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國海軍驅逐艦便覽

日本帝國海軍驅逐艦便覽革沿及命名規則:Ⅰ以天象、氣象命名 〈雷型〉 (英國造B型6-明治31~33) (6-6艘,明治31~33建造。以下含義相同)〈東雲型〉 (英國造D型6-明治31/33)〈曉型〉 (英國造B型改2—明治33/35)〈白雲型〉 (2- 明治33/35)〈山彥型〉 (2-Ру海軍捕獲)(日俄戰爭中繳獲俄羅斯海軍)〈敷波型〉 (2-Ру海軍捕獲)〈皐月型〉 (1-Ру海軍捕獲)〈春雨型〉 (7-明治35~38)(本型以下為日本自建)〈神風型〉 (32-明治37~42)〈海風型〉 (2-明治44/)〈浦風型〉 (2-大正3~4)〈磯風型〉 (4-大正5~6)〈江風型〉 (2-大正6~8)〈峰風型〉 (15-大正8~11)〈神風型(2代目)〉 (9/18-大正10~14)〈睦月型〉 (12-大正12~昭和2)〈吹雪型〉 (20-昭和2~7)〈曉型(2代目)〉 (4-昭和6~8)〈初春型〉 (6-昭和7~10)〈白露型〉 (6-昭和10~12)〈朝潮型〉 (10-昭和10~14)〈陽炎型〉 (18-昭和13~16)〈夕雲型〉 (20-昭和15~19)〈島風型〉 (1-昭和16~17)〈秋月型〉 (12-昭和16~19)Ⅱ以植物命名〈櫻型〉 (2-明治44~45) 〈桃型〉 (4-大正4~6) 〈樺型〉 (10-大正3~4) 〈楢型〉 (6-大正6~7) 〈樅型〉 (21-大正7~12)〈若竹型〉 (8-大正10~13)〈松型〉 (18-昭和18~20)〈橘型〉(改丁型)(14-昭和18~20)雷型日本海軍最初的駆逐艦(建造當初劃在水雷艇分類),1900年前後英國建造的B型駆逐艦的同型艦。由亞羅(Yarrow)造船廠建造完成後航行回日本。垂線間長67.2m、全幅6.3m、平均吃水1.5m、常備排水量345噸。主機為四汽缸三脹式直立往複蒸汽機2台2軸、主鍋爐亞羅(Yarrow)式水管鍋爐(燃燒煤炭、圧力17.6大氣圧、飽和溫度)4台、功率6000馬力。最大速度31節。武器裝備為阿姆斯特朗式十二斤(安式十二斤)速射炮1座(艦尾)、保式六斤速射炮5座(前部艦橋指揮所上部?兩舷、船體中部兩舷)、45CM單裝魚雷發射管2座,乗員60名。共有雷、電、曙、漣、朧、霓6艘就役。參加過中日戰爭,日俄戰爭。。雷 (いかづち) Ikatsuchi,同型1號艦。明治32年2月23日作為水雷艇(驅逐艇)服役。明治33年6月22日、變更類別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類別為驅逐艦。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類別為三等驅逐艦。大正2年10月10日事故,沉沒。大正2年11月5日除去軍籍、大正3年4月29日解體。)電(いなづま) Inazima2號艦。明治32年4月25日竣工、分類為水雷艇(驅逐艇)。明治33年6月22日變更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明治42年12月16日、因事故沉沒。明治43年9月15日除籍、同年9月16日出售拆毀。曙(あけぼの) Akebowo3號艦。明治32年7月3日竣工、分類為水雷艇(驅逐艇)。明治33年6月22日變更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0年4月30日、變更為特務艇(二等掃海艇)。大正10年6月21日、變更為雜役船。大正14年5月2日廢船。漣(さざなみ) Sazanaki4號艦。明治32年8月28日竣工、分類為水雷艇(驅逐艇)。明治33年6月22日變更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2年4月1日除籍。大正3年8月23日變更為雜役船。大正5年10月18日廢船,大正6年1月9日出售拆毀。朧(おぼろ) Oborno5號艦。明治32年11月1日竣工、分類為水雷艇(驅逐艇)。明治33年6月22日變更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0年4月30日變更為特務艇。大正10年6月21日變更為雜役船。大正時代末期廢船。霓(にし) Nichi6號艦。明治33年1月1日竣工、分類為水雷艇(驅逐艇)。明治33年6月22日變更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3年7月29日在山東觸礁沉沒。明治34年4月8日除籍。東雲型以英國D型驅逐艦為基礎。於1898-1900年由桑尼克羅夫特公司建造。船體比雷型小,但武器裝備相同。因為部分舵面暴露在海面上容易受到損傷是其一大缺陷。 垂線間長63.6m、全幅寬6m、平均吃水1.7m、常備排水量322噸。主機為四汽缸三脹式傾斜往複蒸汽機2座2軸、主鍋爐桑尼克羅夫特式煤炭水管鍋爐(蒸汽圧力15.5大氣圧、飽和溫度)3座、功率5475馬力、速度30節。武器裝備阿姆斯特朗式十二斤(安式十二斤)速射炮1座、保式六斤速射炮5座、45cm單聯裝魚雷發射管2座。乗員58名。後來前部艦橋上六斤速射炮換裝為十二斤速射炮、其餘更換為無防盾山內式6斤速射炮。共有東雲、叢雲、夕霧、不知火、陽炎、薄雲6艘服役,參加了日俄戰爭。東雲(しののめ) Shihonome1號艦。明治32年2月1日竣工、分類為水雷艇(驅逐艇)。明治33年6月22日變更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2年7月20日觸礁沉沒。大正2年8月6日除籍。11月29日出售拆毀。叢雲(むらくも) MUrakimo2號艦。明治31年12月29日竣工、分類為水雷艇(驅逐艇)。明治33年6月22日變更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8年4月1日變更為雜役船。大正9年7月1日變更為特務艇、大正11年4月1日再度變更為雜役船。大正12年8月1日廢船。大正14年6月24日作為靶艦擊沉。夕霧(ゆうぎり) Yugiri3號艦。明治32年3月10日竣工、分類為水雷艇(驅逐艇)。明治33年6月22日變更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8年4月1日變更為雜役船、大正9年7月1日變更為特務艇、大正11年4月1日除籍。大正13年3月14日廢船。不知火(しらぬぃ) Shihanui (不知火:一種海市蜃樓現象,古代九州的八代海中的自然發光)4號艦。明治32年5月13日竣工、分類為水雷艇(驅逐艇)。明治33年6月22日變更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1年4月1日變更為特務艇、大正12年8月1日變更為雜役船、大正14年2月25日廢船。陽炎(かげろ) Kagaro (陽炎:光通過上升的熱空氣時出現不規則的透射的現象)5號艦。明治32年10月31日竣工、分類為水雷艇(驅逐艇)。明治33年6月22日變更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1年4月1日變更為雜役船、大正14年2月25日廢船。薄雲(ぅすぐも) Uziugumo6號艦。明治33年2月1日竣工、分類為水雷艇(驅逐艇)。明治33年6月22日變更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1年4月1日變更為特務艇、大正12年8月1日變更為雜役船、大正14年2月25日廢船、4月29日作為靶艦擊沉。曉型由亞羅公司建造,雷型的同型艦。與雷型同樣使用釣合舵,部分舵面暴露在海面。垂線間長67.3m、全幅寬6.3m、平均吃水1.7m、常備排水量363噸。主機為四汽缸三脹式傾斜往複蒸汽機2座2軸、主鍋爐亞羅式煤炭水管鍋爐(蒸汽圧力17.6大氣圧、飽和溫度)4座、功率6000馬力、速度31節。武器裝備為8cm單聯裝炮1座,,6cm單聯裝炮5座,45cm單聯裝魚雷發射管2具。乗員62名。後來前部艦橋上六斤速射炮換裝為十二斤速射炮、其餘更換為無防盾山內式6斤速射炮。共有曉、霞2艘服役,參加了日俄戰爭。曉 (ぁかつき) Akaezuki1號艦。明治34年2月13日竣工、分類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7年5月20日在旅順封鎖作戰時觸雷沉沒。明治38年10月19日除籍。霞 (かさみ) Kasachi2號艦。明治35年2月13日竣工、分類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6年、前艦橋上的6cm單聯裝炮更換為阿式8cm炮、其它的6cm單聯裝炮更換為無防盾山內式6cm單聯裝炮。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2年4月1日除籍、大正3年8月23日變更為雜役船。白雲型共2艘,與曉型同時期由桑尼克羅夫特公司建造。垂線間長65.9m、全幅6.3m、平均吃水1.9m、常備排水量322頓。主機為四汽缸三脹式直立復蒸汽機2座2軸、主鍋爐為桑尼克羅夫特式石煤炭水管鍋爐(蒸汽圧力16.2氣圧、飽和溫度)3座、功率7000馬力、航速31節。武器為8cm單聯裝炮1門、6cm單聯裝炮5門、45cm單裝魚雷發射管2具。乗員62名。共有白雲與朝潮2艘服役。參加了日俄戰爭,在日本海海戰的夜戰中與俄國艦隊主力在幾百米的距離上交戰,擊沉ナワリン號、擊破シソイ?ヴェリキー號。白雲(しらくも) Shiraekuo1號艦。明治35年2月13日竣工、分類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1年4月1日變更為特務艦、大正12年4月1日變更為雜役船、大正14年7月21日作為靶艦擊沉。朝潮 (ぁさしぉ) Asashino2號艦。明治35年5月4日竣工、分類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1年4月1日變更為特務艦、大正12年4月1日變更為雜役船、大正14年5月2日廢船、大正15年4月5日出售。山彥型日俄戰爭時從俄海軍俘獲。垂線間長57m、全幅5.7m、平均吃水2.3m、常備排水量240噸。主機為三汽缸三脹式直立復蒸汽機2座2軸、主鍋爐為宮原式煤炭水管鍋爐4座、功率3800馬力、航速26節。武器為8cm單聯裝炮1門、47mm單聯裝炮3門、45cm單聯裝魚雷發射管2具。乗員56名。共有山彥與文月2艘服役。山彥 (ゃまびこ) Yamabiko (山彥ゃまびこ: 回聲)1號艦。前俄國「雄鷹」級「堅決」號。明治37年8月12日俘獲。明治38年1月17日偽裝成已沉沒的曉號驅逐艦。明治38年10月19日更名為山彥、12月12日以驅逐艦類別編入艦籍。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6年4月1日變更為雜役船、大正8年前後廢船、昭和2年11月30日成為造船廠造兵器的材料。文月 (ふみつき) Fumizuchi (文月ふみつき:農曆九月)2號艦。前俄國「雄鷹」級「暴怒」號。明治38年1月俘獲並航行回竹敷進行改裝。明治38年9月2日命名為文月、12月12日以驅逐艦類別編入艦籍。明治41年改裝完成。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2年4月1日除船籍、大正3年8月23日變更為雜役船、大正4年6月28日廢船、大正5年5月30日轉贈筥崎宮。敷波型為日俄戰爭時在旅順從俄海軍俘獲的魚雷艇所改裝,拆除了艇首魚雷發射管。全長58m、全幅7.4m、平均吃水3.4m、常備排水量400噸。主機為三脹式往複蒸汽機2座2軸、主鍋爐為宮原式煤炭水管鍋爐2座、功率3000馬力、航速22節。武器為5cm單聯裝炮6門、37mm單聯裝炮3門、45cm單聯裝魚雷發射管2具。乗員64名。共有敷波、巻雲2艘服役、因艇型過小性能不佳,不久除籍。敷波 (しきなみ) Shikinami1號艦、原為俄羅斯海軍Gaidamak號魚雷艇。明治38年1月俘獲、10月7日開始改裝、10月31日命名為敷波。12月12日以驅逐艦類別編入艦籍。明治40年完成改裝。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2年4月1日除籍、大正3年8月23日變更為雜役船、大正4年6月28日廢船、10月7日出售。巻波(P3/まきなみ) Makinami2號艦、原為俄羅斯海軍Vsardnik號魚雷艇。明治38年1月在旅順打撈俘獲、10月23日開始改裝、31日命名為巻雲。12月12日以驅逐艦類別編入艦籍、明治40年完成改裝。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2年4月1日除籍、大正3年8月23日變更為雜役船、大正4年6月28日准許廢船、10月27日出售。皋月型日俄戰爭時從俄海軍俘獲。原為俄海軍Biedovy號350噸型驅逐艦。垂線間長64m、全幅6.4m、平均吃水1.8m、常備排水量350噸。主機為四汽缸三脹式直立往複蒸汽機2座2軸、主鍋爐為宮原式煤炭水管鍋爐4座、功率5700馬力、航速27節。武器為8 cm單聯裝炮1門、5 cm單聯裝炮5門、45cm單聯裝魚雷發射管2具。乗員62名。本型僅皋月1艘服役。皋月 (さつき) Satsuki原為俄海軍Biedovy號350噸型驅逐艦。明治38年5月28日俘獲。6月6日命名為皋月、12月12日以驅逐艦類別編入艦籍。明治39年完成改裝並編入第3水雷戰隊。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2年4月1日除籍、大正3年8月23日變更為雜役船、大正10年廢船。春雨型日本自行建造的首級驅逐艦。艦體艦型前半部分為英國的亞羅型,後半部分為桑尼克羅夫特型。裝備亞羅型鍋爐改進的國產水管鍋爐,但因加工精度問題所定馬力輸出達不到設計規定。本級艦參加了日俄戰爭。垂線間長69.2m、全幅6.6m、平均吃水1.8m、常備排水量375噸。主機為四汽缸三脹式直立往複蒸汽機(汽缸直徑為高圧20.5」、中圧31.5」、低圧34」、行程18」)2座2軸、主鍋爐為艦本式煤炭水管鍋爐(蒸汽圧力17.6氣圧、飽和溫度)4座、功率6000馬力、航速29節。續航力為10節/1200海里。武器為8cm單聯裝炮2門、6cm單聯裝炮4門、45cm單聯裝魚雷發射管2具。6號艦以後把6cm單聯裝炮換裝為短8cm炮。乗員62名。1-5號艦後來也把6cm単裝炮換裝成短8cm炮。明治41(1908)年左右增加了無線電用的桅杆。本級共計有春雨、村雨、速鳥、朝霧、有明、吹雪、霰7艘服役。 春雨 (はるさめ) Harusami1號艦。明治36年6月26日竣工、分類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明治44年11月24日觸礁擱淺。明治44年12月28日除籍、大正元年8月1日出售。村雨 (むらさめ) Murasame (村雨むらさめ-,村意思是狂亂猛烈,村雨是狂猛的雨。)2號艦。明治36年7月7日竣工、分類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1年4月1日變更為特務艇、大正12年4月1日變更為雜役船、大正14年2月14日廢船。速鳥 (はやてり) Hayateri3號艦。明治36年8月24日竣工、分類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7年8月3日在日俄爭中戰沉、明治38年6月15日除籍。朝霧(ぁさぎり) Aasagiri4號艦。明治36年9月18日竣工、分類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1年4月1日變更為特務艇、大正12年4月1日變更為雜役船、大正14年2月14日廢船解體。有明 (ありあけ) Ariake5號艦。明治38年3月24日竣工、分類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除籍、大正14年4月10日批准廢船、11月12日移交內務省,作警視庁東京港取締船。吹雪 (ふぶき) Fubuki (吹雪ふぶき-:暴風雪)6號艦。明治38年2月28日竣工、分類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除籍。大正15年5月5日出售。霰 (ぁらされ) Aarasane7號艦。明治38年5月10日竣工、分類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4月1日除籍。