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8月16日我的小站我的小站(作者為什本書么寫這)對於同一個人來說,先後兩次掉進同一條河流當然是不應該的,但兩個人相繼掉進同一條河流卻往往在所難免,除非第一個掉進河流的人爬起來以後為後來者做出顯眼的警示標誌。可惜的是,掉進河流的人很少會想辦法讓後來者不再重蹈覆轍,沒有掉進河流的人也不會為後來者刻下成功的足跡。失敗的人總覺得沒有資格說,成功的人卻又不屑於,或者是沒有時間說。於是,一批又一批的人相繼掉進了同一條河流,相同的迷茫和困惑在一屆又一屆的大學生身上重演。 (大學不是技校)大學生和非大學生最主要的區別絕對不在於是否掌握了一門專業技能。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大學跟技校也就沒有什麼兩樣了,頂多也只算是一所規模更大的技校。而且就專業技能而言,大學生肯定還比不過技校生的。因為技校廚師專業的學生第一節課可能就要學切菜,而假如大學開設了廚師專業,肯定要用兩年來研究廚師的社會使命、職業道德、歷史演變、階級屬性和學術分類。 雖然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更加應該知道守時和注重儀錶,但是,這種做人的常識不但大學生需要知道,而且其他每個人都應該知道。我們不應該用做人的標準來作為衡量一個大學生是否合格的標準,否則就相當於抹煞了大學生和非大學生之間的區別。一個沒上過學的農民可能非常守時,而一個著名學者卻可能非常邋遢,這都不影響他們繼續做農民或者做學者。對於我們幾個政治、中文、生物等專業的大學畢業生來說,讀大學的時候絕對沒有學過關於容積率的知識,但我們通過大學期間系統的思維訓練,已經學會了深入分析問題的方法,當這種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應用在上面這項工作當中,我們便能夠遊刃有餘了。而這項工作如果讓幾個沒讀過大學的人來做,恐怕再怎麼認真也很難做得出來。所以,大學生真正要學的並不是教材上那些知識和理論,而是將這些知識和理論應用於社會實踐的能力。 事實上書上的觀點或者老師講授的觀點都可能只是學術界對某一問題很多種觀點中的一個,在這些有爭議的觀點中做出何種取捨,必須要經過自己獨立的思考過程。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因為前者的人格才是獨立的,獨立的人格理應比一切都更重要。人格之獨立,說起來似乎非常輕巧,可真正能夠堅持這一點又談何容易?在某些特殊時期能像陳寅恪一樣獨立思考並堅持自己觀點的人能有幾個呢?更多的人為了迎合現實的需要而放棄了自己學術良心。很多著名的科學家都盲目地去尋找畝產十萬斤的科學根據,這樣的科學家還能做出什麼學術成果呢?20世紀90年代以後,中國大學生的這種非功利的歷史使命感迅速消退了。大學生面對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就業被放在了大學生活最重要的位置,對於哲學、歷史、社會等問題的思索變得越來越舉足輕重,甚至如果有人拿一本尼采或者哈耶克的著作去自習室,宿舍的同學還會覺得他是吃飽了撐的。與此同時,淺薄粗俗的東西開始在大學大行其道。北大百年校慶的時候請來了郭富城,復旦百年校慶的時候請來了劉德華,在演藝圈混出點名堂的人輕而易舉就成為了大學特聘教授,而池莉甚至木子美那些矯揉造作的文字也成為了很多大學生心中的文化圖騰。於是,一批又一批的思想侏儒從大學的流水線上生產出來。 大學生不但應該接受系統的思維訓練,具備獨立思考、深入分析的能力,而且應該用思想的深度來將自己和非大學生區別開來。雖然大學生越來越普遍,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個整體仍然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知識精英階層,如果這個群體的人集體性地淹沒在了膚淺、浮躁和低級趣味里,那誰來思考更深刻更宏觀的問題呢? 要做一個思想深刻的人,以下兩個方面是缺一不可的:第一,多看有思想深度的書;第二,將自己的思想植根於現實的土壤。 