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推動讀書十大人物

2011年推動讀書十大人物

方衛平:閱讀像初升的太陽照亮心靈

獲獎理由

  方衛平,當代兒童文學理論界具有代表性的學者之一。方衛平一直以把學院派的兒童文學理論探究與當代兒童的語文學習現場和日常閱讀生活結合起來,作為他理論研究和實踐的主要方向。

  兒童閱讀、大眾閱讀的當代價值、特徵、途徑、方法等究竟怎樣,這也是方衛平近年來學術思考的重要內容之一。圍繞這些論題,近幾年來他陸續發表了《讓閱讀照亮人生》、《兒童文學不應「與童年為敵」》、《把閱讀的快樂還給孩子》、《在閱讀中找到精神的故鄉》等數十篇文章。他在圖畫書等新興閱讀門類的研究、介紹和推廣方面,更是不遺餘力,他撰寫的專著《享受圖畫書——圖畫書的藝術與鑒賞》完整地體現了他關於圖畫書的學術思想和閱讀推廣實踐。

  為兒童和成人讀者選編、推薦、介紹優秀兒童文學作品,讓自己多年的閱讀積累和心得成為一種公共閱讀服務資源,也成為了方衛平近年來的工作重點之一。10年前,他參與主編的《新語文讀本(小學卷)》風靡一時,成為1949年以後最受歡迎的一套課外語文讀本。近年來,他更是傾力編選了《最佳兒童文學讀本》、《最佳少年文學讀本》、《中國兒童文學分級讀本》等廣受歡迎的兒童讀物。

  近幾年來,方衛平還應邀前往蘇、滬、魯、閩、皖、粵、陝、甘、豫、浙等地的學校、圖書館,為兒童、教師和學生父母做了百餘場兒童文學閱讀和語文教育方面的專題報告,深受聽眾的歡迎。

  方衛平一直關注流動兒童、留守兒童這些特殊讀者群體的閱讀生活,體現了這個時代閱讀推廣人的一種重要關切,他熱心組織和支持研究生、大學生赴貧困地區開展閱讀普及活動,帶頭並組織同事向民工子弟學校和孩子們捐贈圖書。

  在方衛平主持下,浙江師範大學兒童文化研究院成為具有一種對世間兒童關愛乃至悲憫情懷的機構。汶川大地震後不久,研究院的老師們就編寫了兒童心理自助圖書,並捐贈送往地震災區。在方衛平身體力行的影響下,研究生、本科生紛紛去給民工子弟小學的孩子講故事、閱讀兒童文學作品;利用暑假與媒體合作,為孩子們放映優秀的兒童電影。這些工作,對於研究院強化「關注兒童、服務兒童」的學術意識,無疑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推薦書目

  《我是白痴》 王淑芬著,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小說透過智障男孩彭鐵男的視角呈現了一個智障孩子眼中的世界。智障給彭鐵男的生活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煩惱,但童年天真淳善的心靈卻足以過濾掉生活的苦澀,留住單純的快樂。小說在幽默的筆法中透出對童年、人性、人生的深刻思考。

  《童年之死——在電子媒體時代成長的兒童》 [英]大衛·帕金翰著,張建中譯,華夏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

  該書是21世紀童年研究領域最重要的一部論著。作者從一個具有相當衝擊力和吸引力的辨題——「童年已死?」開始切入,重點探討21世紀電子媒介環境下童年的生存狀態及其與新媒介之間可能建立的積極共生關係。

  《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歷史》 熊秉真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

  該書從童年史學的角度切入,作者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尋找、發現有關兒童與童年生活的資料,力圖對兒童的歷史蹤影、成長環境、歷代兒童觀以及兒童生活經驗等作出具有史學意義的梳理和描述。

陸世德:用讀書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

常菁:沒有書籍陪伴難以抵達遠方

常菁在北京四中做了14年的副校長,在中斷了15年的初中招生後,2005年北京四中在毗鄰北海公園的新校區恢復了初中部,常菁兼任了初中部校長。她清楚地記得劉長銘校長在新校區第一次初中迎新會上給同學們的三點建議,即讀書、實踐、交友。鼓勵同學們「要讀經典名著,讀原著」。「閱讀經典名著就是向前輩人學習,學習人類文化中最精華的內容。」而這也是常菁在教育管理和教育實踐中推行的原則。

