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多圖:深秋的維也納

2015-11-13 17:03 | 豆瓣:SerenaGu

剛到奧地利三天,就毫無計劃地搭上了從因斯布魯克到維也納的列車。路上才第一次看了看完整的奧地利版圖,對維也納的所有認識大概也僅限於那首《藍色多瑙河》和貝格街19號弗洛伊德留下的那張沙發。那時候的我還沒讀過《昨日的世界》,也沒看過Before Sunrise,絲毫不了解哈布斯堡王朝的興衰史,也更不認識席勒和克里姆特。後來我想,如果不是就這樣把毫無準備的自己丟進了這座城市千百年的興衰榮辱里,或許也不會有隨之而來的那些無預警的衝撞和沉甸甸的回憶。

住的Hostel在博物館區一條不起眼的小街一幢尋常的居民樓里,沿著窄窄的盤旋樓梯上到二樓,和不在家的女主人通了電話之後她神奇地遠程打開了房門。明亮舒適的公寓里有著超棒的客廳和廚房,麵包水果咖啡紅酒隨意取用,書架上堆滿了關於這座城市的歷史書籍和旅遊手冊。本身就只能容納8個人的Hostel加上暑假剛結束的旅遊淡季,房間里幾乎都不見什麼人,早晨起來可以自在地洗個澡出門,晚上回來也可以卧在沙發上翻翻書。

Hostel的公共區域

周圍的街區清靜而方便,同伴和我都覺得驚喜不已。我睜眼就要吃早餐,她睡前必須來一杯,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周圍幾間咖啡館和小酒館裡度過。和一個剛剛認識不久的人24小時相處,彼此之間都懷著對對方的好奇和小心翼翼,回想起來有種好笑的親切。住處附近的其他商店幾乎都是古董店、畫廊和琴行。還偶遇過一場小型音樂會,不算是什麼正式的演出,沒有固定的演奏清單,也沒有確定的結束時間,更像是幾個玩音樂的好朋友隨便騰個地方叫幾個感興趣的街坊領居來湊個熱鬧。金髮的女歌者、穿高領羊毛衫的大提琴手和一整晚沒表情的鋼琴家眉眼中散發著維也納藝術家特有的倍受尊敬鼓舞而略顯傲慢的氣質。觀眾也不同於金色大廳里那些慕名而來的遊客,穿著得體而不做作,言談隨性而親切。

畫廊里的音樂會

說起金色大廳,倒是真的如願以償聽了一場音樂會。才知道原來金色大廳並非一座獨立的建築,而是音樂之友協會大樓的一部分。演奏廳比我想像中小很多,也不像印象中那般金碧輝煌,不論是座椅上的絲絨還是和牆壁和天花板上的裝飾都有著舊舊的歷史感。

金色大廳所在的音樂之友協會大樓

去的那天不是周末,但還是座無虛席,台下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演奏者也都換上了18世紀的服裝戴上了細密反光的假髮。表演的大都是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整場演出也算是酣暢淋漓一氣呵成,只是奇怪的是我竟然有一絲困意,在耀目的燈光下和周遭暖烘烘的空氣中艱難地保持著清醒。

樂手們的演奏技巧都無可指摘,但總有種例行公事然後下班回家的倦

第二天起了大早前往城市西南邊的美泉宮,深秋的早晨刮著微微有些蕭索的風,穿著厚重的毛衣也冷得直跺腳,等太陽慢慢出來了才有心思覺得佇立在晨光中的美泉宮和四周的巴洛克式公園實在是氣勢磅礴。一間間地仔細領略了宮殿里歷代帝王起居設宴的奢華場面,也同時為茜茜公主的過分鋪張和約瑟夫皇帝的過度節儉不禁感到戚戚然。宮殿里有不少以東方古典樣式裝修的廳堂,不僅有鑲嵌著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國式房間,還琳琅滿目地陳列著許多中國青瓷和彩瓷。本身就不太喜歡洛可可風格的裝飾,穿梭了幾十個房間之後更是對這種土豪式的裝潢感到無可奈何的審美疲勞。

美泉宮後山的凱旋門

從宮殿里幾乎是逃了出來,通往凱旋門的山坡不算太陡峭,但修出來的小路卻彎彎曲曲呈Z字向前,等爬到凱旋門裡半露天的咖啡館時也已經累得只想吃點喝點。從凱旋門向維也納老城的方向望去,還能看到高聳入雲的教堂和高低錯落的屋頂,和幾個世紀前油畫上的景緻相差無幾。

