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中人:70後詩歌刊物與21世紀詩潮

世中人 中國著名詩歌愛好者http://blog.ifeng.com/1385926.html

  • 博客
  • 相冊
  • 報欄
  • 左鄰右舍
  • 留言
  • 分享到: 世中人:70後詩歌刊物與21世紀詩潮

    2008-06-20 11:48:14

    歸檔在我的博文|瀏覽 9590 次|評論 9 條
    70後詩歌刊物與21世紀詩潮

    世中人

    21世紀,這個時間概念和中國詩歌新的大潮緊密集合在一起。從民間詩歌刊物的出版繁榮到網路科技帶動的詩歌繁榮共同製造了中國新的詩歌潮湧。在以民刊出版為傳統的中國詩歌界,70後詩人編輯出版數量巨大的詩歌刊物,為逐步確立70後群體位置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間接促進網路詩歌繁榮和第三代詩歌刊物復出,共同構成21世紀初的詩歌狂潮。詩歌刊物與詩歌潮流背景介紹朦朧詩歌:這個在提出之時遭遇到廣泛質疑的詩歌流派(流派需要加問號),實質上是以《今天》為陣地的詩人團體,現在已經確立了不可動搖的地位。甚至,我們已經默認了它的流派稱謂而非群體命名。這一群體佔領主要創作潮流的時間自1979年到1988年,其影響至盡依然存在。第三代:發軔於1983年,到1986年《深圳青年報》、《詩歌報》聯合大展進入潮頭。其命名也是群體命名方式,囊括了第三代繁榮期「達達」、「撒嬌」、「非非」、「整體主義」、「莽漢主義」、「漢詩」、「海上詩群」、「大學生詩派」、「霹靂詩」(後來的《太陽》)等近百種流派寫作團體,這些團體大部分有自己的刊物做為陣地。1985年3月,南京的《他們》;1985年6月,重慶的《大學生詩報》;1986年,成都的《非非》和「莽漢」(漢詩編年史—1988)、上海的《海上》、《大陸》、《撒嬌》等刊物。第三代的影響到今天依舊保持著,即便是在70後詩歌發軔的90年代中期,第三代進入潛流,但是依舊有十數個重要堡壘(以刊物為標誌)佔領著重要陣地。突出顯示於集合在《南方詩志》、《傾向》、《一行》、《現代漢詩》、《北回歸線》、《大騷動》、《他們》等刊物周圍的一些詩人。創刊於90年代初期的民間詩刊,大多是第三代詩人創辦,主要有:四川的《象罔》、《九十年代》、《反對》,北京的《翼》、《小雜誌》、《發現》、《大騷動》,上海的《南方詩志》、《說說唱唱》、《異鄉人》,天津的《葵》,深圳的《聲音》,河南的《陣地》,新疆的《大鳥》、浙江《阿波里奈爾》。在九十年代的詩歌沉寂期,實際上保持著詩歌刊物的出版繁榮,甚至可以說,這一時期的詩歌刊物更具有嚴肅性和資料性。第四代:泛指第三代詩人之後出現的寫作群體,此稱謂沒有得到認可。有一冊《第四代詩人詩選》出版,主要作者後來歸屬於中間代。中間代:這個團體被認可的時間晚於70後。主要刊物有《葵》、《詩範圍》等,有安琪等人編輯的《中間代詩全集》出版。70後詩歌刊物的發軔與崛起在以民間詩歌刊物編輯出版為小傳統的氛圍下,自90年代初開始,一些70後詩人就已經加入到這一流脈。最早由70後詩人創辦的刊物是由馬瀟瀟於80年代創辦的《青少年詩報》,當時,此刊物被喻為第一份中學生詩報,有較大影響。此報在90年代,由湖南的曾冬接任執行編輯,出版到近30期。九十年代初期,廣子、狼人(趙卡)編輯的《堅持》,石龍編輯的《龍》詩報,唐朝暉、李步釗編輯的《新世紀詩潮》,星子編輯的《麥地詩報》,世中人編輯的《天地人》,王艾編輯的《詩藝》,張脈峰(南岸)編輯的《太陽詩報》,於貞志編輯的《青春詩報》、《轉折》詩報(後在北京出刊)等刊物出版。