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武術《太祖長拳》,弘揚中華武術,傳承武術精神!

中華武術在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深受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影響,逐步形成了「精忠報國」「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尊老愛幼」等諸多世人所崇尚的傳統美德和思想觀念,形成了佔據主導地位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一思想觀念是蘊藏在武術文化深層的武術精神。 幾千年來武術精神一直指導著武術實踐的發展,並從優秀的民族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形成了中華獨特的武術文化。武術精神是武術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象徵著華夏民族,同時也象徵著飽育儒、道、釋思想的東方文化。 因此,如果忽略了對武術精神的認識,那麼就無法真正掌握中國武術的精粹。下面隨小編一起了解中國拳派當中的太祖長拳!

長拳亦稱太祖長拳,是中國拳派之一。一般將查拳、華拳、炮拳、洪拳等均列入長拳。相傳由宋太祖趙匡胤創立的拳法,為宋朝操練兵員之拳法。如今的長拳是多年來發展起來的拳種,它是在查、華、炮、洪、彈腿、少林等拳種的基礎上,根據其風格特點,綜合整理創編而成。

太祖長拳據說由 宋太祖趙匡胤所創編,明代時該拳種大放異彩、頗有聲譽。中國武術發展有一個大致的脈絡,即宋代以前主要在部隊中流行,是為軍事武術發展的高峰期;宋以後,由於火器逐漸的配備部隊以及中國文化轉向的影響,軍事武術開始向民間轉移。這個轉移的過程也有大致的規律:一開始是以器械來劃分門派的,如少林棍、武當劍、楊家槍等;明末清初,則開始以拳術劃分門派,如 太極拳、 形意拳、 螳螂拳、 八卦掌等。其中形意拳的「化槍為拳」可看作這種趨勢的一個範例。

但太祖長拳在明代就已出名、頗有聲譽。戚繼光在其《紀效新書》中認為:「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囮拳,名勢各有所稱,而實大同小異。至今之溫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鎖、二十四棄探馬、八閃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呂紅八下雖剛,未及綿張短打,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與青田棍法相兼,楊氏槍法與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明代另一著名武術家程宗猷在其《少林棍法闡宗》中更是認為:「楊家槍、太祖長拳、綿張短打、孫家陰手棍、少林兼槍帶棒乃五家正傳,苟能習練精熟,以其心印,余可敝帚棄之矣。」另,產生於膠東一代的螳螂拳在其《十八家拳祖姓名》寫道: 「太祖的長拳起首,韓通的通背為母。鄭恩的纏封尤,溫元的跌拳更奇。馬籍的短打最甚,孫恆的猴拳且盛。黃祐的靠身難進,綿盛的面掌飛疾。金相的磕手通拳,懷德的摔捋硬崩。劉興的勾摟采手,譚方的滾漏貫耳。燕青的拈拿跌法,林沖的鴛鴦腳強。孟甦的七勢連拳,崔連的窩裡剖錘。楊滾的棍采直入,王朗的螳螂總敵」。不管是戚繼光的十八卷本《紀效新書》,還是螳螂拳譜均將太祖長拳列在了第一位,太祖長拳的歷史地位可見一斑。

在長期的傳習過程中,太祖長拳形成了很多的分支。如河南登封、開封、虞城的太祖長拳,山東鄆城、臨沂、萊州的太祖長拳,河北滄州的太祖長拳,天津的太祖長拳以及山西、福建、江蘇等地的太祖長拳等均較為著名。

太祖長拳因形成較早,體系完整,效果明顯等特點,對其它拳種影響較大。其中,受其直接影響的拳種有天津的太祖門獨流通背拳、山東和北京的戚家拳、山西的洪洞 通背纏拳以及風靡世界的太極拳等。其中,太極拳在創編時大量吸收了戚繼光的「32式拳法」,而戚繼光「32式拳法」又受到了太祖長拳的顯著影響。現在河南溫縣陳家溝流傳的「太極小四套」拳譜中有:「太祖立勢最高強」、「要知此拳出何處,名為太祖下南唐」的記載。其經典套路「九排子」中扔保留有「探馬式太祖高傳」這個動作。