神風型日俄戰爭開始後立刻決定批量生產,合計有32 艘服役。艦體舷牆為金屬制固定式。明治末期是水雷戰隊的主力。其後因以太平洋為設想作戰海域,小型艦體不適合而撤去艦尾的武裝變更為巡邏艇,於昭和初期退役。垂線間長69.2m、全幅寬6.6m、平均吃水1.8m、常備排水量381噸。主機四汽缸三脹式直立往複蒸汽機2座2軸,主鍋爐艦本式煤炭(浦波、綾波、磯波為重油?煤炭混焼)水管鍋爐(蒸汽圧力17.6氣圧、飽和溫度)4座、功率6000馬力、航速29節。續航力11節/850海里。武器為安式十二斤速射炮2門、一號短炮管(改)8cm炮(短十二斤速射炮)4門、45cm單聯裝魚雷發射管2具。乗員62名。有神風、初霜、彌生、如月、白露、白雪、松風、朝風、春風、時雨、朝露、疾風、追風、夕凪、夕暮、夕立、三日月、野分、潮、子日、響、白妙、初春、若葉、初雪、卯月、水無月、長月、菊月、浦波、磯波、綾波共32艘服役。神風 (かみかぜ) Kamikaze1號艦。明治38年8月16日竣工、分類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變更為掃海艇、昭和3年4月1日除籍、7月6日成為廢驅逐艦第8號。初霜 (はつしも) Hatsushimo2號艦。明治38年8月18日竣工、分類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變更為掃海艇、昭和3年4月1日除籍、7月6日成為廢驅逐艦第9號、昭和3年10月12日批准廢船。彌生 (やぉぃ) Yayoi (彌生やょぃ:農曆三月)3號艦。明治38年9月23日竣工、分類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除籍、大正15年6月16日廢船、8月10日作為靶艦沉沒。如月 (きさらぎ) Kisaragi (如月きさらぎ: 農曆二月)4號艦。明治38年10月19日竣工、分類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變更為掃海艇、昭和3年4月1日除籍、7月6日成為廢驅逐艦第10號、10月12日廢船並於昭和4年8月20日出售。白露 (しらつゆ) Shiratsuyu5號艦。明治39年6月6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昭和3年4月1日除籍、昭和3年7月6日成為廢驅逐艦第1號、8月1日變更為雜役船、對外更名為第725號、昭和5年2月12日廢船並出售。白雪 (しらゆき) Shirayuki6號艦。明治39年8月6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4月1日除籍。松風 (まつかぜ) Matsukaze7號艦。明治40年2月16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4月1日除籍。朝風 (ぁさかぜ) Asakaze8號艦。明治39年4月1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變更為掃海艇。昭和3年4月1日除籍、7月6日成為廢驅逐艦第15號、昭和4年1月31日廢船、昭和4年8月1日作為靶艦擊沉。春風 (はるかぜ) Harukaze9號艦。明治39年5月14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變更為掃海艇。昭和3年4月1日除籍、7月6日成為廢驅逐艦第14號、昭和4年1月31日廢船。時雨 (しぐれ) Shigune10號艦。明治39年7月11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除籍、大正15年5月5日出售。朝露 (あさつゅ) Asatsuyu11號艦。明治39年10月16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2年11月9日座礁沉沒、大正3年4月15日除籍。疾風 (はやて) Hayate12番艦。明治40年3月25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除籍、大正15年6月16日廢船、昭和3年7月6日改稱廢驅逐艦第5號、昭和5年1月13日出售。追風 (ぉぃて) Ailte (追風ぉぃて: 順風)13號艦。明治39年8月21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除籍、大正14年11月18日變更為雜役船、公稱第620號と名稱変更された。夕凪 (ゆうなぎ) Yunagi (夕凪:風平浪靜的傍晚)14番艦。明治39年12月25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除籍、大正14年4月1日批准廢船、大正15年5月5日出售。夕暮 (ゅぅぐれ) Yugune15號艦。明治39年5月26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4年10月、特別大演習時於豐後水道的航行中前艦橋因海浪損傷進行了緊急修理。大正13年12月1日變更為掃海艇。昭和3年4月1日除籍、7月6日成為廢驅逐艦第7號。昭和4年11月12日出售、昭和5年1月23日成為千葉縣君津沖的人造礁石。夕立 (ゆうだち) Yuudaki (夕立 ゆうだち:也有譯為「驟雨」「夏雨」的,指夏日傍晚急驟的暴雨)16號艦。明治39年7月16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變更為掃海艇。昭和3年4月1日除籍、7月6日成為廢驅逐艦第6號。三日月 (みかつき) Mikatsuki (三日月:弦月)17號艦。明治29年7月16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昭和3年4月1日除籍、昭和3年7月6日成為廢驅逐艦第2號、昭和5年7月21日沉沒。野分 (のわき) Nowaki (野分:吹動原野上花草的風。)18號艦。明治39年11月1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4月1日除籍。潮 (ぅしぉ) Ushio19號艦。明治38年7月15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變更為掃海艇。昭和3年4月1日除籍。7月6日成為廢驅逐艦第12號、昭和4年1月31日廢船。子日 (ねのひ) Nenochi20號艦。明治38年10月1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變更為掃海艇、昭和3年4月1日除籍。7月6日成為廢驅逐艦第13號、昭和4年1月31日廢船。響 (ひびき) Hibiki (響ひびき---回聲 )21號艦。明治39年9月6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變更為掃海艇。昭和3年4月1日除籍、昭和3年7月6日成為廢驅逐艦第11號、昭和3年10月12日批准廢船。白妙 (しらみょぅ) Shiramyo22號艦。明治39年11月20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3年8月31日因觸礁而放棄、同年10月29日除籍。初春 (はつはる) Hatsuharu23號艦。明治40年3月1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除籍、大正15年6月16日廢船、昭和3年7月6日成為廢驅逐艦第4號、昭和3年8月13日作靶艦被擊沉。若葉 (わかば) Wakaba24號艦。明治39年5月17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變更為掃海艇。昭和3年4月1日除籍、昭和4年1月31日廢船。初雪 (はつゆき) Hatsuyuki25號艦。明治39年5月17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變更為掃海艇。昭和3年4月1日除籍、7月6日成為廢驅逐艦第17號、昭和4年1月31日廢船。卯月 (ぅづき) Uzuchi (卯月ぅづき:農曆四月 )26號艦。明治40年3月6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対象13年12月1日除籍、大正15年6月16日廢船、昭和3年7月6日成為廢驅逐艦第3號。水無月 (みなづき) Minahzuki (水無月 みなづき:農曆六月)27號艦。明治40年2月14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變更為掃海艇。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第10號巡邏艇。昭和5年6月1日除籍、成為廢驅逐艦第10號。昭和5年7月2日廢船、昭和6年5月28日出售、在高知縣沿岸成為人造礁石。長月 (ながつき) Nagatsuki28號艦。明治40年7月31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變更為掃海艇。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第11號巡邏艇。昭和5年6月1日除籍、成為廢驅逐艦第11號、昭和5年7月2日廢船、昭和6年5月28日出售。菊月 (きくづき) Kikuzuki29號艦。明治40年9月20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變更為掃海艇。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第12號巡邏艇。昭和5年6月1日除籍。浦波 (うらなみ) Uranami30號艦。明治41年10月2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變更為掃海艇。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第8號巡邏艇、昭和5年6月1日變更為雜役船、對外更名為第78號、昭和10年10月25日廢船、昭和11年2月27日出售。磯波 (いそなみ) Isonami31號艦。明治42年4月2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變更為掃海艇。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第7號巡邏艇。昭和5年6月1日變更為雜役船、對外更名為第756號、昭和10年4月9日廢船。綾波 (あやなみ) Ayanami32號艦。明治42年6月26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大正13年12月1日變更為掃海艇。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第9號巡邏艇。昭和5年6月1日變更為雜役船、對外更名為第757號、昭和8年4月29日批准廢船。海風型日本海軍遠洋駆逐艦,日俄戰爭後假想作戰海域移到太平洋後建成的大型驅逐艦。為日本最初的透平 ——渦輪機的軍艦。戰鬥時任務是炮擊、突破敵人警戒網、實行抵近魚雷攻擊。全長98.5m、水線幅8.6m、吃水2.7m、基準排水量1030噸。主機為帕森斯式直接聯結汽輪機1組3軸(中央軸直接聯結高速汽輪機、兩舷軸直接聯結低速輔助推進汽輪機、高速巡航結合聯結左舷低圧汽輪機、定圧巡航結合右舷低圧汽輪機)、主鍋爐伊號艦本式水管鍋爐8座(重油鍋爐2座、重油/煤混合鍋爐6座。蒸汽圧力15.8氣圧、飽和溫度)、功率20500馬力、航速33節、續航力15節/2700海里。武器為12cm/41cal單聯裝炮2門、8cm/40cal單聯裝炮5門、45cm單聯裝魚雷發射管3具。乗員141名。就役後不久換裝雙聯裝魚雷發射管2具。共有海風、山風2艘服役。海風 (うみかぜ) Umikaze1號艦。明治44年9月28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一等駆逐艦。昭和5年6月1日變更為掃海艇,並命名為第7號巡邏艇。昭和11年4月1日除籍。山風 (やまかぜ) Yamakaze2號艦。明治44年10月21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一等駆逐艦。昭和5年6月1日變更為掃海艇、並命名為第8號掃海艇。昭和11年4月1日除籍。櫻型1907年當日本海軍一等驅逐艦海風型開始計劃建造時,並沒有足夠的資源生產大量的大型艦艇,因此作為搭配補充建造了中型的二等驅逐艦,櫻型便是其中的試驗性建造的一型。本型為英國式設計,因為增強了武裝重量增加因此速度比計劃低1節。由於艦體仍然屬於三等驅逐艦的規格,適航性教差。真正意義上可伴隨艦隊作戰的二等驅逐艦要等樅型以後。全長79.3m,全寬7.3m,吃水2.21m,標準排水量600噸。主機為四汽缸三脹式直立往複蒸汽機3座3軸,主鍋爐為伊號艦本式煤炭重油混合鍋爐5座,功率9500馬力,航速30節,續航力15節/2400海里。乘員94人。武器為12cm/40cal單聯裝炮1座,7.6cm/40cal單聯裝炮4座,45cm雙聯裝魚雷發射管2座。共有櫻,橘2艘服役。櫻 Sakura大正1年5月21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大正12年12月遍入第21驅逐隊,在旅順擔任警備任務,大正16年擔任鳳翔號航母的護衛和救援任務,昭和7年4月1日除籍。橘 Tatibana大正1年6月25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大正12年12月遍入第21驅逐隊,在旅順擔任警備任務,大正16年擔任鳳翔號航母的護衛和救援任務,昭和7年4月1日除籍。浦風型大型驅逐艦,裝載了亞羅公司設計的新型蒸汽輪機。曾計劃使用柴油機以延長續航力,第1次大戰爆發後獲得德國vulcan 公司制.造的減速流體閥並最終使用蒸汽輪機。全長87.6m、水線寬8.4m、吃水2.4m、標準排水量810噸。主機為布朗.寇蒂斯單級減速齒輪汽輪機2座2軸、主鍋爐亞羅式重油水管鍋爐(汽圧力18.3氣圧)3座、功率22000馬力、航速30節、續航力15節/1800海里。武器為12cm/40cal單聯裝炮1門、8cm/40cal單聯裝炮4門、53cm雙聯裝魚雷發射管2具。乗員115名。共有浦風、江風2艘服役。浦風 (うらかぜ初代) Urakaze (浦風うらかぜ:海灣吹的風)1號艦。大正4年9月14日竣工、變更為一等驅逐艦。大正末期從長江巡邏後返回。昭和11年7月1日除籍、昭和15年4月1日成為廢驅逐艦第18號。昭和20年7月18日受轟炸著沉海底、戦後解體。江風 (かわかぜ) Kawakaze2號艦。大正3年9月12日命名、大正5年8月7日轉讓給義大利、12月23日竣工成為義大利海軍海軍駆逐艦Odachiea,後改名San Marco。昭和18年9月12日德國海軍接收並命名為TA20、昭和19年11月1日戰沉。樺型由於一戰的爆發,日本海軍的預算無法滿足大量建造大型驅逐艦,因此大量建造了相對低廉的二等驅逐艦,首先是櫻型,之後由於戰爭對遠洋戰鬥力的需求,在其基礎上修改,緊急建造了樺型驅逐艦。在4個月內共建造了10艘,大部分在戰時派遣到地中海馬爾他島擔當船隊護航任務。此外,日本還為法國建造了12艘本型艦,稱為「Arabe」級。全長79.3m,全寬7.3m,吃水2.4m,標準排水量665噸。主機為四汽缸三脹式直立往複蒸汽機3座3軸,鍋爐為呂號艦本式煤炭/重油混燒水管鍋爐2座呂號艦本式重油水管鍋爐2座,功率9500馬力,航速30節,續航力15節/1600海里。乘員94人。武器為12cm/40cal單聯裝炮1座,7.6cm/40cal單聯裝炮4座,45cm雙聯裝魚雷發射管2座。共有10艘服役。樺 Kaba大正4年3月5日,於橫須賀船廠竣工,分類為二等驅逐艦,大正7年在馬公擔任警備任務,大正22年12月1日編入旅順防備隊,昭和7年4月1日除籍。榊 Sakaki大正4年3月26日,於佐世保船廠竣工,分類為二等驅逐艦,大正6年3月11日編入第2特務艦隊,派往地中海,6月在クレタ附近被德國潛艇攻擊重傷,大正7年在馬爾他修復歸隊,昭和7年4月1日除籍。