  常菁始終認為,熱愛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個人修為內心、提升境界的重要途徑。無論是學生的進步,還是教師的發展都首先取決於其內心的熱情與追求。在她的倡導下,四中初中部從2006年開始增設了國學必修課,有計劃地讓初中學生誦讀國學經典,學習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組織教師有計劃地研讀人文經典,在專門研究國學的校長助理朱翔非博士的帶領下,每周有專門時間研讀《論語》等經典,感悟經典給予的人文情懷。隨後,四中又承擔了「國學與基礎教育」專題項目研究,並在朱博士的主持下面向全市教師開設了教師人文經典研讀和北京四中國學講堂活動,引領師生煥發內心的美好,堅守精神家園。

  與此同時,四中初中部在學生中廣泛開展經典誦讀、詩文朗誦、國學講堂、傳統節日紀念等活動,讓優秀的經典真正走進孩子內心,讓正確的做人理念在每個孩子心中生根。

  初中生的閱讀是學生人生閱讀一個重要的時期,是閱讀習慣培養和形成的重要時期,為了引領閱讀方向、培養閱讀習慣,四中初中部對全體學生進行了閱讀調查,研究並推出了《北京四中初中部語文組推薦書目》和《初中語文教材學習拓展性讀物推薦》。以這個推薦書目為基礎,指導學生做出了初中三年的閱讀計劃。為了把引領閱讀的事情做得更紮實,四中從2011年開始在初中的校本必修課中排列了「閱讀課」。

  在常菁校長的倡導下,四中初中部讀書氛圍越來越濃郁。師生共讀、家校共讀廣泛呈現,在日積月累中啟迪智慧,溝通心靈。教師讀書沙龍、初中部每周薦書……閱讀已成為很多教師生活中最大的享受,一位青年教師在黨員讀書交流會中談到:「讀書雖然不能增加生命的長度,但能增加生命的厚度。」

除了這些經典作品,還特別喜歡看一些報告文學、勵志書籍,最崇拜的偶像是張海迪,從她身上我汲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從小學到中學,媽媽給我和弟弟訂閱了大量的雜誌,《兒童文學》、《少年文藝》、《環球知識畫報》、《散文》、《讀書》等,每年訂刊花去的錢大約要佔父母全年收入的1/10。那時候人們的工資不高,但父母從來沒有吝惜過。這些陪伴我成長的優秀期刊,一直到今天我都對它們有著揮之不去的深深的感情。工作後,《讀者》、《散文》、《英語世界》這些期刊一直堅持訂了很久。媽媽總是說:讀書帶給你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是的,如果沒有這麼大量的閱讀,我可能沒有足夠的精神力量去戰勝病魔,沒有足夠的勇氣去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種種困難。

  一個人在小學和中學階段養成的閱讀習慣、打下的做人的基礎會影響他的一生,這是我深切的體會。這也是為什麼在今天的北京四中,我積極倡導讀書的一個重要原因。

推薦書目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 [美]帕克·J·帕爾默著,吳國珍、余巍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建立在一個最普通的信念之上:優秀教學不能被降格為技術,優秀教學源自於教師的自我認同和自我完善。在這本書中,帕克·帕爾默帶領著教師,為重新點燃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進行了一次心靈之旅。我們很多人都會忘不了那些在我們年幼時就慧眼識珠的教師,他們發現並調動了我們的潛能——這些才能潛藏得那麼深,竟連我們自己都毫無察覺!一想起那些教師,我們就懷著深深的感激,因為我們知道沒有他們,我們的人生就不會像今天這般精彩。

  《靜水深流》 李小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靜水深流》是作者做人、做事、做企業的點滴感悟提煉,是從孩提時代受中國文化精神的熏染和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的心得,是從師南懷瑾先生的學習體會,也是作者從美國MIT斯隆管理學院開始,學習現代管理科學與思維的一片視野。體現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管理思想的融合。

孫雙金:重構12歲以前的語文

獲獎理由

  孫雙金,1981年從教,1989年在全國首屆中青年閱讀教學大賽獲得一等獎,1992年走上校長工作崗位,近30年來,他從來沒有放棄對語文教學的研究與探索。結束一天繁忙的工作之後,總有他與書籍相伴的身影。這位痴迷於讀書的校長說道:「讀書賦予了我靈氣,讀書賦予了我靈感,讀書賦予了我智慧,在讀書中我找到了當校長的感覺和快樂。」