長拳即傳統北派武術中一部分拳術。查拳、華拳、炮捶、紅拳均屬長拳之列。古代也有專稱長拳的拳種。現代新編國標武術長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發展起來的一個拳種,在武術運動中影響較大,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國標武術長拳吸取了查、花、炮、紅諸拳種之長,把長拳類型的手法、手型、步型、步法、腿法、平衡、跳躍等動作規格化,按照長拳運動方法編成各種拳械套路。它的特點是姿勢舒展大方,動作靈活快速,出手長,跳得高,蹦得遠,剛柔相濟,快慢相間,動迅靜定,節奏分明。是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之一。長拳適合於青少年練習。從編排上看,它既有適合於基礎訓練的一面,又有適合於競賽、提高的一面。它的內容包括拳、掌、鉤三種手型,弓、馬、仆、虛、歇五種步型,還有一定數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伸屈、直擺、掃轉、擊響等不同組別的腿法及平衡、跳躍、跌仆、滾翻動作。

長拳內容包括基本功、單練套路、對練套路。單練套路分為兩種:

(一)規定套路:國家體委統一制定,分為甲組、乙組、丙組(初級)。每組均有長拳、刀術、劍術、槍術、棍術五種套路,每個套路是由不同難度和數量的規定動作組成。

(二)自選套路:為了適應競賽和提高的需要,武術競賽規則規定對自選套路的動作數量、組別。規格、完成套路時間都有統一的要求。如內容至少包括拳、掌、勾三種手型;弓、馬、仆、虛、歇五種步型和一定數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不同組別的腿法及平衡、跳躍等動作;完成套路的時間也有嚴格的規定。使長拳套路運動在動作結構、布局安排和速度、難度、騰空跳躍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創新,使長拳類的拳械套路成為武術競賽的主要內容。隨著武術的發展,對長拳運動的訓練又作了明確規定,強調了動作規格化、注重功力和加強攻防意識,提出了「高、難、美、新」的發展方向。使長拳逐步走向國際體壇。長拳的方法極為豐富,手法主要有沖、劈、崩、貫、砸等拳法,推、挑、撩、劈、砍等掌法,頂、盤、格等肘法;腿法主要有彈、蹬、踹、點、鏟、踢、里合、外擺、拍、掃、等;還有各種摔法、拿法、跳躍、平衡等。其運動特點是撐拔舒展、勁順擊長,快速有力、靈活多變,竄蹦跳躍、腿法較多,節奏鮮明、氣勢磅礴。