楓 Kaede 大正4年3月25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二等驅逐艦,大正6年3月11日編入第2特務艦隊,派往地中海,昭和7年4月1日除籍。桂 Katura大正4年3月31日,於吳港船廠竣工,分類為二等驅逐艦,大正6年3月11日編入第2特務艦隊,派往地中海,昭和7年4月1日除籍。梅 Ume大正4年3月25日,於川崎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二等驅逐艦,大正6年3月11日編入第2特務艦隊,派往地中海,昭和7年4月1日除籍。楠 Kusunoki 大正4年3月31日,於川崎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二等驅逐艦,大正6年3月11日編入第2特務艦隊,派往地中海,昭和7年4月1日除籍。柏 Kasiwa大正4年4月4日,於三菱長崎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二等驅逐艦,大正6年3月11日編入第2特務艦隊,派往地中海,昭和7年4月1日除籍。松 Matu大正4年4月6日,於三菱長崎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二等驅逐艦,大正6年3月11日編入第2特務艦隊,派往地中海,昭和7年4月1日除籍。杉 Sugi 大正4年4月7日,於大阪鐵工所竣工,分類為二等驅逐艦,大正6年3月11日編入第2特務艦隊,派往地中海,昭和7年4月1日除籍。桐 Kiri大正4年4月22日,於浦賀船塢竣工,分類為二等驅逐艦,大正12年12月1日在旅順擔任警備任務,昭和7年4月1日除籍。桃型與磯鳳型同時建造的二等驅逐艦,與磯鳳型同樣裝備了2座三聯裝魚雷發射管。與樺型不同,該型是全新設計,因此建造時間梢長。一戰時主要派往地中海與南非負責護航和反潛任務。全長83.8m,全寬7.7m,吃水2.4m,標準排水量835噸。主機為艦本式直接聯結蒸汽機(檜,柳號為布朗.寇蒂斯直接聯結汽輪機)2座2軸,鍋爐為呂號艦本式煤炭/重油混燒水管鍋爐2座呂號艦本式重油水管鍋爐2座,功率16700馬力,航速31.5節,續航力15節/2400海里。乘員109人。武器為12cm/40cal單聯裝炮3座,7.6cm/40cal單聯裝炮2座,6.5mm單聯裝機槍1挺,45cm三聯裝魚雷發射管2座。共有4艘服役。桃 Momo大正6年12月23日於佐世保船廠竣工,分類為二等驅逐艦,大正7年編入第2特務艦隊,派往地中海擔任船隊護航,大正24年左右在長江擔任警備任務,昭和16年4月1日除籍。樫 Kasi 大正7年3月31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二等驅逐艦,大正7年編入第2特務艦隊,派往地中海擔任船隊護航,昭和19年10月10日在沖繩近海被美機擊沉。檜 Hinoki大正6年3月31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二等驅逐艦,大正7年編入第2特務艦隊,派往地中海擔任船隊護航,大正24年左右在長江擔任警備任務,昭和16年4月1日除籍。柳 Yanagi大正6年5月5日佐世保船廠竣工,分類為二等驅逐艦,大正7年編入第2特務艦隊,派往地中海擔任船隊護航,大正24年左右在長江擔任警備任務,昭和16年4月1日除籍。楢型二等驅逐艦,由於新建的桃型被派遣到歐洲戰場,為本土防衛而建造了楢型,艦型與桃型基本一致,減少一半火炮以提高適航性,加寬艦體以增加排水量。全長83.8m,全寬7.7m,吃水2.4m,標準排水量835噸。主機為布朗.寇蒂斯直接聯結汽輪機2座2軸,鍋爐為呂號艦本式煤炭/重油混燒水管鍋爐2座呂號艦本式重油水管鍋爐2座,功率17500馬力,航速31.5節,續航力14節/3000海里。乘員112人。武器為12cm/45cal單聯裝炮3座, 6.5mm單聯裝機槍2挺,45cm三聯裝魚雷發射管2座。共有6艘服役。楢 Nara大正7年4月30日於橫須賀船廠竣工,大正19年6月1日變更為掃海艇,更名為第9號 掃海艇(2代),昭和11年4月1日變更為雜役船,再更名為楢,昭和16年11月15日除籍。桑 Kuwa大正7年3月31日於吳港船廠竣工,昭和8年9月1日除籍,成為橫須賀航空隊練習目標,昭和11年8月15日因颱風沉沒,後拆解。椿 Tsubaki大正7年4月30日於吳港船廠竣工,昭和3年參與**戰爭,在渤海灣擔任警戒任務,昭和10年4月1日除籍,昭和15年4月1日更名為第22號廢驅逐艦,用作海軍工機學校教材。槙 Maki大正7年4月7日於佐世保船廠竣工,昭和3年參與**戰爭,在渤海灣擔任警戒任務,昭和9年4月1日除籍,昭和11年5月6日用作海軍工機學校教材。櫸 Keyaki大正7年4月7日於佐世保船廠竣工,擔任警戒任務,昭和9年4月1日除籍榎 Enoki大正7年4月30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大正19年6月1日變更為掃海艇,更名為第10號 掃海艇(2代),昭和9年6月1日變更為雜役船,更名為麗女(うるめ),昭和16年除籍,用作吳港工廠魚雷試驗部的防波堤。磯風型 與山城型?伊勢型戰列艦同為大正4(1915)年計畫建造。作為海風型的後継型號,強化武裝和航航力。由於中心線上配置的12cm炮的裝備位置低,在惡劣天氣時受波浪影響很大。蒸汽透平的動力耐久性差,長時間運轉時出時輸出功率制限在7000馬力。全長99.5m、水線寬8.5m、吃水2.8m、標準排水量1105噸。主機為帕森斯式直接聯結汽輪機(天津風?時津風為布朗.寇蒂斯式直接聯結汽輪機。高圧汽輪機1台連接中央軸、附加補充推進低圧汽輪機1台直接連結兩舷軸,巡航時連結低圧汽輪機)1組3軸。主鍋爐呂號艦本式水管鍋爐5 座(重油鍋爐3座、重油/煤炭混合鍋爐2座。蒸汽圧力18.3氣圧、飽和溫度),功率27000馬力、航速34節、續航力14節/3360海里。武器12cm/40cal單聯裝炮4門、6.5mm單聯裝機槍2座、45cm雙聯裝魚雷發射管3具。共有磯風、濱風、天津風、時津風4艘服役。磯風 (ぃそかぜ) Isokaze (磯風ぃそかぜ:對著水邊突出的岩石或石灘吹的風)1號艦。大正6年2月28日於吳港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0年4月1日除籍。濱風 (はまかぜ) Hamakaze (濱風はまかぜ:海邊刮的風)2號艦。大正6年3月28日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0年4月1日除籍。天津風 (ぁまつかぜ) Amatsukaize (天津風 ぁまつかぜ:刮向天空的風,也有說意思是天助神風。)3號艦。大正6年4月14日於吳港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0年4月1日除籍。時津風 (ときつかぜ) Tokitsukaize ( 時津風ときつかぜ :指順應季節刮的風)4號艦。大正6年5月31日於神戶川崎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大正7年3月30日在宮崎沖觸礁擱淺、武器被拆除以安裝到替代艦上、大正9年2月17日替代艦竣工。昭和10年4月1日除籍、昭和15年4月1日成為廢驅逐艦第20號、昭和23年解體。江風型大正4年 按八四艦隊計畫建造。當初預定建造1艦、利用浦風型2號艦江風賣給義大利的價款另外建造一艘。磯風型改良的遠洋驅逐艦。船艏樓甲板延長,2號炮在後端配置,3號炮裝備在上部構造物上避免波浪沖刷。此外,後桅底部增加1座探照燈、增強了夜戰能力。全長99.6m、水線寬8.8m、吃水2.8m、標準排水量1180噸。主機為帕森斯單級減速齒輪汽輪機(谷風為布朗.寇蒂斯單級減速齒輪汽輪機)2座2軸。主鍋爐艦本式重油水管鍋爐(蒸汽圧力18.3大氣圧、有100°F加熱器)4座、功率34000馬力、航速37.5節。續航力14節/3400海里。武裝為三年式12cm/45cal 單聯裝炮3門、6.5mm單聯裝機關槍 2挺、53cm雙聯裝魚雷射管3具。乗員128名。共有江風(第2代)、谷風2艘服役。江風(かわかぜ2代目) Kawakaze1號艦。大正7年11月11日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9年4月1日除籍。谷風 (たにかぜ) Tanikaze2號艦。大正8年1月30日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0年4月1日除籍、昭和15年4月1日成為廢驅逐艦第19號、太平洋戰爭結束後解體。樅型本型為日本脫離英式設計風格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型驅逐艦。由於以美國為假想敵,戰場轉移到太平洋,因此要求具備遠洋航行能力。同時為抑制排煙,不再使用煤炭重油混燒鍋爐而採用全重油鍋爐。為比較不同主機的性能,各間造船廠分別使用同的主機。全長83.8m、水線寬7.9m、吃水2.4m、標準排水量850噸。主機布朗.寇蒂斯單級減速齒輪汽輪機(榆,栗,梨為技本布朗.寇蒂斯單級減速齒輪汽輪機;菱為帕森斯單級減速齒輪汽輪機;堇為ツェリー式單級減速齒輪汽輪機)2座2軸。主鍋爐艦本式重油水管鍋爐3座、功率21500馬力、航速36節。續航力14節/3000海里。武裝為三年式12cm/45cal 單聯裝炮3門、6.5mm單聯裝機關槍 2挺、53cm雙聯裝魚雷射管2座。乗員107名。共有21艘服役。樅 Momi大正8年12月27日於橫須賀船廠竣工,擔任中國沿海警戒任務,參加**戰爭,昭和7年4月1日除籍、成為第2號廢驅逐艦,昭和11年改裝成為目標艦。榧 Kaya大正9年3月28日於橫須賀船廠竣工,擔任中國沿海警戒任務,參加**戰爭,昭和15年2月1日除籍。榆 Nire 大正9年3月31日於吳港船廠竣工,擔任中國沿海警戒任務,參加**戰爭,昭和15年2月1日除籍,10月15日變更為雜役船(練習船)供橫須賀航海學校練習。昭和19年12月15日更名第一泊浦,用作橫須賀突擊隊母艦直至戰敗。栗 Kuri大正9年4月30日於吳港船廠竣工,擔任中國沿海警戒任務,參加**戰爭,昭和16年12月編入中國方面艦隊,擔任海上保交任務,昭和20年10月8日在釜山港觸雷沉沒,10月25日除籍。梨 Nasi大正8年12月25日於川崎造船所竣工,擔任中國沿海警戒任務,參加**戰爭,昭和15年2月1日除籍。竹 Take 大正8年12月25日於川崎造船所竣工,擔任中國沿海警戒任務,參加**戰爭,昭和15年2月1日除籍,用作舞鶴水兵部隊練習船,昭和19年2月10日變更為雜役船(練習船)成為發動機學校附屬船,戰後拆解。柿 Kaki大正9年8月2日於浦賀船塢竣工,擔任中國沿海警戒任務,昭和15年2月1日除籍,11月15日變更為雜役船(練習船),成為水兵學校練習船,昭和20年2月23日更名大須,戰後拆解。栂 Tuga大正9年7月20日於石川島造船所竣工,擔任長江與馬公的警戒任務,昭和16年12月編入中國方面艦隊,擔任海上保交任務,昭和19年6月作為機動艦隊補給艦隊的護航艦參加了馬里亞納海戰,昭和20年1月15在高雄被美機擊沉,3月10除籍。菊 Kiku 大正9年12月20日於川崎造船所竣工,擔任長江到馬公的警戒任務,昭和15年2月1日變更為哨戒艇,更名為第31號哨戒艇,昭和16年改裝成高速運輸船,昭和17年9月擔任船隊護航反潛任務,昭和19年3月30日在パラオ西面被美機擊沉,5月10日除籍。葵 Aoi大正10年12月10日於川崎造船所竣工,擔任長江到馬公的警戒任務,昭和15年2月1日變更為哨戒艇,更名為第32號哨戒艇,昭和16年改裝成高速運輸船,12月22日在威克島作戰時強行登陸而擱淺放棄,昭和17年1月25日除籍。萩 Hagi大正10年4月20日於浦賀船塢竣工,擔任長江到馬公的警戒任務,昭和15年2月1日變更為哨戒艇,更名為第33號哨戒艇,昭和16年改裝成高速運輸船,12月22日在威克島作戰時強行登陸而擱淺放棄,昭和17年1月10日除籍。薄 Susuki 大正10年5月25日於石川島造船所竣工,擔任中國北部沿海警戒任務,昭和15年2月1日變更為哨戒艇,更名為第34號哨戒艇,昭和16年改裝成高速運輸船,昭和18年3月6日在カビエン南面與靶艦矢鳳號相撞沉沒,昭和20年1月10日除籍。藤 Huji大正10年5月31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擔任魚雷學校練習艦,昭和15年2月1日變更為哨戒艇,更名為第36號哨戒艇,昭和16年改裝成高速運輸船,昭和17年8月在索羅門群島擔任船隊護航任務,昭和19年3月30日在巴拉望被美機攻擊受傷,昭和20年8月15日蘇臘巴亞迎接戰敗,後用作轉作兵員運輸船,昭和21年6年在爪哇附近被印尼海軍俘獲,後為英荷海軍所接收,7月作為戰爭賠償移交荷蘭。蔦 Tuta大正10年6月30日於川崎造船所竣工,擔任中國沿海警戒任務,昭和15年2月1日變更為哨戒艇,更名為第35號哨戒艇,昭和16年改裝成高速運輸船,昭和17年1月參加南印度洋侵略戰,8月參加所羅門海戰,9月2日在萊城ビコリア島附近被美機擊沉,昭和18年2月10日除籍。葦 Asi 大正11年10月29日於川崎造船所竣工,擔任中國沿海警戒任務,昭和2年8月24日在美保關海面與輕巡那珂撞擊重傷修理,昭和15年2月1日除籍,雜役船(練習船)供橫須賀航海學校練習,昭和19年12月15日更名第二泊浦,用作橫須賀突擊隊母艦,昭和20年在東京港內擱淺迎接戰敗。菱 Hisi大正11年3月23日於浦賀船塢竣工,擔任中國沿海警戒任務,昭和15年4月1日變更為哨戒艇,更名為第37號哨戒艇,昭和16年改裝成高速運輸船,昭和17年1月24日在望加錫海峽被美驅逐艦魚雷擊沉,4月10日除籍。蓮 Hasu大正11年7月31日於浦賀船塢竣工,擔任主力艦隊護衛任務,昭和16年參加太平洋戰爭,擔任船隊護航任務,昭和19年8月2日在長江觸雷,曳航上海修理,昭和20年1月15日在香港被飛機擊傷,8月15日在青島迎接戰敗,10月25日除籍廢船,艦體用作福井縣四箇浦港的防波堤。菫 Sumire 大正12年3月31日於石川島造船所竣工,擔任中國沿海警戒任務,昭和15年2月1日除籍,11月15日變更為雜役船(練習船),成為水兵學校練習船,昭和20年2月23日更名三高,戰後拆解。蓬 Yomogi大正11年8月19日於石川島造船所竣工,擔任中國沿海警戒任務,昭和15年2月1日變更為哨戒艇,更名為第38號哨戒艇,昭和16年改裝成高速運輸船,昭和19年11月25日在巴士海峽被美潛艇葉鰺號擊沉,3月10日除籍。蕨 Warabi大正10年12月19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昭和2年8月24日在美保關與輕巡神通撞擊沉沒,9月15日除籍。蓼 Tade大正11年7月31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擔任中國沿海警戒任務,昭和15年2月1日變更為哨戒艇,更名為第39號哨戒艇,昭和16年改裝成高速運輸船,昭和18年4月23日在與那國島附近被美潛艇海狼號擊沉,7月1日除籍。峰風型大正6-7年(1917-1918)八.八艦隊計劃(後改為八.四艦隊計劃)下建造的峰風型是日本海軍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型一等驅逐艦(遠洋型驅逐艦)。本型設計時強調了高速性和適航性,採用勺形艦首,艦橋位置後移,設置在一號魚雷發射管後面一號鍋爐室前方,更加靠近艦體中心部位,使波浪對艦橋的沖刷打擊大為減少,但尚未採用全鋼結構艦橋。火炮全配置在艦首樓甲板和與之同高的上部構造物上,即同一高度位置,並裝有防盾。全長97.5m、全寬8.9m、吃水2.9m、標準排水量1215噸。主機三菱帕森斯式單級減速齒輪汽輪機(由衝動型高圧透平與附設後進透平的反動型低圧渦輪機構成)2機2軸。主鍋爐為呂號艦本式重油水管鍋爐(蒸汽圧力18.3氣圧、有100°F加熱器)4座、功率38500馬力、航速39節、續航力14節/3600海里。武裝為三年式12cm/45cal單聯裝炮4門(艦首、前後煙囪之間、後部煙囪後面、艦艉)、6.5mm單聯裝機槍2挺、六年式53cm雙聯裝水上發射管3座(按:1號炮後面1座,3號炮後2座,均可再裝填)、一號型水雷16枚。乘員148人。野風以後3艘為便於射擊控制,後桅向後移動,2號?3號魚雷發射管串列配置在後部煙囪後方,3,4號炮同時配置在它們後面(也有資料將此3艘單獨分為野風型)。共有峰風、澤風、衝風、島風、灘風、矢風、羽風、汐風、秋風、夕風、太刀風、帆風、野風、波風、沼風15艘服役。峰風 (みねかぜ) Minekaze1號艦。