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的「花花世界」

荷蘭的「花花世界」

—「花樣荷蘭」系列(十)

Related to nature, Respect tonature,熱愛大自然,尊重自然的荷蘭人,也從大自然中受益匪淺,鮮花便是最好的饋贈之一,從天地中取之有道才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基礎。

行走在春天的荷蘭,時刻都能感受到一種力量,來自身邊這個生機勃勃的世界和她的人民,這也是我熱愛荷蘭的一個重要理由。

這次「尋花之旅」,再次印證了我對荷蘭的印象:一個善於和大自然相處的國家。曾經讀到,兩千年前,當古羅馬人初次造訪歐洲邊緣這塊遙遠而孤獨的土地時,大失所望,這裡遍布濕地沼澤,渺無人煙。而當第一批日耳曼部落決定在此定居的時候,情形更惡劣,「無邊無際,殘酷無情的森林」是當時的真實寫照,直到14世紀時荷蘭森林中還有成群的野馬。境內的三大河流萊茵河(Rhine),斯海爾德河(Scheldt)和馬斯河(Maas)年年泛濫,連距離很遠的陸地都被淹沒了,荷蘭的海岸線經常改變面貌。陰雨連綿,濃霧密布,冬季一天只有三四小時的日照,那時的荷蘭甚至在古代地圖上都無法辨認。

把這片沼澤地改造成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並非每個民族都可以完成,頑強的毅力和耐性是必須的,一次次被洪水衝垮的堤壩,需要不斷的重建,築堤防河防海,利用風車產生的動力,抽乾田間的水,還要解決吃住穿,抵禦來自北海的刺骨寒風,低地的潮氣,自然面前,需要的是天生團結,吃苦耐勞的人,這些難以想像的工程是需要集合一個民族通力合作才可以完成的,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現代荷蘭人依舊推崇集體的力量,依靠團隊來開展工作。

作為填海造田的專家,國土大多處於低洼地區,數百年來荷蘭人必須時刻應對大自然的挑戰,也因此培養出他們對自然的尊重與務實的民族性。人口密度在歐洲位於前列,自然資源有限,荷蘭人便思考如何透過人為方法最有效地利用資源。雖然愛花,但荷蘭人並非滿腦子風花雪月的浪漫民族,而是以一種更加務實的態度和勤懇耕耘著花田,在這裡,鮮花是一項美麗的「產業」。

錦繡大地,無邊的色彩,處處都帶給人愉快的感官享受,然而一了解,嚇了一跳,竟然有超過8000種鬱金香,荷蘭的花田被一片片的不同色彩填充的:紅色與黃色最為普遍,「國王的血」是花瓣上有紅點的黃花;「奧林匹克火炬」是有條紋花瓣的紅花;而「艷麗到叫人睜不開眼睛,完美得讓人透不過氣去」則是大仲馬筆下被稱為「黑寡婦」的黑鬱金香。荷蘭人國徽上刻印的『堅持不懈』,他們似乎還在「堅持不懈」地培育更多品種和顏色的鬱金香。

如果你沒有機會走進花田,或者了解花農的生活,那就去著名的庫肯豪夫鬱金香花園看看吧,那是荷蘭人引以為豪的「花卉產業」之一。在這個佔地32公頃,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春季花園,球莖花種達1600餘種700萬株,每年播撒種子達7000公斤以上。短短兩個月間(3月中下旬-5月中),來自世界各地和荷蘭本地的參觀者多達八十多萬人,每年花卉展直接和間接帶來的收益超過4億歐元。

(2012年的主題國是波蘭,傳統波蘭服飾的女孩兒)

每年庫肯豪夫的主題展總和一個國家相關,這幾年,俄羅斯,德國,波蘭,英國等相繼成為主題國,被選中的原因很簡單:荷蘭這幾年花卉出口的重要輸出地,花卉展同時也在為荷蘭的鮮花出口做營銷。鮮花送給你,外匯收進來,精明的荷蘭商人,一個小國,一種嬌嫩鮮活的產品,能經營到如此稱雄世界的程度,著實令人驚嘆。高度商業化的荷蘭農業,全國有1.1億平方米的溫室用於種植鮮花,花卉出口商每年將70億個鮮花球莖運往世界各地。鮮花的保鮮保活是關鍵,因此荷蘭人在一切環節上爭分奪秒,採取最現代化的技術,無非爭一個「鮮」字,有了它,生意自然像鮮花一樣,萬紫千紅一片燦爛,掙得盆滿缽滿的荷蘭人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世界上最快樂的農夫。

反觀我們,傳統的中國與自然是有很強的精神和情感聯繫的,對自然敬畏有加。比如儒家有「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之說,道家更是法象自然。生活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風水」,過去有風水師,追求居所順應環境,不能濫伐樹木,因為會破壞「龍脈」,破壞「風水」,會給人們帶來災難,正是這種對自然的敬畏對保護環境起到了很大作用。然而,今天的中國,文化的割裂與信仰的缺失,已經無所畏懼了,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人們肆意破壞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相比從大海手中爭奪土地的荷蘭人,有著遼闊疆土的我們簡直是富裕得不像話,卻也因此白白糟蹋了這大好河山,現在的所作所為,無不是在消耗後輩們的財富,那個在傳統的山水畫中親近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民族消失在哪裡了?(全文完)

庫肯豪夫鬱金香公園組圖


推薦閱讀:

心靜者高,高者俯瞰世界
世界上真的沒有兩片一樣的葉子嗎?
(全38集)大型紀錄片《世界遺產在中國》
鳥瞰世界92 西班牙
【薦】天下侗寨 世界通道

TAG:世界 | 荷蘭 | 花花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