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是我國不可逆轉人口新常態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 教授

南開大學老齡戰略研究中心 主任

人口老齡化是生育率和死亡率水平下降以及平均預期壽命延長所導致的人口年齡結構變遷的結果,表現為總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持續上升。自上個世紀70年代後半期以來,中國的死亡率水平就已經降到7-8‰的低水平並穩定至今;嬰兒死亡率快速降到42‰並繼續下降到目前的13‰;相應的,平均預期壽命從65歲升至現在的76歲;同一時期,總和生育率(相當於每個婦女生育的孩子數)經歷了空前的下降,從5降至1992年更替水平2,並一直保持更替水平之下,目前歐1.7-1.8,由此啟動了人口老齡化的過程。

過去的人口轉變歷程已經確定了未來的不可逆轉的人口老齡化方向與大勢:超大規模,老年人口數量(60歲及以上,下同)現在2.22億,2053將達到最大值4.87億,規模屬世界之最;超快速度,老齡化水平從目前16.1%迅速增加到世紀中葉34-35%,進程是世界最快國家之一;超高水平,本世紀中葉不足3個人就有1個老年人,使中國躋身於全球高度老齡化國家行列;超級穩定,本世紀中葉以後的老年人口數量保持在3-4億,人口老齡化水平將始終徘徊在30-33%。

面對超常規的快速老齡化,我們即擔心規模龐大的老齡人口,也同時擔心老齡人口所佔總人口的比率。單獨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在老齡人口佔總人口比率方面會有輕微的減弱,但是必然的要增加總人口規模和未來老齡人口規模,這個問題就像1+1這麼簡單。在老齡化水平和老齡規模進而總人口規模面前,怎樣取捨才會更合理,更適於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科學理性的考量。

在當前的經濟社會和人口發展背景下,中央完善生育政策的步伐堅定的走出了兩步:2014年開始實行單獨二孩生育政策,2016年開始落地全面二孩生育政策。這樣的政策調整到底會對人口老齡化帶來怎樣的影響,回答這個問題,必須放在總人口變化的大背景下,既要尊重人口發展的客觀規律,又要具有長遠性的視野,公正評價。

1、與人口老齡化的關係。

第一,本世紀中葉以前的老年人口數量不會因生育政策調整而改變。今天的老人是60年以前出生的,今天出生的人口要等60年後才能變成為老人,因此,調整生育政策會直接影響出生人口規模,但是對60年之內(2076年以前)的老年人口規模沒有任何影響。我國老年人口規模,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在1991年達到1億,2015年為2.22億,2025年超過3億,2033年跨過4億,2050年達到4.8億,2053年達到峰值4.87億,比屆時的發達國家老年人口總和還多15-20%。世界上平均每4個老年人中就有1個是中國人。與此同時,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數量從目前2400萬人增至本世紀中葉的1億人以上,佔世界高齡老人總量的1/4。高齡老人是高失能人群,生活的依賴性強,是老年人口中真正需要家庭和社會照料的對象。總之,老年人口規模是六十年以前出生人口數量的慣性規律演進的結果,幾乎是不可更改的常數。

第二,適當緩解人口老齡化,但是人口老齡化趨勢不可逆轉。適度放寬生育政策可以增加總人口規模,從而減緩老齡化進程、降低老齡化水平,生育政策越寬鬆,生育率水平越高,對老齡化緩解程度越大。雖然,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不會影響本世紀中葉以前的老年人口規模,但可以即時影響人口老齡化水平,對近中期老齡化水平有微弱的下降作用,目前的人口老齡化水平為16.1%,預計到2050年能使老齡化水平降低1.5個百分點左右,達到34-35%。當然,世代更替,如果每代人都生育2個孩子,經過3-4代人後,老齡化水平一定會有明顯的降低,推測,2100年可降低老齡化7個百分點以上,全面二孩還可以使達到同一個老齡化水平的時間可推遲1-3年。沒有近中期的微弱影響的積累,也不可能有遠期的顯著下降作用。儘管如此,老齡化水平從10%提高到30%,我國僅用不到40年時間,而英國、法國和美國等西方工業化國家要用100年左右,甚至更長時間,這種急速的老齡化過程,不會因為生育政策調整而明顯放緩。

第三,老年撫養比方面。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可以增加政策落地20年後的勞動力資源的規模,有效減輕老年撫養負擔。全面二孩和現行生育率相比,2050年和2100年全面二孩的老年撫養比(每100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對應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分別為66和63,現行生育率則分別為68和69。

由此測算分析,單獨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緩解人口老齡化的功效有限,也不可能改變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和方向,更不可能逆轉老齡化的趨勢,只是對於緩解老齡化水平具有一定的遠期效果。這種效果,是以出生人口數量和總人口規模的增加來對老齡化進行水平修正和補償的,利弊共存。這樣的結果對未來的社會經濟發展究竟是利大於弊或是相反,僅靠人口測算無法回答。這是一個需要把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綜合考慮在內的範圍更加廣泛的問題。