手法

1.拳法

(1)沖拳:拳從腰間旋臂向前快速擊出,力達拳面;側沖、上衝要求同此,唯方向不同。

(2)劈拳:拳自上向下快速劈擊,臂伸直,力達拳輪;掄劈時臂要掄成立圓劈擊。

(3)撩拳:拳自下向前上方弧形直臂撩擊,力達拳眼或拳心;反撩力達拳輪或拳背、拳心。

(4)貫拳:拳從側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橫擊,臂微屈,拳眼斜向下,力達拳面。

(5)崩拳:臂由屈到伸,運用前臂和腕力經下向前崩擊,速度要快,臂要直,力達拳面。

(6)栽拳:臂由屈到伸自上向下或向前下栽,速度要快,臂伸直,力達拳面。

(7)砸拳:臂上舉,而後屈臂下砸,拳心向上,力達拳背。

(8)橫拳:直臂自側面向前、向後平掃橫擊,力達前臂及拳背或拳輪、拳眼。

(9)抄拳:臂微屈,拳自下向前上方抄起擊打,高不過頭,拳背向前,力達拳面。

2.掌法

(1)推掌:掌由腰間旋臂向前立掌推擊,速度要快,臂要直,力達掌外沿。

(2)挑掌:臂由下向上翹腕立掌上挑,力達四指。

(3)穿掌:手心向上,臂由屈到伸,沿身體某一部位穿出,力達指尖。

(4)插掌:臂由屈到伸,直腕向下或斜下插掌,力達指尖。

(5)撩掌:手心向前上,直臂向前撩出,速度要快,力達掌心。

(6)劈掌:由上向下側掌劈擊,直臂,力達掌外沿。

(7)砍掌:仰掌向左、俯掌向右擊打,力達掌外沿。

(8)按掌:自上向下按,手心向下,力達掌心。

(9)拍掌:俯掌直腕下拍,快速有力,力達掌心。

(10)亮掌:臂微屈,抖腕翻掌,舉於體側或頭上。(11)摟手:手心向下,向斜外側劃弧,力達掌外沿。

(12)刁手:手腕由伸到屈,向內或向外刁捋,力達手指。

(13)纏手:以腕關節為軸,手掌由內向上、向外纏繞,同時臂外旋,使手心轉向上抓握。

(14)舞花手:兩臂交叉,以腕、肘、肩為軸繞環,幅度可大可小,配合協調。

3.肘法

(1)頂肘:屈肘握拳,手心向下,肘尖前頂或側頂,力達肘尖。

(2)盤肘:手臂平舉,拳心向下,前臂由外向內盤肘。

(3)架肘:屈臂內旋上舉,手心向外為架肘。

(4)里格:前臂上屈,手心向里,力在前臂,向體內橫撥為里格。

(5)外格:前臂上屈,向外橫撥為外格。

步法

1、上步:後腳向前邁步。

2、退步:前腳向後退步。

3、蓋步:一腳經另一腳前橫邁一步,兩腿交叉。

4、插步:一腳經另一腳後橫邁一步,兩腿交叉。

5、行步:兩腿微屈,行步平穩,步幅均勻,重心不得起伏,不允許騰空。

6、縱步:一腳提起,另一腳蹬地前跳落地。

7、跨跳步:後腳蹬地跳起,前腳前擺落地。

8、躍步:後腳提起前擺,前腳蹬地起跳,接著後腳向前落地。

9、踏步:一腳提起向地面踏跺,另一腳向前上步。

10、擊步:後腳去碰前腳騰空落地。

腿法

1、彈腿:支撐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向前彈出,高不過腰,膝部挺直,腳面綳平,小腿彈出脆快有力,力達腳尖。

2、蹬腿:支撐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腳尖勾起用腳跟猛力蹬出,高不過胸,低不過腰。前蹬時上身正直;側蹬時上身稍側傾;後蹬時上身前俯與後蹬腿成水平。

3、踹腿:支撐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腳尖勾起內扣或外擺用腳底猛力踹出。高踹與腰平;低踹與膝平;側踹時上身斜傾。

4、正踢腿:支撐腿伸直,全腳著地;另一腿膝部挺直,腳尖勾起前踢,接近前額,動作要輕快有力,上身保持正直。

5、側踢腿:腳尖勾起,經體側踢向腦後,其他同正踢腿。

6、里合腿:支撐腿自然伸直,全腳著地;另一腿從體側踢起經面前向里作扇面擺動落下。其他同正踢腿。

7、外擺腿:同里合腿,惟擺動方向相反。

8、直身前掃:上身正直,支撐腿屈膝全蹲作軸;掃轉腿伸直,腳尖內扣,腳掌擦地,迅速掃轉一周以上。

9、俯地後掃:上身前俯,兩手推地,支撐腿全蹲作軸;掃轉腿伸直,腳尖內扣,腳掌擦地,迅速後掃一周。

10、單拍腳:支撐腿伸直;另一腿腳面綳平向上踢擺;同側手在額前迎拍腳面,擊拍要準確響亮。

11、斜拍腳:同單拍腳,惟用異側手迎拍腳面。

平衡

1、前提膝平衡:支撐腿直立站穩,上體正直,另一腿在體前屈膝高提近胸,小腿斜垂里扣,腳面綳平內收。2、扣腿平衡:支撐腿屈膝半蹲,另一腿屈膝,腳尖勾起並緊扣於支撐腿的膝後。