不是只有心理學專業的學生才能研讀弗洛伊德,也不是只有近現代歷史專業的學生才有必要翻看《獨秀文存》。這些書籍並不能給你一種直接的工作技巧和專業技能,但是,它們能讓你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社會。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此處的「書」雖然可以做相當寬泛的理解,但是我想應該不是指《ASP網路開發技術》、《微觀經濟學19講》之類的書籍吧。 (見微知著)寶潔為什麼要推出這麼多個洗髮水品牌呢?這些品牌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或許你會覺得這些問題非常無聊,跟自己的學習和以後的工作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我卻因為思考這個無聊的問題而獲得了一份工作。 可能你覺得我對身邊每件小事如此在乎,生活一定會非常累。可事實卻完全相反。當我從超市買了洗髮水出來,我可以什麼事也不想地回到宿舍,也可以沿路思索洗髮水的品牌戰略。當我坐在公交車上看到車外的公交站台廣告或者其他公交車的車身廣告,我可以心不在焉地瞥一眼,然後忘得一乾二淨,或者只記住廣告上全智賢的性感Pose和姚明的憨厚一笑,也可以用接著坐公交車的時間去揣摩那個廣告的創意,去嘗試著修改那個廣告的文案內容。同樣是走回宿舍,同樣是接著坐車,少想一個問題根本就不會讓自己更輕鬆一些。我想,對於一個喜歡思考的人來說,如果用這些時間來考慮更深層的東西,應該會從這種思考中得到一種快樂和滿足吧。不管你將從事的是技術、市場還是別的什麼性質的工作,如果能夠養成一個勤于思考身邊小事的習慣,你所能得到的將遠遠不止是一份日化或者廣告行業的工作。你應該看到過交警站在路邊檢查車輛的場景,因為很多車輛都不按規定繳納相關費用,所以交警只好在路上對過往的車輛進行逐個檢查。可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方案:通過攝像機將過往的車輛拍攝下來,並通過連接到電腦而自動識別出其車牌號碼,然後馬上連接資料庫,判斷出這個車牌號碼是否已經繳納相關費用,如果沒有,就立即發出報警聲,交警便趕緊進行追捕。這個方案看上去有點兒理想化,但是,前幾天一則新聞說北京的交警已經擁有這種裝備了。我想開發出這套設備的人最初肯定也是從日常生活中產生了一個想法,然後將這個想法付諸實施,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產品。   只要你善於思考,生活中可以讓你發現這種市場空缺的機會實在太多。如果你同時擁有文曲星和手機,你是否考慮過將這兩個產品合二為一從而讓手機擁有電子詞典的功能?很多家長對現在的中小學教育非常不滿,反而希望孩子能夠從小學習四書五經琴棋書畫,那你是否考慮過要開設一所復古的私塾或者書院?孕婦往往需要一定的運動量,但如果沒有專業的健身指導,運動的效果可能不甚理想,甚至可能出現危險,那你有沒有考慮過畢業以後開一家專業的孕婦私人保健顧問機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如果缺乏這樣一種思考,你或許就永遠只能在別人的公司打工,根據別人安排的工作計劃按部就班地完成;但如果你能通過一件小事敏感地把握住寶貴的商機,你或許就找到了一座寶藏,你的人生也將因此而變得輝煌。(大學之大不在大樓)一批又一批的大學生帶著對大學的自豪和神往踏進了校園,而四年以後,學校卻像趕走叫花子一樣將這些人趕出了校門。   或許這樣的比喻過於刻薄,但這卻是我作為一個過來人的切身感受。畢業的時候學校不會關心自己的學生將何去何從,不會關心從自己的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產品有沒有銷路,他們只會通知所有的畢業生必須於6月底或者7月初某個確定的日期之前搬出宿舍,只會關心還有哪些學生沒有繳清學費所以需要扣押畢業證和學位證。到了那個時候,你還會有心情關心學校的教學樓有多漂亮嗎?你還會留戀那間住了四年的舒適的宿舍嗎?   過客。只不過是一個匆匆的過客。