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識》雜誌:透視當今歐洲社會民主主義——趙俊傑

2017年12月9日,德國社民黨代表大會在柏林舉行。圖為正在會上發表演說的德國社民黨主席舒爾茨。在最近一次德國聯邦議院選舉中,社民黨遭遇慘敗。

社會民主主義是當今世界上的一種主流政治思潮。在歐洲政壇,英國工黨、德國社民黨和法國社會黨歷史悠久、勢力較強、影響很大。然而,在2017年,英國工黨和法國社會黨都淪落為在野黨,德國社民黨的日子也不好過。其他歐洲國家的社會黨也迎來寒冬,奧地利社民黨和捷克社民黨在近期的選舉中均敗北,奧地利極右翼政党進入政府內閣。這些選戰的政治風向標誌著當今歐洲社會民主主義遭受重創。

歐洲社會民主主義:歷史功績不應否定

19世紀後期,歐洲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隨著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矛盾的激化,社會民主主義思潮興起,它與德國社民黨、瑞典社民黨和英國工黨倡導的社會運動密切結合,對歐洲資本主義制度形成了強大的衝擊力。20世紀上半葉歐洲社會民主主義轉向改良主義,逐漸喪失了工人階級的革命性。但通過議會選舉方式,瑞典社民黨從1917年開始執政,英國工黨在1924年開始組閣,法國社會黨在1936年也上台執政。二戰後歐洲法西斯政權土崩瓦解,在戰爭中因反戰而被取締的歐洲社會民主主義政黨鳳凰涅槃,並在1951年成立了社會黨組織聯合體——社會黨國際,發表《法蘭克福宣言》,闡述了歐洲民主社會主義的目標與任務。

由於歐洲社會民主主義捍衛民主、自由和人權,主張多黨制和分權主義,支持民族解放運動,維護世界和平,社會黨國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同類政黨加盟。到1983年,社會黨國際擁有49個成員、17個諮詢黨和10多個兄弟組織,還有1600萬黨員和1億選民。20世紀80年代後期,其活動和影響範圍從最初的歐洲政壇走向全球,非歐洲成員黨的數量超過半數,遍布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到2004年初,社會黨國際擁有各類成員黨和組織168個、4500萬黨員,其中,50多個成員黨執政或參政。

在歐洲社會民主主義最頂峰的時期,德國社民黨於1969年至1982年、1998年至2005年連續兩次執政,最多時擁有100多萬黨員。法國社會黨領袖 弗朗索瓦·密特朗從1981年至1995年連續14年擔任法國總統。英國工黨從1997年至2010年連續四屆執政,擁有70萬黨員,其中,工黨領袖托尼·布萊爾三度出任英國首相。相比於英法德的歐洲三大同類政黨,瑞典社民黨更值得一提,它成立於1889年,堪稱全世界執政時間最長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從1932年到1976年、1982年到1991年、1994年到2006年,瑞典社民黨總執政時間長達65年。2014年瑞典大選該黨再度獲勝,領袖斯特凡·勒文出任瑞典首相。此外,奧地利社民黨從1970年至2000年、2007年至2017年兩度長期執政。

在歐洲社會民主主義鼎盛時期,無論從社會思潮還是從社會運動來看,其作用和影響力都很大。從社會思潮看,社會黨國際在1989年通過的《斯德哥爾摩宣言》影響力不容小覷。該宣言是社會民主主義的新綱領,強調要在政治、經濟、社會和國際層面充分實行民主,倡導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進入21世紀,社會黨國際依據形勢變化對其綱領作了修改,主張全面接受市場經濟,限制政府在治理中的作用,重視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建立一個多邊主義的國際新秩序。1998年英國工黨領袖布萊爾發表《第三條道路——新世紀的新政治主張》小冊子,並與德國總理、社民黨領袖施羅德等人共同舉辦「第三條道路」國際研討會。他們作為民主社會主義的理論家,系統提出一些以中左為特徵、淡化並變革意識形態的新觀點。諸如:變革和創新是時代的要求;由追求工人階級解放事業的制度社會主義轉變為追求超階級的價值社會主義;奉行相關利益者原則和「不承擔責任就沒有權力原則」。此書一出曾在歐洲社會引發爭議和廣泛關注。

