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古典傢具用材木鑒,堪稱為教科書式的樣本
木鑒
學名為降香紫檀。俗稱紫檀,小葉紫檀,金星金絲紫檀等。
紫檀屬約有70個樹種,降香紫檀歸為紫檀木,其餘69種歸為花梨木。其中的金星紫檀,因紫檀木的導管充滿橘紅色樹膠及紫檀素,全身或局部有肉眼可見的金星金絲,油質感極強,為上品。導管線彎曲似蟹爬痕迹,被稱為「蟹爪紋」,經長期存放後導管線呈灰白色,形似捲曲的牛毛紋,稱為「牛毛紋紫檀」。
學名為降香黃檀;世人稱之為黃花梨,因產地,又稱海南黃花梨。
此處作「黃花黎」原因有三,其一因古籍中多用「花黎」;其二因「花黎木......皆產於黎山,取之必由黎人」(明顧岕《海槎余錄》),花黎產中國海南,惟海南島「黎母山」及其周圍生長;其三產于海南島的黃花黎屬於豆科黃檀屬,為區別於其他進口的豆科紫檀屬花梨木樹種。
新切面氣味辛辣濃郁,久則微香。活節處常有變化多端的「鬼臉紋」。 據周默《木鑒》著述,「打磨後的黃花黎,在自然光或燈光直射下,掩飾不住自己琥珀似的、迷人耀眼的金質,有時紋理似乎為微微晃動的水波。」
此處取狹義,專指酸枝木(黑酸枝,紅酸枝),來自泰國、柬埔寨、越南、寮國、緬甸等東南亞、南亞傳統紅木來源產地。
江藩《舟車聞見錄》有載,「...來自海舶,似紫檀,無蟹爪紋。刳之其臭如醋,故一名『酸枝』。」
將紅木分為老紅木與新紅木是一種約定俗成和較為實用的方法。老紅木一般指顏色較深的黑酸枝與紅酸枝;新紅木一般指奧氏黃檀,廣東稱之為白酸枝,也有人稱黃酸枝、花枝。
花梨木與黃花黎不同,屬豆科紫檀屬,涵蓋除降香紫檀外的其餘69種樹種。
目前最好的花梨木是「越柬紫檀」,多產于越南、柬埔寨;另一種「鳥足紫檀」,產地寮國、泰國為主。而市場上使用最多最受歡迎的花梨是「大果紫檀」,產於緬甸。
樟科楠屬及潤楠屬木材的統稱。
明末清初谷應泰《博物要覽》中著述,「一曰香楠,二曰金絲楠,三曰水楠。南方者多香楠,木微紫而香清,紋美;金絲者出川峒中,木紋有金絲,向明視之,閃爍可愛;楠木之至美者,向陽處或結成人物,山水之紋。」
鸂鶒木又作「雞翅木」,「杞梓木」。子為紅豆,可作首飾,因而兼有「相思木」之名。
《紅木》收錄了三個樹種為鸂鶒木:
非洲崖豆木
白花崖豆木
鐵刀木
鸂鶒木的特點必須滿足且不局限於,心材呈黑褐或栗褐色,弦面上有雞翅花紋,屬於崖豆屬或鐵刀木屬的樹種。古代文獻《格古要論》與《金史·輿服志》都說到宜作刀柄的「雞舌木」,似為一物。
烏木歷史上又被稱為烏文木、烏橢木、烏梨木等。在史籍中記載很多,很早就作為貢物進貢到中國。用於家具製作的很少,一般用於製作筷子、刀柄、玉器或寶石底座、雕刻與鑲嵌用料、二胡及其他樂器等。
宋代趙汝適《諸蕃志》記有「烏橢木似棕櫚,青綠聳直,高十餘丈,蔭綠茂盛。其木堅實如鐵,可為器用,光澤如漆,世以為珍木」。一般烏木心材全部烏黑髮亮、不見雜色者,才真正稱得上「烏木」。
櫸木
學名大葉櫸;屬榆科櫸屬。
王世襄曾多次走訪蘇州民間,並在其《明式傢具研究》中寫道,「吳縣洞庭東、西山所見明式傢具,多數為血櫸,有大花紋,層層如山巒重疊,蘇州木工稱之為『寶塔紋』。」
產於我國南方,北方不知此名,而稱此木為南榆。在明清傳統傢具中,尤其在民間使用極廣。這類櫸木傢具多為明式,造型及製作手法與黃花黎等硬木傢具基本相同,具有相當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陳嶸《中國樹木分類學》著述,其「木質堅緻,色紋並美,用途極廣,頗為貴重,其老齡而木材帶赤色者,特名為血櫸雲」。
學名黃楊;屬黃楊科,黃楊屬;又稱「千年矮」。
黃楊木新切面一般呈鮮黃色,幾十年或幾百年後呈淺褐色泛黃,木材緻密細膩。
黃楊木生長緩慢,幾百年才長高3-4米,可能是用材樹種中生長最為緩慢的一種。直徑也不足15厘米,故有「千年難長黃楊木」之說。宋人東坡曾言,「黃楊一歲長一寸,遇閏退三寸,」故又有「千年矮之稱」。
貼士:
2000年國家頒布的《紅木》國家標準,規定了2科5屬8類33個樹種的木材基本特徵,以用於規範紅木木材市場標準。
Source:Internet
推薦閱讀:
※紛繁明清玉 拍場盡顯實力
※李雪濤 | 湯若望筆下的明清之變
※明清蘇州舊撫、藩、臬、府、縣治所一覽
※海帆留蹤 荷蘭尼漢克先生捐贈明清貿易瓷
※明清中國的大炮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