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雄安新區後,中央又畫了圈,全球第一灣區即將橫空出世?

繼中央決定設立"雄安新區"後,"珠三角"版雄安新區也從設想開始走向實踐。粵港澳大灣區究竟有哪些優勢?如何與世界三大灣區PK?又有哪些投資機會?中央決定在河北保定設立"雄安新區"之後,坊間一直有猜測:同為超級經濟區,長三角和珠三角會不會也有自己的"雄安新區"?此前,浙江省決定在嘉興設立"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示範區","浙江—上海版"的"雄安新區"橫空出世。如今,"珠三角版"雄安新區也正從設想走向實踐。近日,李克強總理會見香港新任特首時稱,中央政府2017年將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從經濟密度、人口結構和區域經濟互補等考量,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媲美紐約、舊金山和東京等成熟灣區的世界級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究竟是什麼?可能很多小夥伴不知道,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正在建設一座史無前例的大橋——粵港澳大橋,等它建成將會成為世界上最長的6線行車沉管隧道,及世界上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預計2017年底完工。屆時,珠江西岸的澳門、珠海到香港的時間將會縮短為一個小時,真正形成環珠三角一小時經濟帶。

粵港澳大橋的修建,將會形成珠江西岸赴港陸路口岸,與珠江東岸赴港的5個口岸形成聯動,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珠江東西發展不均衡問題,將進一步推動珠江西岸城市圈更好的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極大的拉動珠江西岸城市圈經濟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究竟是什麼呢?國際上,"灣區"一般指的是圍繞沿海口岸分布的眾多海港和城鎮所構成的港口群和城鎮群,由此衍生的經濟效應被稱為"灣區經濟"。"粵港澳大灣區"具體指的是從珠江西到珠江東,深圳河到香江水,珠三角的9座城市與香港、澳門兩個特區。城市群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目前,灣區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世界銀行的一項數據顯示,全球6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入海口區域。

美國的紐約灣區是世界金融的中樞,人口達到6500萬,佔美國總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達到90%以上,製造業產值佔全美的30%以上。舊金山灣區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高科技研發中心之一,擁有全美第二多的世界500強企業,"矽谷"即在此。從這些知名灣區的經驗來看,相比較內陸經濟帶,灣區經濟往往具有顯著特徵:開放的經濟結構、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強大的集聚外溢功能、發達的國際交往網路。"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方向在哪裡?"一帶一路"的心臟地帶輸送經濟活血最近,美韓部署"薩德",朝核問題針鋒相對,與此同時中國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不難想像,這將是一盤戰略大棋。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和審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於政府工作的報告,總理在報告中指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改革開放以來,由於歷史及區位原因,粵港澳大灣區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的核心區域之一,形成了以港澳為國際窗口,以廣深為區域中心, "廣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多城市聯動的城市經濟圈。2014年人均GDP接近2萬美元,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由此看來天時、地利、人和都已具備,因而粵港澳大灣圈當前的發展方嚮應該是瞄準國際一流水水平,對飆世界頂級灣區,打造都市圈界超級巨無霸。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方向:當前國際形勢錯綜複雜,逆全球化潮流和保護主義抬頭,中國政府堅定不移地以"一帶一路"戰略行動推動全球化進程。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以其特殊的歷史文化、區位優勢背景,承擔著國家"一帶一路"擴大對外開放的戰略意圖。以全球化包容性增長為新的站位,倡導國家全球化治理新模式,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一帶一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新支點"。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已經形成以香港、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立體式交通網路。境內擁有香港國際機場、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為中心的三個國際化空港,配套澳門機場、惠州機場、蓮溪機場,形成三核三輔的空港體系。可以承擔區域性乃至華南地區的航空運輸需求。