到90年代中後期,劉澤球、陶春等創辦的《存在》,楊勇、楊拓編輯的《東北亞詩報》(後改刊),安石榴、潘漠子編輯的《外遇》,呂葉編輯的《鋒刃》(初期為報,後改刊),亦冬編輯的《門》以及聯合李偉編輯《窗外》,蘇志堅編輯的《詩》報,符馬活編輯的《三隻眼》詩報,仇水(沈浩波)編輯的《朋友們》,鄒赴曉、李步釗編輯的《藍族》,李雲楓、劉強本編輯的《詩中國》,阿翔、胥弋編輯的《現代詩評》,李斌編輯的《上升》,范倍編輯的《終點》,周漁編輯的《表達》,於貞志編輯的《觀念》和《跨世紀的門檻》等。九十年代,在70後詩人出版的刊物中,陳衛編輯的《黑藍》;石龍策劃,王琪、黃海主編,劉川參與編輯的《七十年代》;沈浩波編輯的《朋友們》;安石榴編輯的《外遇》;遠人編輯的《科學詩刊》;世中人編輯的《天地人》;於貞志編輯的《觀念》等刊物對70後的命名起到了推動作用。1996年南京的陳衛編印的刊物《黑藍》,封面上公然打出「70後——1970年以後出生的中國寫作人聚集地」。1999年5月,深圳安石榴主編的《外遇》詩報第四期推出「70年代出生中國詩人版圖」專號,以對開12個版面推出70後詩人作品。世中人編輯的《天地人》在1995——1999年間連續多期刊物推出「零點出擊——70後出生詩人作品」專欄,並於2003年推出豎、魔頭貝貝等70後詩人的作品專號。《科學詩刊》以「晚生代」為名,推出70後作者專號。《外遇》、《觀念》等刊物均以專欄方式推出70後作品。而《朋友們》、《七十年代》等刊物則完全是以70後作者為主。在眾多70後詩歌刊物和網站中,筆者重點介紹九家相對具有價值或具有辦刊特色的刊物及網站。1、揚子鱷:從1988年8月《揚子鱷》詩報以4開4版的鉛印的形式創刊,詩報的負責人為60年代出生詩人麥子和阿權等人。1995年秋天,阿權退出《揚子鱷》,70後詩人劉春和麥子共同出資將詩報改為激光照排膠版印刷,共出版了4期。1997年《揚子鱷》停刊。2000年7月23日,劉春在網路上創辦「揚子鱷詩歌論壇」,並於2001年2月獨立出資復刊了《揚子鱷》。復刊後的《揚子鱷》已不再是報紙形式,而是固定的16開雜誌。第一期為16開64個頁碼,以後各期均在120頁以上。從2001年至2006年8月,《揚子鱷》已出版了6期,無論是刊物還是網站都在詩壇享有廣泛的影響。2、靈石島詩歌網站:由70後詩人靈石創建於1999.11.27。該站是網路上資料最全的詩歌站點,開設有:新詩庫、古詩庫、譯詩庫、外文詩庫、詩論庫、漢詩譯文庫、民歌庫、專欄詩人、詩歌論壇等,編輯有電子期刊靈石島詩歌周刊。新詩資料庫:收錄從20世紀初至90年代275位詩人的3998首詩。古詩資料庫:收錄從先秦到清代110205首詩,包括全唐詩和全宋詞。譯詩資料庫:收錄世界60個國家276位詩人4050首詩的譯作。外文資料庫:收錄從古印度史詩到二十世紀外國詩歌23163首。詩論資料庫:收錄古代詩話、新詩論文、外文詩論303篇。3、終點 :《終點》紙版刊物和終點網站同時創辦於1998年,紙版刊物第一期只有康偉,胡馬,熊平和范倍四個人的作品。 50多頁,用針式印表機列印,手工裝訂,藍色的硬卡紙做的封面,印行不到50本。第2期開始出版膠印刊物,最厚重的一期為總第3期。2003年出版到總第4期後停刊。2006年出版復刊號,即總第五期。主要同仁:范倍、白鶴林、海融、周薇、趙嵐、胡馬、陳子弘、康偉、盧棗、張衛東、朱傑、朱諾等。終點網站是在1998年初成立,當時陳子弘在成都電信工作,他利用工作之便在美國一個伺服器申請了免費空間,終點網站成立。後,終點網站逐步擴大,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詩歌站點。