  孫雙金熱情地號召、鼓勵教師擁抱閱讀。他堅信,教師閱讀是文化之根、專業之根、素養之根。在他的倡導下,北京東路小學建立了「網路期刊資源庫」,讓教師享受便捷優質的閱讀資源;建立了教師讀書時空序列,讓教師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與對話,延展、豐富教師的閱讀體驗。基於多年來他的這些堅持,北京東路小學的老師們親近閱讀、熱愛閱讀,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感覺到天高地遠、景色粲然。

  他有一個夢想,讓孩子們能夠在小學語文學習天地里快樂成長,成為情智和諧發展、人格健全的大寫的「人」。為此,他大膽重構小學語文課程體系,響亮地提出「12歲以前的語文」的教育主張。他極力倡導,要在最重要的人生成長季,投下「國學經典、詩歌經典和兒童文學經典」這語文學習的「三大奠基石」。這聲音一經發出,立刻引起全國小語人的關注,《人民教育》全文刊載,《中國教育報》特別專訪。他主持編寫了校本教材《12歲以前的語文》,精選了造就君子氣質的國學經典,涵養民族氣質的詩歌經典,培養想像力和童心童趣的兒童文學經典。教材出版後,立刻得到了孩子、教師和家長的熱烈歡迎,教育專家盛讚這是一套足以為小學語文教育「壓箱底」的教材。在北京東路小學,孩子們晨間的讀書聲和午間的默讀時光,已經成為了一道絕美的校園風景,這風景更延伸到了學生家裡那柔和的燈光下。在北京東路小學,每年的童話月、詩歌節、親子經典誦讀會等一系列讀書活動已經成為令人羨慕的校園文化;他走出校門,活躍在「市民講堂」等公益活動中,不倦地倡導著一座城市的書香家庭行動;他推動讀書的身影,繁忙地穿梭於全國各地,在短短兩年時間裡,已有浙江、山東、河南、新疆等10多省(區)60多所學校近20萬學生踴躍加盟實驗,共同研究「12歲以前的語文」教育,研究「情智語文」教育主張下的兒童閱讀。

讀書故事

  我是在「文革」中度過小學和初中的,童年時能讀的書真是太少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大姐夫家發現了好多的連環畫,於是圖文並茂的連環畫成了我童年最珍貴的精神食糧。《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赤壁大戰》、《智取威虎山》、《奪印》、《龍鬚溝》……那一本本不管看得懂或看不懂的書,都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真正開始讀書是我考入師範學校之後,一個農村娃走進了師範學校的殿堂,圖書館、閱覽室成了我難捨的寶地。讀的第一本教育專著是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彷彿有魔力一般,我被它深深吸引了。從此之後,這本書我讀了有五六遍,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感悟。蘇氏是引領我進入教育聖地的第一啟蒙人。師範二年級,我一頭扎進《紅樓夢》的世界裡,我讀原著,讀紅學名家的專著。春節放假回家,大年初一,我還沉浸在《紅樓》夢中,連中學老同學到我們家拜年敲門聲都沒有聽到。直到今天依然被老同學嘲笑為「書獃子」。每到放寒暑假,我都背一大摞書回家,父親總是疼愛地說:「孩子,還要出去玩玩啊!」

  我的讀書路線圖是這樣的,讀得最多的書是文學類,我曾在20多歲時惡補了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其次是語文專業類圖書,我對葉聖陶、張志公、呂叔湘、朱作仁等語文專家的論著作過精細閱讀,精讀名著是我收益良多的方法。40歲之後,我比較迷戀哲學類書籍,前兩年我細讀了孔子的《論語》,參讀了《論語今讀》、《論語別裁》、《孔子這個人》、《名家讀論語》、《論語故事》等20多本圖書,曾在全國各地給老師們開講了幾十場《論語》心得講座。

  和同事們相處,我經常問:「你最近在讀什麼書啊?有什麼好書推薦給我看看。」我也經常大力向老師推薦好書。傅佩榮的《哲學與人生》、劉小川的《品中國文人》,都是思想深度力透紙背的佳作。宗白華的《美學散步》、朱光潛的《談美書簡》把我帶進了美不勝收的美學世界,把美學融進教育成了我和同事津津樂道的話題。

推薦書目

  《品中國文人》 劉小川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兩卷本的《品中國文人》是作者在大量文章細讀的基礎上所寫的關於中國歷史上18位文化名人的評述文章。他認為中國文人的生存姿態,生存向度,對當地中國人的生存是一種精神引領。

  《哲學與人生》 傅佩榮著,東方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周國平在推介傅佩榮的《哲學與人生》時說:「哲學課可以是令人生厭的,也可以是引人入勝的,就看誰來上這門課了。」傅佩榮顯然是最適合上哲學這門課的先生了。傅先生對哲學真有心得,而且善於作簡潔清晰的表達,他講授的哲學可以讓畏懼哲思的女性都心生嚮往。愛智慧的你還在猶豫什麼呢?