2、與人口總量的關係。

充分認識單獨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對總人口增加的疊加作用。2015年我國總人口13.75億,如果沒有兩次生育政策調整,總人口會在2027年達到峰值14.0億,2050年減少到12.1億。新生育政策,使人口峰值時間推遲3年到2030年,總人口為14.5億,2050年為13.5億左右。僅僅因為略微放寬了生育政策,短短20-40年,峰值總人口凈增加0.5億,2050年總人口凈增加1.4億。2015年年中,全球只有12個國家人口超過1億,其中,中國和印度的總人口超過13億,美國、印度尼西亞和巴西的總人口為2-4億之間,巴基斯坦、奈及利亞、孟加拉國、俄羅斯聯邦、日本、墨西哥和菲律賓的總人口為1-2億。我國略微放寬了生育政策,30-40年就可以增加一個世界人口大國的人口規模。毫無疑問,這個人口規模對於拉動消費的作用是強大而長遠的,貫穿於從生命孕育、嬰幼兒、少年兒童、青壯年、老年整個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推動經濟增長。與此同時,也加大了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分配的壓力和資源環境配置的競爭性,我們用世界耕地的7%、世界淡水的6%,養育了全球人口的20%,並且在2000年實現了解決溫飽,2010年達到基本小康,現在正在向全面小康邁進,本世紀中葉還要實現現代化,一個一個目標的實現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品質,也正在加大對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壓力。

實行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是關乎人口發展的重大事件,關係到人口發展的諸多方面。除可以適度緩解老齡化和增加總人口外,還可以促進出生人口性別比的下降;有利於延長較大規模的勞動力資源的供給時間,減緩勞動力人口減少的速度;有利於改善家庭的代際人口關係,增加家庭人力資源,改善提升家庭發展能力的人口基礎;有利於孩子教育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實現城鄉生育政策的統一,從而有利於擴大教育基礎設施更好的城市的人口覆蓋面。

3、與人口紅利的關係。

人口紅利是指人口增長變化由快而慢過程中,沉澱在人口年齡結構中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增大,少年兒童和老年負擔又不很重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勞動年齡人口的低撫養負擔為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人口機會窗口,這是一個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在機會。如果能夠配合正確的教育、就業、收入分配、投資等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即可以把潛在的人口機會轉變為現實的經濟增長,收穫人口紅利。

第一,中國的人口紅利不會很快消失。從目前看,雖然人口紅利在消弱,但是中國依然正處在享受人口紅利的時期。2012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15-59歲)規模達到峰值9.4億,在2013年開始,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量轉增為減,但是,勞動年齡人口存量巨大的特徵將持續很長時期。本世紀20年代早期以前,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始終保持在9億以上,本世紀40年代初期期以前一直在8億以上。這只是勞動力資源的底數,未來還會在此基礎上持續擴大,其一,全面二孩政策,新增的出生人口將在2030年以後進入勞動年齡階段,增加既有的勞動力資源,預計到2050年累計增加3000萬勞動年齡人口,增加勞動力資源0.5%。其二,呼聲很高的延遲退休將在「十三五」期間變為現實,其本質就是把60-64歲的低齡老年人口轉變為大齡勞動年齡人口,累計大約1億左右。因此,單從人口角度分析,勞動力資源規模巨大的特徵將長期保存,勞動力數量過剩和就業結構性短缺的矛盾將長期存在,就業壓力將長期存在;人口機會窗口還會存續一段時期,只要配合恰當的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就可以變人口機會為人口紅利,延續人口紅利期。

第二,在老齡化加速時期,勞動力人口的老年人口供養負擔持續加重。2014年潛在扶助比(即平均每個老年人口對應的勞動年齡人口數)為4.3,預測到2030年江少至2.5,2050年進一步降至1.5-1.6,本世紀後半葉將始終穩定在1.5上下,即平均每1個老人只有1.5個勞動年齡人口(15-59歲)與之對應,養老金籌措壓力和養老人力資源壓可見一斑。

第三,勞動力資源老化是必然趨勢,但是並不顯著。伴隨勞動力數量減少趨勢,勞動力資源也在不斷老化。如果不考慮延遲退休,一方面,勞動年齡人口中的15-39歲年輕勞動年齡人口比重日益減少,40-59歲年老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不斷增加,二者的比例關係目前為59:41,2025年變為54:46,2050年進一步轉變53:47。另一方面,勞動年齡人口的平均年齡,目前為37.6歲,2020年為37.8歲,2030年為38.4歲,2050年達到39.1歲。

總之,回首我國走過的人口發展道路,我們有效的控制住了人口過快增長的態勢,使總人口規模增加減少了4億多人,意味著未來老齡人口也等量的減少了這個數字。老齡化問題可以用生育率調整進行輕微的緩解,可是卻不可能更改其到來的趨勢、時間與規模。老齡化是一個人口發展過程,無法用解決來描述,它是一個要用發展去面對的問題。人口發展是長周期的發展,有自己的發展軌跡和規律性。從目前全面二孩的生育政策進行預測,人口年齡結構均衡時期的21世紀末葉的人口規模和結構構成,才能形成完善生育政策預期達成的最終結果,這個最終結果必然要伴隨走過劇烈陣痛的人口老齡化的全部過程。當然,如果生育率水平的實際效果不能達到預期的政策目標,這個痛苦的過程會更長,痛苦的程度會更加劇。未來,在死亡率穩定在低水平的基本面上,生育率水平是改變我國人口走向的唯一因素。繼續調整和完善生育政策,需要用發展的眼光,遠看未來,做出正確的抉擇。而人口與經濟社會以及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應該成為繼續完善的生育政策的必然方向,這是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客觀要求。

(來源:中國人口學會 )


推薦閱讀:

我國老年人口已達2.41億,人口老齡化有什麼影響?
誰來帶我們的孫子孫女?
別瞎忙!做居家養老的您一定要搞清楚這些事情!
老齡化,中國準備好了嗎?
人口老齡化——歐洲與日本

TAG:人口 | 老齡化 | 新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