3、燕式平衡:支撐腿直立站穩,上身前俯略高於水平,挺胸展腹;後舉腿伸直,高於水平,腳面綳平。

4、望月平衡:支撐腿伸直或稍屈站穩。上體側傾擰腰向支撐腿同側方上翻,挺胸塌腰。另一腿在身後向支撐腿的同側方上舉,小腿屈收,腳面綳平,腳底朝上。

5、朝天蹬平衡;支撐腿直立站穩,另一腿用手經體側上托,腳尖勾起,腳底朝上,高與頭平。要求上蹬的腿能貼近耳側或扳向頭後,支撐腿站穩,身體立直。

6、仰身平衡;支撐腿伸直或稍屈站穩,上體後仰接近水平;另一腿伸直向體前上方舉出,腳面綳平,挺胸抬頭,雙臂分別向兩側平展。

7、後插腿低勢平衡;支撐腿屈全蹲;另一腿挺膝伸直,從支撐腿後向側前方平舉,腳尖勾起挺胸收腹,上體微側傾。

跳躍

1、騰空飛腳:擺動腿高提,起跳腿上擺伸直,腳面綳平,腳高過肩,擊手和拍腳連續快速、準確響亮。

2、騰空擺蓮:擺動腿要高,起跳腿伸直外擺,腳面綳平,腳高過肩,兩手依次擊手拍腳共成三響,不能有一響落空。

3、旋風腳:擺動腿直擺或屈膝,起跳腿伸直,騰空轉體270°,異側手擊拍腳掌,腿高過肩,擊拍響亮,轉體360°落地。

4、旋子:一腿擺起,另一腿起跳騰空;兩腿伸直後上舉在空中平旋,腳面綳平,挺胸、塌腰、抬頭,旋轉一周後落地。

5、大躍步前穿:前跳距離須大於弓步,在空中挺胸抬頭、肢體伸展。

跌扑滾翻

1、搶背:一腳起跳騰空前躍,上身卷屈,肩、背、腰、臀依次著地翻滾,輕快圓活,起身迅速。

2、鯉魚打挺:迅速挺腹,兩腿下打寬不過肩,起立輕快。

3、撲虎:騰空要高,落地要輕。手、胸、腹、膝依次著地,兩腿稍屈併攏或稍稍分開。

4、栽碑:身體挺直前倒,兩臂屈肘握拳舉於胸前,倒地時身體平直、兩腿併攏,以兩前臂或兩掌著地。

5、盤腿跌:騰空過腰,在空中成側卧;落地時下面腿的大小腿外側與兩掌同時著地。

6、烏龍絞柱:肩、頸著地,腰腿豎直,兩腿在空中相絞,幅度要大,動作要輕快敏捷。

7、撲地蹦:兩腿併攏,兩肘夾緊,身體挺直,平起平落,輕快連續。

該拳的特點是在出手或出腿時以放長擊遠為主,其動作撐長舒展、筋順骨直,有時在出拳時還配合擰腰順肩來加長擊打點,以發揮「長一寸強一寸」的優勢。套路動作數量和趟數一般較多,長拳中也間或使用短拳,但整套動作是以長擊動作為主。長拳的基本技法規律包括:頂頭豎脊,舒肢緊指(趾);形合力順,動迅靜定;以眼傳神,以氣助勢; 陰陽相依,相輔相襯。另外,古時太極拳的別稱。

長拳在技術上有八點要求:①姿勢。頭正,頸直,沉肩,挺胸,直腰,斂臀,上肢舒展、挺拔,下肢穩定、勻稱。②動作。在做踢、打、摔、拿等技擊動作時,起止點、路線、力點都要清晰。③身法。要把軀幹活動和吞、吐、閃、展、沖、撞、擠、靠等攻防變化緊密結合起來。④眼法。要做到手眼相隨,手到眼到,通過眼神把一招一式的內在意識充分表達出來。⑤精神。要全神貫注,表現出勇敢、機敏、無所畏懼的氣概。⑥勁力。要有剛有柔,要剛而不僵,柔而不松,剛柔相濟,發勁時有爆發力;要以意識支配動作發力,並以氣息配合,做到內外合一。⑦呼吸。講究提、托、聚、沉四法。跳躍時用提法,靜止性動作用托法,剛勁性動作用聚法,由高到低的動作用沉法。⑧節奏性。在演練中,快與慢、動與靜、剛與柔、起與伏等多種矛盾的對比越鮮明,越突出,節奏性越強。長拳動作舒展,關節活動範圍較大,對肌肉和韌帶的柔韌性、彈性都有較高要求。同時,由於長拳動作大多是用大肌肉群來進行活動的,要求肌肉活動量大而且迅速,需氧量較大,因此對提高心肺功能也有良好作用。