  《名家談語文學習》 王麗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語文是什麼?語文怎麼教?語文怎麼寫?語文教育的傳統是什麼?語文教育的規律是什麼?當下的語文教師久違了這些真知灼見。品讀《名家談語文學習》,就是真正走進母語,走近母語教育,走進母語教育的規律。

樊陽:師生共享人文之旅

獲獎理由

  樊陽是今年被《中國青年報》、《中國新聞周刊》、《文匯報》、《東方早報》和香港鳳凰衛視等近20家媒體報道,堅持20年通過公益人文講座推進學生閱讀的一位中學語文名師。

  1991年,樊陽從四川大學畢業,在陝西擔任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從那時起,他就發現現行的語文教育體系對書籍閱讀的缺失或空泛,便開始進行這樣的閱讀講座。1995年底,樊陽來到上海,他開始思考怎樣從初中到高中這一人生黃金時代,進行人文底蘊的積累。於是,從1998年起,樊陽開始從初二帶學生直到高三前,將古今中外文學經典按文明發展的序列依次介紹給學生,和他們一起去閱讀經典,交流思想。講座漸漸形成了自己的系統:45節中國古典文學課,從先秦文學講到《紅樓夢》;25節西方文學課,從古希臘神話講到托爾斯泰。

  20年來,樊陽堅持利用周末在家裡開設公益人文講堂,他說:「我作為老師,只是幫他們搭個架子,讓學生學會積累、學會求知、學會看問題,自己才能把大廈建起來。」聽課的學生一部分是樊老師所在學校的初中學生,更多的是已經考進了本市不同高中的以前的學生,還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外校生。一群學生圍著樊陽老師聽課的場景延續了20年,第一批聽課的學生早已走上工作崗位上,實踐著在閱讀中建立的理想。2003屆的一名學生在回憶那段日子時這樣描述:「那是屬於我的思想成長和交流的黃金時期。在那裡,我與竹林七賢相會,他們的做人風格至今影響著我;在那裡,我看見了文明古國繁盛之初的歷史端倪,也一窺大地上重重爭端背後的險惡根源。正是這一席席精神的盛宴在我迷茫又不羈的年輕腦海中埋下了文化與心靈的種子,讓我記得要思辨、要自省……」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樊陽還帶著學生在雙休日走出課堂,名曰「人文行走」,到山陰路感受魯迅精神,到天蟾舞台看崑曲《牡丹亭》,去紹興重溫陸遊、魯迅的人生。他還和學生一起建立了網頁論壇「我的精神家園」,交流讀書心得。這樣,「講座+行走+網路」3者就形成了「人文閱讀講座」的立體推進閱讀的學習網路。

  「語文就是對學生的精神哺育」, 這是名師於漪說的,也是樊陽的理想。他希望在功利的社會大潮下,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獨立的價值觀和人格。

 推薦書目

  《中國哲學簡史》 馮友蘭著,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本書是馮友蘭先生哲學與思想融鑄的結晶,他以有限的篇幅,打通古今,聯繫中外,充滿睿智與洞見。加之這是他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的英文講稿所譯出,所以有著濃濃的課堂味道,讓人彷彿再次回到學校,聽著溫和睿智的長者傳道授業解惑。每篇都篇幅恰好,編排合理,內容詳實,舉例精準,語言通俗,是了解中國文化精髓的一個深入淺出的讀本。

  《教師不可不知的哲學》 林逢祺、洪仁進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

  全書由台灣學人精選了從蘇格拉底到福柯25位哲學家、教育家有關教育的哲學思想解讀,特別針對當代教育面對的傳統師道式微、功利主義盛行的現狀,有針對性的進行闡發,給人啟迪。就像書的題詞所說:「教師學點哲學,有益於治學、授業與修身。」(於漪)中國當代教師要大氣,有胸襟,必須讀讀哲學,要在全面了解人類文明進程的背景下,理解我們的職業,明確我們的人生使命。

  《教學生活得像個」——我的大語文教學》 黃玉峰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黃玉峰老師是教學改革的一個先行者,一個真誠的呼告者,也是一位才情橫溢的真正師者。這裡收集了他對當代教育思考與實踐的精彩案例,我們可以從下面的章節題目中看出他多年的良苦用心:令人深省的「錢學森之問」、成人與「成才」、讀出「文化的底氣」、亦師亦友,甘為春泥等。

