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研討《中美關係史》修訂本,分析中美關係會更穩定

在中國的對外關係中,中美關係的歷史不是最長的,但是影響和作用卻是最大的。作為東方和西方的兩個大國,中美關係不僅對兩國本身具有深遠的影響,而且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世界各國間的相互關係,平衡著各方團體的力量,左右著世界格局的形成和發展。因此研究中美關係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而且具有現實意義。隨著備受爭議的美國新總統特朗普上台執政,中美關係再次成為舉世關注的焦點。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如何,將會面臨怎樣的新情況、新挑戰,中美關係在新的國際格局中發揮何種影響,這一系列的問題考驗著中美兩國的智慧。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所著的《中美關係史(修訂本)》,恰逢其時地可以在現實和學術兩端提供歷史的經驗。2月10日,臨近尼克松訪華四十五周年之際,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主辦了該書的新書發布會暨學術研討會,數十位來自國際關係、美國問題及歷史學等領域的學者、專家齊聚上海社科院小禮堂,希望在回顧歷史中,為中美關係的發展提供學界的聲音。

學術研討會現場中美關係學術史上的里程碑三卷本《中美關係史》由美國問題研究專家陶文釗所著,寫作與出版前後歷時24年,全書總計150萬字。第一卷的時間跨度是從1911年至1949年新中國誕生前。第二卷的時間跨度為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至1972年尼克松訪華打破中美關係堅冰時,第三卷的跨度為1972年訪華至2000年中美達成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協議。全書通過對1911至2000年發生在兩國間的重要事件的敘述,揭示了中美兩國外交政策的決策過程,影響雙方決策的一系列國內和國際因素,以及兩國外交政策對世界的影響,勾勒了中美兩國交往的鮮活組織。近年來隨著兩國交往的加深,尤其是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中美關係受到了空前的重視,不僅學者關注,也受到越來越多普通讀者的青睞。「許多讀者建議我們最好能將此書的內容延續下去,於是在2014年我們與陶教授商量,希望他能夠續寫2000年後的中美關係,作為本書的第四卷。陶老師覺得2014年是奧巴馬任期的中段,第四卷還是等到2016年美國政府換屆後續寫比較好,於是才有了本次的修訂。」 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曹培雷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據曹培雷介紹,修訂本《中美關係史》還大量引用了國內外第一手的檔案資料。「尤其是第二卷1949~1972年,引用的國外檔案資料有美國國務院公報、美國總統的公開文件,以及基辛格秘檔1964~1968年美國外交關係文件彙編等。國內方面引用了毛澤東、周恩來的外交文件,這些資料在1999年剛出版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剛剛揭秘的,非常珍貴,通過這些資料的互相印證,披露了許多以前鮮為人知的事實。」同時,又根據陶文釗的最新研究成果,將新史料中尼克松訪華時對台灣問題的承諾補充了進來。在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金光耀看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真正從學術上開始對中美關係展開研究,出了一批著作,但是真正的以通史的視野和通史的框架對中美關係史進行總結和書寫的,陶文釗的《中美關係史》是開先河的著作。在這個意義上,金光耀將陶文釗《中美關係史》視為具有標誌性和里程碑意義的研究,代表了一代學人突破侵華史的敘述脈絡,代表真正的中美關係史方面學術研究的開展,帶動了整個學術史的研究。「所以它對我們這一代學者來說,真的是有很大影響。」金光耀說道。

