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雲曉:習慣決定孩子命運

孫雲曉教授講到,很多父母問我,說孩子800遍了就是改不了,怎麼辦呢?我說,你說孩子8000遍,孩子更改不了。一句話重複三遍就等於對別人的折磨,你說了好幾百遍了,不把孩子折磨死了?有的孩子說,媽媽太煩人了,一張嘴我就知道她想說什麼,她說上一個字我知道下一個字是什麼,我說求求你別說了,不行,我媽媽非說不可,說得我簡直心煩意亂。中國父母和孩子說的話是高度雷同,中國父母像克隆人一樣,說的話差不多一樣,最多的話是什麼呢?別看電視了、別老玩遊戲了、趕快寫作業、不好好學習能考上好學校嗎?考不上好學校將來有好工作嗎?現在競爭這麼激烈,你將來喝西北風啊?這種話說個幾遍可以,但是說多了就會變成一堆雜訊,除了讓孩子心煩意亂、信心崩潰,沒有別的作用,所以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習慣。沒有一個孩子不想成為好孩子的,也沒有一個學生不想學習好的,他之所以管不住自己、之所以毛病很多,是因為有很多壞習慣緊緊地束縛了他。

什麼是習慣呢?習慣是人的一種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固聯結。

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並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

美國心理學家做過一個研究,發現人的一種動作重複21天就會初步成為一個習慣,如果這個動作重複90天就可能成為一個成熟穩定的習慣。孫老師給我們演示一個習慣,很多人打手機一手拿著電話一手比比畫畫的(現場模仿),雖然手機是高科技產品,但是多數手機還沒有可視的功能,就是你比比畫畫的動作對方看不見,完全多餘的,但是比畫慣了的人不讓他比畫就很難受了,這就是習慣動作。人的動作70%以上都是習慣動作。

教育孩子最重要莫過於養成習慣,日本專家乾脆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這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提供了孩子養成習慣的氛圍和環境,父母則提供了孩子習慣的導向及指引。

習慣養成之後不做就很難受,心裡痒痒的。但是習慣的養成是一門科學,不是隨隨便便說一下就可以形成的,習慣培養的5個步驟:第一步是提高認識,你得讓孩子對習慣產生一種強烈的認同、嚮往,對壞的習慣產生厭惡;第二步是明確規範,知道好習慣是什麼樣的,很明確;第三步是持久訓練,習慣是訓練出來的,不是號召出來的;第四步是及時評估;第五步是形成環境。

孫老師舉例:國際奧委會駐中國的首席代表天津姑娘李紅。很多記者在奧運會的時候去採訪,一看是中國姑娘,這麼年輕,她是國際奧委會百年以來最高職位的中國專職官員,她也很幽默,說我從小是跑著進入國際奧委會的。7歲那年開始她爸爸帶著她跑步,一跑就跑到高中畢業,天天跑步,12年當然就養成了非常好的運動習慣,身體素質非常好,效率很高、學習很好,考上了清華大學,每天下午4點在清華操場上跑10000米,清華校隊的主力,後來到美國讀書,先到加州後到哈佛。她說我在哈佛的最大收穫就是認識了同樣熱愛體育的老公,是一個瑞士的小夥子。沒有想到幸運來了,國際奧委會總部在瑞士,到處找一個駐中國的首席代表,找不著,因為要求很高,中文要好、英文要好,而且要熟知中國文化、熟知歐美文化,還得懂工商管理、還得是體育行家。後來有人推薦了她。一個最簡單的運動習慣成就了她一生。

美國著名射擊運動員埃蒙斯,在雅典奧運會上將一個中國運動員送上了冠軍領獎台,北京奧運會上他再次將一名中國運動員送上了冠軍領獎台,怎麼一回事呢?這個小夥子其實槍打得很好,在雅典奧運會上一直發揮得很好,最後一槍只要打上7環,奧運金牌非他莫屬,但是他居然打到別人的靶子上,痛失金牌但是別有收穫,喜得佳人。捷克一名女選手來安慰他,安慰來安慰去兩個人成為夫妻。4年之後一塊來中國北京參加奧運會,媳婦打得很好,成為奧運冠軍,轉過身來就專心輔佐她的夫君。又到了最後一槍了,前面打得很好,最後一槍只要打7環奧運金牌又是非他莫屬了,結果他老兄打了4.4環,像他這樣的選手想打4.4環太不容易了。他有一個很重要的不良習慣就是缺乏確認的好習慣,這個確認習慣就是說像射擊前一定是再三確認,然後才會打出最後一槍。