從社會運動看,英國工黨、德國社民黨及瑞典社民黨執政期間,曾經創造了西歐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個奇蹟。布萊爾執政時期,英國工黨政府在經濟政策上奉行介於貨幣主義和凱恩斯主義的中間路線,社會政策上進行改良式社會變革,英國經濟年均增速達3%,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同時吸引了大批來自歐洲大陸的高端技術人才。瑞典民主社會主義「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模式更是讓人津津樂道、羨慕不已。正是歐洲社會民主黨百餘年的不懈努力,才使得工人階級和廣大中下層民眾的勞動條件、工資待遇、生活環境和社會福利越來越好。歐洲社會的繁榮與進步、文明與輝煌同社會民主主義的勃興是分不開的。

歐洲社會民主主義遭遇挫折:特性和光輝逐漸淡去

然而,歐洲社會民主主義近年來開始遭遇挫折,尤其在2017年的「歐洲大選年」,幾個主要政黨在大選中紛紛敗北,標誌著歐洲社會民主主義的「全面潰敗」。2017年4月,法國總統首輪選舉,社會黨候選人伯努瓦路·阿蒙的得票率僅為6.36%,創下社會党參選得票率的歷史新低。6月法國社會黨在國民議會選舉中再度蒙羞,僅獲得29個議席,比上屆擁有的277個議席減少了248席,社會黨總統候選人阿蒙和社會黨黨首康巴得利斯竟然未能當選,創下該黨國會選舉的「恥辱」記錄。9月德國聯邦議會選舉,德國社民黨僅獲得20.5%的選票,比上屆減少了5.2%,創下二戰後該黨歷次議會選舉戰果的新低。10月,奧地利國民議會選舉,奧地利社民黨獲得26.9%的選票,失去了執政黨的位置,而與之聯合組閣的人民黨則超越社民黨成為議會第一大黨。與此同時,捷克議會選舉中執政黨捷克社民黨也遭遇滑鐵盧,僅獲得7.3%的選票。

2017年以法國社會黨和德國社民黨為代表的歐洲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在大選中紛紛潰敗絕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政治經濟及社會原因的。從政治因素來看,歐洲極右翼民族主義的猖獗致使社會民主主義光環不再。英國工黨、德國社民黨及法國社會黨等都屬傳統的歐洲中左翼政黨,它們與歐洲傳統的中右翼政黨英國保守黨、德國聯盟黨及法國共和黨一道,在二戰後輪流執政或聯合執政,曾創造了歐洲經濟高速增長、社會繁榮富強的美景。然而,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當今歐洲社會面臨人口老齡化、財政赤字、債台高築、失業率居高不下等難題,同時還面臨難民危機和暴力恐怖襲擊等問題。在經濟增長乏力、社會矛盾堆積的大背景下,傳統的歐洲中左和中右翼政黨都拿不出解決問題、化解社會矛盾的良方。相反,歐洲極右翼或極左翼政黨則劍走偏鋒,利用社會和廣大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宣揚激進的民粹主義或極端民族主義,提出反難民、反移民、反歐洲一體化的競選主張,贏得越來越多選民的認同。

正因如此,法國總統選舉時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瑪麗娜·勒龐首輪得票率為21.9%,僅次於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而進入第二輪總統角逐。同時,法國極左翼政黨「不屈法國」候選人梅朗雄也在首輪選舉中獲得19.2%的選票。如果把極右翼和極左翼政黨首輪得票率相加則超過41%,說明法國有相當數量的選民不再相信傳統的中左翼或中右翼政黨。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德國大選中,傳統的德國兩大政黨聯盟黨和社民黨得票率相加為53.5%,比上屆大選得票率減少了13.7%。此消彼長,2017年政壇黑馬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在大選中獲得12.6%的選票,成為聯邦議會第三大政黨,而上屆選擇黨還沒有資格進入議會。德國左翼黨也獲得9.2%的選票,如果把德國極右翼和極左翼政黨的得票率相加則為21.8%,說明超過兩成的德國選民已對傳統的兩大中間政黨失去信心。