(讀大學,必先讀大師)在課堂上要盡量抓住機會跟老師交流,甚至要敢於理直氣壯地跟老師辯駁。越是有學問的老師,往往越是虛懷若谷,你可以放心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很多問題可能在你腦海里困擾了很久,在你表述出來以後,老師三言兩語就為你廓清了,很多你堅持已久的觀點也可能會在老師輕描淡寫的分析之後被你摒棄或者修正。在這種時候,你不但會切實感受到老師的魅力,更能享受到與其進行思想碰撞所帶來的樂趣。(圖書館:大學的心臟)雖然借一本這樣的書並不會浪費你任何錢,但是浪費的時間可是再多的錢也買不回來的。對於那些膚淺的純粹是炒作的圖書最好是敬而遠之。 有一位做業務員的朋友很喜歡老莊哲學,對道家思想也頗有心得。有一次他去拜訪一位重要的客戶,因為客戶正好在看書,所以兩個人就從看書談起。客戶問這位朋友:中國古代文化中你比較喜歡看哪方面的書?朋友答:老子和莊子的書我比較喜歡。話音剛落,客戶便眉飛色舞起來。二人關於道家思想談了幾個小時,而生意的事情似乎拋諸九霄雲外了。後來這位朋友自然順利地簽下了那個case,而且跟客戶還成為了莫逆之交。   或許有些讀者看到這裡便會暗暗告訴自己:我也趕緊去圖書館借《獨秀文存》,去找老莊的書。可是,你怎麼知道你以後的上司一定喜歡陳獨秀、你的客戶一定喜歡老莊呢?如果他們喜歡的是孔孟、孫子或者康德、黑格爾呢?編張只有一個網眼的漁網或許也能捕到魚,但這靠的純粹是運氣。要想每次都能捕到魚,那就必須要編織一張足夠大的網,儘管每次網到魚的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網眼罷了。(讀大學,還要學會「讀同學」)(人生規劃:三岔路口的抉擇)要想走更遠的路,既要馬不停蹄地趕路,還要盡量不走彎路。不走彎路就是捷徑。為了不走彎路,一開始就要明確自己的目標,並且矢志不渝地朝著這個目標前進。沒有目標註定要兜圈子,目標不能恆久也照樣可能南轅北轍。不思進取自甘墮落的人我們或許會「怒其不爭」,而自強不息勤奮刻苦的人如果因為走了太多的彎路而最終一無所獲,我們更加會「哀其不幸」。 每個人大學畢業以後有三條可供選擇的路:仕途,商界,學術。當然,上面這種分類在邏輯學上未必會很周延。有一些職業,譬如醫生努力就會有結果,但不一定是好結果不管你是什麼專業,都有必要適當學習一些關於經濟、經營和市場等方面的知識,並通過《中國經營報》、《南風窗》、《南方周末》之類的大眾報刊雜誌大致了解目前中國各個行業的情況,還需要對身邊的經濟現象勤于思考,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商業思維。公關部經理非但不是建築學或土木工程等專業的畢業生,而且連大學學歷都沒有。她只是一個高中生,但言談舉止和工作能力似乎絲毫不遜色於身邊的每一位大學生,收入水平自然也就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這一切徹底動搖了我在來深圳之前關於專業、學校和學歷的看法。後來找工作的時候我再也沒有背負專業的包袱,而每一家用人單位的面試官也從來不曾糾纏於我的專業,雖然「思想政治教育」六個字赫然寫在我的簡歷上,可是,面試官卻一直無視它的存在。他們共同關心的只是我曾經的工作經驗和我所具備的內在素質,只是我曾經做過什麼,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術業必有專攻   一個蘿蔔一個坑所以說,在用人單位的眼中,十個百分之十並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  千招會,不如一招熟 營銷產品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便是「核心競爭力」,也稱作「品牌核心價值」。而對於大學畢業生來說,求職的過程就是一次自我營銷的過程。為了讓自己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必須讓自己具有足夠的「核心競爭力」。說白了,就是要讓自己擁有一項有效專長。顧名思義,有效專長包括「有效」和「專長」兩層意思。