孫老師還舉例說,4·28膠濟火車相撞原因就是喪失了三次確認機會:臨時限速命令沒有發給T195次司機;車站值班員未與司機確認最新臨時限速命令,也未認真執行車機聯控;司機沒有認真瞭望,沒有注意到限速標誌。

2007年8月8日,山東濟南銀座雙語幼兒園5歲兒童吳梓鈺,被接送孩子的兩位老師及司機獨自一人遺棄在封閉的班車上達9小時,被活活困死車中。據調查,當日早晨7點多鐘,吳梓鈺被家長送上幼兒園接送孩子的班車。上車後,吳梓鈺等幾個小朋友見面,便在班車過道上做起遊戲。因急剎車他們被甩趴到地板上。班車上老師發現後,大聲地訓斥他們讓其回到座位上並警告說:到站後不許他們下車。當日傍晚5點多鐘,當班車司機打開車門時,才發現吳梓鈺已倒在車的地板上,當把孩子送到千佛山醫院時,孩子已經死亡。醫生告訴家長,從孩子身上的屍斑判斷,孩子當天3點鐘左右就已經死亡。原因:隨車老師未確診孩子是否下車;司機停車後未檢查確認;班主任老師未確認。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可以發現,我們的孩子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馬馬虎虎,比如說考試,不是不會做而是審題不嚴,不確認。在這一點上德國的父母做得很好,德國孩子說爸爸我明天要去爬山行嗎,爸爸很可能會問你的計劃呢,沒有計劃不要去,從小讓孩子做計劃,很多事一做計劃就知道可行不可行。

習慣培養的第二步就是明確規範,什麼是明確規範呢?孫老師讓大家看張圖,是奧運禮儀小姐的訓練,臉微笑也要練,按照國際上某個企業的規範,微笑的標準是露出8顆牙齒,所以奧運禮儀小姐在進行咬筷子訓練,因為露出8顆牙齒的微笑是燦爛的微笑。還有練蹲姿,穿著短裙優雅的蹲姿。對孩子的要求一定是非常明確的,比如說《弟子規》有很多好東西,其中有一個要求是「出必告、返必面」,就是孩子離開家的時候一定要跟家裡人打招呼去哪裡了、什麼時候回來,回家之後要告訴家裡人我回來了。就是這麼一個習慣,在古代是中國孩子必備的,但是現在許多中國家庭把這個傳統丟掉了。

到底怎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孫老師給我們講一個很能夠說明問題的故事,可以看出好習慣究竟是怎麼培養的,壞習慣是怎麼矯正的。