初級長拳第三路的動作名稱

預備勢

兩腳並步站立,兩臂垂於身體兩側,五指併攏貼靠腿側,眼向前平視。

套路大致如下:1.虛步亮掌

2.並步對拳

3.弓步沖拳

4.彈腿沖拳

5.馬步沖拳

6.弓步沖拳7.彈腿沖拳

8.大躍步前穿

9.弓步擊掌

10.馬步架掌

11.虛步栽拳

12.提膝穿掌

13.仆步穿掌14.虛步挑掌

15.馬步擊掌

16.叉步雙擺掌

17.弓步擊掌

18.轉身踢腿馬步盤肘

19.歇步掄砸拳

20.仆步亮掌21.弓步劈拳

22.換跳步弓步沖拳

23.馬步沖拳

24.弓步下沖拳

25.叉步亮掌側踹腿

26.虛步挑拳27.弓步頂肘

28.轉身左拍腳

29.右拍腳

30.騰空飛腳

31.歇步下沖拳

32.仆步掄劈拳33.提膝挑掌

34.提膝劈掌,弓步沖拳

35.結束動作:虛步亮掌

36.並步對拳

還原,兩臂自然下垂,目視正前方。

手要捷快

長拳的手法,須「拳如流星」,要迅疾、敏捷、有力。這不僅是在

拳、臂揮舞時要如此,而且在掌、腕的細微動作里也要如此。上肢運動要達到「拳如流星」這種要求,就必須松肩活肘,使肩、肘、腕等關節在運動時力求松活順暢,以迅疾不及掩耳之勢,先聲奪人。

眼要明銳

長拳的眼法,須「眼似電」,要明快、銳利。眼法在長拳運動中不是單獨活動的,」它必須「眼隨手動」,「目隨勢注」。手法既要流星般地迅快、敏捷、有力,那麼眼睛的注視,就一要相應地象「閃電」般地明快銳利。這種手到眼到的眼法變化,不僅和手法有著密切的關係,也和頸部的活動有關。隨著眼。法的左顧右盼、上瞻下視,頸部的靈活及轉頭變臉的快速,也是必要的。同時,眼法還涉及到動作意向的問題。一般的說,長拳的動作都有它的意向,進則是攻,退則是守,即使是靜止時的拳勢,也都含有伺機持動的意向。眼法是表現動作意向和傳神的關鍵。因之眼法必須做到「跟隨手動」、「目輸勢注」、明銳議電。

身要靈活

長拳的身法,須「腰如蛇行」,要柔韌、靈活、自如。身法在長運動里,可分為問、轉、展、縮、折、彎、俯、仰等。這些身法的變化多是主宰於腰。因此,「腰如蛇行」的身法要求,一方面是要求各種身法在運動的時候要象蛇行那樣靈活,有曲折有變化2一方面也是要求胸椎和腰椎的柔韌性要好;使動作做得既柔軟又堅韌,柔軟則靈活,堅韌則有力。。動作做的靈活、有力,又富有曲折變化,才會協調而生動。身法包括胸、背、腰、腹、臀五個部分。在一般的長拳。運動中,由活動性動作進入到靜止性動作時,多講究挺胸、直背、塌腰、收腹、斂臀等方式方法。在活動時,則要求靈活自如。「體隨勢變」,根據不同的動作採取不同的身法與手。眼、步、腿諸法協調配合。

步要穩固

長拳的步法,須「步賽粘」,要輕快,、穩固。「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打拳容易,走步難」;「步不穩則拳亂,步不快則拳慢」,步法在長拳運動里起著重要的作用。因之。必須使各種步法在運動時要輕快,站定時要象粘稅在地上一樣穩固,不掀腳,不拔跟。它不能受上肢、軀幹活動的影響,而且要給上肢、軀幹的活動提供必要的穩固條件。這樣,才能動而不亂,使下盤紮實有力。

精要充沛

長拳的精神,需要充沛、飽滿。要充沛飽滿得象雷霆萬鈞,象江河的怒潮,要顯示出鼓盪的「怒」的氣魄。然而這種鼓盪的「怒」氣,不是表現在臉上,而是貫注在動靜的運動之中。精神飽滿,氣宇軒昂,拳勢才能雄健威武。「怒」絕不是直眉橫目、跳牙咧嘴的兇狠。要做到「怒」的氣魄,必須具有武術的戰鬥意識,把自己擺進到一種充滿戰鬥的場合里。這樣才能使長拳的運動,氣如雷霆,勢如浪濤。