專長不限於所學的專業,只要是能夠讓自己勝任一份工作的專門知識或者特長都屬於此處所說的專長。至於以本專業以外的專長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其實就是一個跨專業就業的問題。 一個技工能熟練地操作一台機器,一名廚師能燒出一盤色香味俱全的好菜,而作為大學生的你能做些什麼呢?技工和廚師都憑藉他們的專長而搶手,如果你也有自己的專長,你肯定照樣成為人才市場的香餑餑。我並不是在鼓吹大學生都去做技工或廚師,但是退一萬步講,如果不具備別的更好的專長,大學生通過做技工甚至做廚師來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又有什麼不可以呢?「買一送一」這種促銷方式在商業領域早已屢見不鮮,那為什麼不將這種思維運用到自己求職應聘的過程中來呢?不過請別誤會,我的意思不是說要你帶著另外一個人去應聘,面試的時候告訴用人單位如果聘用你就可以免費擁有另外一個勞動力。我的意思只是:請不要除了專長之外就一無所有。換句話說,你應該擁有專業以外至少一項特長。專業是你要賣的東西,而此外的特長則作為非賣品免費贈送。在別人只賣牛排的時候你卻在賣牛排套餐,除了牛排之外還有色拉和咖啡奶茶。在價格大同小異的情況下,你想不熱賣也不行了。如果現在有人穿著Esprit在你面前炫耀,你大可不必去買一件Apple來掙回面子。只要你不斷努力,幾年以後當你開著Benz去自己的公司,你會突然發現這個人正在擠公交車呢。(兼職)我大學四年基本上是在圖書館和教學樓度過的,雖然參加過一些社會實踐,但花掉的精力非常有限,幾乎沒有影響到我每天10個小時以上的自習。我一直認為,學習便是學生的工作,如果勤工儉學、兼職工作在大學生活中佔據了更主要的地位,那就丟掉了一個學生最本質的東西,捨本逐末了。這世上有掙不完的錢,自然不用急於去掙;而工作經驗在畢業以後也有的是機會去積累,可能讀大學時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好不容易才學會的東西,畢業以後很快就學會了。而讀書則不一樣,當大學畢業踏出校門以後,就很難再像大學畢業以前一樣讀書了。一方面是因為為生活奔波,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心情;另一方面是因為沒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沒有了安靜的圖書館和明亮的教學樓,也沒有了可以一起探討的同學和良好的學習氛圍。   大學期間絕對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好讀書的時光。這一點我在大學畢業以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學校的時候我可以一大早就拿本書坐在嶽麓山的某一棵古樹下晨讀,而工作以後卻必須一大早就去擠公交車上班,以防遲到被扣了工資;在學校的時候我雖然有經濟上的壓力,但畢竟不用完全自食其力,更多的時候可以拋開錢的問題而毫無顧慮地潛心到學習中去,而工作以後卻不得不面對每天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要掙錢交房租買家電還要給家裡寄錢;在學校的時候坐在圖書館的自習室里還會挑剔光線不夠好或者偶爾有點噪音,而工作以後能坐在上下班的公交車上看書也已經是一件非常滿足的事情了;在學校的時候任何三教五流天文地理的書我都會有心情而且有時間去找來看,而畢業以後我家裡那些哲學之類的跟工作沒有直接關係的書基本上沒有翻動過了……   有些東西你畢業以後將用幾十年去學,所以不用急於去學;而有些東西你走出校門就再也不會有機會去學了,所以一定要抓緊去學。可以在學習之餘從事一份合適的兼職工作,但請不要在工作之餘回到校園做一名兼職學生。(交際)  人際交往能力可以大致地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溝通表達、交際應酬、察言觀色等方面的能力,第二種是拓展、維護交際圈並整合人脈資源的能力。這兩種能力雖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畢竟存在某些方面的區別。