大正9年5月29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6年12月參加太平洋戰爭,擔當鎮守府警戒和護航任務,昭和19年2月10日在T灣海域被美國潛艇「海鯿」號擊沉、3月31日除籍。澤風 (さわかぜ) Sawakaze2號艦。大正9年3月16日於三菱長崎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6年12月參加太平洋戰爭,擔任運輸船隊護航,昭和19年12月18日轉屬反潛學校,擔任練習艦,昭和20年9月15日除籍、船體用作福島縣小名浜港的防波堤。衝風 (おきかぜ) Okikaze3號艦。大正9年8月17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6年12月參加太平洋戰爭,在津輕海峽、東京灣等地擔任警戒任務,昭和18年1月10日在日本近海被美國潛艇「鱗魨」號擊沉、3月1日除籍。島風 (しまかぜ) Shimakaze4號艦。大正9年11月15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本艦試航時曾錄得40.698節的高速。昭和15年4月1日變更為哨戒艇、命名為第1號哨戒艇。昭和18年1月13日在卡比延被美國潛艇「鶴魚」號擊沉、2月10日除籍。灘風 (なたかぜ) Natakaze (灘風なたかぜ:海灘上吹的風)5號艦。大正10年9月30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4年變更為預備艦,昭和15年4月1日變更為哨戒艇、命名為第2號哨戒艇。昭和20年7月25日在爪哇海被英國潛艇「倔強」號擊沉、9月30日除籍。矢風 (ゃかぜ) Yakaze6號艦。大正9年7月19日於三菱長崎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7年7月20日變更為特務艦,用作靶艦,昭和18年3月6日驅逐艦「薄」號發生碰撞事故,「薄」號沉沒,昭和20年7月18日被美機攻擊著底沉沒。羽風 (はかぜ) Hakaze7號艦。大正9年9月16日於三菱長崎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8年1月23日在卡比延被美國潛艇「鶴魚」號擊沉、3月1日除籍。汐風 (しぉかぜ) Shiokaze8號艦。大正10年7月29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6年12月參加太平洋戰爭,派往南洋方面作戰,昭和17年4月編入第5艦隊,改派北方勤務,7月編入西南方面艦隊,護航從T灣到日本本土的運輸船隊,昭和20年5月改造為人操魚雷「回天」的搭載艦,8月15日在吳港迎來戰敗,昭和20年10月5日除籍、用作複員運輸船、其後船體用作宮城縣女川港是防波堤。秋風 (ぁきかぜ) Akikaze9號艦。大正10年4月1日於三菱長崎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6年12月參加太平洋戰爭,一直在南洋方面作戰,昭和19年11月3日在南中國海被美國潛艇「青花魚」號擊沉、昭和20年1月10日除籍。夕風 (ゆうかぜ) Yuukaze10號艦。大正10年8月24日於三菱長崎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6年12月參加太平洋戰爭,為第3航空戰隊的「鳳翔」號、「瑞鳳」號航空母艦擔任護衛任務,昭和17年6月5日參加中途島海戰,昭和18年在日本內海擔任學員兵的反潛訓練艦,昭和20年8月15日在吳港港迎接戰敗,10月5日除籍、用作複員運輸船。昭和22年8月14日作為戰爭賠償移交英國,在新加坡拆解。太刀風 (たちかぜ) Tachikaze ( 太刀風たちかぜ:舞刀時產生的風聲)11號艦。大正10年12月5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6年12月參加太平洋戰爭,一直在南洋方面作戰,昭和19年2月17日在特魯克島附近被美機擊沉、3月31日除籍。帆風 (ほかぜ) Hokaze12號艦。大正10年12月12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6年12月參加太平洋戰爭,派往南洋方面作戰,昭和17年3月10日、因美國海軍空襲受傷。昭和18年7月1日在望加錫海峽被美國潛水艇魚雷擊傷,昭和19年4月修復後在新幾內亞西部擔任船隊護航任務,7月6日在美軍空襲特魯克時被擊沉(一說在桑義赫島海面被美國潛水艇「白鱘」號擊沉)、9月10日除籍。野風 (のかぜ) Nokaze13號艦。大正11年3月31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編入第1驅逐艦分隊,在北方擔任警戒任務。昭和16年12月參加太平洋戰爭,派往北方擔當勤務,昭和17年6月參加阿留申群島進攻作戰,昭和18年7月參加基斯卡島撤退行動,昭和20年2月14-15日參加了北號作戰。2月20日在南中國海被美國潛艇「海鯿」號擊沉、4月10日除籍。波風 (なみかぜ) Namikaze14號艦。大正11年11月11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編入第1驅逐艦分隊,在北方擔任警戒任務。昭和17年6月參加阿留申群島進攻作戰,昭和18年7月參加基斯卡島撤退行動,昭和19年9月8日護航小遵——北千島之間的運輸船隻時被美國潛水艇的魚雷重創,曳航舞鶴修理(實際是改裝為「回天」搭載艦,翌年2月完工),昭和20年8月15日在吳港迎接戰敗,10月5日除籍、用作複員運輸船。昭和22年10月3日作為戰爭賠償移交中國、為國M政F海軍瀋陽號。沼風 (ぬまかぜ) Memakaze15號艦。大正11年7月24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在北方擔任警戒任務。昭和17年6月參加阿留申群島進攻作戰,昭和18年6月6日在阿留申群島附近海面攻擊美國潛水艇的時候與白雲號驅逐艦碰撞,輕傷,昭和18年12月18日在沖繩以南被美國潛艇「灰鯨」號擊沉、昭和19年2月5日除籍。若竹型樅型的改進型,也是日本海軍最後一種中型(二等)驅逐艦。根據八八艦隊計劃預定建造23艘,華盛頓條約生效後計劃終止,只建造了8艘。分別為若竹,呉竹,早苗,早蕨,朝顏,夕顏,芙蓉,刈萱。全長83.8m,全寬8m,吃水2.5m,標準排水量900噸。主機為布朗.寇蒂斯單級減速齒輪汽輪機(朝顏以後為帕森斯式單級減速齒輪汽輪機(而夕顏為ツェリー單級減速齒輪汽輪機)2座2軸,主鍋爐為呂號重油水管鍋爐3座,功率21500馬力,航速35.5節,續航力14節/3000海里。武器為12cm/45cal單聯裝炮3座,6.5mm單聯裝機槍2挺,53cm雙聯裝魚雷發射管2座。乘員110人。若竹 Wakatake 大正10年9月30日在神戶川崎造船所竣工,命名為第2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若竹。昭和16年12月參加太平洋戰爭。擔任反潛,護航等任務。昭和19年3月30日在巴拉望被美機擊沉。稍後除籍。呉竹 Kuretake大正10年12月21日在神戶川崎造船所竣工,命名為第4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呉竹。昭和19年12月30日在巴士海峽被美國潛艇「剃刀鯨」號擊沉。稍後除籍。早苗 Sanae 大正11年11月5日在浦賀船塢竣工,命名為第6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早苗。昭和18年11月15日在蘇拉威西海被美國潛艇「鰺魚」號擊沉。稍後除籍。早蕨 Sawarabi大正12年7月24日在浦賀船渠竣工,命名為第8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早蕨。昭和6年12月5日在澎湖列島附近因風暴沉沒,昭和7年4月1日除籍。朝顏 Asagao 大正11年5月10日在石川島造船所竣工,命名為第10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朝顏。昭和20年8月15日在吳港迎接戰敗,8月22日在下關海峽港觸雷、著底沉沒。稍後除籍。夕顏 Yuugao 大正12年5月31日在石川島造船所竣工,命名為第12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夕顏。昭和16年4月 1日變更為哨戒艇並命名為第40號哨戒艇昭和18年11月10日在石廊崎西南被美潛艇六線魚號用魚雷擊沉。稍後除籍。芙蓉 Huyou大正11年3月16日在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命名為第16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芙蓉。昭和17年12月20日在馬尼拉灣被美國潛艇「河豚」號擊沉。稍後除籍。刈萱 Karukaya大正11年8月20日在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命名為第18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刈萱。昭和18年5月10日在在巴丹半島附近海域被美國潛艇「鱈」號擊沉。稍後除籍。神風型(2代目)本型沿襲峰風型武器裝備的配備,為了抑制重心上升增加了船體寬和吃水,採用勺形艦首,艦橋位置後移。全長102.6m、水線寬9.2m、吃水2.9m、標準排水量1270噸。主機為三菱帕森斯式單級減速齒輪汽輪機(追風、疾風、朝凪、夕凪為艦本式單級減速齒輪汽輪機,主鍋爐呂號艦本式重油水管鍋爐4座(蒸汽圧力18.3大氣圧、有100°F加熱器),功率38500馬力,航速37.3節。續航力14節/3600海里。武器為三年式12cm/45cal單聯裝炮4門、6.5mm單聯裝機槍2挺(追風以後4艘為7.7mm單聯裝機槍2挺)、十年式53cm雙聯裝魚雷發射管(追風、疾風、夕凪裝備十年式53cm雙聯裝水上發射管)3座、備用雷2條(但不能由自艦再裝填),八一式深水炸彈投射機2座,一號水雷16枚。乗員154名。計劃建造18艘,華盛頓海軍條約簽定後共建造神風(2代目)、朝風(2代目)、春風(2代目)、松風(2代目)、旗風、追風(2代目)、疾風(2代目)、朝凪(2代目)、夕凪(2代目)9艘,另9艘削減。神風 (かみかぜ2代目) Kamikaze1號艦。大正11年12月28日於三菱長崎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1驅逐艦。大正13年4月24日更名為第1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神風。昭和20年10月5日除籍、轉作特別輸送艦。昭和21年6月7日在御前崎角觸礁放棄、昭和22年解體。朝風 (ぁさかぜ2代目) Asakaze2號艦。大正12年6月16日於三菱長崎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3驅逐艦。大正13年4月24日更名為第3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朝風。昭和19年8月24日在林加延灣被美國潛艇「坐頭鯨」號擊沉、10月10日除籍。春風 (はるかぜ2代目) Harukaze3號艦。大正12年5月31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5驅逐艦。大正13年4月24日更名為第5號駆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春風。昭和8年時延長了煙囪。昭和10-11年進行改裝、標準排水量增加到1784噸、航速下降為34節。昭和17年2月27日參加Batavia海戰。3月1日在Batavia海戰中受傷。昭和20年11月20日除籍、船體成為京都府竹野港的防波堤。松風 (まつかぜ2代目) Matsukaze4號艦。大正13年4月5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7驅逐艦。大正13年4月24日更名為第7號駆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松風。昭和19年6月9日在父島海域被美國潛艇「劍魚」號擊沉、8月10日除籍。旗風 (はたかぜ) Hatakaze5號艦。大正13年8月30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9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旗風。昭和17年3月1日參加Batavia海戰。昭和20年1月15日在高雄被美國艦載機擊沉、3月10日除籍。追風 (おいて) Oite (追風:おいて:順風)6號艦。大正14年10月30日於浦賀船塢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11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追風。昭和19年2月18日在特魯克被美機擊沉、昭和19年3月31日除籍。疾風 (はやて2代目) Hayate7號艦。大正14年12月21日於石川島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13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疾風。昭和16年12月11日、威克島戰役時受美國海軍岸炮攻擊,於0403沉沒、昭和17年1月10日除籍。朝凪 (ぁさなぎ) Asanagi8號艦。大正13年12月29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15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朝凪。昭和19年5月22日在父島海域被美國潛艇「鰲綠鱈」號擊沉、7月10日除籍。夕凪(ゆうなぎ 2代目) Yunagi (夕凪ゆうなぎ :風平浪靜的傍晚)9號艦。大正14年4月24日於佐世保工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17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夕凪。昭和17年3月10日因美國海軍空襲而受傷,8月9日作為三川艦隊唯一的驅逐艦參加第一次所羅門戰役(薩沃島夜戰),昭和19年8月25日在呂宋島西北被美國潛艇「大魣魚」號擊沉、10月10日除籍。睦月型按大正12(1923)年計劃建造。為神風型的改良型,船首不再使用八.八艦隊時期的勺形首,而改為雙曲線首(或稱S形首)以提高耐波性。此外首次裝備了61cm魚雷,也是首次使用具備再裝填能力三聯裝發射管,魚雷攻擊作戰能力極大提高。全長102.7m、水線寬9.2m、吃水3m、標準排水量1315噸。主機艦本式(彌生號為メトロポリタン?ヴィッカーズ?ラトー式、長月號為石川島ツェリー式)單級減速齒輪汽輪機2座2軸,主鍋爐呂號艦本式重油水管鍋爐(蒸汽圧力18.3大氣圧、100°F加熱)4座(由本型開始日本海軍驅逐艦裝備全國產的主機和鍋爐),功率38500馬力、航速37.25節、續航力14節/4000海里。武器為三年式12cm/45cal單聯裝炮4門、7.7mm單聯裝機關槍2挺、十二年式三聯裝水上發射管2座、使用八年式魚雷,八一式深水炸彈投射機2座,一號水雷16枚。乗員154名。共有睦月、如月(2代目)、彌生(2代目)、卯月(2代目)、皐月(2代目)、水無月(2代目)、文月(2代目)、長月(2代目)、菊月(2代目)、三日月(2代目)、望月、夕月12艘服役。睦月(むつき) Mutsuki (睦月むつき:即農曆正月)1號艦。大正15年3月25日於佐世保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19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睦月。昭和10年9月26日在第四艦隊事件中艦橋被壓壞。昭和17年8月25日第二次所羅門海戰中為美海軍飛機擊沉、10月1日除籍。如月 (きさりぎ2代目) Kisarigi (如月 :即農曆二月)2號艦。