陳東強:閱讀點亮古老貧瘠的黃土地

獲獎理由

  一個人的閱讀水平,反映著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一個區域的閱讀水平,反映著一個區域的品位追求。

  陳東強的人生是從圖書開始、由閱讀奠基的。參加工作伊始,他便與圖書有緣相伴相親。8年的圖書館工作經歷,書海漫遊,閱讀推廣,向全社會推介經典好書:編印《讀者之友》、編寫《讀書方法百問百答》和《名人名言論讀書》、繪製各種圖書宣傳畫,開展十佳讀者評選。這些不僅讓他如魚得水,而且使他對讀書的意義和閱讀推廣的價值,有了更多的認知感悟和推廣實踐。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陳東強始終注意堅持知行合一,在閱讀中投身實踐,在實踐中推廣閱讀;始終注重堅持「讀有字之書」與「讀無字之書」、自身閱讀與呼喚閱讀、讀書讀圖與做人做事的統一。

  他選擇與無數熱愛閱讀的新教育人相約同行,全力推進教師的專業閱讀,讓師生「站在偉人的肩膀上前行,站在集體的肩膀上前行」;堅持每年給教師推薦購買一本教育名著,免費贈送,全縣共讀;努力把最美好的東西給最美好的童年,在全縣開啟開啟新的兒童生活方式:晨誦歌賦,午讀典章,暮省反思;努力營造書香校園,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讓學生有地方閱讀,有好書閱讀,有時間閱讀,有師生共讀,有評價促讀,有興趣愛讀;傾力開展名人名篇誦讀、圖書漂流、讀書節等讀書活動,使書香校園成為新農村建設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陳東強始終堅信:好閱讀就是好教育,好教育就是好閱讀,好教育好閱讀就是「一顆心喚醒另一顆心,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

推薦書目

  《小王子》 【法】聖埃克蘇佩里著,馬振騁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肉眼看不見事務的本質,只有用心靈才能洞察一切」,如此這般凝練的語言滲透了作者對人類及人類文明深邃的思索。它所表現出的諷刺與幻想,真情與哲理,使之成為法國乃至世界上最為著名的一部童話小說。

  《新教育》 朱永新著,灕江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

  一群追尋過一種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新教育人的行動願景;一群擁有相同夢想、相同尺碼和相同話語密碼的新教育人的行動歷史;一本全方位闡釋新教育實驗的理念和觀點、方法和步驟,展示新教育美好願景,展示新教育人改變學生生存狀態,改變教師行走方式、改變教育科研範式,改變學校發展模式,幫助教育人書寫自我生命傳奇的行動指南。

  《道德經》 老子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

  《道德經》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無論對中華民族性格的鑄成,還是對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義也日漸顯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學奧秘,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

吳泓:學生的獨立思想從閱讀中來

www.jyb.cn 2011年12月29日   來源:中國教育報

  讀書故事

  我酷愛讀書,讀書對我不僅是享受,更對我的人生產生了直接的深刻影響。我喜歡的書我一定會認真、反覆地讀,並切實地照書中所講在生活中實踐,從而受益匪淺。

  去美國留學前,在中國讀中學、大學時,我最愛讀的是偉人傳紀一類的書,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居里夫人的傳記,真的是震撼心靈!當時我就想,一個女人能做到的,我為什麼不能做到?我的成就可能不如她大,但我的奮鬥拚搏精神完全可以和她一樣。那段時間,我反覆讀的就是十幾本偉人傳記,感覺就像交了十幾個偉大的朋友,這十幾個朋友輪番地激勵我、震撼我!我一生都保持了這種激情和幹勁。

  到美國後,我讀得最認真的書是卡耐基講人性的書,感覺也很震撼。看這些書時,我才發現,原來我以前的很多事都做錯了!原來我對人性的了解是那麼淺!我在這些書感受深的很多地方,寫了許多密密麻麻的讀書心得。讀這些書時,我不斷地自省、自責,不斷地借著書的指導,矯正自己的行為,不斷提升自我。比如,他的書中講,要當每個人都是最重要的人。這個觀點我深深認同,受其影響,我到現在尊重每一個人、重視每一個人、善待每一個人。