從經濟因素來分析,歐洲經濟面臨的困境以及中左翼執政黨的決策失誤、政策偏差和改革不力,往往逼得國內的富裕階層移民海外避稅,而廣大工薪階層的繳稅壓力越來越大,最終招致不少選民的反感和反對。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巨大壓力,歐洲傳統的中左翼政黨找不到應對危機的脫困之道,在治國理政中不能給廣大中下層民眾帶來實惠,推行的改革措施又得不到民眾支持,必然要吞下選舉的苦果。法國社會黨在這方面的教訓尤其深刻。2012年法國社會黨在大選中獲勝,奧朗德出任總統。在他上任之初,法國面臨許多經濟社會難題,經濟持續低迷,財政赤字擴大,失業率和貿易逆差均創下戰後歷史新高。當他五年任期屆滿時,法國經濟和社會問題並沒有明顯好轉。他在執政時期的經濟政策忽左忽右,一會兒開徵巨富稅,一會兒將企業部分賦稅強加給個人。在社會政策方面他削減社會福利,壓縮公共開支。這種做法不僅難以化解危機,反而喪失社會黨原有的立場,引起社會各階層的普遍反感,導致社會黨在2017年大選中慘敗。

再從社會因素來看,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助推國家資本主義的新發展,而歐洲傳統的中左翼政黨未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及時變革創新,導致社會危機無法化解。如果說歐洲國家的稅收政策直接導致國際資本逃稅、政府財政入不敷出,那麼歐洲社會面臨的「養老金」問題可以說是陷入了「龐氏騙局」困境。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一些中左翼政黨只好「拆東牆補西牆」,把本該用於研發創新和招賢納智的投資用於填補社會福利的巨額窟窿。結果「養老金」嚴重束縛了投資人和勞動者的積極性。

綜合觀之,歐洲傳統中左翼政黨在大選中紛紛敗北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面對高潮迭起的全球化浪潮,歐洲社會民主主義找不到良方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在治國理政的觀念上與中右翼政黨更加趨同,逐漸失去社會民主主義的特性和光彩,敗北結果就在所難免。德國社民黨與德國聯盟黨兩次聯合組閣,選票一次比一次低就是最好的例證。

歐洲社會民主主義向何處去

曾幾何時,歐洲高舉產業革命的大旗,創造了近現代人類歷史上輝煌的文明,歐洲在二戰後也曾書寫下經濟高速增長、社會安定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篇章。歐洲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在這個歷史階段也留下了彪炳史冊的功績,今天人們談論歐洲文明、歐洲一體化成就以及歐洲社會福利制度,離不開社會民主主義的貢獻。因此,對當前歐洲社會民主主義遭受的重大挫折也應該辯證地看待。沒有歐洲社會民主主義運動,就沒有今天歐洲廣大民眾幸福的生活。當前歐洲社會民主主義面臨的困境也是歐洲傳統的中右翼政黨所面臨的,歐洲債務危機、難民危機及英國脫離歐盟引發的歐洲觀念認同危機,加之極右翼民粹主義的蠢蠢欲動,充分表明當今歐洲社會並非太平盛世,西方資本主義發展模式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西方學者曾經鼓吹的所謂「歷史終結論」可以休矣。

在2017年的法國總統選舉中,執政的法國社會黨遭遇了慘敗。圖為2017年4月23日,在總統選舉第一輪結果揭曉後,社會黨候選人阿蒙發表敗選演說。

由於歐洲社會面臨不少危機,加之傳統中左翼、中右翼政黨的執政地位不穩定,中國國內出現了「西方不亮東方亮」「歐洲形勢一片大亂,唯我獨好」的論調,甚至有一些觀點帶有幸災樂禍的色彩。事實上,當今歐洲同不少國家一樣,正處於社會大變革的時期,各種社會矛盾和利益訴求、多元主義文化和傳統的主流價值觀之間往往會發生碰撞,導致傳統的社會結構和政府職能發生變化。目前,越來越多的歐洲社會民主主義政黨開始關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成就,汲取中國改革開放近40年的寶貴經驗。展望2018年後歐洲社會民主主義的走向,法國社會黨及德國社民黨痛定思痛,會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不斷總結教訓,探索應對黨內危機和治國理政的新方略。畢竟在社會發生巨變、中產階級嚴重分化、貧富懸殊擴大、極右翼勢力崛起的大背景下,作為歐洲政壇「百年老店」的社會黨、社民黨和工黨都需要變革和團結,都需要創新和轉型。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


推薦閱讀:

雜誌 |《三聯生活周刊》
2DArtist概念藝術設計雜誌2017年2月刊
愛爾蘭鉤編花邊衣 雜誌上衣6
【爆笑圖片】如果古代有雜誌,應該是這樣滴
國內外英語報刊雜誌資源--借鑒

TAG:社會 | 歐洲 | 知識 | 世界 | 雜誌 | 透視 | 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