大正14年12月21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21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如月。昭和16年12月11日威克島戰役時受美國海軍飛機攻擊沉沒、昭和17年1月15日除籍。彌生 (やぉぃ2代目) Yaoyi (彌生:農曆三月)3號艦。大正15年8月28日於浦賀船塢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23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彌生。昭和17年9月11日於新幾內亞島附近海面被盟軍飛機擊沉、10月20日除籍。 卯月 (ぅずき2代目) Uzuki (卯月:農曆四月)4號艦。大正15年9月14日於石川島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25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卯月。昭和4年1月、進行無線操縱實驗、由驅逐艦灘風發射無線電指令進行遠距離操縱。昭和19年12月12日在奧爾莫克灣被美軍魚雷艇擊沉、昭和20年1月20日除籍。皐月 (さちつき2代目) Saratsuki (皐月:農曆五月)5號艦。大正14年11月15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27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皐月。昭和19年9月21日於馬尼拉灣被美國海軍飛機攻擊沉、8月10日除籍。水無月 (みなづき2代目) Minazuki (水無月:農曆六月)6號艦。昭和2年3月22日於浦賀船塢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28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水無月。昭和19年6月6日在巴拉望近海被美海軍潛艇鯔魚號擊沉、8月10日除籍。文月 (2代目) Fumizuki (文月:農曆七月)7號艦。大正15年7月3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29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文月。昭和19年2月18日在特魯克島附近被美國海軍飛機擊沉、3月31日除籍。長月 (ながつき2代目) Nagatsiki (長月ながつき:農曆九月)8號艦。昭和2年4月30日於石川島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30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長月。昭和18年7月6日在執行瓜島撤退任務時的庫拉灣夜戰中觸礁放棄、11月1日除籍。菊月(きくづき2代目) Kikuzuki (菊月きくづき:農曆十月)9號艦。大正15年11月20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31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菊月。昭和17年4月5日在圖拉吉島作戰中被美軍飛機擊沉、5月25日除籍。三日月 (みかづき2代目) Mikazuki (三日月:弦月)10號艦。昭和2年5月7日於佐世保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32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三日月に改名。昭和18年7月28日在格羅斯特角海域被美國陸軍飛機擊沉、10月15日除籍。望月 (もちづき) Mochizuki (望月:滿月)11號艦。昭和2年10月31日於浦賀船塢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33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望月。昭和18年10月24日在新不列顛島附近海面被美軍「卡塔林那」水上飛機擊沉、昭和19年1月5日除籍。夕月12號艦。昭和2年7月25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34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夕月。昭和19年12月13日在奧爾莫克灣被美軍飛機擊沉、昭和20年1月20日除籍。吹雪型按大正12(1923)年~昭和2(1927)年計畫建造的日本海軍駆逐艦。又稱為特I型驅逐艦。 採用雙曲線形艦首,全封閉艦橋,船體中央設探照燈,在惡劣天氣時適航性勝過5500噸型輕巡洋艦,並首次在艦上配備了冷藏庫和醫療室。主動力艙在中心設縱隔壁,左右各置1座主機,其缺點是進水時易導致艦體大幅度傾斜。全長118m、水線寬10.4m、吃水3.2m、標準排水量1680噸。主機是艦本式減速齒輪汽輪機(高圧渦輪、低圧渦輪、單渦輪機主機 ,單式渦輪機減速齒輪結合巡航渦輪機。通常時使用單式渦輪機,高速時和高?低圧渦輪機並機使用)2座2軸。主鍋爐呂號艦本式重油水管鍋爐(蒸汽圧力20大氣圧、飽和溫度)4座,功率50000馬力、速度38節,續航力14節/4500海里,18節/3000海里。武器方面,本型首次在驅逐艦上裝備了12.7cm主炮,為艦首1座?艦後方背負式2座炮塔全封閉的三年式12.7cm/50cal雙聯裝炮,使用A型雙炮聯動炮架,最大仰角40度,炮塔彈藥室到炮塔的彈藥要由人力搬運,炮塔裝甲厚3.2mm,可防破片,7.7mm機槍單聯裝2挺,十二年式三聯裝水面發射管改一3座,II型加裝了3mm厚的特種鋼製防盾,本型使用八年式魚雷,後換裝九〇式魚雷,換裝為九三式魚雷時間艦隻不詳,八一式深水炸彈投射機2座。I型艦橋羅經艦橋上方設2m測距儀,II型。乗員219人。共有吹雪(2代目)、白雪(2代目)、初雪(2代目)、深雪、叢雲(2代目)、東雲(2代目)、薄雲(2代目)、白雲(2代目)、磯波(2代目)、浦波(2代目)、綾波(2代目)、敷波(2代目)、朝霧(2代目)、夕霧(2代目)、天霧、狹霧、朧(2代目)、曙(2代目)、漣(2代目)、潮(2代目)20艘服役。11號艦綾波以後鍋爐的進氣道改為雁首狀,以防海水滲入,在一號二號煙囪基座附近還有碗狀的吸氣口,提高鍋爐的燃燒效能,以後的日本驅逐艦全部都以此為標準。11號艦綾波以後主炮変更為高平兩用的B型獨立仰俯炮架,對空射速4發/min,12.7mm機槍也取代了7.7mm機槍;艦橋擴建,增設魚雷發令指揮所,上方的射擊指揮所增加方位盤照準裝置,2m測距儀則安裝到頂部,稱為特型Ⅱ驅逐艦。21號艦曉以後由於裝備了新型鍋爐,數量減少為3台,前煙囪明顯變細,稱特型III驅逐艦。註:1942到43年,大部分特型驅逐艦拆除X主炮塔並改為6座25高射炮,另加裝25毫米高射炮8座和12.7毫米機槍2座,艦尾的布雷與掃雷具被移除,改為4座深水炸彈發射器。1944年25毫米高射炮增至22座,12.7毫米機槍增至10座,最後25毫米高射炮增至28座。吹雪 (ふぶき2代目) Fubuki (吹雪:暴風雪)1號艦。昭和3年8月10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35號驅逐艦。昭和17年3月1日參加了Batavia海海戰。10月11日在薩沃島海戰(埃斯帕恩斯角海戰)被美軍艦炮擊沉、11月15日除籍。白雪 (しらゆき2代目) Shirayuki2號艦。昭和3年12月18日於橫濱船塢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36號驅逐艦。昭和18年3月3日在俾斯麥海海戰中被美軍飛機擊沉、4月1日除籍。初雪(はつゆき2代目) Hatsuyuki3號艦。昭和4年3月30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37號驅逐艦。昭和10年9月26日在第4艦隊事件中艦艏被切斷、修理後歸隊。昭和17年3月1日參加了Batavia海海戰。昭和18年7月17日在布干維爾島輸送物資中被美軍飛機擊沉、10月15日除籍。深雪 (みゆき) Miyuki4號艦。昭和4年6月29日於浦賀船塢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38號驅逐艦。昭和9年6月29日濟州島附近海面與同型電號撞擊沉沒、8月15日除籍。叢雲 (むらくも2代目) Murakumo5號艦。昭和4年5月10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39號驅逐艦。昭和17年11月11日在薩沃島海戰(埃斯帕恩斯角海戰)被美軍艦炮擊成重傷,次日鑿沉、11月15日除籍。東雲 (しののめ2代目) Shinonome6號艦。昭和3年7月25日於佐世保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40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東雲。昭和16年12月17日在婆羅洲附近海面觸雷之後沉沒(一說為荷蘭空軍擊沉)、昭和17年1月15日。薄雲 (うすぐも2代目) Usugumo7號艦。昭和3年7月26日於石川島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41號驅逐艦。8月1日更名為薄雲。昭和19年7月7日在擇捉島以北被美國潛水艇鰩魚號擊沉、9月10日除籍。白雲 (しらくも2代目) Shirakumo8號艦。昭和3年7月28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42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白雲。昭和19年3月16日在千島群島水域被美國潛水艇南歐鯖魚號擊沉、3月31日除籍。磯波 (いそなみ2代目) Isonami (磯波:海濱附近的波浪)9號艦。昭和3年6月30日於浦賀船塢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43號驅逐艦。昭和3年8月1日更名為磯波。昭和18年4月9日在博頓水道被美國潛水艇南歐鯖魚號擊沉、8月1日除籍。浦波 (うらなみ2代目) Uranami (浦波:拍岸的海浪)10號艦。昭和4年6月30日於佐世保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44號驅逐艦。昭和16年12月19日在コタバル衝擊沉荷蘭潛水艇O-20號。昭和19年10月26日在奧爾莫克灣運輸作戰的歸途中被美機擊沉、12月10日除籍。綾波 (あやなみ2代目) Ayanami (綾波:指層迭並靠近的波浪)11號艦,由本艦至16號艦狹霧為特II型驅逐艦,主要改進為主炮使用高平兩用的B型獨立仰俯炮架,最大仰角75度,對空射速4發/min;12.7mm機槍也取代了7.7mm機槍;艦橋擴建,增設魚雷發令指揮所,上方的射擊指揮所增加方位盤照準裝置,2m測距儀則安裝到頂部。1930年4月30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45號驅逐艦。昭和16年12月參加了馬來亞戰役。昭和17年11月12日參加第3次所羅門海戰、11月15日被美艦炮擊於1210沉沒。12月15日除籍。敷波 (しきなみ2代目) Shikinami12號艦。昭和4年12月24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46號驅逐艦。昭和19年9月12日在海南島近海被美國潛水艇黑鱸號擊沉、10月10日除籍。朝霧 (あさぎり2代目) Asagiri13號艦。昭和5年11月10日於佐世保船廠竣工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47號驅逐艦。昭和17年2月14日在バンカ島附近擊沉1艘英軍炮艦。16日又在バンカ島付近俘獲1艘英軍巡邏艇。昭和19年4月23日參加瓜島撤退作戰,在薩沃島東北被美機擊沉、6月10日除籍。夕霧 (ゆふうぎり2代目) Yufugiri14號艦。昭和5年12月3日於藤永田造船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48號驅逐艦。昭和10年9月26日、第4艦隊事件中艦艏被切斷,修復後歸隊。昭和18年11月25日在聖喬治岬海戰被美軍艦炮擊沉、12月15日除籍。天霧 (あまぎり) Amagire15號艦。昭和5年11月10日於浦賀船塢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49號驅逐艦。昭和18年8月2日擊沉了J.F.肯尼迪任艇長的魚雷艇。昭和19年4月23日在望加錫海峽觸雷後沉沒、6月10日除籍。狹霧 (さぎり) Sagiri16號艦。昭和6年1月30日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50號驅逐艦。昭和16年12月24日在婆羅洲附近海面被荷蘭潛水艇K16號擊沉、昭和17年1月15日除籍。朧 (おぼろ2代目) Oboru17號艦。昭和6年10月31日於佐世保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51號驅逐艦。昭和17年10月17日在基斯卡島附近被美機擊沉、11月15日除籍。曙 (あけぼの2代目) Akebono18號艦。昭和6年7月13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52號驅逐艦。昭和16年12月8日與同型潮號對中途島進行了炮擊。昭和19年11月13日在馬尼拉灣被美艦載機擊沉、昭和20年1月10日除籍。漣 (さざなみ2代目) Sazanami19號艦。昭和7年5月19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53號驅逐艦。昭和18年8月17日參加第1次維拉拉維拉海戰(8月17~18日夜戰)。昭和19年1月14日在雅普阿爾巴科亞島附近被美國潛水艇大青花魚號擊沉、3月10日除籍。潮 (うしお2代目) Ushio20號艦。昭和6年11月14日於浦賀船塢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54號驅逐艦。昭和16年12月8日與同型曙號對中途島進行了炮擊。昭和17年2月27日參加蘇拉威西海戰。後在馬尼拉灣被美機重創受損後不能航行,拖回基地未修復直到戰敗。昭和20年9月15日除籍、昭和34年拆解。暁 (ぁかつき2代目) Akatsuki吹雪21號艦,本型最後4艘稱為特型Ⅲ。主要改進為配備了可利用鍋爐排氣餘熱對進氣進行預熱的鍋爐,燃費比提高了10%,鍋爐容積增大,數量則減至3台。後由於友鶴事件、第4艦隊事件,減輕了艦橋結構重量,增加了壓艙物,撤去傳聲管,12.7cm炮架変更為最大仰角55度的C型。 21號艦。昭和7年11月30日於佐世保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55號驅逐艦。昭和17年11月12日在第三次所羅門海戰中被美國亞特蘭大號巡洋艦擊沉、12月15日除籍。響(ひびき2代目) Hibiki22號艦。昭和8年3月31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56號驅逐艦。昭和20年10月5日除籍、作特別輸送艦使用、昭和22年7月5日歸屬蘇聯,更名為Pitky,1963年拆解。雷(いかづち2代目) Ikazuki23號艦。昭和7年8月15日於浦賀船塢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57號驅逐艦。昭和19年1月25日在關島西方被美國潛水艇鯔魚號擊沉、4月14日除籍。電 (いなづま2代目) Inazuma24號艦。昭和7年11月15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命名為第58號驅逐艦。昭和19年5月14日在蘇拉威西海被美國潛水艇北梭魚號擊沉、6月10日除籍。初春型本型是昭和5年海軍軍備補充計劃時建造,受華盛頓條約締結影響,排水量比吹雪型減少280噸。