  回到中國做基礎教育,我讀得最多、受益最多的是《基業長青》。這本書講,做企業和做人一樣,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價值觀,要有為人類服務的理想和追求,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能為了眼下利益犧牲未來。書中的這些精髓都被我用到辦學實踐中,新東方揚州外國語學校在困境和逆境中能取得成功,深深得益於這本書。

  在辦學過程中,我努力讓老師和學生也熱愛讀書、享受讀書的種種益處。每個學期,我都要求老師工作再忙也要讀一定量的書,並且寫讀書筆記,努力把在書中學到的,用到工作中。在我的影響下,很多部門的管理者開始自己購買一些他們認為好的、對工作有指導價值的書,送給下屬,大家一起閱讀、討論和實踐。

  閱讀對中國孩子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我在辦學的第一年,就把引導孩子閱讀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我抓學生閱讀的一個切入點,就是進行「快速識字」實驗教學。

  中國現在的語文教學,把識字和寫字捆綁得太緊,嚴重製約了孩子早期的大量閱讀,也制約了他們的智力發展。如果能讓孩子們早些認得更多的常用漢字(不必會寫),那麼他們就可以早些進行大量閱讀,對他們的好處會非常大。在這個思路的指引之下,在小學一二年級,我們就開始了「快速識字」實驗教學,幫助孩子用2年時間把小學6年應該認識的字都認識,進而早日開始他們的大量閱讀。

  這個教學實驗進行得很成功,現在「快速識字」已經成了我校的固定校本教程。有了「快速識字」的基礎,加上學校想方設法,以各種活動、各種方式、各種獎勵,吸引、鼓勵孩子們閱讀,我們學校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就讀了很多書,大量閱讀對孩子們的思維、知識面、思想品德等都帶來了很多積極正面的影響。

  現在,熱愛讀書是我校校園文化的一大特色。除了學校的圖書館有大量藏書,每個班都有自己的圖書角,學生們把家中的書拿來,與同學分享。小學的每個樓層還有一個開放的小書吧,也是大家的書大家分享。完成學習任務之後的自由時間,很多都被學生們自覺地用來讀書。很多老師把引導孩子們讀書,作為一項工作重點,綱舉目張,通過引導孩子大量閱讀,推進孩子們心智的全面提升。

  中學生學習任務重,讀書時間相對少一些,但同學們也能擠時間,盡量多讀幾本書。我們還通過各種方法幫助孩子們閱讀。有一次,中學部邀請我為孩子們演講。我把我喜歡的書《成功人士的六個習慣》的精華內容,做成PPT,給初中學生做了一個摘要介紹,引導他們去閱讀這本書。如果他們沒有時間,我把書中的精華講給他們聽,實際上也是在幫他們進行另一種高效的閱讀。

推薦書目

  《中華上下五千年》(4卷) 墨人著,中國出版集團現代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

  這套中華文化普及性讀物不僅僅局限於歷史,而是廣泛涉及華夏五千年中典型的哲學、軍事、藝術、教育等中華文化各個層面的生動介紹。歷史是一面鏡子,映出如今的我們以及身後成功與失敗,榮譽與恥辱。中華文化浩瀚淵深,不斷相承,只有我們能夠緬古懷今,展望未來,才能為民族的歷史畫卷增添光彩。

  《世界是平的》 [美]托馬斯·弗里德曼著,何帆等譯,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

  這本書指出,新一波的全球化正在悄然抹平國度間、種族間、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化。而這種時代的改革將深刻地影響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世界的趨勢誰也不能抗拒,從總統到平民概莫能外。既然人們不能改變世界,只能改變思路,尋找新出路,這也喚醒了我對中國孩子基礎教育進行創新與改革的信念與決心。

  什麼是什麼叢書 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

  這套類似於百科全書的書系是德國家喻戶曉的少年科普讀物。100餘位科學家秉持嚴謹的治學態度,用生動的圖片與注釋為少年兒童架設起堅實的自然科學知識體系。目前,該書出到了第九輯,並且還在有規律地,圍繞時下的知識熱點,不斷擴大這套叢書的知識涵蓋面。它將對青少年的視野開拓和探索精神的培養起到重要的啟迪作用。


推薦閱讀:

UC頭條: 小寶寶和哈士奇你一句我一句交談甚歡,旁邊的大人完全看蒙了
凈空法師:《八大人覺經》給我們講的四類魔事
八大人覺經略說.155(志願出家)
八大人覺經略說.90(懈怠墜落)
難以定論的明末大人物李成棟(14)

TAG:人物 | 2011年 | 讀書 | 十大 | 2011 | 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