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你坐火車的時候跟坐在旁邊的人交流溝通,這是第一種能力;而你在跟他交流以後保持長期的聯繫並在合適的時候讓對方給自己事業上某種幫助,這便是第二種能力了。姑且把這兩種能力分別稱為「交際」和「人脈」吧。以下是我編寫的一份關於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測驗題,請回答「是」或者「不是」。因為我並沒有接受過非常系統的心理學教育,所以題目的設置可能不夠科學,但是對於你評估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應該會有所幫助。   1. 你在別的班級、別的院系是不是有很多朋友?   2. 你跟老師在課堂之外有接觸嗎?有沒有登門拜訪過一些老師?   3. 在你缺錢花的時候會不會有很多同學願意借錢給你?   4. 在同學聚會上,你是不是總能成為一群人中的關鍵人物?   5. 在火車上你會跟旁邊的人聊得很投機嗎?   6. 如果你在火車上跟某個人聊得很投機,下了火車以後你會與他長期保持聯繫嗎?   7. 你是否願意擔任會議主持人或者活動組織者?   8. 當你去找學校領導簽字或蓋章,你是不是自始至終一點兒緊張的感覺都沒有?   9. 你能比較敏銳地察覺別人說話時的弦外之音嗎?   10. 跟別人交談的時候,你能夠掌握話題的主動權嗎?   11. 你能不能跟你非常討厭的同學心平氣和地聊天?   12. 課堂即興發言的時候,你能條分縷析並用一二三來歸納自己的觀點嗎?   13. 如果讓你到陌生的宿舍去推銷一本書,你能不能非常輕鬆、自然?   14. 你知道你的朋友們在飯局上分別喜歡點什麼菜嗎?   15. 你會不會經常性地主動與中學時期的朋友保持聯繫?   16. 你是不是一個比較有幽默感的人?   17. 當你拒絕一個向你求愛的人以後,你們還會是關係密切的朋友嗎?   18. 你是不是說話非常謹慎,並且在醉酒的時候依然如此?   19. 對於曾經得罪過你的人,你能不能原諒他?   20. 當你邂逅一位久未聯繫的朋友,彼此都忘記了對方的名字,你能讓雙方都不尷尬並且很含蓄地知道對方的名字嗎? 以下幾個方面的品質是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有必要具備的:  積極進取,奮發向上    不卑不亢,虛懷若谷   在不是很有必要裝牛B的時候,盡量讓自己謙卑一點吧,這種品格會讓你受用終生。  心胸寬廣,熱情大方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建立守信用的形象 增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人際交往的技巧是一個非常龐雜的話題,囿於篇幅,在這裡只能結合我的切身體會做一些簡單的列舉,掛一漏萬在所難免了。   1. 多給別人鼓勵和表揚,盡量避免批評、指責和抱怨,不要逼別人認錯。   2. 要學會傾聽。不要說得太多,想辦法讓別人多說。   3. 如果你要加入別人的交談,先要弄清楚別人究竟在說什麼。   4. 交談之前盡量保持中立、客觀。表明自己的傾向之前先要弄清楚對方真實的傾向。   5. 注意對方的社交習慣並適當加以模仿。   6. 不要輕易打斷、糾正、補充別人的談話。   7. 別人有困難時,主動幫助,多多鼓勵。   8. 不要因為對方是親朋好友而不注意禮節。   9. 儘可能談論別人想要的,教他怎樣去得到他想要的。   10. 始終以微笑待人。   11. 做一個有幽默感的人。但是在講笑話的時候千萬不要只顧著自己笑。   12. 做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   13. 跟別人說話的時候盡量看著對方的眼睛,不管你是在說還是在聽。   14. 轉移話題要盡量不著痕迹。   15. 要學會聆聽對方的弦外之音。也要學會通過弦外之音來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16. 