充分發揮粵港澳地區航運優勢,以珠江航運帶動內陸地區,尤其是西南地區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地區內陸航運與國際航運承接作用,將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縱深支撐覆蓋到整個華南地區。同時境內通過京九、京廣等諸多鐵路,形成以廣州為中心,聯通全國的高速鐵路網路。尤其是廣州至昆明的高鐵開通後,進一步有利支撐了一帶一路戰略,正在逐步形成珠三角與東南亞的陸路交通網路,相信不久的將來,小夥伴們就可以坐著高鐵,開開心心的開赴新馬泰旅行了。未來,這裡將是"一帶一路"的心臟地帶,隨著陸路、航運、航空交通系統的進一步發展,將充滿活力的經濟之血輸送到全球各地。支撐一國兩制對別有用心者的強力回擊一直以來,少數別有用心的人,鼓吹香港經濟衰退,質疑一國兩制的根本國策。其用心是險惡的,也是站不住腳的。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就是對這些別有用心言論的強力回擊!香港、澳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其繁榮穩定從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整個大灣區的發展,只有搞好廣深9市與港澳地區的協同發展,各自發揮自身優勢,相互支撐,才能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的真正騰飛。面對客觀事實,與國際一流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在國際化水平、產業結構、城市功能和人居環境質量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其核心問題是區域協同機制不健全。粵港澳大灣區9+2的城市構成,分屬不同關稅區,擁有不同法律制度和行政體系。作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下的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創新"一國兩制"的區域治理新模式,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保持粵港澳長期繁榮。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需要消除影響要素便利流動、產業合理分工的制度性障礙,打破行政地域壁壘,推進"一國兩制"的新實踐。設計更加符合粵港澳未來發展趨勢的協同機制,根據現行制度,設立區域聯動協同中心可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可以依託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充分發揮廣深的社會創新能力,以廣深9市作為香港產業發展的戰略縱深支持,彌補香港產業結構中存在的不足。正在悄然進軍世界級大灣區打造新型國際化都市圈十八大以來,國家把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與京津冀"自上而下"集中管治空間的模式相比,粵港澳大灣區應該發揮市場程度高、資源配置能力強的優勢,創新"自下而上"多層級城市群空間治理新模式,打造國際化都市圈。

參考國際化都市圈發展軌跡,以及都市圈空間層次發展規律,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在空間上應形成"3+3+3"的空間結構。形成具有層次性,同時兼具協同發展能力的創新型城市布局。深港、廣佛和珠澳構成3個大灣區發展內核,作為珠三角的核心引擎,發揮原本已有的經濟、教育、產業優勢。以"深港莞惠"、"廣佛肇清"、"珠澳中江"構成3個環珠江城市帶,按照都市圈空間層次和模式規律組織空間功能,形成內部梯度集聚、外部高能釋放的大灣區。順應腹地拓展和區域一體化發展趨勢,圍繞3個環珠江城市帶繼續拓展,融合發展構建更大範圍的新型都市區,進一步與鄰近湖南、廣西、福建等省份的合作,以華南地區作為戰略縱深支撐。最終形成3+3+3的粵港澳大灣區都市圈格局。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將由國內的經濟發展引擎,國內人才聚集地,科技與金融穿心地,中國都市圈,逐步發展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匯聚全球人才的聚集地,全球創新創業的活力區,國際型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如何PK世界三大灣區?據廣州日報評論員譚敏分析,當今世界,發展條件最好的、競爭力最強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灣區。比如,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是世界公認的知名三大灣區。相對於世界三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有何優勢呢?

紐約灣區

舊金山灣區

東京灣區1港區粵港澳合作由來已久,具有地理區位上的天然優勢。這個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灣區,是與海上絲綢之路沿海國家、沿線國家海上往來距離最近的發達區域,也是全球最密集的港口群。而作為全國最繁忙的空港區, 去年粵港澳大灣區內機場的年吞吐量已經超過了紐約灣區三大機場吞吐量。粵港澳大灣區從一開始對標的就是世界級灣區。2從產業基礎來看,粵港澳地區產業體系完備,各地分工有特色。在珠三角地區,香港金融業發達,廣州的貿易和物流相當突出,深圳則科技企業眾多,足以與世界級灣區經濟相媲美。3更重要的是,在創新發展已成為全球趨勢的當下,粵港澳大灣區具備了成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潛質。不說香港、澳門,單說珠三角九市,它們的 研發經費支出占粵港澳大灣區的GDP比重達2.7%,和美國、德國處於同一水平線。四、就GDP總量而言,粵港澳大灣區已經達到1.24萬億美元,超過了舊金山灣區,介於俄羅斯和西班牙之間。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郭萬達認為,僅香港和深圳的金融及經濟規模加起來,就可以等同倫敦或紐約兩大全球性金融中心,兩者合作完全可以打造 亞洲的"全球性金融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有多大影響力?從中國的情況來看,粵港澳地區可以算得上是最適合發展灣區經濟的地區之一,似乎有成為第四個國際一流灣區的跡象。來一組直觀的對比,2015年珠三角9個城市的GDP對比中,廣州已經趕超新加坡;深圳已經趕超香港,珠海與義大利的佛羅倫薩相當……"大灣區"一旦建立起來,會成為世界最大的城市帶。