設計時減少了1座主炮。但由於裝備超重,試航中舵角10度時船體傾斜達38度,復原傾斜僅為59.2度,須修改設計,在兩舷增加30cm厚的船殼,使靜復原力增加到70.6度,因此服役被推遲。後因友鶴事件進行了改裝:撤除1座魚雷發射管,減少3枚備用魚雷,前甲板2號單聯裝炮移後甲板,縮小艦橋結構與重量,裝載壓艙物,為部分重油櫃加裝海水補填裝置,標準排水量増加了300噸。建成時全長109.5m、水線寬10m、吃水3m(改裝後3.49m)、標準排水量1400噸(改裝後1700噸)。主動力艦本式齒輪減速蒸汽輪機2座2軸,主鍋爐呂號艦本式重油水管鍋爐3座。功率42000馬力、航速36.5節(改裝後34節),續航力14節/4000海里。武器為三年式12.7cm/50cal雙聯裝炮C型(改裝後為B型改2)2座、三年式12.7cm/50cal單聯裝炮1座A型、毘式40mm單聯裝機炮2座、九〇式三聯裝水上發射管3座(首次帶次發再裝填裝置),八一式深水炸彈投射機1座(有明,直暮為2座)。乗員205名(有明,直暮為214人)。本型共有6艘服役。有明以後2艦,外部船殼的厚度有所改變,為防止異常傾斜在艦艉推進槳後設置了2面「包丁型」舵,進行一系列試驗後發覺效率不高且對速度有影響,故重新變回單舵。因此也有資料單獨劃分為有明型。初春 (はつはる2代目) Hatsuharu1號艦。昭和8年9月30日於佐世保工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7年10月17日在基斯卡島附近被美機攻擊至重傷、曳航回舞鶴維修至翌年10月。此後一直從事護航任務。昭和19年11月13日在馬尼拉灣被美機魚雷擊沉、昭和20年1月10日除籍。子日 (ねのひ2代目) Nenohi2號艦。昭和8年9月30日於浦賀船塢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7年7月5日在阿留申群島附近被美潛艇海神號擊沉、31日除籍。若葉 (わかば2代目) Wakaba3號艦。昭和9年10月31日於佐世保工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9年10月24日在蘇祿海附近被美機擊沉、12月10日除籍。初霜 (はつしも2代目) Hatsushimo4號艦。昭和9年9月27日於浦賀船塢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20年2月10-20日參加北號作戰。4月7日參加沖繩特攻作戰,7月30日在宮津灣觸雷(一說觸礁)沉沒、9月30日除籍、後打撈昭並於昭和24年拆解。有明 (ぁりぁけ2代目) Ariake5號艦。昭和10年3月25日於川崎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8年7月28日在索羅門群島附近被美機擊沉、10月15日除籍。夕暮 (ゅぅぐれ2代目) Yuugure6號艦。昭和10年3月30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8年7月16日在拉包爾近海被美機擊沉、10月15日除籍。白露型為初春型7-12號艦的重新設計,針對復原性的不足進行改進,艦體使用厚度更大的DS鋼建造以增加強度,由本型起,日本海軍驅逐艦全部加裝了艦內通信系統,以電話線代替以往由艦橋至各魚雷管再至艦尾電信室的傳聲管。預定建造14艘,實際建成10艘。全長111m(根據平賀讓和福田啟二的資料)、水線寬9.9m、吃水3.5m、標準排水量1685噸,滿載排水量2010噸。主機為艦本式齒輪減速蒸汽輪機2座2軸、主鍋爐為呂號艦本式重油水管鍋爐(22kg,300度)3座、功率42000馬力、航速34節、續航力18節/4000海里。武器為三年式12.7cm/50cal雙聯裝炮C型(夕立(2代目)為三聯裝B型炮塔)2座,最大仰角55度,炮塔重量有所減輕,三年式12.7cm/50cal單聯裝炮B型(白露(2代目)為A型改1)1座、毘式40mm單聯裝機炮2座(海風以後為九三式13mm雙聯裝機槍2座)、九二式四聯裝水上發射管二型2座(帶次發再裝填裝置)。乗員226名。共有白露(2代目)、時雨(2代目)、村雨(2代目)、夕立(2代目)、春雨(2代目)、五月雨(2代目)、海風(2代目)、山風(2代目)、江風(2代目)、涼風(2代目)10艘服役。白露(しらつゆ2代目) Shiratsuyu1號艦。昭和11年8月20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9年6月15日在棉蘭老島海域與給油船「清洋丸」相撞而沉沒、8月10日除籍。時雨 (しぐれ2代目) Shigune2號艦。昭和11年9月7日於浦賀船塢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7年5月參加珊瑚海海戰,6月參加中途島海戰,為主力部隊護航,9月參加第三次所羅門海戰。昭和18年8月參加維拉灣海戰、10月參加第二次維拉拉維拉海戰、11月參加ブーゲンビル島沖海戰。昭和19年6月參加ビアク島沖海戦、馬里亞納海戰、10月參加萊特灣海戰。昭和20年1月24日在馬來半島東岸被美國潛艇「黑鰭白魚」號擊沉、3月10日除籍。村雨 (むらさめ2代目) Murasame3號艦。昭和12年1月7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7年2月27日參加蘇臘巴亞(泗水)海戰。昭和18年3月5日參加庫拉灣夜戰中戰沉(美軍稱為布拉吉特海峽夜戰)、被美艦魚雷擊沉。4月1日除籍。夕立 (ゆうだち2代目) Yuudara4號艦。昭和12年1月7日於佐世保工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7年2月27日參加蘇臘巴亞(泗水)海戰。11月12日參加第三次所羅門海戰、被炮擊重傷於翌日沉沒。12月15日除籍。春雨 (はるさめ2代目) Harusame5號艦。昭和12年8月26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7年9月參加第三次所羅門海戰。昭和19年6月8日在ビアク島運輸途中被美機擊沉、8月10日除籍。五月雨 (さみだれ) Samidane6號艦。昭和12年1月29日於浦賀船塢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7年2月27日參加蘇臘巴亞(泗水)海戰。昭和17年9月參加第三次所羅門海戰。昭和19年6月參加馬里亞納海戰。昭和19年8月26日在巴拉望北面觸礁,旋被美潛艇黃貂魚號擊沉、10月10日除籍。海風 (うみかぜ2代目) Umikaze7號艦。昭和12年5月31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9年2月1日特魯克島南面被美潛艇鶴魚號擊沉、3月31日除籍。山風 (やまかぜ2代目) Yamakaze8號艦。昭和12年4月30日於浦賀船塢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7年1月12日在タラカン島與哨戒艇第38號協同擊沉荷蘭海軍敷設艦プリンス?ファン?オラーニエ號。2月27日參加蘇臘巴亞(泗水)海戰。6月23日在房總半島附近被美潛艇鸚鵡螺號擊沉、8月20日除籍。江風 (かわかぜ3代目) Kawakaze9號艦。昭和12年4月30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7年2月27日參加蘇臘巴亞(泗水)海戰。昭和18年8月6日維拉灣海戰中戰沉、10月15日除籍。涼風 (すずかぜ) Suzukaze10號艦。昭和12年8月31日於浦賀船塢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7年10月參加南太平洋海戰,第三次所羅門海戰,隆加角海戰。昭和19年1月25日在加羅林群島ポナペ島北西被美潛艇跳魚號用魚雷擊沉、3月10日除籍。朝潮型昭和9年第二次海軍軍備補充計劃時建造,針對白露型性能上的不足,在華盛頓條約失效之後增大了艦體排水量和重油裝載量,使全艦重心有所下降,並首次使用交流電源。全長118m、水線寬10.4m、吃水3.7m、標準排水量1961噸,滿載排水量2512噸。主機為艦本式齒輪減速蒸汽輪機2座2軸,昭和12年,朝潮號發生汽輪機葉片斷裂事故(通稱臨機調事件)因此本型建成之初被編為預備艦,後問題得到解決才投入服役。主鍋爐為呂號艦本式重油水管鍋爐3座、功率50000馬力、航速35節、續航力14節/5700海里,18節/4000海里。武器為三年式12.7cm/50cal雙聯裝炮C型3座、九三式13mm雙聯裝機槍(霞、霰為九六式25mm雙聯裝機炮)2座、九二式61cm4聯裝魚雷發射管(帶次發裝填裝置)2座,八一式深水炸彈投射機1座。乗員229名。共有朝潮(2代目)、大潮、満潮、荒潮、朝雲、山雲、夏雲、峰雲、霞(2代目)、霰(2代目)10艘服役。朝潮(あさしお2代目) Asashio1號艦。昭和12年8月31日於佐世保工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7年2月19日參加巴厘島海戰,擊沉了荷蘭驅逐艦。昭和18年3月3日俾斯麥海海戰中在俾斯麥海峽被美機擊沉、4月1日除籍。大潮 (ぉぉしぉ) Ooshio2號艦。昭和12年10月31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7年2月19日巴厘島海戰中重傷,後返舞鶴修理。昭和18年2月20日在馬努斯島附近被美潛艇大青花魚擊成重傷。翌日曳航中沉沒、4月1日除籍。満潮 (みちしお) Mirashio3號艦。昭和12年10月31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7年2月19日巴厘島海戰中重傷,後返橫須賀修理。昭和19年6月參加馬里亞納海戰,昭和19年10月25日參加萊特灣海戰、被美艦魚雷擊沉,昭和20年1月10日除籍。荒潮 (あらしお) Arashio4號艦。昭和12年12月20日於神戶川崎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7年2月19日參加巴厘島海戰。昭和18年3月3日俾斯麥海海戰中在俾斯麥海峽被美機擊沉、昭和18年4月1日除籍。朝雲 (あさぐも) Asagumo5號艦。昭和13年3月31日於神戶川崎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8年2月參加俾斯麥海海戰。昭和19年10月25日參加萊特灣海戰、被美艦魚雷擊沉、昭和20年1月10日除籍。山雲 (やまぐも) Yamagumo6號艦。昭和13年1月15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6年12月31日在リンガエン港外觸雷受傷。昭和19年10月25日參加萊特灣海戰、被美艦魚雷擊沉、昭和20年1月10日除籍。夏雲 (なつぐも) Natsugumo7號艦。昭和13年2月10日於佐世保工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7年10月12日薩沃島夜戰中被美機擊沉、11月15日除籍。峰雲 (みねぐも) Mitsugumo8號艦。昭和13年4月30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7年2月27日在蘇臘巴亞(泗水)海戰中受傷。昭和18年3月5日庫拉灣夜戰中戰沉(美軍稱為布拉吉特海峽夜戰)、4月1日除籍。霞 (ぁられ2代目) Arane9號艦。昭和14年6月28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6年12月8日參加珍珠港攻擊。昭和20年4月7日參加沖繩特攻,被美機擊沉、5月10日除籍。霰 (かすみ2代目) Kasumi10號艦。昭和14年4月15日於浦賀船塢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6年12月8日參加珍珠港攻擊。昭和17年7月5日在基斯卡灣被美潛艇黑鱸號用魚雷擊沉、31日除籍。陽炎型昭和12年第三次海軍軍備補充計劃時建造,陽炎型與夕雲型並稱為甲型驅逐艦,針對朝潮型續航力低的缺點進行改進,使用350度?30kg 的高溫高壓鍋爐以增加續航力,但由於制.造工藝困難,戰時產量不高。艦體在建造過程中大量應用焊接技術,艦型為雙曲線艦首,高G舷,艦艉水下部分採用較平直的設計降低阻力,以利於速度提高,但本型依舊使用直流電源。全長118.5m、水線寬10.8m、吃水3.8m、標準排水量2000噸,滿載排水量2512噸。主機為艦本式齒輪減速蒸汽輪機2座2軸、主鍋爐為呂號艦本式重油水管鍋爐(蒸汽圧力30氣圧、蒸汽溫度350度。天津風試驗性地使用40氣圧400度的鍋爐)3座、功率52000馬力、航速35節、續航力18節/6000海里。武器為三年式12.7cm/50cal雙聯裝炮C型3座、九六式25mm雙聯裝機炮2座、九二式四聯裝魚雷發射管(使用九三式酸素魚雷,帶次發裝填裝置)2座,八一式深水炸彈投射機1座。乗員228名。自昭和14年起共有陽炎(2代目)、不知火(2代目)、黒潮、親潮、早潮、夏潮、初風、雪風、天津風(2代目)、時津風(2代目)、浦風(2代目)、磯風(2代目)、濱風(2代目)、谷風(2代目)、野分(2代目)、嵐、萩風、舞風、秋雲19艘服役。陽炎(かげろ2代目) Kageru1號艦。昭和14年11月6日於舞鶴船廠竣工。昭和16年12月擔任航空母艦部隊的護衛艦攻擊拉包爾、昭和17年4月進行斯里蘭卡機動作戰,6月配屬第10戰隊參加中途島海戰,7月19日進入基斯卡島,昭和17年8月17日擔任瓜島陸軍的補給任務,9月21日在瓜島附近被美機擊中受輕傷,11月30日參加塔薩法隆加海戰,昭和18年5月18日執行新喬治亞島的蒙達運輸任務中在索羅門群島布拉基特海峽中觸雷而無法航行,後被美機擊沉。6月20日除籍。不知火(しらぬぃ2代目) Shiranui2號艦。昭和14年12月20日於浦賀船塢竣工。昭和16年12月擔任航空母艦部隊的護衛艦攻擊拉包爾、昭和17年4月進行斯里蘭卡機動作戰,6月參加中途島海戰,7月5日在基斯卡島外被美國潛艇「黑鱸」號重創,搶修後由「舞鶴」號拖走,昭和18年10月徹底修復後返回前線,昭和19年1月擔任威克島方面運輸任務,4月編入北方部隊擔任大湊和千島群島方面護航任務,6月擔任硫黃島和父島方面的運輸任務,10月參加萊特灣海戰,27日前去救助被重創的輕巡洋艦「鬼怒」號,但沒發現,返回時在民都洛以北被美艦載機炸沉。12月10日除籍。黒潮 (くろしぉ) Kurushio3號艦。昭和15年1月27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昭和16年12月配屬第2水雷戰隊在南洋方面作戰,昭和17年2月參加蘇臘巴亞(泗水)海戰,6月參加中途島海戰,7月15日參加印度洋掃蕩戰,8月在索羅門群島海域作戰,昭和18年2月參加瓜島撤退行動,昭和18年5月8日在新喬治亞島的蒙達運輸任務中於索羅門群島的庫拉灣觸雷無法航行,後被美機擊沉。6月20日除籍。親潮 (おやしお) Oyashio4號艦。昭和15年8月20日於舞鶴船廠竣工。昭和16年12月配屬第2水雷戰隊在南洋方面作戰,昭和17年2月參加蘇臘巴亞(泗水)海戰,6月參加中途島海戰,7月15日參加印度洋掃蕩戰,8月在索羅門群島海域從事各種勤務,11月30日參加塔薩法隆加海戰,昭和18年5月8日在新喬治亞島的蒙達運輸任務中於索羅門群島的庫拉灣觸雷無法航行,後被美機擊沉。6月20日除籍。早潮 (はやしお) Hayashio5號艦。昭和15年8月31日於浦賀船塢竣工。昭和16年12月配屬第2水雷戰隊在南洋作戰,昭和17年2月參加蘇臘巴亞(泗水)海戰,6月參加中途島海戰,7月15日參加印度洋掃蕩戰,8月在索羅門群島作戰,11月24噸支援萊城的作戰中被美機擊中起火,導致誘爆彈藥庫而沉沒。12月24日除籍。夏潮 (なつしお) Natsushio6號艦。昭和15年8月31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昭和17年2月8日被美潛艇S-37號用魚雷擊沉、2月28日除籍。初風 (はつかぜ) Hatsukaze7號艦。昭和15年2月15日於神戶川崎造船所竣工。昭和16年12月配屬第2水雷戰隊在南洋方面作戰,昭和17年2月參加蘇臘巴亞(泗水)海戰,7月配屬第10戰隊擔任機動部隊的直接護衛,8月參加東部索羅門群島海戰,10月參加聖克魯斯海戰,昭和18年1月10日在瓜島附近被美軍魚雷艇擊中重創,返回日本修理,8月修復後返回前線,進駐特魯克,11月1日參加奧古斯塔皇后灣海戰和重巡「妙高」號相撞後重傷,次日被美軍驅逐艦擊沉。