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沉默是金是一種智慧,那麼守口如瓶就是一種修養

優秀的人懂得守口如瓶

嘴巴有兩大功能,一是進食,二是說話。進食是生命的必需,說話則不同了,可以多說,可以少說,也可以不說。

海明威曾說:「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學會閉嘴。".

有些人心性不穩定,遭遇各種煩惱,積壓到一定的情緒時就想說出來,特別是受人盛情款待時,常會把心裡話傾吐殆盡:「咱們朋友一場,以你我多年的交情,今天我什麼都沒保留,全跟你說了,你千萬不要跟別人說!」說完難免會後悔.

而大多數傾聽者的共性就是都有一張八卦的大嘴巴,保不住你的秘密,很少有人能有保守秘密的涵養,只有少數睿智優秀之人,懂得守口如瓶.

生活中,我們不僅要保存自己的秘密,也要尊重他人的秘密.懂得尊重別人的人,終將贏得別人的尊重。無論何時,保守秘密的人都能受到重用,也能贏得他人的信任。

如果說明知不問是人格魅力,那麼知而不言就是人格的頂級修養.

生活中有些人善於探究別人的隱私,他們並不在乎當事人在經歷什麼,他們只需要談資與傳播。

真正優秀的人,都去做有用之事了,除非那些平庸到極致,低級到惡俗之輩才有時間與精力去探究、去八卦、去攻擊。他們忘了,思想才是不出聲的語言。

而這個世上還有大批的吃瓜群眾習慣依附於他人,沒有自己的思想;習慣跟隨別人瞎起鬨,沒有自己的主見;習慣人云亦云,沒有判斷事情真偽的能力。

文懷沙先生在談「知道」時,曾有一段精闢的論述:有些人受人尊敬是因為知道——知了才道;而有些人則惹人討厭,這是因為不知道——不知卻要道。

古人曾說"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胡說八道,散布流言一直是一種被人們痛恨而又難以杜絕的惡習。不堪忍受人言可畏而所擇自殺的阮伶玉,「狼來了」的故事中的小孩童,他們的悲劇都是嘴巴造成的.

聰明人一定要學會止語

孔子帶他的弟子周遊列國,有一次被困了。整整七天沒吃沒喝,極盡饑寒後,大弟子顏回討得一點米回來,便趕忙拆柴弄飯。

煮熟的當口,孔子發現顏回從鍋中撈出一把飯先吃了,頓時心裡就有了疙瘩。孔子想,一個傳播禮教的聖人,自己的得意門生還有偷吃的壞德行,那真是辱沒了一世盛名。

痛惜之餘,孔聖人靈機一動,等顏回盛了一碗飯畢恭畢敬地呈上來時,朝他吱聲道:"唉,剛剛我夢見祖宗了,要我把飯弄乾凈了給他們吃。』這話裡面暗藏的意思是要看顏回是否會老實交待問題。

然而,事情卻完全出乎孔夫子所料,顏回說:"哪裡還弄得乾淨呢!飯快熟的時候,我想掀開鍋蓋看一看,誰知道上面掉下來一塊黑灰,弄髒了一撮飯,扔了可惜,我就抓起來吃了。』"孔子曉得是自己冤枉了顏回,於是當著眾弟子的面向顏回致歉。

這則故事提醒人們:世人都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也有信不過的時候;世人往往依賴於自己的經驗判斷,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所以聰明人一定要學會止語.

古人說「辭達則止,不貴多言」。這是朱熹一句詩,他告誡世人,言辭只要能表達出意思就行了。

現代人說「流言止於智者,聊天止於呵呵。」這個「呵呵」有著無限大的意義:有人懂得區分是非黑白,永不越界;也有人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更多的是沒有是非觀的人,不知道禍從口出,只顧一吐了之,卻是滿城風雨,後患無窮。

有嘴巴可以說話是幸福的,然而也應了那句名言:「言多必失,禍從口出,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慎言"這兩個字擁有足夠的份量,管得住嘴巴舌頭,才能守得住心靈的大門.

沉墨是金是一種人生智慧,而守口如瓶是一種人格修養!


推薦閱讀:

★見好就收是胸襟,見壞就收是智慧
主日祈禱文:你大而可畏、慈愛憐憫、聖潔公義、智慧權能
老子的智慧
有一本書叫, 平和做人.厚黑做事智慧全集
zxcvbnm159159的【智慧謀略】

TAG:智慧 | 沉默 | 修養 | 沉默是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