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孩子可以拼爹,而我只能為了孩子拚命
不管怎樣,我今天終於撥開了一個擋在我眼前一年之久的迷霧,因為我想清楚了一件事。
為什麼北上廣兵荒馬亂,我還是想帶著孩子堅守在這個戰場,不鳴鑼,不收兵?哪怕是成為散兵游勇,也不回我的家鄉小城?
壹
當我剛大學畢業的時候,放棄回家鄉考公務員,選擇留在上海奮鬥。那時候看著我的領導,看著本就是這個城市的同事,這樣的人,有原始資本,有廣闊人脈,有賺錢的智識和能力。也就是說,在大城市裡,她們活得如魚得水,如鳥出籠,自然不用擔心。這就是她們的天地。
而我,來自一個小縣城,靠著租房駐紮在上海,每個月的工資扣除租金所剩無幾。好像生活是戴鐐銬在跳舞,每前進一步,都帶著不為人知的沉重和艱難。有句話說:無論你背地裡受多少苦,人前顯貴的成績一定要拿些出來。可能就是憑著要爭氣的念想,才一如既往的堅持。
有時候,我訂到一份折扣外賣,在網上搶到折扣傢具,或是收到一條領導發來的鼓勵簡訊,都會雀躍很久。因為,我知道,在這個繁華又荒涼的都市裡,和我一樣的人,猶如過江之卿,但並不是每一個,都能得到命運的垂憐,成為機遇的寵兒。
貳
里爾克說:有何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這是我當時的生活寫照。
有多少次,我泄氣地對自己說:回家吧,回去以後找個穩定的工作,要房有房,要車有車,還有家裡人照顧。但是內心總有個聲音在說,人就過這一輩子,不去見見大世面?不去看看這個世界么?往高處走吧,能到哪算哪。
是的,就是這樣,往高處走,去大地方。那裡有機會,有自由。後來,經過近十年的奮鬥生活,更準確地說是生存,工資漲了,結婚生子,甚至有了自己的小房子。儘管現在還還著貸款,但是我在上海,堅強努力地活下來了。
如今,我正生活在自己的理想中央,精神充裕,物質還湊合,變得從容淡定。母親來我家幫忙照顧孩子,她在朋友圈裡感嘆說:說句實話,我很為女兒驕傲,慶幸當初沒有回來考公務員!你們不會懂,看到此話時,我趴在桌上,哭得像個瘋子。
叄
現在,我的孩子上小學了,放假了帶他回到老家,孩子在樓下玩,跟小區的小朋友學了一口髒話回來。當他高高興興拿著遙控車和小朋友分享時,卻被認為是在裝逼。
小地方的教育,好像只認分數。什麼興趣愛好、美學素養、情商教育,一概不管。所以我時常感嘆自己當年拚命留在大城市的意志力,不然怎麼說,父母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道起跑線呢?
一線城市的教育有三寶:教育資源、學習機會、開放環境。當然,也不是說三、四線城市的教育就很差,只能說相對封閉,更加穩步就班。
一線城市的孩子累在節奏,所有的孩子都在拚命成長,你的孩子也不甘示弱;三四線的孩子累在焦慮,環境的安定而害怕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失去競爭力。
或許教育本就只有兩條路:要麼拚命地讓孩子去學習,要麼讓孩子安靜地等待長大。
但是,只有努力的人,才有資格享有公平。
肆
我終於想明白,當初自己想要留在大城市的原因,想明白儘管很累也想把孩子留在大城市的原因。因為,一線和三、四線城市,差的最重要的不是資源,而是格局和眼界。
海明威說過一句話:「如果你足夠幸運,年輕時候在巴黎居住過,那麼此後無論你到哪裡,巴黎都將一直跟著你。」
你年輕時候去過的地方,居住過的城市,它們都深深地影響著你。巴黎也好,紐約也好,北京也好,又或者是大理,桂林,和我們居住的三線小城。
每一座城市都帶著它與生俱來的氣質,並且這樣的氣質將在你年輕的時候,悄無聲息地浸潤你,影響你,改變你。
一線和三、四線城市,各有各的好與壞。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待的地方,沒有什麼對與錯,優與劣。生我養我的家鄉,我不可能一點留戀都沒有,畢竟這裡有我愛的親人朋友。可真正讓我獲得知識,思維成長的地方對於我來說有著非凡的吸引力。
這種奇妙的感覺就像是《約翰福音》中的那句話,「whereas I was blind, now I see.」「從前我是瞎的,如今我看得見。」
我想我的孩子也能成為看得見的人。
伍
如果你問我,對於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來說,什麼最重要。那麼一定是:格局和眼界。
如何才能有更寬廣的眼界?我想,關於到底大城市好還是小城市好,那個永恆的問題終於有了一個很清晰的答案。
如果有機會的話,千萬不要貪戀安逸和溫暖,你要在年輕的時候,呆在一個大城市。讓你的孩子呆在大城市,它會給你和孩子更多樣化的價值觀,它會告訴你人生不是只有一種活法。
- end -
推薦閱讀:
※專訪|酒徒:網文最大的優勢在於自由和不拼爹
※富二代拼爹其實很公平?我的髒話不夠用了
※你喊拼得累,來看看美國拼爹媽拼得有多狠……| 他山石
※哪些行業、工作拼爹的現象比較少?
※你是如何理解「大多數人努力程度之低,還沒達到拼天賦的地步」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