2月28日除籍。雪風 (ゆきかぜ) Yukikaze8號艦。昭和15年1月20日於佐世保工廠竣工。昭和16年12月配屬第2水雷戰隊,參加菲律賓進攻作戰,昭和17年1月參加馬來亞進攻作戰,2月27日參加蘇臘巴亞(泗水)海戰,3月參加新幾內亞西部進攻作戰,5月28日參加中途島海戰(進攻部隊_護衛隊_第2水雷戰隊),8月參加東所羅門海戰,9月作為機動部隊直屬護衛艦艇進駐特魯克,10月26日參加聖克魯斯海戰(第3艦隊),11月12日參加第3次所羅門海海(瓜島以北海戰)第1次夜戰(第10戰隊),昭和18年2月1日參加瓜島撤退作戰,2月28日參加俾斯麥海海戰,3月擔任萊城和薩摩亞群島的增援運輸任務,7月12日擔任科隆班加拉方面的運輸任務並參加了科隆班加拉島夜戰(警戒隊),隨後,擔任日本本土到南洋的護航任務,昭和19年6月15日參加菲律賓海海戰(第2補給部隊),10月18日參加萊特灣海戰(第1游擊部隊_第2部隊_第10戰隊),10月28日擔任「信濃」號護航任務,昭和20年4月7日參加菊水作戰,擔任「大和」號護衛艦(第1游擊部隊_第2水雷戰隊),10月5日除籍,作為複員船使用。昭和22年7月6日移交中國成為國M政F海軍丹陽號、昭和41年拆解。天津風 (ぁまつかぜ2代目) Amatsukaze9號艦。昭和15年10月26日於舞鶴船廠竣工。昭和16年12月配屬第2水雷戰隊在南洋作戰,昭和17年2月27日參加蘇臘巴亞(泗水)海戰,7月配屬第10戰隊擔任機動部隊的直接護衛,8月參加東所羅門海戰(第二次所羅門海戰),10月參加聖克魯斯海戰(南太平洋海戰),11月13噸參加第3次所羅門海海戰(瓜島以北海戰),昭和18年2月在特魯克附近擔任運輸、護航任務,昭和19年1月16噸在執行運輸任務時被美軍潛艇重創失去動力,被友艦拖帶回西貢,昭和20年3月修復後返回前線,繼續擔任護航任務,昭和20年4月6日觸礁放棄。8月10日除籍。時津風 (ときつかぜ2代目) Dokitsukaze10號艦。昭和15年12月15日於浦賀船塢竣工。昭和16年12月配屬第2水雷戰隊在南洋作戰,昭和17年2月參加蘇臘巴亞(泗水)海戰,7月配屬第10戰隊擔任機動部隊的直接護衛,8月參加東所羅門海戰,10月參加第3次所羅門海海戰(瓜島以北海戰,昭和18年2月參加瓜島撤退作戰,昭和18年3月3日在俾斯麥海海戰中被美機擊沉。4月1日除籍。浦風 (ぅらかぜ2代目) Urakaze11號艦。昭和15年12月15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昭和16年12月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偷襲珍珠港,12月20日第2次攻擊威克島時作為增援被派遣,昭和17年1月在南部戰線從事各種勤務,6月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中途島海戰,10月參加第3次所羅門海海戰(瓜島以北海戰),昭和18年2月參加瓜島撤退作戰,3月在南洋方面擔任運輸船隊護衛艦,11月11日拉包爾遭第2次空襲時被美軍艦載機擊中,昭和19年2月修復後配屬到新加坡林加延錨地,擔任運輸船隊護衛艦,6月作為「翔鶴」號的直屬護衛艦參加菲律賓海海戰,10月參加萊特灣海戰。昭和19年11月21日0330在T灣附近美潛艇(USS SealionII SS-315)號向大和發射3枚魚雷、該艦發現後以艦體擔當盾牌被擊沉。昭和20年1月10日除籍。磯風 (ぃすかぜ2代目) Isukaze12號艦。昭和15年11月30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昭和16年12月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偷襲珍珠港,昭和17年1月在南部戰線從事各種勤務,6月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中途島海戰,10月參加第3次所羅門海海戰(瓜島以北海戰),昭和18年2月參加瓜島撤退作戰,8月參加17-18夜戰和維拉拉維拉海戰,昭和19年6月作為「大鳳」號的直屬護衛艦參加菲律賓海海戰,10月參加萊特灣海戰,昭和20年4月7日作為「大和」的直屬護衛艦參加菊水特攻,被美艦載機重創失去動力,由「雪風」號擊沉。5月25日除籍。濱風 (はまかぜ2代目) Hamakaze13號艦。昭和16年6月30日於浦賀船塢竣工。12月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偷襲珍珠港,昭和17年1月在南部戰線從事各種勤務,6月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中途島海戰,10月參加第3次所羅門海海戰(瓜島以北海戰),昭和18年2月參加瓜島撤退作戰,3月拖帶損傷的驅逐艦「滿月」號回日本,8月26日被美機擊傷,10月修復後配屬在日本本土附近擔任運輸船隊護衛艦,昭和19年2月改調新加坡林加延錨地,擔任運輸船隊護衛艦,6月作為「飛鷹」號的直接護衛艦參加菲律賓海海戰,10月參加萊特灣海戰,11月28日在瀨戶內海擔任「信濃」號的護衛艦,12月29日擔任運輸船隊護航任務時與商船發生碰撞,昭和20年4月7日作為「大和」的直屬護衛艦參加菊水特攻,被美艦載機擊沉。6月10日除籍。谷風 (たにかぜ2代目) Tanikaze14號艦。昭和16年4月25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12月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偷襲珍珠港,12月20日參加第2次攻擊威克島,昭和17年1月在南部戰線從事各種勤務,6月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中途島海戰,10月參加第3次所羅門海海戰(瓜島以北海戰),昭和18年2月參加瓜島撤退作戰,3月在南洋方面擔任運輸船隊護衛艦,昭和19年2月配屬到新加坡林加延錨地,擔任運輸船隊護衛艦,6月9日在塔威塔威島附近被美軍潛艇「鯔魚」號(USS Harder SS-257)擊沉。8月10日除籍。野分 (ねゎき2代目) Newaki15號艦。昭和16年4月28日於舞鶴船廠竣工。12月配屬第2艦隊擔任南方戰線勤務,昭和17年2月參加爪哇南方機動作戰,4月參加斯里蘭卡機動作戰,6月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中途島海戰,8月參加東所羅門海戰,10月參加第3次所羅門海海戰(瓜島以北海戰),12月10日在瓜島附近被美機重創,拖回日本修理,昭和17年7月修復後返回前線擔任運輸船隊護衛艦,昭和19年2月17日特魯克島被美軍航空母艦部隊攻擊時突出包圍圈逃回日本,5月在塔威塔威島附近活動,6月參加菲律賓海海戰,10月作為「武蔵」的直屬護衛艦參加萊特灣海戰被美軍艦艇擊沉於呂宋島東南海面。昭和20年1月10日除籍。嵐 (ぁらし) Arashi16號艦。昭和16年1月27日於舞鶴船廠竣工。12月配屬第2艦隊擔任南方戰線勤務,昭和17年2月參加爪哇南方的機動作戰,4月參加斯里蘭卡機動作戰,6月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中途島海戰,戰後編入北方方面機動部隊在阿圖島附近活動,8月改調索羅門群島附近勤務,並擔任瓜島的運輸任務,昭和18年1月5日在瓜島附近被美機重創失去動力,由「舞風」號拖離戰區修理,8月修復後返回前線,8 月6 日執行科隆班加拉島運輸任務時於維拉灣夜戰中被美軍驅逐艦魚雷擊沉。10月15日除籍。萩風 (はぎかぜ) Hagikaze17號艦。昭和16年3月31日於浦賀船塢竣工。12月配屬第2艦隊擔任南方戰線勤務,昭和17年2月參加爪哇南方的機動作戰,4月參加斯里蘭卡機動作戰,6月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中途島海戰、戰後編入北方方面機動部隊在阿圖島附近活動,8月調索羅門群島附近勤務,並擔任瓜島的運輸任務,8月19日在圖拉吉被美機擊傷後拖回日本本土修理,昭和18年1月修復後返回前線擔任運輸和護航任務,8月7日在維拉灣夜戰中被美軍驅逐艦擊中起火誘爆彈藥庫後沉沒。10月15日除籍。舞風 (まぃかぜ) Maikaze18號艦。昭和16年7月15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12月配屬第2艦隊擔任南方戰線勤務,昭和17年2月參加爪哇南方的機動作戰,4月參加斯里蘭卡機動作戰,6月擔任機動部隊護衛參加中途島海戰,8月改調索羅門群島附近勤務,並擔任瓜島的運輸任務,10月參加聖克魯斯群島海戰,昭和18年2月4日在瓜島陸軍撤退運輸行動中被美機重創,由「雪風」號拖帶回特魯克,稍後返回日本大修,7月修復後返回前線擔任運輸、護航任務,昭和19年2月17日特魯克大空襲時中彈受傷,在被修理好前再次被美機攻擊而沉沒,3月31日除籍。秋雲 (ぃきくも) Ikikumo19號艦。昭和16年9月27日於浦賀船塢竣工。12月參加了珍珠港攻擊行動。昭和17年2月參加爪哇海海戰,6月參加中途島海戰,8月參加東索羅門群島海戰,九月在瓜島擔任運輸任務,10月參加聖克魯斯群島海戰,擊沉了重傷後失去動力並被遺棄的美軍航空母艦「大黃蜂」號,昭和18年2月參加瓜島撤退作戰,7月參加基斯卡島撤退作戰,10月參加維拉拉維拉海戰,昭和19年4月1日在三寶顏附近被美國潛艇「小銀魚」號擊沉、6月10日除籍。(有資料稱本艦屬夕雲型,但根據昭和14年第四次海軍軍備補充計劃確認,本艦應為陽炎型)夕雲型昭和14年第四次海軍軍備補充計劃建造的陽炎型改進型,同稱為甲型。艦艉處延長了0.5m,航速增加到35.5節,主炮換裝了最大仰角達到75度的D型炮架,艦橋上方的測距儀換裝為高角測距儀。但主炮射速過低,並不適用於對空任務。全長119.3m、水線寬10.8m、吃水3.8m、標準排水量2077噸,滿載排水量2560噸。主機為艦本式齒輪減速蒸汽輪機2座2軸、主鍋爐為呂號艦本式重油水管鍋爐(蒸汽圧力30氣圧、蒸汽溫度350度)3座,本型艦在重油櫃內安裝了蒸汽管,在高寒地區作戰時這種加熱裝置能降低重油的粘著度以提高燃燒效率、後來陽炎型的部分艦在修理時也安裝了這種重油加熱裝置。功率52000馬力、航速35.5節、續航力18節/約6000海里。武器為三年式12.7cm/50cal雙聯裝炮D型(最大仰角75度)3座、九六式25mm雙聯裝機炮2座、九四式61cm 4聯裝魚雷發射管(可再裝填)2座。乗員225名。秋雲、夕雲、巻雲(2代目)、自昭和16年起共有夕雲、長波、巻波、高波、大波、清波、玉波、涼波、藤波、早波、濱波、衝波、岸波、朝霜、早霜、秋霜、清霜20艘服役。夕雲 (ゆうぐも)  Yuugumo1號艦。昭和16年12月5日於舞鶴船廠竣工。昭和17年6月參加中途島戰役,為機動部隊護航,8月參加第二次所羅門海戰,10月參加南太平洋海戰,昭和18年2月參加瓜島撤退,7月參加基斯卡島撤退,10月6日在第二次維拉拉維拉海戰中被美驅逐艦魚雷擊沉、12月1日除籍。巻雲 (まきぐも)  Makigumo2號艦。昭和17年3月14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昭和17年6月參加中途島戰役,為機動部隊護航,8月參加第二次所羅門海戰,10月參加南太平洋海戰,11月29日在ブナ東面被美機擊傷,昭和18年1月修理完畢後參加瓜島撤退,2月1日參加イサベル島海戰,在ドーマ礁附近觸雷沉沒、3月1日除籍。風雲 (かざくも)  Kazakumo3號艦。昭和17年3月28日於浦賀船塢竣工。昭和17年6月參加中途島戰役,為機動部隊護航,8月參加第二次所羅門海戰,10月參加南太平洋海戰,昭和18年10月6日參加第二次維拉拉維拉海戰,昭和19年6月8日在ミンダナオ島附近達沃灣被美潛艇狗鱈號用魚雷擊沉、7月10日除籍。長波 (ながなみ) Nagenami4號艦。昭和17年6月30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昭和17年10月參加南太平洋海戰,11月7月增援瓜島作戰中被美機攻擊輕傷,30日參加隆加角夜戰,輕傷,昭和18年7月參加基斯卡島撤退,11月1日參加ブーゲンビル島海戰,11日在第二次拉包爾空襲中重傷,曳航本土修理,昭和19年6月修復,參加馬里亞納海戰,10月參加萊特灣海戰,重傷,由高雄號曳航撤退,11月11日在奧爾莫克灣被美機擊沉、昭和20年1月10日除籍。巻波 (まきなみ2代目) Makinami5號艦。昭和17年8月18日於舞鶴船廠竣工。昭和17年10月參加南太平洋海戰,11月30日參加隆加角夜戰,昭和18年2月1日參加イサベル島海戰,被美機擊至重傷,被驅逐艦文月號曳航撤退,4月24日緊急修理後返航本土,9月修復歸隊,擔任運輸任務,11月25日聖喬治角海戰中被美驅逐艦擊沉,昭和19年3月10日除籍。高波 (たかなみ) Takanai6號艦。昭和17年8月31日於浦賀船塢竣工。昭和17年10月參加南太平洋海戰,11月30日參加隆加角夜戰,30日下午1時沉沒。12月24日除籍。大波 (ぉぉなみ) Oonami7號艦。昭和17年12月29日竣工。昭和18年11月25日聖喬治角海戰中被美驅逐艦擊沉,昭和19年2月1日除籍。清波 (きょなみ) Kiyonami8號艦。昭和18年1月25日於浦賀船塢竣工。昭和18年2月25日在特魯克島附近擔任護航任務,7月在索羅門群島附近活動,13日參加科隆班加拉海戰,7月20日往科隆班加拉運輸途中被在庫拉灣美機擊沉、昭和18年10月15日除籍。玉波 (たまなみ) Tamanami9號艦。昭和18年4月20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昭和18年7月8日擔任水上飛機母艦日進的護航艦,在特魯克島附近活動,昭和19年5月15日在塔威塔威島附近活動,7月7日在馬尼拉灣附近被美潛艇斑革魨號擊沉、9月10日除籍。涼波 (すずなみ) Suzunami10號艦。昭和18年7月31日於浦賀船塢竣工。昭和18年10月15日在特魯克島附近活動,11月5日轉戰拉包爾,11日在拉包爾被美機擊沉、昭和19年1月5日除籍。藤波 (ふじなみ) Fujinami11號艦。昭和18年7月31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昭和18年10月15日在特魯克島附近活動,11月5日轉戰拉包爾,昭和19年5月在塔威塔威島附近活動,10月參加萊特灣海戰,27日在薩馬海域民都洛島附近被美機擊沉、12月10日除籍。早波 (はゃなみ) Hayanami12號艦。昭和18年7月31日於舞鶴船廠竣工。昭和18年10月15日在特魯克島附近活動,11月5日轉戰拉包爾,昭和19年4月轉戰隆加港,5月在塔威塔威島附近活動,6月7日在シブツ海峽東南被美潛艇ハーダー號用魚雷擊沉、8月10日除籍。浜波 (はまなみ) Hamanami13號艦。昭和18年10月15日於舞鶴船廠竣工。昭和18年12月25日在特魯克島附近活動,昭和19年4月轉戰隆加港,5月在塔威塔威島附近活動,6月參加馬里亞納海戰,7月擔任陸軍部隊運輸,10月參加萊特灣海戰,11月11日在奧爾莫克灣運輸途中被美機擊沉、昭和20年1月20日除籍。衝波 (おきなみ) Okinami14號艦。昭和18年12月10日於舞鶴船廠竣工。昭和19年2月在サイパン附近擔任護航任務,5月在塔威塔威島附近活動,6月參加馬里亞納海戰,10月參加萊特灣海戰,11月13日在馬尼拉灣被美機擊沉、昭和20年1月10日除籍。岸波 (きしなみ) Kishinami15號艦。昭和18年12月3日於浦賀船塢竣工。昭和19年2月在サイパン附近擔任護航任務,5月在塔威塔威島附近活動,6月參加馬里亞納海戰,10月參加萊特灣海戰,12月4日在民都洛島附近被美潛艇三葉尾魚號擊沉、昭和20年1月10日除籍。朝霜 (ぁさしも) Asashimo16號艦。昭和18年11月27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昭和19年6月參加馬里亞納海戰,10月參加萊特灣海戰,昭和20年4月7日參加沖繩特攻作戰,被美機擊沉、5月10日除籍。早霜 (はやしも) Hayashimo17號艦。昭和19年2月20日於舞鶴船廠竣工。昭和19年6月參加馬里亞納海戰,10月27日參加萊特灣海戰、在民都洛島南面被美機擊沉,昭和20年1月10日除籍。秋霜 (ぁきしも) Akishimo18號艦。