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供養的上師,令人生疑
經論中的確常說「上師是佛」,但是你要知道,是佛的上師,應該是具足法相、真正的善知識,只有這樣的上師,才是跟佛無二無別,而並不是名相上的上師。有些名相的上師,《毗奈耶經》里甚至用毒蛇、盜賊為喻,可想而知,他們能帶給你什麼。
但可悲的是,在現在的社會,多數人沒有智慧辨別:哪個是真上師?哪個是假上師?當以清凈心供養,把所有的東西都供養了以後,有些人才知道,他所供養的對境並不是真上師,那時候他才知道:他把牛糞當作黃金了!一個連戒律、悲心、智慧都不具足的人,哪裡有上師的資格?
要求供養的供養對境令人生疑今天,有個居士一早找我訴苦。她苦惱的,正是她的上師。她讓我看些照片,但我並不喜歡辨別真上師、假上師,再說也辨別不來。不過她也的確可憐,沒有基本的分析能力。
她說:「我是在網上看到的,介紹他什麼什麼……」
我說:「網上什麼都有,介紹也是成千上萬,不僅僅是上師,就算是買產品、找醫生開藥,也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
她說:「應該是真的吧。」
「為什麼?」
「因為上師對我很慈悲,還讓我供養。我自己的手機2000塊,他讓我供養7000塊的。」
這就是她生信心的理由——讓她供養手機。的確,不具備基本觀察能力的人,做什麼都非常盲目。但最主要的還是上師。如果上師們不以佛法和解脫為重,不以對眾生的憐憫作為攝受的前提,只是以「我是你的上師」為由,讓弟子們供養,這是非常悲哀的事!
尤其是,當「上師」自己提出「你要供養我什麼什麼」,一提到這些,我就禁不住生懷疑。也不是說凡是供養都不好,但一般來講,真正的上師,就算是在如今,也不需要很多錢財。因此,本該重視法供養的上師們,現在對財供養這麼重視,還自己提出來,確實很讓人擔憂。
這種擔憂,也不僅是我,前段時間有個居士也親口對我說:「我特別擔憂藏傳佛教的發展。」我聽了還是有些感慨。雖然漢傳佛教也有令人擔憂的地方,但的確沒有藏傳佛教那麼多。藏傳佛教有相當一部分人,他們去漢地的目的,就是為了「供養」。小的方面,手機、電腦;大的話,車子、房子……不知道以後會變成什麼。
但這些主動要求供養的人,你把他作為供養對境,是否真有功德?很難說。
辨別供養對境的錯誤理由照片、前世
剛才說了,所謂「上師是佛」,並不是說所有的上師都是佛,而且,就算是上師,也不是他的話必須句句照做。因此,尤其在「供養」的問題上,希望大家要有智慧,要懂得辨別。
那麼,很多人是怎樣認定他的供養對境的呢?通常而且幼稚的理由,有兩個:照片和前世。
有的人說:「他應該是真的,因為我看了他房子的照片,在佛學院……」
這個人的理由,就是「房子的照片」、「在佛學院」。但是,就算房子在佛學院,佛學院有那麼多房子,到底是不是他的呢?就算是,光憑他房子的照片,能說明什麼呢?
還有人覺得合照有說服力:「你看,他跟這位上師一起照過相,肯定是真的。」其實這也是很愚笨的。佛經里並沒有說,你依止上師時,要看他跟誰照過相。如果是這樣,提婆達多肯定會找釋迦牟尼佛拍張合影,如果當時有相機的話。所以,僅憑照片來辨別,太草率了。
還有人認為上師的前世可靠。但前世的話,我在微博上說過:如果你連他的今世都不了解,何況前世?
