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為何男人不願意娶公主?
在唐朝為何男人不願意娶公主?
唐朝公主為何不受歡迎? 然而,何以唐人都畏懼娶公主為妻?這是有原因的。 一、唐朝的公主多半品德不佳:不知道是否是李唐皇室家教不良,多數公主表現出的品德往往不好。如唐宣宗想把永福公主嫁給於琮,後來宣宗發現永福公主品行不佳,於是婚事作罷,也就是宣宗自己把婚約收回了。公主出嫁後的敗德之事甚多,譬如高祖的女兒永嘉公主嫁給了竇奉節,卻跟有婦之夫楊豫之淫亂私通。唐太宗女兒合浦公主嫁給了房遺愛,房遺愛就是太宗親信重臣房玄齡之子,雙方家族都是當時有頭有臉的人物,但合浦公主竟偷偷和一位和尚僧辯機私通。 唐中宗女兒安樂公主嫁給了前述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卻又跟武崇訓的堂兄弟武延秀淫亂,她還曾當著上官婉兒面前脫去武延秀的下裳高談闊論,荒唐行徑極其誇張。 除了公主結婚後與外人私通外,有些公主又有性情暴戾不法的,例如唐德宗的女兒義陽公主嫁給王士平,義陽公主平常就驕縱不可一世,駙馬王士平忍無可忍只好抵抗,當然就會發生爭吵,結果事情鬧到皇宮裡,被當時的皇帝唐憲宗知情了,憲宗大怒之下,先把公主關在宮中禁足,但也同樣命令王士平囚禁家中,不準出王家大門一步以示儆戒,可見駙馬真是難為。早在武則天時跟她女兒太平公主時,她們母女倆的態度更是囂張。 話說武則天想把太平公主嫁給薛紹,卻嫌棄薛紹的嫂嫂蕭氏,還有薛紹的弟妹成氏兩人,都不是門第貴族出身,於是武則天竟開出條件,要薛家將他們這兩對夫妻先行離婚後才肯下嫁,武則天還說:「我女兒是什麼身分地位,怎麼可以跟那些鄉巴佬的女兒當妯娌啊!」還好當時有人在旁邊勸武則天說:「蕭家好歹也是開國功臣蕭瑀的後代,出身也不算壞」,武則天才打消先要人家離婚的念頭。所以薛紹娶太平公主,反而差點使自己哥哥與弟弟的婚姻破裂,可見娶公主還可能對家族造成極大威脅。 二、家庭禮儀的問題:公主是皇帝的女兒,身分尊貴,所以下嫁以後,常常不肯用當時家庭禮儀來跟公公婆婆行家禮,反而要公公婆婆跟她行君臣之禮,也就是要公公婆婆來拜見媳婦,這實在違反家庭倫理的禮儀。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視禮節的民族,一個媳婦嫁到家裡來,卻完全違背家庭的禮儀,公公婆婆不敢把公主看成是媳婦晚輩,反而是把嫁進來的公主當成自己家老祖母一樣的孝敬,這在公公婆婆心中,其實又何嘗是滋味? 唐太宗的女兒南平公主嫁給宰相王珪的兒子王敬直,王珪便說:「當今皇上(指唐太宗)是位有道明君,皇上向來遵守法度,所以我也要讓我家公主媳婦遵守家庭禮儀,我想皇上不但不會罪怪我,反而會認為我這樣做,是為了成全國家禮儀啊!」於是王珪要公主按媳婦禮儀拜見自己,當然也接受了公主的拜見。但這在當時,不過是件例外,因為在王珪以前,公主媳婦向來是不拜公公婆婆的,所以太宗聽到這件事情後也非常高興,下令說:以後公主都要拜見公公婆婆。 然而事實上,公主下嫁後,對公公婆婆仍舊不肯拜見。唐高宗顯慶二年(公元657年)時,曾下詔書說:公主下嫁後仍需要拜見公公婆婆。可見太宗以後到高宗此時為止,做人家媳婦的公主,仍照樣不拜見公公婆婆,所以高宗才必須下詔再特意強調一次。但這次詔書也未必發生功能,因為到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時又再下一次命令說:「按舊例都是公公婆婆拜見公主,而公主媳婦也不回禮,所以朕希望禮官們能制訂相關的拜見禮儀。」此後,還是有好幾位皇帝下過類似詔書。 一直到唐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萬壽公主出嫁,宣宗還特別告誡萬壽公主要守做媳婦的禮儀去拜見公公婆婆,可見當時公主媳婦不拜見公公婆婆實在是很普遍的現象。公主自恃是皇帝的女兒,身分尊貴,所以對公公婆婆常視之為「臣」,而自視為「君」的家族成員,這種心態常會讓公公婆婆跟駙馬造成一種委屈感。前面已經說過,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娶了昇平公主,有一年,郭子儀生日,他的兒子、女兒、媳婦全都去拜壽,但唯獨昇平公主不肯去。郭曖見狀就很生氣,督促昇平公主快點動身,昇平公主就生氣說:「我是君,他是臣,哪有君跟臣拜壽的道理?」