網站1999年開始編輯終點網路詩歌月刊,出版到總第26期後因故停辦。作為中國第一家網路詩歌刊物,「終點」成為網路詩歌繁榮的起點,並起到了促進網路詩歌繁榮的作用。4、詩江湖:2000年由南人創辦詩江湖網站。此詩歌站點似乎是和論爭化了等號的,創辦當年就爆發了「沈韓論爭」(沈浩波和韓東),之後,此站點爭論之聲不斷,連續上演過「垃圾派VS下半身」等多次爭論。2000年5月,以沈浩波、南人、朵漁、李紅旗、盛興、巫昂、尹麗川等為核心成員創辦了「下半身」詩歌流派得意於詩江湖網站的建立,其影響迅速擴大,並於同年7月出版有《下半身》刊物,共出版2期。網站上集結了眾多70後詩歌作者,主要有:朵漁、南人、巫昂、馬非、盛興、尹麗川、李紅旗、朱劍、軒轅軾軻、阿斐、李師江、豎、冷麵狗屎、晶晶白骨精、惡鳥、花槍、中指、小引、拉家渡、歐亞、封原、籬笆、張稀稀、墓草、李傻傻等。可以說,詩江湖是集結70後作者最多的詩歌站點之一。5、外遇:《外遇》詩報1998年6月潘漠子、安石榴創辦於深圳,四開八版,《外遇》詩報於1999年以三張大報12個版面的大篇幅隆重推「中國詩壇70後詩歌版圖」,推出活躍於詩壇的幾十位70後詩人作品,這是70後詩人的第一次大規模集結與展示,使這一群體脫穎而出加快了速度。6、野外:2002年創辦於杭州,主編胡人。主要參與者江離、樓河、炭馬、飛廉、古盪等。「讓我們再安靜一些,進入內心的『野外』去寫作」是該刊於創刊號發刊詞中發出的倡議與趨向。目前刊物出版6期。7、存在:1995年,劉澤球、陶春創辦《存在詩刊》成員主要以四川內江、德陽的詩人為主,集結了劉澤球、陶春、曾令勇、謝銀恩、王剛、三原、狂氓、韋源、曾蒙、蔣振宇、史幼波、啞石、魔頭貝貝、雅夫、陳蔚、史幼波、三原等詩人。目前已出電腦列印稿三期,作品集(年鑒型)6輯。8、詩歌與人:黃禮孩創辦於2000年,有「第一民刊」之喻。該刊第一期、第二期連續兩期推出70後詩人作品專號,之後,出版過「女詩人訪談專號」、「中間代詩人專號」、「完整性寫作專號」等,已經出版刊物逾十期,每一期都產生一定的影響,受到詩界矚目。9、詩歌通訊:1996年創刊,主要同人:姜濤、唐城、藍蓀、阿沛、扎西、穆青、徐晨亮、顏濤等。目前出刊物5期。確立70後群體概念,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首先是上述詩歌刊物對對70後詩人作品的集結推出,促進了詩歌界更多詩歌刊物對70後的關注。時間進入世紀之交,符馬活編輯的《詩文本》,蔣浩、冷霜編輯的《偏移》等刊物也集體推出70後作品。黃禮孩編輯的《詩歌與人》連續兩期以大容量推出70後詩人作品(創刊號和第2期),且這份刊物宣傳範圍大,很快便得到眾多詩人的關注。可以說,70後概念形成是以《詩歌與人》兩期70後詩人專號的出版作為標誌之一。另外一個標誌是2000年由沈浩波、朵漁為理論倡導的「下半身」詩歌團體成立並編輯出版《下半身》刊物。因為這一團體全部由70後構成,導致不明真相的人錯誤的將「70後」誤解為「下半身」寫作。進入世紀之交,70後詩人創辦的刊物紛紛湧現,不僅成為當下詩歌刊物的核心地位和閱讀亮點,也成為當下詩歌傳播、保存的主要渠道。以《詩歌與人》為龍頭的70後民刊,在近幾年內形成了引導官方刊物編輯思路的態勢。新世紀以來,部分由70後詩人於九十年代創辦的刊物堅持出版,並逐步發展。主要有《東北亞》詩刊、《天地人》詩刊等。更多由70後詩人創辦的刊物紛紛湧現,主要有:隱石編輯的《哎呀》、《天象》,蔣浩編輯的《新詩》,蕭頌編輯的《大雅》,阿角編輯的《金三角》,柯建君編輯的《九龍詩刊》,海嘯編輯的《新詩代》,譚克修編輯的《明天》,於貞志編輯的《潛行者》,嚴冬編輯的《極光》,粱震、阿翔編輯的《零號》,大蟲編輯的《十三張》,黃金明等人編輯的《羿》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70後詩歌潮湧的促進下,部分第三代詩人曾經創辦的刊物紛紛復刊,同時,部分70後詩人參與到第三代詩人創辦的刊物編輯中,發揮主要作用。