凱旋門裡的咖啡簡餐

從山頂俯瞰維也納老城

正午的太陽稍稍偏過去一點,我們在下山的路上誤打誤撞的跑到了迷宮花園,一邊閑扯一邊試圖找到通往勝利平台的正確路徑,繞了一個多鐘頭只好悻悻而歸。

看似簡單得有些愚蠢卻難到讓人尷尬的迷宮花園

下山之後興緻勃勃地找到傳說中不訂位都吃不到的老牌煮牛肉店點了一鍋招牌的tafelspitz,店員拿了一張分割得超級細緻的牛分解圖讓我們選一塊最喜歡的部位,可惜英文德文菜單都看不太懂,最後不好意思地胡亂指了指。

Plachutta精緻又散發著粗獷德奧氣息的菜單

談笑間一整鍋和碎蘋果、芥末、細香蔥、胡蘿蔔一起大火燉好的牛肉就配著烤得焦黃的土豆和黃油米飯一起端了上來。可我實在是對奧地利本土傳統菜肴不感冒,從所謂皇帝最愛的煮牛肉到根本吃不出放了什麼香料的goulash再到吃一頓能撐一天的臉大的炸豬排,都讓我吃得心驚膽戰。

上桌時香氣四溢卻鹹得令人髮指的Tafelspitz

另一道奧地利國民料理Goulash

除此之外,維也納的一切還是讓人嘖嘖稱奇。穿梭在老城的街道里,坐在咖啡館絲絨窗帘背後的沙發上,彷彿也見證了這個國家的一切風風雨雨和興衰榮辱。13世紀末期,隨著哈布斯堡王朝的興起,維也納不斷發展壯大。17世紀經歷了土耳其人的兩次圍攻之後,維也納開始了輝煌的建設時代,巴洛克藝術風格盛行,貴族們紛紛開始建造花園和宮殿。18世紀,瑪利亞特蕾莎母子熱衷於改革,推動社會進步,帶來藝術的繁榮,維也納逐漸成為歐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和舒伯特則將維也納古典主義引領到了頂峰。

手持權杖和國王詔書的瑪利亞·特蕾莎女王

在法國大革命戰爭中,維也納先後兩次被拿破崙的軍隊佔領。後拿破崙戰敗,奧地利外交家克萊門斯梅特涅於1814年發起歐洲列強外交會議,重新調整歐洲政治地圖。1850年,維也納開始擴建,再次呈現輝煌。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小約翰施特勞斯創作出了奧地利的曠世名曲《藍色多瑙河》。此後,雖然奧匈帝國逐漸沒落,但維也納在文化上卻達到了另一個巔峰——維也納現代主義,城市建築方面掀起新藝術運動,繪畫方面有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和埃貢席勒的表現主義,音樂方面則有馬勒和萊哈爾、勛伯格、韋伯恩和阿爾班貝爾格的「維也納第二樂派」,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開創了精神分析學。

如今,那些經過歷史的洗禮和歲月的積澱而得以傳承下來的文化、藝術和建築均得以留存於維也納這座擁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之中。聖斯蒂芬大教堂的背面還是能看得到曾經被破壞的痕迹,但它扔矗立在維也納的心臟位置,被看作是這座城市的地標。馬車載著乘客在古老的石磚上悠閑地踱步,精心布置的花店裡擠滿駐足拍照的遊客,總統換屆選舉的宣傳陣營就駐紮在教堂的左側,旁邊購物街上人群熙熙攘攘,來自世界各地的品牌讓人目不暇接。

晴空下的聖斯蒂芬大教堂和藍天映襯出油畫般的質感

教堂四周供遊客乘坐的馬車

附近的霍夫堡皇宮更是富麗堂皇、氣勢恢宏,在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幾百年間經過多次修建、重建最終演變為如今這座規模龐大的建築群。新近開放的茜茜公主博物館也位於這座昔日的皇宮中,豐富的館藏再現了她戲劇性的一生。大概是小時候沒看過茜茜公主電影的緣故,反正我一點都不喜歡茜茜公主,總覺得她對美貌的過分追求讓人難以理解,她對皇權和婚姻的過分藐視讓她身邊的人頻頻受累。

