毛澤東關於「陳雲的工作轉入生產方面」的提議,因陳雲患病休養未能成行,這次終於臨危受命。史實證明,黨中央的決定,確是立足長遠、扭轉當時經濟危局的正確決策。如周恩來所說「在陝甘寧邊區搞生產的最高峰只有三年,即一九四三、一九四四、一九四五年。」(《周恩來經濟文選》第422頁,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陳雲在1944—1945年主政經濟,「改變了貿易入超的被動局面,實現了金融穩定、財政平衡和生產發展。這不僅對打破封鎖、實現邊區軍民的『豐衣足食』,為抗日反攻準備力量,具有重大意義,而且為解放戰爭作了重要的經濟準備」,(《陳雲傳》,第401頁)「創造了中外戰時財經史上鮮為人知的光輝的一頁。」(李成瑞、朱佳木主編:《陳雲經濟思想發展史》第5頁,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版)

延安時期中央選派陳雲主政陝甘寧邊區經濟,不僅扭轉了當時經濟局面,也為培養新中國經濟領導人才作了長遠戰略安排。陳雲赴任中共中央東北局時,黨中央不僅安排他擔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副書記兼東北局財經委主任,而且對他將來的使命也有明確定位。「1948年5月,周恩來電告東北局:陳雲主要工作目前應主持東北的、在將來則是全國的工業建設。」(《陳雲傳》,第594頁)建國前夕,陳雲運籌帷幄,指揮打好經濟戰線三大戰,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奠定了基礎,毛澤東肯定其「意義不下於淮海戰役」。三年經濟困難時期,陳雲在中央領導集體的支持下,採取一系列正確的政策和果斷的措施,「使國民經濟以農業增產為先導,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有效地得到恢復並重新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陳雲同志逝世訃告》《人民日報》1995年4月10日)

(作者單位:甘肅政法學院行政學院)


推薦閱讀:

說說轉崗產品經理
HR轉產品,我是如何做的。
被直屬領導提出內部轉崗,是好是壞?還要繼續在這家公司工作嗎?

TAG:工作 | 延安 | 陳雲 | 轉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