氣要下沉

長拳的呼吸,須『氣直沉」,要「氣沉丹田」。這是因為呼,吸在長拳運動中關係著運動的持久性,也關係著勁力的催動,即所謂以氣催力。長拳運動,一般都是結構複雜、起伏轉折、快速有力,這一特點決定了長拳運動強度大,對氧的需要量也較大。如果不善於掌握和運用「氣沉丹田」的腹式呼吸的方式方法,就容易使氣血上涌,使氣息在胸間遊動。氣往上浮則內部空虛,空虛則氣促,氣促則吸氧不足,氧不足則力短,力短就不能使運動持久,就會頭暈噁心,面色發白,動作紊亂,運動的平衡性也就遭到破壞。所以,在運動的時候必須運用腹式呼吸,善於「蓄氣」,這樣才能使運動持久,才能保持運動的平衡。長拳的呼吸方法,除了沉之外,還有提、托、聚三法,合謂「提、托、聚、沉」。這些呼吸方法隨著動作而進行變化的時候,始終遵循著「氣宜沉」的基本要求。同時,運用也要順其自然,不能故意做作。

力要順達

長拳的勁力要順達。如果發力不順,也會使運動僵硬、死板。長拳運動最忌「僵勁硬力」,強調「力要順達」。用力順達,須從『三節」、「六合」著手。三節,以上肢來說,手是梢節,肘是中節,肩是根節。以下肢來說,腳是梢節,膝是中節,胯是根節。六合,是手、肘、肩、腳、膝、胯等六個部位的配合。掌握好「三節」、「六合」運用順力,動作才會豁達。

功要純青

長拳的技術,須「功宜純」。在這裡,「功」指的是力量、速度、耐力、靈敏等身體素質和運動的各種技巧。所謂「純」,就是「純一不雜」,爐火純青。「功宜純」是對長拳技術質量所提的要求。要使技術質量達到純青的地步,重耍的一條就是在技術規範化的前提下加強鍛煉的實踐。「功夫是練出來的」,只有堅持鍛煉,持之以恆,才能使身體素質和運動技巧不斷地得到提高,才能使功力長進,技術質量由不純逐漸到純。

四擊合法

「四擊」,就是武術中的踢、打、摔、拿四種技擊法則。凡是含有技擊動作組成部分的長拳,在內容方面一般都是離不開這四種技擊法則的範疇。這四種法則各有各的具體內容與運動方法。踢的法則,具體內容有蹬、端、彈、點、纏、擺、掃、掛等;打的法則,具體內容有沖、撞、擠、靠、崩、劈、挑、砸、撐、奴、摟、攔、采、例、勾、抄等;摔的法則,具體內容也有棚、鞏、揣、滑、倒。爬、拿、櫥、搗、勾等;拿的法則,具體內容有刁、拿、鎖、扣、封、閉、錯、截等。這些內容都有它們的運動方法。長拳運動對踢、打、摔、拿四種技擊法則具體內容的運動方法要求非常嚴格。如果不是嚴格地遵守這些運動方法的規定,就不可能表達出它們不同的真實意義,這就失去了長拳技擊動作的意向。