曾有學者測算,若以珠三角9市和港澳2區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主要範圍,其面積約為5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6600萬,經濟總量超過1.4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的舊金山灣區。對外貿易總額超過1.8萬億美元,並且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其輻射半徑可以延伸到中西部多個省份,以及東南亞國家。而灣區經濟不僅強在經濟總量,還強在創新二字。在國際上,灣區城市一般都是區域創新的引領者,最典型的就是位於舊金山灣區南部的矽谷。再披露一組權威數據:不說香港、澳門,單說珠三角9市。它們的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2.7%,和美國、德國處於同一水平線。

兩會前夕,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也提出了"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中國『矽谷』搖籃"的建議。粵港澳的各個城市,都是創新鏈條上不可或缺的環節。比如,香港金融和科技服務業領先,深圳的創新生態完善,珠三角城市大多是以現代製造業為主,再加上通達全國、全球的海陸空交通貨運,完全可以形成從研發、募資、製造、產業化到貿易運輸的創新鏈和產業鏈,打造出一個層次更立體、覆蓋鏈條更全面的科技灣區形態。同時,灣區強調的是高度的區域融合,不同城市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就業機會、消費水平、房價等方面的差異很小,十分接近均衡發展的形態。灣區經濟確定後,灣區內城市將形成一個密不可分且均衡發展的生態系統。未來隨著國家的大力扶持,"粵港澳大灣區"前景不可估量!粵港澳大灣區,不將僅是資源的融合,也是創新科技的融合,更是體制機制的融合,法律制度的融合。接下來,中國將以此為舞台,在全世界的注視下書寫中國的"大國篇章"!讓我們拭目以待!"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投資機會?受上述消息刺激,4月11日臨近收盤,廣東板塊現拉升跡象,格力地產、世榮兆業、珠海中富、珠江實業、粵高速A、南山控股等逾20隻個股漲停,拓斯達、天健集團、廣州浪奇、深振業A等大漲逾7%,沙河股份、粵水電、嶺南控股等跟漲拉升。

此外,午後粵港澳概念股集體拉升。世榮兆業、鹽田港、珠海中富、塔牌集團、深赤灣A、珠海港等漲停。

有機構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有別於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其他國家層面的區域發展概念,其特點不僅在於其面向海洋、承載更多對外開放功能,更重要的意義是跨制度合作。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作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下的區域治理規劃,意義非凡,相關粵港澳大灣區內地產、交通等行業上市公司將最先受益於規劃政策紅利。據人民網,4月19日-21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將率團考察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城市,預計6月底前,就大灣區規劃發展事宜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交意見。可以預見,隨著大灣區規劃的後續推進,這個題材的炒作會反覆、持續。那麼,粵港澳大灣區能否接棒雄安新區?又有哪些投資機會?安信證券陳天誠認為,市場普遍預期粵港澳灣區主題弱於雄安,我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將遵循由點帶面的發展邏輯,遵循由易及難的投資邏輯,從單核城市帶動周邊、到自貿區間互動,進而形成內地九城的統一市場,然後通過中央政府層面的大力推動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統一市場的實現。至於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機會,目前,珠三角地區已經形成了嚴密的限購圈。自3月以來,珠三角的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惠州等城市相繼出台或升級了樓市新政。


推薦閱讀:

BAT入駐雄安新區,雄安新區前景如何?
北京如何打造通州副中心與雄安新區?
趙燕菁:建設雄安新區要有敢為天下先精神

TAG:雄安新區 | 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