拜訪別人一定要事先通知。   17. 不要在別人可能忙於工作或者休息的時候打電話過去。除非是非常緊急的事情。   18. 給別人打電話的時候,先問對方是否方便通話。   19. 一件事情讓兩個人知道就不再是秘密。   20. 你在背後說任何人的壞話都遲早有一天傳入這個人的耳朵。   21. 不要說尖酸刻薄的話。   22. 牢記他人的名字。養成偶爾翻看名片簿、電話本的習慣。   23. 嘗試著跟你討厭的人交往。   24. 一定要尊重對方的隱私,不管是朋友還是夫妻。   25. 很多人在一起的時候,當你與其中某個人交談,請不要無視其他人的存在。   26. 要勇於認錯。   27. 以謙卑的姿態面對身邊的每一個人。   28. 給予他人同情和諒解。   29. 儘可能用「建議」取代「命令」。   30. 不要輕易做出承諾。承諾的事情就一定要儘可能做到。   會說話,就能減少奮鬥三十年(鍛煉發言)(人脈競爭力)在當今這個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的時代,每個人的能力往往都局限於某一個,或者是某幾個有限的領域裡。一個思維敏捷巧舌如簧的律師可能疏於業務能力,一個善於管理的企業家可能不懂融資技巧,一個技術精湛的專家型商人可能缺乏商業思維,一個能力出眾的公務員可能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這種局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但是不可能徹底突破。沒有人能夠成為一個無所不能的超人。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利用別人的能力,自己不足的地方要能夠通過別人的能力來加以彌補。   打一個簡單的比方吧。假如有兩個人被拋棄在了一個荒島上,第一個人善於從大自然中獲取食物,比如捕魚、打獵,而第二個人善於製造木船。只要兩人能夠並肩合作,第一個人讓第二個人分享他捕獲的食物,再搭乘第二個人製造的船隻離開荒島,他們就都能夠生還。在這種情況下,第二個人就相當於擁有了尋找食物的能力,第一個人也就相當於擁有了製造木船的能力。   所以說,我們每個人擁有多少能力,並不只是說這個人單獨呆在一個地方能夠做些什麼,還包括他能夠通過別人做些什麼。只要別人的能力能夠為他所用,那就相當於是他的能力。與此極為相似的一點是,當我們說某個人有多少錢,不只是說他擁有多少錢的所有權,還應該包括他擁有多少錢的使用權。就算他自己沒有錢,只要他能夠借到很多錢,我們就必須承認,他是一個有錢人。人脈的經營與整合   需要強調的是:毫無誠意的點頭之交等於零。人脈是需要經營的,也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並不是交換一下名片就稱得上是人脈了。許多人對人脈競爭力的重要性並沒有深刻的認知,通常也不願花時間在上面,往往到了關鍵時刻才發覺自己的人脈資產太少。   我大一的時候曾經收到過一封來自老同學的信。那個同學從初一到高二一直跟我是同班,文理分科以後我們也還經常一起踢球。高考他考上了湖南醫科大學,跟我在同一座城市,後來學校合併以後還跟我成為了大學的校友。可是,他的那封來信我一直沒有回。起初是因為沒時間,後來竟然忘記了。   畢業以後這個同學留在了學校的第一附屬醫院工作,雖說是學校的附屬醫院,可那絕對是全國最好的醫院之一。去年我一個親戚要去那家醫院治病,問我在醫院有沒有熟人。我想了一陣子才想起那個六年前給我寫過信的同學。如果我當時給他回了信,如果後來我們一直保持聯繫,我肯定可以非常心安理得地給他一個電話,讓他關照一下我那位前去就診的親戚,可是,我竟然找不到他的聯繫方式。就算有他的電話,我也是不好找他幫忙的了。如果非要厚著臉皮去找他,他也未必會幫我這個忙吧。整合資源的過程就是將人脈從一種潛在資源變成現實資源的過程。這需要經常梳理自己的人脈,對自己交際圈裡的人都有比較深入的了解,知道每個人在哪些方面有他獨特的價值。這樣一來,在自己能力有限而需要找人幫忙的時候,才會知道該去找誰。有些人朋友遍天下,但是當自己有困難的時候卻不想去找朋友,或者不知道該找哪一個朋友,這樣的話,朋友就永遠只是朋友,無法成為對自己的事業有用的人脈資源。