就硬是不去。郭曖就更生氣地說:「連皇太子都跟我父親去拜壽了,你身為媳婦,為什麼不去?」然而昇平公主仍舊是不肯去,於是郭曖盛怒下,就打了昇平公主一巴掌。昇平公主平時驕蠻慣了,受不了這種氣,就哭哭啼啼地跑去跟皇帝父親告狀,此時郭子儀聽了這消息,嚇了一大跳,顧不得滿是前來拜壽的賀客臨門,就綁著郭曖,送進宮中求見唐代宗,要向唐代宗道歉。 代宗笑著安慰郭子儀說:「我們做長輩的不裝聾作啞,怎麼互相當親家呢?」還安慰郭家父子,沒有對郭家父子追究。以郭子儀的例子看來,又有哪個家族願意娶公主為媳婦呢?這種媳婦若進了門,那真成了家中的老祖宗老佛爺了,所以誰家願意娶公主為媳婦呢? 三、公主下嫁後設有公主府,駙馬不過是府內的附庸:一般而言在唐代,普通的公主封邑是千戶,有時恩寵高的公主還可封到一千四百戶。所謂封邑的戶數,實際上就是中央政府將這些戶數的賦稅,都送給公主花費,所以公主等於是有薪俸的,她拿的是政府豐厚的津貼。此外,公主設有公主府,公主府裡面有邑臣,也就是她有下屬官吏歸她指揮。根據《唐六典》記載:「公主府有令一人,從七品下;丞一人,從八品下;錄事一人,從九品下。 公主邑司官,各掌主家財貨出入、田園征封之事,其制度皆隸宗正焉。」此外,皇帝在公主出嫁時還會賜給奴僕,這些奴僕人數數量不受限制,所以公主下嫁有很多陪嫁的僕人與財貨。此外,公主下嫁,皇帝必定會為公主蓋一間新宅第,這些新宅第有些是覓地新建,也些則根本就將駙馬原先舊家拆了重建,所以公主下嫁,嫁妝非常豐渥。也就是說,公主下嫁是帶了大量的財產與官吏、官署、僕人一起進門,所以做駙馬的人住的房子就住在公主府里,公主府的一切財富,官吏、奴僕,都是屬於公主,由公主直接指揮,所以駙馬在公主府中的地位類似附庸般,完全沒有主權。 又,如果公主死亡,駙馬尚要為公主守三年喪,而唐代畢竟還是個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駙馬在家中似乎缺少男性的尊嚴。所以做駙馬的人心中內心感受,多半不愉快,在這情形下,哪個男人願意很熱衷地做駙馬呢? 四、當了駙馬反而不容易陞官:唐代,一個男人娶了公主以後,便有了「駙馬都尉」的官銜,於是簡稱為駙馬。一般來說,駙馬與公主結婚後,都會立刻加上一個「三品員外官」的官銜。三品,在唐代是很高的職階,唐代的宰相,一般都是三品官,因為按唐代慣例,除非真的如郭子儀般立過天大功勞,否則一、二品的高官官階,是不會輕易頒賜給官員的,所以可說三品官已是唐代的最高官階。 但是「三品員外官」則不然,唐代所謂「員外官」,是指原缺以外的官,也就是正式編製以外的官,只是個編製外的虛銜,不是個正式的官。唐玄宗以後,員外官又改稱為「檢校官」,凡是任何一個官位,哪怕是上至宰相的大官,只要是加上「檢校」兩字銜頭,就根本只是一個虛銜空位而已,即令是檢校宰相,一樣沒實權、沒薪俸,也不能去任何單位上班。所以駙馬雖然有官銜,但也只是個虛的官銜而已,根本不能算正式官吏。 當然,如果皇帝對某位駙馬有恩賞或有意提拔的話,他仍可以當正式的佔缺官員。但是翻一翻唐代眾多駙馬歷史來看,唐代一共有210位公主,結過婚的130位,這中間只嫁一次的有100人,有再婚也就是「二嫁」的有27人,至於「三嫁」的有3人,所以總共駙馬人數該有163人。但是,這163人最後能做到位極人臣的宰相,大概只有2人;其它能做到部長級的九卿級官員,不會超過10人;剩下的駙馬,則多半是沒有正式的一官半職。 所以做為一位唐代的駙馬,在政治仕途上其實並不是很順利。皇帝跟駙馬的關係是岳父跟女婿,但是這種翁婿關係跟民間是不同的,在民間,這種翁婿關係是很密切的親戚關係,但是在皇宮中,皇帝跟駙馬的翁婿關係卻是非常淡薄的,因為這種關係,與其說是親戚關係,不如說是另一種的政治關係,所以皇帝不會特別照顧女婿當官以免平添政治是非。再加上這些肯來尚公主的駙馬,幾乎都是學識才能不高的人,所以他們的政治仕途通常不是很好。 於是對於當時有才幹有能力的人來說,駙馬,並不是個能在政治上能飛黃騰達的陞官快捷方式,因此他們對於當駙馬也是興趣缺缺。 以上四個因素,都會使唐代人對駙馬身份毫無興趣,敬而遠之。
推薦閱讀:
※唐朝人為什麼把父親稱作「哥哥」?各朝都怎麼叫「爸爸」?
※秦皇漢武、隋文帝唐太宗,成吉思汗康熙大帝誰對中國貢獻最大?
※唐朝張柬之的簡介
※夢回唐朝
※唐朝皇帝每月最痛苦的9晚:每夜需臨幸9嬪妃(組圖)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