現今的霍夫堡宮擁有18個翼、19個庭院和2500個房間

從霍夫堡宮兜兜轉轉,很快就走到了位於環形大道上的奧地利國家歌劇院。這座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是一座高大的方形羅馬式建築,現今恢弘的外觀讓人很難想像當年被盟軍燒毀之後的模樣。建築外牆壁上懸掛的巨大屏幕上直播著劇院內正在上演的劇目,外面的廣場上整齊地排列著數百張椅子。即便是在寒意襲人的秋天,廣場上還是坐滿了認真觀賞的人群,許多行人也駐足觀看。

駐足觀看歌劇直播的行人

不得不佩服維也納人的淡然與悠閑,彷彿眼前那天賜的山川風物、咖啡美酒與弦樂四重奏才是生活中的正經事,彷彿時間本來就該用來喝喝咖啡、聊聊最近上演的歌劇、在公園裡的長椅上讀本詩集或者乾脆湮沒在廣場上的人群中欣賞一場免費卻精彩的音樂劇。

花店門口喝咖啡閑聊的市民

離歌劇院不遠就是傳說中Sissi最愛的Cafe Sacher,點了迷你版的薩赫蛋糕,連續吃了幾天厚重的肉食和甜膩的下午茶已經無力再品嘗這個鼎鼎大名的蛋糕了,只想來瞻仰一下這家已有180年歷史的老店。

精緻的迷你版薩赫蛋糕

作為維也納傳奇之一的薩赫酒店

回想起來已經不太記得那一周剩餘的時間都幹嘛去了,大概都在公園裡和咖啡館裡聊著八卦打發掉了。想去藝術史博物館瞻仰一下Pieter Bruegel的真跡, 卻因為一直看錯地圖莫名其妙地順帶逛了國家圖書館和自然歷史博物館。那時候還壓根不認識克里姆特,甚至連那副大街小巷中常看到的《吻》都絲毫沒有留意到,更不懂維也納分離派那一幫人究竟有什麼了不起。滿以為回因斯布魯克做了功課隨時可以再來,卻終究沒能再回到這個相隔僅僅5個小時車程的城市。

藝術史博物館內部令人讚嘆不已的雕刻和裝飾

餐廳里坐滿了步履蹣跚卻精神抖擻的老人

這一路走來,縱使沉浸在維也納的藝術氣息中不能自拔,也著實因為歷史變遷的厚重感而感到有些壓抑。現在的維也納被多瑙河利落地分出新舊兩個城區,無論河那一邊的年輕人喜歡把夜店裡的嘈雜聲弄到多大多晚,無論那些現代建築再怎麼鱗次櫛比地俯視著對岸的古老房屋,維也納的老城區還是保持著最原始的風貌,它的心臟始終是1433年建的斯蒂芬大教堂,儘管奧匈帝國的地圖早已被重新改寫,但維也納依舊像顆巨人的頭顱,縱使失去了軀幹,卻還擁有靈魂;情緒或許偶爾感傷但智慧始終與日劇增,或許也正因為如此維也納才會一邊演奏者浪漫的音樂一邊論述著苦悶深邃的哲學。

城市花園裡休憩的市民

等候地鐵時認真看書的維也納人

從廣闊中歐、東歐各地湧來的天才人物、帶著猶太血統的知識精英、放浪形骸的大藝術家、還有風流絕世的貴族和色藝俱佳的交際花……我們從維也納歷史中所結識的那些如雷貫耳的名字早已變成了石碑上冰冷的字母,但維也納的氣質卻在後人的身上越來越濃厚。街角一家不起眼的小甜品店可能當年專供王室茶點,一個水管工擺弄起樂器的專業程度可能讓你瞠目結舌,哪怕是再怎樣平凡的一個人,維也納的生活也會將他塑造成有性格的終生咖啡客。

甜品店裡陳列的精緻糕點,每一款都有著悠長的歷史

採購完畢回家的老人

勃拉姆斯說過,在維也納散步時千萬要小心,別踩著地上的音符。當我們小心翼翼地穿梭在那些動人的故事之中,感受到的卻遠遠不止音樂的迷人,維也納充滿著散滿的天性和浪漫的靈魂。或許任何華麗的辭藻對維也納來說都是無謂的,因為它始終不卑不亢地堅持著所有沉澱下來的品質,因為它本身就是一隻經典的圓舞曲。

查看原文?版權屬於作者商業轉載聯繫作者
推薦閱讀:

維也納華爾茲技法
說維也納華爾茲&黃浩講解擺盪
維也納大學
維也納,一杯咖啡泡三百年--作者:張耀

TAG:維也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