特朗普特朗普能夠打破中美間既有的遊戲規則嗎?在中美兩國關係史上,既有星條旗參加八國聯軍留下的陰影,也有抗日戰爭中兩國人民並肩反對日本軍國主義建立起來的情誼,當然也少不了新中國建立後兩國長期對抗所積累下來的隔閡與不信任。在那之後重新建立起外交關係的中美兩國也經歷了不少風波、曲折。在上世紀80年代兩國共同反對蘇聯霸權主義但同時也在台灣問題上有過摩擦與鬥爭。冷戰結束後中美關係進入競爭與合作並存的新的歷史時期,隨著中國實力的崛起,中美間的結構性權力矛盾確實在增加,在一些具體問題上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摩擦與碰撞。在上海社科院院長王戰看來,隨著兩國人民的深度交往,中美間的相互依存在進一步加大,經濟已到了誰來離不開誰的地步。「過去45年的歷史表明,合則兩利,斗則兩傷,已成為中美關係中的最樸素但也最真實的真理。」但是,特朗普的上台為中美關係的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楊潔勉認為,面臨競爭和挑戰,特朗普想要再造美國和世界歷史,讓美國重新偉大。在楊潔勉看來,要讓美國再次偉大並沒有問題,但是特朗普錯在顛倒了內因和外因的位置,把美國現在不夠強大的原因歸咎於外因。「恰恰相反,中國改革開放三四十年始終抓住內因這個決定因素,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倒逼自己,僅僅在一代人的時間裡就躍居世界第二經濟體。所以特朗普總統應該多讀讀歷史,在歷史比較中悟出點道理來。但有時候搞房地產的人,悟不出這個道理。」楊潔勉分析道。上海社科院副院長、研究員黃仁偉在談到特朗普目前表現出來的執政思路和策略時,以下圍棋為例分析說,一個野路子選手可能偶然擊敗九段選手,但只能得意一時。「特朗普就是這樣,他把所有的東西打破了,讓你不知道從哪裡下手。」但通過對中美兩國交往史的仔細分析,黃仁偉認為,特朗普的路子再野,也無非是經濟牌、台灣牌、俄羅斯牌。但是這三張牌甫一出手,就發現根本打不下去。 黃仁偉分析道,「中美關係發展四十幾年以來的一系列遊戲規則和基本經驗,並不是輕易可以改變的。歷史會自動產生一種制約因素,也不是個人一廂情願就可以打破的。」

2015年4月,一批抗日戰爭與中美關係珍貴文物亮相復旦大學。新華網 圖不管形勢怎麼變,中美兩國都還是互有需要中美關係發展四十幾年以來的一系列遊戲規則和基本經驗,在陶文釗的研究和觀察中,最為重要的是不管形勢怎麼變,中美兩國都還是互有需要的。1980年代初,陶文釗到美國學習時,當時中美兩國就有關於誰更需要誰的爭論,而在冷戰結束以後,美國人更是覺得美國不需要中國了,只是中國需要美國——中國需要美國的資金、市場,中國市場對於美國來說,還不比上歐洲小國奧地利大。「但是柯林頓政府跟中國打了三年多的交道,才把這一點明白過來,原來不是這樣的,美國也是需要中國的。為了應對一系列的安全、經濟等各方面的挑戰,美國同樣需要中國。所以這才有冷戰結束以後中美關係的重新正常化。「本世紀初,小布希政府一開始,又有一些美國人覺得,中國需要美國,美國對中國沒有那麼大需要。但9·11以後,整個的形勢變了,布希總統和他的核心團隊對中美關係和國際形勢的看法是真的發生了變化。他們的國家安全報告裡面就講到,現在大國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比17世紀民族國家建立以來的任何時候都小,大國之間其實互有需要。

2011年6月,美國資深外交家傅立民在新華社照片前向記者介紹1972年4月參加基辛格在華盛頓會見中國乒乓球代表團的情景。新華網 圖「這點在中國方面是比較清楚的,從改革開放一開始,中國領導人就指出,為了現代化,中國需要美國,需要一個長期穩定的國際關係。」所以陶文釗總結,中美互有所需這個事情並不取決於某一個當權者,或者某一個美國總統的好惡,而是兩國的現實和世界大勢使然。在楊潔勉看來,從特朗普女兒前往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拜晚年,到特朗普與習近平主席通話,特朗普似乎已經在磕絆和阻礙中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學習」。而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認為,不管特朗普路子怎麼「野」,過去八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中美關係發展所形成的基礎,決定了今後特朗普在中美關係中能夠做什麼以及能夠做多少。他預測,在未來,中美關係的穩定性會更強,正能量會增加,成熟度會上升。
推薦閱讀:

面相特徵分析:有鼻節的人的性格、運勢
144類星盤分析:武相在寅申入命
西楚霸王項羽為何會敗給沛縣混混劉邦?楚漢戰力分析
《建祿格》分析
陽宅戶型案例分析:安床安灶,坐向必要

TAG:穩定 | 學者 | 關係 | 分析 | 中美關係 | 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