即使前世真的是某某「法王」、「國師」,但你要依止的今生的這位上師,他有沒有那些功德呢?沒有的話,前世也只是前世。要知道,佛陀並沒說,你們依止善知識時,必須觀察他的前世;任何大德的教言里也沒說,上師的前世是你今生依止他的條件。
再說,就算真有了不起的前世,但如果今生始終不能復甦那些功德的話,依止的基礎也就失去了。在過去,藏地的確有很多了不起的大德,怎麼看都是佛陀,但他的「轉世」怎麼就變了呢?常聽人說「這是某某大德的轉世,那是某某再來……」,但有時我也開玩笑地說過:「不過那位尊者,他當時可能也不知道自己今生會變成這個人吧。」
因此,要判斷上師的真假,照片也好,前世也好,這些都不是理由,甚至也不重要。
那什麼才重要呢?就是用佛法的道理了解上師。而且我認為,和前世相比,了解他的今世更重要。
我今天之所以說這些,主要是針對某些人對佛教造成的壞影響。當然,出現這種現象,上師和弟子都有責任:弟子的愚昧、上師的貪婪。不了解這些的話,我擔心還會有更多的損害。
如果只是個人的事,也不必多說,這麼大的世界,如法的人,有;不如法的人,也有。但一涉及藏傳佛教,一涉及法王如意寶的傳承,為了避免更多的困惑和不理解,有些不如意的事情,分析一下它的來源和原因,是有必要的;對每個人而言,這些道理也值得深思。
我之所以希望大家思考,是因為壞的影響已經有了。但我從來不認為,所有或者多數的上師是假的,一方面沒有資格,一方面也確實不知道,因為諸佛菩薩的化現本來就不可思議。不過,就修學佛法本身而言,依止善知識的基本方法是有的,而且是要學的。你們也知道,在世間,即使你想找一個老師,找個生意夥伴,甚至談個朋友,也都需要一段時間。既然這樣的人都要觀察和了解,更何況是你世出世間的一切安樂之源——上師了?
如果你在本該觀察的階段,卻像餓狗遇著精肉一樣,盲目「撲上去」供養一切、受灌頂而且依止,但過段時間以後,又愁眉苦臉、哭哭啼啼、四處哀嚎,這樣有什麼意義呢?
岔到哪兒去了?是不是跑題了?
應該也沒有吧。依止善知識的道理,也沒有離開「上師瑜伽」這個大科判嘛。(眾笑)
下面繼續講隨喜的功德。
隨喜是事半功倍的修法我們知道,一般人都重視言行上的善舉,但善與不善的差別,根本不在言行上,唯一要憑自己的發心來定。所以,你不能憑外在形象的大小,來判斷功德的大小。
誠心隨喜勝過不清凈的「廣大善法」比如,當你見到他人行持善法時,不論什麼善法,如果能以清凈的心態看待,不生嫉妒,進而誠心誠意欣然隨喜:「他造了一座佛塔,非常隨喜!」「這麼多人在聞思,隨喜隨喜!」並將這一隨喜的善根,迴向一切眾生及圓滿菩提,那麼,你所積累的資糧,絕對遠遠超過被煩惱所染的廣大善法。
什麼是「被煩惱所染的廣大善法」呢?比如,雖然自己在行善,但見他人行善時,滿懷競爭之心,或者心懷「我定要做如此善事」的傲慢之心等,雖然你也在裝模作樣地行善,但內心始終為希求現世名譽、世間八法的毒氣所充斥。與這種「廣大善法」相比,清凈隨喜的功德,的確是遠遠超勝它的。關於這一點,華智仁波切說,佛在《教王經》中作了詳細說明。
《教王經》,藏文譯本中應該是有的。不過我查了一下漢地的《教王經》,有三個版本,不空、施護都有翻譯,講的多是密法。裡面是有一句「我以隨喜供養故,由是即得速成佛」,但好像並未廣泛開演,所以沒有查到更適合的教證。
這部經我引用過幾次,你們有時間也可以看一下。
要長期聞思佛法學佛的人要重視教理,這是我一直強調的。如果你把心思放在教理上,長期聽聞佛法,這樣就一定會有收穫。
不關心教理,反而關注世間法,這對一個修行人來講,是不恰當的。搞世間法有什麼意義呢?我們已經學佛了,佛法本身又有著極為廣闊的思想,這個時候,你不把它當如意寶一樣地學習、研究和修持,反而在世間學問上花時間,值得嗎?政治、經濟、文化,這些思想就算是有利益,也只是暫時的、偶爾的、範圍狹小的,在這些狹隘的思想上投入精力,有什麼意義?