新世紀以來複刊的歷史性詩歌刊物有《撒嬌》、《大陸》、《自行車》、《北回歸線》、《太陽》、《大騷動》、《發現》等。70後詩人參與編輯的的刊物主要有:藍皮參與《一行》、辛欣參與《太陽》、蘇非舒參與《大騷動》、方石英參與《北回歸線》、劉春復刊《揚子鱷》、南人參與《詩參考》等。其次,網路對詩歌繁榮起到推動作用,促進了70後詩人的概念形成。對於網路詩歌,我曾在《以可疑的身份進入歷史的真實——管窺中國大陸民刊發展25年》一文中給予界定:「網路詩歌就是大眾詩歌,網路詩歌刊物就是以新的載體和傳播途徑出現的民間詩歌刊物。」最早上網的詩人以70後詩人為眾,並,豎、老了、李小洛、軒轅軾軻、魔頭貝貝、朱劍等70後詩人從網路上湧現。同時眾多70後詩人編輯的網路刊物出現,主要有鮑動等編輯的《缺席》、墓草編輯的《同志詩歌》、張祈編輯的《新詩歌》、劉澤球編輯的《終點》、天樂編輯的《哭與空》等等。在網路詩歌繁榮的同時,很多刊物與網路詩歌站點及論壇同時出現。下半身的發展方式就是刊物與網路同時開展,由南人創辦《詩江湖》網站,在網路上掀起「下半身」寫作潮。主要團結了巫昂、尹麗川、李紅旗、盛興、馬非、朱劍、李師江、軒轅軾軻、符馬活、王順健、謝湘南、余叢、阿斐、花槍、歐亞、木樺、冷麵狗屎等人。其他網路與刊物同時出現的主要有范倍編輯、劉澤球參與的《終點》,小荒編輯的《極》、蘇非舒編輯的《物》、康城編輯的《第三說》,胡人編輯、方石英等人參與的《野外》,阿翔、楊成軍、任知參與編輯的《存在者》,張傑編輯的《爆炸》,簡單編輯的《外省》,黃海編輯的《唐》,人與編輯的《審視》,花槍、龍俊編輯的《低詩歌》、馮磊編輯的《桶》和《指向》,楊成軍編輯的《破碎》等。第三,世紀之交,二次重要的詩歌集會,為70後詩人群體登台敲響了鑼鼓。1999年4月16至18日,在北京平谷縣一個叫作「盤峰賓館」的療養地所舉行的名為「世紀之交:中國詩歌創作態勢與理論建設研討會」的會議,爆發了著名的「盤峰論爭」。這場論爭引發了詩壇關於「民間立場」與「知識分子寫作」的大討論,沈浩波以《誰在拿90年代開涮》作為論爭中「民間立場」一方的重要參與者。這篇最早發表於北京師範大學五四文學社主辦的內部刊物《五四文學報》上的文章,不僅成為爭論的導火索和重要武器,同時,也為70後詩人沈浩波確立在詩壇的位置奠定了基礎。沈浩波在《詩歌的70後與我》中說:「....毫無疑問也成了名聲上最大的收益者。可以說,我最初是以文章和在這場論爭中的表現脫穎而出,並成為「70後」中最知名的詩人的。但毫無疑問,我的成名也給由於作品質量低下而進退維谷的「70後詩歌炒做運動」打了一劑強心針。」此次爭論不僅激發了70後的突起,也促進了新的寫作團體的產生,由樹才、莫非、車前子、尹麗川、殷龍龍等人提出了「第三條道路」寫作理念。2000年8月的「90年代詩歌論壇」(亦稱「衡山詩會」)。這個論壇由湖南《鋒刃》的主編呂葉策劃,參與會議的70後詩人有孫磊、劉春、呂葉、簡單、沈浩波、劉川、黃海、巫昂、曾蒙、范倍、符馬活、余叢、遠人等。首次由70後詩人策劃並聚集了眾多70後詩人的集會,令詩壇矚目。


    推薦閱讀:

    胡耀邦創辦《理論動態》小刊物發揮大作用
    國家刊物:自然風水學 造福全人類(宋泓錫)

    TAG:詩歌 | 世紀 | 70後 | 21世紀 | 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