昭和19年3月11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昭和19年6月參加馬里亞納海戰,10月參加萊特灣海戰,11月13日在馬尼拉灣空襲時被美機擊沉、昭和20年1月10日除籍。清霜 (きとしも) Kitoshimo19號艦。昭和19年5月15日於浦賀船塢竣工。昭和19年10月參加萊特灣海戰,10月參加萊特灣海戰,重傷停泊馬尼拉灣,12月26日在民都洛島附近被美艦擊沉、昭和20年2月10日除籍。島風型(2代目)也稱為丙型,為對付由航速達28節以上的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率領的敵艦隊而建造。又稱為丙型。有15個魚雷發射管,號稱世界最強魚雷裝備。預計建造16艘。由於太平洋戰爭的戰局不利,只完成了1艘。全長129.5m、水線寬11.2m、吃水4.1m、標準排水量2567噸。主機為艦本式齒輪減速蒸汽輪機2座2軸、主鍋爐呂號艦本式重油水管鍋爐(為高溫高壓的試驗型號)3座,功率75000馬力、航速39節,續航力18節/6000海里。武器為12.7cm/50cal雙聯裝炮3座、25mm雙聯裝機炮2座、13mm雙聯裝機槍1座。零式5聯裝水上魚雷發射管3座。乗員267名。島風 (しまかぜ2代目) Shimakaze1號艦。昭和18年5月10日於舞鶴船廠竣工。昭和18年7月29日參加基斯卡島撤退行動,昭和19年6月作為大和和武藏的護航艦艇參加馬里亞納海戰,10月參加萊特灣海戰,被美機擊傷,11月11日萊特島運輸(多號作戰)時在奧爾莫克灣被美軍艦載機擊沉、昭和20年1月10日除籍。秋月型日本海軍最大的驅逐艦,也稱為乙型、設計作為防空艦隊使用,對空武器及續航力均得到加強,又稱為乙型驅逐艦。全長134.2m、全寬11.6m、吃水4.2m、標準排水量2701噸,滿載排水量3452噸。主機為艦本式齒輪減速蒸汽輪機2座2軸、主鍋爐為呂號艦本式重油水管鍋爐(蒸汽溫度350度、蒸汽氣圧30氣圧)3座,本型艦的動力艙為左右分隔,由艦首方向順序為:前鍋爐艙(2座鍋爐),後鍋爐艙(1座鍋爐),前機械室(左軸)和後機械室(右軸);功率52000馬力、航速33節、續航力18節/8000海里。武器為九八式10cm/65cal雙聯裝高平兩用炮4座、九六式25mm雙聯裝機炮2座、61cm四聯裝魚雷發射管1座,八一式深水炸彈投射機1座。艦員263名。共有12艘建成、1隻未建成。秋月、照月、涼月、初月、新月、若月、霜月為秋月型;冬月、春月、宵月、夏月為冬月型;花月、満月為花月型。冬月以後的艦艏水線下形狀改直、前桅裝備了二一號電探天線、後部機炮平台增設了2座25mm三聯裝機炮、後部的九四式高射裝置更換為1座25mm三聯裝機炮。花月以後艦體前部改為完全直線,並降低了艦體結構材料的規格。秋月 (あきぐも) Akigumo1號艦。昭和17年6月13日竣工。昭和17年8月增援瓜島方面作戰,昭和17年10月參加南太平洋海戰,被美機擊傷,昭和18年1月修復,作為第10戰隊旗艦在特魯克執行勤務,20日在ショートランド島附近海面觸雷重傷,緊急修理後返回本土,昭和19年修理完畢後在隆加港附近活動,6月參加馬里亞納海戰,10月25日在恩加諾角東北被美(SS-232.大比目魚)潛艇擊沉、12月10日除籍。照月 (てるづき) Teruzuki2號艦。昭和17年8月31日竣工。昭和17年10月參加南太平洋海戰,被美機擊傷,11月參加第三次所羅門海戰,12月11日在瓜島附近被美國魚雷艇擊沉、昭和18年1月20日除籍。涼月 (すずつき) Suzutsuki 3號艦。昭和17年12月29日竣工。昭和18年3月,擔任船隊護航和運輸任務,昭和19年1月16日,往威克島運輸途中被美潛艇魚雷擊成重傷,曳航修理,昭和20年4月6日參加沖繩特攻,被美機擊成重傷,返回佐世保工廠緊急修理後作相浦港灣的浮動炮台使用直到戰敗,昭和20年11月20日除籍、昭和23年解體成為福岡縣若松港的防波堤。初月 (はつつき) Hatsutsuki4號艦。昭和17年12月29日竣工。昭和18年3月,擔任船隊護航和運輸任務,昭和19年2月リンガ港附近活動,6月參加馬里亞納海戰,10月25日參加萊特灣海戰在恩加諾角海戰中戰沉(據美軍記錄為艦炮擊沉)、12月10日除籍。新月 (にいつき) Koitsuki5號艦。昭和18年3月31日竣工。昭和18年6月分屬第8艦隊,在拉包爾活動,昭和18年7月5日在庫拉灣夜戰中戰沉、昭和18年9月10日除籍。若月(わかつき) Wakatsuki (若月:月初第一周時的月亮)6號艦。昭和18年5月31日竣工。昭和18年8月在特魯克島附近活動,10月轉戰拉包爾,11月11日在第二次拉包爾空襲中受傷,歸航本土修理,昭和19年2月修理完畢後在隆加港附近活動,昭和19年6月參加馬里亞納海戰,10月參加萊特灣海戰,11月11日擔任萊特島船隊護航任務時在奧爾莫克灣被美機擊沉、昭和20年1月10日除籍。霜月 (しもつき) Shimotsuki (霜月:農曆十一月)7號艦。昭和19年3月31日於三菱長崎造船所竣工。昭和19年6月參加馬里亞納海戰,10月參加萊特灣海戰,11月25日在婆羅洲以西被美國潛艇「棘鰭」號擊沉、昭和20年1月10日除籍。冬月 (ふゅつき) Fuyutsuki8號艦。昭和19年5月25日於舞鶴船廠竣工。昭和20年8月20日在門司港觸雷、船體後部切斷。11月20日除籍。昭和23年解體成為福岡縣若松港的防波堤。春月 (はるつき) Harutsuki9號艦。昭和19年12月28日於佐世保工廠竣工,並改裝成第103戰隊旗艦,前桅裝備22型、13型電探、後桅裝備13型電探。前桅下部設旗艦指揮室。昭和20年1月20日改裝完成,擔任內海護航任務。昭和20年10月5日除籍,轉作兵員運輸船。昭和22年8月28日作為戰爭賠償移交蘇聯,更名為Pospeschny號。宵月(よぃつき) Yoitsuki10號艦。昭和20年1月31日於浦賀船塢竣工。昭和20年5月擔任對馬海峽的護航任務,6月5日在姫島燈塔附近觸雷受傷,7月24日在吳港停泊時被美機擊傷,10月5日除籍、轉作兵員運輸船、昭和22年8月29日作為戰爭賠償移交中國、成為國M政F海軍汾陽號。夏月 (なつつき) Natsutsuki11號艦。昭和20年4月8日於佐世保工廠竣工。昭和20年5月擔任內海護航任務,在六連島燈塔附近觸雷輕傷,10月5日除籍、轉作複員運輸船、昭和22年9月3日移交英國。隨後被出售、昭和23年拆解。花月 (はなつき) Hanagtsuki12號艦。昭和19年12月26日於舞鶴船廠竣工。昭和20年1月擔任內海護航任務,4月為進行特攻的大和護航直到豐後水道,10月5日除籍,轉作複員運輸船、昭和22年8月28日移交到美國命名為DD-934,後用作火炮試驗艦。昭和23年拆解。満月 (まんげつ) Mangezu13號艦。昭和20年1月3日開始建造、3月停建、昭和23年拆解。松型(2代目)也稱為丁型,為迅速補充在戰爭中大量損失的甲型驅逐艦數量而建造的簡易型驅逐艦。艦體大量使用拉直線設計,使用重量較大但來源更容易的HT鋼(高張力鋼)和普通鋼。為能迅速建造,動力裝置搬用生產容易的鴻型魚雷艇的動力配置,鍋爐艙與汽輪機艙左右成對配置,任一個鍋爐艙和機械室被毀,也能利用單組動力航行。由艦首方向順序為:前鍋爐艙(1座鍋爐),前機械室(左軸),後鍋爐艙(1座鍋爐)和後機械室(右軸),中設水密艙壁,鍋爐與主機同時驅動兩軸,推進槳轉速由鴻型的520轉/min降到400轉/min。全長100m、全寬9.4m、吃水3.3m、標準排水量1260噸。主機為艦本式齒輪減速蒸汽輪機2座2軸、主鍋爐呂號艦本式重油水管鍋爐2座,功率19000馬力、航速27.8節,續航力18節/3500海里。乗員211名。武器為12.7cm/40cal雙聯裝高炮1座,12.7cm/40cal單聯裝高炮1座,九六式25mm三聯裝機炮4座,九六式25mm單聯裝機炮8座、61cm四聯裝魚雷發射管1座,八一式深水炸彈投射機2座,備彈36枚。本型艦僅在主炮旁配備了高角測距儀,12cm高角雙眼望遠鏡,提前角計算機等簡易的防空指揮設備,25mm機炮沒有配備射擊指揮裝置;艦首水線以下裝備了九三式探信儀、九三式聽音機等反潛探測設備。共建成18艘。松(2代) Matu昭和19年4月28日於舞鶴船廠竣工,8月4日在父島東面被美艦載機擊沉,10月10日除籍。竹(2代) Take昭和19年6月16日於橫須賀工廠竣工,12月3日在奧爾莫克灣海戰中擊沉美驅逐艦クーパー號,昭和20年10月25日除籍,轉作兵員運輸船。昭和22年7月16日作為戰爭賠償移交英國,後拆解。梅(2代) Ume 昭和19年6月28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昭和20年1月30日運輸途中在巴士海峽被美機擊沉,3月10日除籍。桃(2代) Momo昭和19年6月10日於舞鶴船廠竣工,12月15日在リンガエン灣西方被美潛艇玳瑁號擊沉,2月10日除籍。桑(2代) Kuwa昭和19年7月25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10月參加萊特灣海戰,12月3日在奧爾莫克灣海戰中被美艦擊沉,2月10日除籍。桐(2代) Kiri 昭和19年8月14日於橫須賀工廠竣工,10月參加萊特灣海戰,昭和20年10月5日除籍,昭和22年7月29日作為戰爭賠償移交蘇聯。杉(2代) Sugi昭和19年8月25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10月參加萊特灣海戰,昭和20年10月5日除籍,轉作兵員運輸船。昭和22年7月31日作為戰爭賠償移交中國國M政F,命名為惠陽號,後因觸礁擱淺而拆解。槇(2代) Maki昭和19年8月10日於舞鶴船廠竣工,10月參加萊特灣海戰,昭和20年10月5日除籍,昭和22年8月14日作為戰爭賠償移交英國,後拆解。樅(2代) Momi 昭和19年9月3日於橫須賀工廠竣工,昭和20年1月5日馬尼拉灣西面被美機擊沉,3月10日除籍。樫(2代) Kasi昭和19年9月30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昭和20年10月5日除籍,轉作兵員運輸船。昭和22年8月7日作為戰爭賠償移交美國,後出售拆解。榧(2代) Kaya昭和19年9月30日於舞鶴船廠竣工,昭和20年10月5日除籍,轉作兵員運輸船。昭和22年7月5日作為戰爭賠償移交蘇聯。楢(2代) Nara 昭和19年11月26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昭和20年6月30日在關門海峽觸雷重傷,10月30日除籍,昭和24年拆解。櫻(2代) Sakura昭和19年11月25日於橫須賀工廠竣工,昭和20年7月11日在大阪灣和泉灘觸雷沉沒,8月10日除籍。柳(2代) Yanagi昭和19年11月26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昭和20年7月14日在津輕海峽被美機重傷,8月9日在大湊附近被美機攻擊擱淺,11月20日除籍,昭和21年拆解。椿(2代) Tubaki 昭和19年11月30日於舞鶴船廠竣工,昭和20年7月24日岡山附近海面被美機攻擊受傷,直至戰敗也沒有修復,11月30日除籍,昭和23年7月拆解。檜(2代) Hinoki昭和19年9月30日於橫須賀工廠竣工,昭和20年10月5日除籍。楓(2代) Kaede昭和19年10月30日於橫須賀工廠竣工,昭和20年10月5日除籍,轉作兵員運輸船。昭和22年7月31日作為戰爭賠償移交中國國M政F,命名為衡陽號,後被廢棄。欅(2代) Keyaki昭和19年12月15日於橫須賀工廠竣工,昭和20年1月擔負內海防空任務,10月5日除籍,轉作兵員運輸船。昭和22年7月31日作為戰爭賠償移交美國,後作靶艦擊沉。橘型(2代目)也稱為改丁型,在松型基礎上修改設計而成,為了盡量縮短建造周期使用了模塊化建造,盡量使用焊接工藝,造艦標準進一步簡化,艦體全以普通鋼和高張力鋼建造,艦型以鵜來型海防艦為範例,艦體完全直線化。全長100m 全寬9.4m,吃水3.4m,標準排水量1350噸,滿載排水量1580噸。主機與松型相比減省了中壓和巡航汽輪機組,為艦本式齒輪減速蒸汽輪機2座2軸,主鍋爐呂號艦本式重油水管鍋爐2座。功率19000馬力,航速27.8節,航續航力18節/3500海里 乗員211名。武器為12.7cm/40cal雙聯裝高炮1座,12.7cm/40cal單聯裝高炮1座,九六式25mm三聯裝機炮4座,九六式25mm單聯裝機炮8座、61cm四聯裝魚雷發射管1座,八一式深水炸彈投射機2座。本型艦的反潛探測裝備是日本海軍驅逐艦有史以來最強,分別裝備三式探信儀與四式聽音機,兩者均為德日軍事交流中得到,性能比松型的裝備有很大的提高。其中四式聽音機的安裝需在艦體底部設水平直徑3m的圓形安裝位置。預定建造23艘,實際完成14艘。橘(2代) Tatibana昭和20年1月20日於橫須賀工廠竣工,5月於津輕海峽執行反潛任務,7月14日在函館灣被美機擊沉,8月10日除籍。八重櫻 Yaezakura昭和20年4月17日於橫須賀工廠下水,6月23日停建,系留在橫須賀港,7月28日被美機擊沉。矢竹 Yadake昭和20年1月20日於橫須賀工廠停建,5月艦體用作八丈島的防波堤。葛 Kuzu昭和20年4月17日於橫須賀工廠停建,後拆解。柿(2代) Kaki昭和20年3月5日於橫須賀工廠竣工,執行內海防空任務,10月5日除籍,轉作兵員運輸船。昭和22年7月4日作為戰爭賠償移交美國,後被拆解。樺(2代) Kaba 昭和20年5月29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10月5日除籍,轉作兵員運輸船。昭和22年8月4日作為戰爭賠償移交美國,後被拆解。桂(2代) Katura昭和20年6月23日於藤永田造船所下水,同日停建,艦體用作小名浜港的防波堤。若櫻 Wakazakura昭和20年5月11日於藤永田造船所停建。蔦(2代) Tuta 昭和20年2月8日於橫須賀工廠竣工,執行內海的訓練和防空任務,10月5日除籍,轉作兵員運輸船。昭和22年7月31日作為戰爭賠償移交中國國M政F,命名為華陽號,後被廢棄。萩(2代) Hagi昭和20年3月1日於橫須賀工廠竣工,執行內海防空任務,10月5日除籍,轉作兵員運輸船。昭和22年7月16日作為戰爭賠償移交英國。菫(2代) Sumire昭和20年3月26日於橫須賀工廠竣工,執行內海訓練任務,10月5日除籍,轉作兵員運輸船。昭和22年8月20日作為戰爭賠償移交英國,同年作為靶艦擊沉。楠(2代) Kusunoki 昭和20年4月28日於橫須賀工廠竣工,執行內海防空任務,10月5日除籍,轉作兵員運輸船。昭和22年7月16日作為戰爭賠償移交英國。初櫻 Hatuzakura昭和20年4月28日於橫須賀工廠竣工,8月27月在相模灣集合用作盟軍聯絡艦,9月15日除籍,轉作兵員運輸船。昭和22年7月29日作為戰爭賠償移交蘇聯。榆(2代) Nire昭和20年6月23日於舞鶴船廠竣工,10月5日除籍,艦體用作吳港的浮橋。昭和23年1月拆解。梨(2代) Nasi 昭和20年3月15日於神戶川崎造船所竣工,7月28日被美機擊沉,除籍時間不明,昭和29年經過打撈改裝,成為海上自衛隊的わかば號護衛艦,體用作吳港的浮橋。昭和46年3月31日除籍。椎 Sii昭和20年4月28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執行內海訓練任務, 10月5日除籍,轉作兵員運輸船。昭和22年7月5日作為戰爭賠償移交蘇聯。榎(2代) Enoki昭和20年3月31日於舞鶴船廠竣工,執行內海訓練任務, 6月26日在小浜燈塔附近觸雷著底沉沒,9月30日除籍,後拆解。梓 Azusa 昭和20年4月17日於橫須賀工廠停建。雄竹 Odake 昭和20年5月15日於舞鶴船廠竣工,10月5日除籍,轉作兵員運輸船。昭和22年7月4日作為戰爭賠償移交美國,後被拆解。初梅 Hatuume昭和20年6月18日於舞鶴船廠竣工,10月5日除籍,轉作兵員運輸船。昭和22年7月4日作為戰爭賠償移交中國國M政F,命名為信陽號。栃 Toti 昭和20年5月18日於舞鶴船廠停建,艦體用作秋田港的防波堤。菱(2代) Hisi昭和20年4月17日於舞鶴船廠停建。榊(2代) Sakaki 昭和20年4月17日於橫須賀工廠停建。
推薦閱讀:

【人類的希望】印度海軍P15A加爾各答級導彈驅逐艦
dd - 驅逐艦Destroyer簡稱 ,它的起源是什麼?
世界戰後驅逐艦發展史?英國篇?中興美夢——82型
領先別國100年的星際戰艦服役:朱姆沃爾特號隱形驅逐艦
【裝備】新時代主力:052B/C/D與051C型驅逐艦

TAG:日本 | 海軍 | 驅逐艦 | 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