因此,我個人總是認為,佛教思想才是精髓,才值得畢生努力。我也常常發願:有生之年不離佛法。不僅是自己不離佛法,而且也希望能發揮些作用,講講課,交流一些佛法。當然,作為凡夫人,可能有時候不想講課,但這個我會克服。你們也是一樣,有時候不想聽課、不想學法,這個我理解。煩惱、習氣來了,也很難免。但這個時候一定要對治!要知道,聞思修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是長期的事情。
前段時間,一個漢族和尚來到我的家裡。一見之下,感覺上要比我大十歲。說了些話以後,我問他:「你在這裡呆多久了?」他說:「十年了,一個傳承都沒斷。」我聽了很高興。但後來問起年齡,他竟然比我小五歲。
不過,我還是很隨喜,除了一兩次發心以外,他在十年當中,一直默默無聞地聽受佛法。我想不僅是他,學會中的有些道友也是如此,雖然平時很忙碌,但一直都在認真如法地聞思,這的確需要一種心力。有了這種心力,長期在佛教的氛圍中熏習,漸漸地,相續在潛移默化中就會成長,並實現轉變。
這種轉變,一般而言,短時間內是很難實現的。聽說有這樣的培訓班,第一天培訓初級課程,第二天是中級,第三天是高級,三天完成。但如果只是表示一下,創造一種緣起,也是可以的。否則,甚深的佛教道理,要三天內講完聽完,是不可能的。當然,要讓法融入相續,就更不現實了。
因此,長期聞思修是很重要的。想想我們的煩惱習氣,想想那些業,不說別的,就是你學佛前造的殺生的業,要念多少世的百字明?一頓飯所殺的眾生——活生生地掏出來吃,這一餐桌上的罪業,可能幾百年都懺不完吧!
帶著這麼多罪業,再不努力行善,後世就只有墮落了。我們都知道人生短暫,就像秋天的白雲,一瞬間便了無蹤影了。既然只有一瞬間,那為什麼還不提起正念學修佛法呢?
下面把隨喜講完。
隨喜獲同等之福
恰美仁波切說過:「聽到他人行善時,若舍不善嫉妒心,並以歡喜心隨喜,佛說獲得同等福。」
在聽到他人行持善法時,如果捨棄不善心、嫉妒心,一心一意以歡喜心隨喜,佛在相關經典中說:此隨喜將獲得與彼善法同等的福德。這個道理,與《釋迦譜》[ 南朝僧人僧佑編撰。]中的一個偈頌意義一致:「見他修施時,而生隨喜心,隨喜之福報,與施等無異。」
故《彙集經》云:「三千須彌可稱量,隨喜善根不可量。」《小般若》亦云:「須彌山王尚可稱量,是人隨喜福德不可稱量;三千大千世界尚可稱量,是人隨喜福德不可稱量。」還有《金光明經》也說:「隨喜功德無量無數,能攝三世一切功德。」
因此,隨喜可以說是事半功倍的修法,值得我們隨時隨地付諸實踐。
摘自《前行廣釋》第131課
長按即可關注
官方公眾號:zhibeifw 賬號:智悲佛網
推薦閱讀:
※人生的使命就是創新
※馬航事件給我的人生感悟
※薦號|人生苦短,做好這四件事就是成功
※曾經的熱烈渴望
※智慧的人生(箴言第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