(學歷)「在我們看來,博士雖然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但我們更會選擇像本科生、碩士生中的技能型、複合型人才。」郭先生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多年,他說,每到招聘時,他們就會收到不計其數的簡歷。以前是本科生居多,碩士生搶手,今年一下子有十幾個博士生來應聘。但是到目前為止,他們仍然沒有通知一個博士生來面試。「企業用人很務實,適合才是最好的,學歷高固然是件好事,但是學歷高不代表能力強。」  對於確實希望通過讀研究生來進一步提高自身能力並且能夠勤奮刻苦的人來說,考研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本科階段學的東西比較基礎,每門課程都只是浮光掠影點到為止,要想針對自己感興趣的某門課程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就可以通過研究生教育來實現。 在內地一些城市,很多用人單位都會存在盲目的「文憑崇拜」,一份專科生足以勝任的工作卻偏偏要求應聘者具有碩士以上學歷,似乎這樣一來就顯得自己單位非常有面子。我大四的時候學校組織了一場規模較大的招聘會,招聘會上很多不知名的公司都要求應聘者具有碩士以上學歷,還有很多職位要求博士學歷。事實上那些職位的月薪最多兩千來塊錢,一個不算優秀的本科畢業生就足以勝任。   記得有一家工藝品公司要招聘一名行政文員,職位要求竟然是:女,碩士以上學歷,英語6級,五官端正,身高162cm以上,文筆優美,端莊大方。靠!分明是招聘高級妓女!我在深圳見到很多文員不符合上述任何一項條件,學歷甚至可能只是初中,但她們絕對是非常稱職的文員。所以,千萬不要因為有一些無賴公司盲目追求高學歷而覺得本科生一無是處。就算讀了博士進入那種公司又怎麼樣呢?這種跳樑小丑一般的公司只不過是需要招聘一些高學歷的人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它們根本不可能為真正的人才提供任何鍛煉能力的機會和施展才華的舞台。   幾乎所有的大型企業與這些盲目崇拜高學歷的公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華為、UT斯達康、戴爾、諾基亞、寶潔、摩托羅拉等著名企業的絕大部分擬聘職位對應聘者的學歷要求只是本科以上。既然這些公司都沒有要求應聘者必須具有碩士學位,那就證明,讀研究生絕對不是實現個人價值的必經之路。既然如此,考研失敗還有什麼大不了的呢?為了一個碩士文憑而「為伊消得人憔悴」又何苦呢?當你遭遇了考研的失敗,大可不必一年又一年地重來,另外走一條路你會發現別有洞天。 有一句話是這樣描繪大四學生的:保研的過著豬一樣的生活,求職的過著狗一樣的生活,考研的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我想很多考研成功的人從他們得知被錄取的那一天開始也像保研族一樣過豬一樣的生活了吧。像豬一樣吃了就睡、睡了又吃,無憂無慮優哉悠哉,這種生活當然非常愜意,可是,當他們享受這份愜意的時候,那些在求職或者工作的同學已經用經驗和磨礪將他們遠遠地甩在身後了。  選擇在什麼地方讀研究生,這也是一個不能不提的問題。一般來說,在某個地方讀書就有利於在那個地方就業。假如一個武漢大學的研究生想去上海發展,他畢業的時候當然可以去上海駐紮下來找工作,但是駐紮一個星期只有一個星期,駐紮一個月也只不過是一個月,跟上海高校的學生比較起來明顯處於劣勢,經濟方面的成本絕對要高得多,而且由於對上海不很熟悉,應聘的成功率也可能要低一些。而反過來的話,一個復旦大學的畢業生要想在武漢找份工作可能就不如武漢大學的畢業生方便了。所以,我建議考研報名的時候最好先考慮自己以後想去什麼地方工作,然後盡量報考這個地方的大學。當然,前提是這個地方有讓你比較滿意的大學。
推薦閱讀:

孩子,為什麼你要讀書?一個父親給孩子的一封信

TAG:大學 | 讀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