以形喻勢

長拳在運動時,有動勢、靜勢、起勢、·落勢、立勢、站,勢、轉勢、折勢、輕勢、重勢、緩勢、快勢等十二種動靜之勢。以自然事物中的十二種形象來比喻這十二種動靜之勢,因此來要求技術。傳統的「十二型」是:動如濤.活動之勢,要使運動氣勢象江海的浪濤那樣激」盪,滔滔不絕,在萬馬奔騰中仍有明朗感和穩定感,做到;「動要有韻」,「動中有靜」。靜如岳:靜止之勢,要象大山那樣巍峨,似乎任何強大的力量都推它不動似的。起於猿:跳起之勢,要有猿猴縱身時的那種機靈、矯健、敏捷的意味。落如鵲:落降之勢,要象喜鵲落到樹枝上時的那樣輕穩。立如雞:單腿獨立之勢,特別是從活動性動作轉入到靜止性的獨立動作時,要象雞在奔走中突然聽到了什麼,立刻停步捲曲起一隻腳來那樣,。顯示出動作的安定穩固。站如松:兩腳站立之勢,要象蒼松那樣巍巍地剛健、挺拔,在靜止中傲然富有生氣,使靜和動密切聯繫在一起,即所謂「靜中有動」。轉如輪:旋轉之勢,要象車輪繞著軸心那樣轉動,善於創造和掌握運動的軸心,這樣才能達到「圓」的要求。折如弓:摺疊之勢,是指扭身擰腰等轉折的動作。要象弓那樣越折越有力,含有一股反彈勁,不是折得極柔軟而沒有勁力。只有在摺疊之勢中做出反彈勁,才能突出動作的變化。輕如葉:輕飄之勢,要象樹葉那樣輕,才能達到「飄」的要求。重如鐵:沉重之勢,要象鋼鐵砸下那樣沉重有力,但「重而忌狠」,不能咬牙切齒。緩如鷹:緩慢之勢,要象鷹在空中盤旋那樣精神貫注,慢中有快,但』緩而忌溫」。「慢易生懈」,要防止動作產生鬆懈現象。快如風:快速之勢,要象一陣疾風那樣迅速,但「快而。忌毛」。「快易生爆」,火爆可以藏拙,但畢竟會使動作產生不準確的錯誤,務須快而不毛。

長拳基本技法——長拳的基本技法規律包括:頂頭豎脊,舒肢緊指(趾);形合力順,動迅靜定;以眼傳神,以氣助勢;陰陽相依,相輔相襯。

頂頭豎脊,舒肢緊指(趾),這是長拳靜止姿勢的基本技法。「頂頭豎項」,指長拳靜姿要求頭頂向上頂領,使頭額端正,下頦自然微收,提起全副精神;脊柱豎直,使軀幹中正,不歪不斜。其中頸椎豎,促成頸項向上順豎;胸椎豎,促成胸廓微前挺;腰椎豎,促成塌腰立脊;尾椎豎,促成臀部下垂。

「舒肢緊指(趾)」,

指長拳靜姿還要求四肢放鬆舒展,手指足趾緊勁用力。其中舒肩表現為兩肩微下松向後展開,增加胸廓的前挺度和左右徑,加在胸廓的容氣量;舒胯表現為兩胯向下松沉,無挺胯僵腿之態,兩腿分開形成步型的幅度較其他拳種闊長,從而構成長拳架開式大的特點。兩手指和兩足足趾緊勁用力,與上述頭的頂領綜合,能牽拉軀幹和四肢肌腱,表現出「筋骨遒勁」,使拳式開而不散,大而不空。如果頭不頂勁,則會導致軀幹曲;如果。兩足足趾不緊勁,則會導致支撐不穩;如果兩手手指不緊勁,則上肢鬆懈。形合力順,動迅靜定,這長拳運動形態的基本技法。

「形合力順」,指長拳動態要外部形體協調配合運動,內部勁力軸順達傳導。「形合」的技法原理是「梢領根定,中節順隨;轉軸穩固,軸梢互領」。「力順」的技法原理是「松陳吸蓄,調形造勢;催墜呼發,寸勁貫梢」。

在拳式中,「形合」與「力順」交融一體,表現為外形依賴內勁相合而不相連,體現為一動齊動,一到齊到。勁形合一的這種運動規律,正是長拳運動「動迅靜定」的基礎。

「動迅」指拳式一動,身體內外齊動。而且一動即快,心快(反應敏捷)、眼快(眼似電)、手快(拳如流星)、步快(步不快則拳慢)。整修動作快似迅雷,體現出長拳以手快打手慢的技擊特點。

「靜定」指拳式經一動即快,一快齊快,而至一到俱到,一靜皆靜。整修拳式突然在瞬間靜定似山,體現出長拳運動疾動突停的節奏特點。以眼傳神,以氣助勢,這是長拳眼法、氣法與拳勢配合的技法。


推薦閱讀:

抑鬱症七年,附帶精神分裂,休學兩年,現在退學了。我還有未來嗎?
這 10 種內分泌疾病可致精神障礙
道德境界:人格與精神
蕭佳:淺談利他精神
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TAG:精神 | 武術 | 傳承 | 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