有一個五年級的男孩子,寫作業坐不住,媽媽說了很多遍沒有用,這個媽媽向一個心理學專家請教。這個心理學專家就給媽媽講了一些操作的方法。第一步就是觀察清楚原因,孩子到底是怎麼坐不住的,孩子在那兒寫作業,媽媽坐在能夠看到孩子的地方,注意看孩子怎麼寫作業。這個孩子寫1個小時的作業站起來7回,一會兒拉開冰箱看看有什麼好吃的,一會兒打開電視看看有沒有動畫片,一會兒站在窗前看看誰在院子里玩了,不到10分鐘就站起來,半天不坐下來。第二步就是引導,媽媽就給孩子說了,兒子啊,你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只要好好學習肯定能夠學好,但是我剛才給你數了一下,你1個小時站起來7回,是不是有一點多了?兒子一想媽媽都看到了,還給數了站起來7回,有些不好意思。媽媽最有水平的話在後面,媽媽說兒子,我看你寫一個小時作業站起來3回差不多了吧,兒子心想,媽媽挺不錯,還讓我站起來3回,就說3回就3回。媽媽說兒子軍中無戲言,如果你寫1個小時作業站起來的次數不超過3次,當天晚上6點的動畫片隨便看,媽媽絕不干涉。這個兒子很高興,說太好了,我就是愛看動畫片。媽媽說你先別高興,有獎勵就會有懲罰,如果你一個小時寫作業站起來超過3回,當天晚上什麼電視都不能看,動畫片也不準看,說話算話。兒子說沒有問題,這樣母子協議達成了。第一個星期下來兒子有3天做到了,寫1個小時作業站起來不超過3回,到了晚上6點大搖大擺地去看動畫片,很自豪,但是有2天就給忘了,一到晚上6點就條件反射心裡痒痒的,哎呀媽媽求求你讓我看動畫片吧,我一定好好學習,我再也不站起來了。媽媽說不行,男子漢說話算話,怎麼能出爾反爾呢?不能看,孩子耍賴也看不到電視。第二個星期開始了,孩子寫作業剛坐一會兒就想站起來,這就是條件反射,但是他馬上就想到不行,我只有3次站起來的機會,我得省著點用,晚上6點才有動畫片看,這就忍了下來。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經過1個月的訓練,兒子能做到1個小時站起來不超過3回,媽媽說不錯啊,我看你很有潛力啊,1個小時站起來不超過2回能夠做到嗎?2次就2次,第二個月站起來2次,第三個月站起來1次。3個月之後,差不多90天,這孩子1個小時寫作業基本上不站起來了,站起來1次也是正常的。這個媽媽就成功了,經過3個月的訓練,孩子養成了一個專心寫作業的習慣,改掉了坐不住的習慣,這很有意義。

可見,習慣培養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加減法,兩句話是它的秘訣,第一句話是培養好習慣用加法,改掉壞習慣用減法。什麼意思呢?就是你想讓你的孩子養成什麼好的習慣,只要適合他,讓他認識到這個習慣的重要,引導和激勵孩子的好行為出現的次數越多,好習慣形成得越牢。美國教育家說得很形象,培養好習慣就像是纏纜繩,只要每天纏上一道,用不了多久好習慣就變得牢不可破,我們都可以理解,什麼東西纏90道試試。

這個媽媽的經驗特別棒在兩點,使用了遞減法,兒子過去1個小時寫作業站起來7次,現在媽媽跟兒子一商量遞減到3次,孩子就接受了,而且使用了一個最有效的強化物,兒子不是喜歡看動畫片嗎,你做到了就可以看動畫片,做不到就不能看動畫片,這就是及時評估,非常有效。假如這個方法不行,媽媽說做到了你就看動畫片、做不到就不看動畫片,兒子說不看就不看,那說明什麼呢?這個東西對他不是最有效的強化物。還有父母對孩子說這個星期按時完成作業我給你10塊錢,孩子想才10塊錢,我到爺爺奶奶那裡撒一個嬌給我20塊錢,我不要你的錢。所以父母要找到最能夠讓孩子動心的強化物,才會有好的效果。可見,與孩子溝通的技巧是其一,善於抓住細節也是非常關鍵。那些幫助自己的孩子形成良好習慣的家長,無一不是善於抓住生活中的細節來引導孩子將目光投向自我,關注自我的成長,糾正自我的行為。很多孩子在生活的過程中常常是帶著壞習慣而不自知,或者說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些壞習慣的嚴重性,因而將它們忽略不計。如果父母一旦給予他們正確而恰當的引導,那麼他們的一生就可能由此改變。

孩子不光是要培養學習,還要培養愛心。現在父母有一個問題,只會示強不會示弱,這樣的父母也有問題,什麼樣的表現呢?還是以媽媽為例,媽媽有時候不舒服甚至病了,照樣接孩子放學、照樣買菜做飯,孩子的眼睛很尖,看到媽媽不舒服過來問媽媽怎麼了,有的媽媽沒有怎麼考慮就說了,你不用管我了,你玩你的,我死不了。這樣說話的父母就缺乏教育意識,你知道為什麼嗎?孩子就像孟子說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孩子過來問媽媽怎麼了這就是惻隱之心、就是愛的萌芽,如果你總是說我沒有事你玩你的,慢慢孩子就會覺得媽媽是鐵打的,永遠不會倒下,她的事不用管了。將來有一天你需要他了,你說孩子過來,他不過來了,他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慢慢就變得冷漠了。其實,孩子的很多毛病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

有一個母親那真叫絕了,她全家都非常愛吃橘子,媽媽買橘子從來不按照斤買,而是按照3的倍數來買,15個、21個等等。晚飯後看電視全家人吃橘子,媽媽都是讓兒子去拿3個橘子,洗乾淨、擦乾淨,一人分一個。就剩下最後3個橘子了,兒子拿在手裡一會兒看看爸爸、一會兒看看媽媽,媽媽一看就明白了兒子的小心思,兒子的想法是就剩3個了,你們兩個人還吃啊?媽媽給丈夫使了一個眼色要吃,結果爸爸媽媽一邊吃橘子兒子一邊流眼淚,兒子心裡想你們真的吃了,一點也不心疼我。這個媽媽後來跟說,我把這個橘子吃下去,一點味也沒有吃出來。但是她做得對,現在孩子不是缺兩個橘子,而是缺的心中要有別人。所以說忠告天下父母一句話,千萬別讓你的孩子吃獨食,一定要培養他學會分享。分橘子的孩子長大了,考上北京大學,親戚們都很高興,這個給50,那個給100,一共給了500塊錢。他媽媽說沒有想到,春節回家看奶奶,兒子把這500塊錢裝了一個紅包都給了奶奶。大家想想現在的孩子有500塊錢,屬於自己的錢,能省下給一個遠方的老人不容易。為什麼這個孩子如此有孝心、愛心呢?就是因為這個媽媽家裡一做了好吃的東西,先讓孩子給姥姥、姥爺送一份,因為靠得很近。每一個月去郵局給爺爺奶奶匯款都帶著兒子去填單子、辦手續,而且還得讓兒子寫上一句問候老人的話,多少個21天過去了,多少個90天過去了,孩子孝敬長輩已經形成了一個習慣了,這就是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就是小時候養成的習慣,會像他的天性一樣自然,這就是家庭教育的一個很高境界。

壞習慣是可以消除的,好習慣是可以培養的。壞習慣可以轉化為好習慣,但需要有充分的耐心和技巧,尤其需要我們用心積累。所謂量變會形成質變,總有一天,我們的壞習慣會逐一抽身而去,好習慣會接踵而來。我們的人生也會在習慣的變化中悄然改變。

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父母的好習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21世紀是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時代,我們需要向孩子學習,與孩子一起成長。習慣養成的過程是一個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的過程,習慣的養成有幾個層次和重點,在培養個人性習慣的同時,側重培養社會性習慣;在培養動作性習慣的同時,側重培養智慧性習慣;在培養傳統性習慣的同時,側重培養時代性習慣。

培養良好習慣要有原則和方法。孫老師說培養習慣的原則就是尊重兒童的權利,不能扼殺孩子的天性,不要把習慣的養成過程變成了奴役兒童的過程。教師或父母應盡量讓兒童對有關自己的事項達到最大限度的參與使兒童在參與過程中,不斷認識和提高自己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逐漸成為一個在個性、才智和身心等方面充分發展健康的人。孫老師講到南開中學的「鏡銘」: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像勿傲勿怠勿暴,顏色宜和宜靜宜庄。

兒童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我們通過培養好習慣來締造學生的健康人格。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培養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從培養行為習慣做起。養成好習慣終身受益,養成壞習慣終身受害。我們抓住行為習慣培養這個根本,就抓住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條途徑,這就是我們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務。

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健康人格,教育的條件是好的關係,教育的方法是培養習慣,掌握了這三個要點,你就掌握了兒童教育中最核心的真諦,真的這麼去做了,結合孩子的實際,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會健康、快樂地成長。


推薦閱讀:

一個人命運的好壞,吉凶喜忌
【擇罡師父對弟子的開示】之 關於改命與難解古文
【名臣名將】陳平:我的命運我作主
命運收費預測與準確度 - Qzone日誌
出生月份決定命運?看完眼淚流下來,太准了!

TAG:孩子 | 習慣 | 命運 | 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