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周小川:大力推動資本市場發展 打造國際金融中心
文/周小川(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近年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這是金融界一直高度關注、大力支持的。特彆強調的是,這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一個必然選擇,必然要打造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近年來以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為核心,以金融改革開放和創新為重點,圍繞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的提升,已經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大力推動資本市場的發展
資本市場是國際金融中心最核心的內容,也是最具地區效應的內容,它能夠發揮引領和帶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作用。上海始終是站在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最前沿,推動了我國金融、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資源分配方式的優化和變革。發揮上海資本市場的核心作用,是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全國的現實選擇,是成熟市場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業發展的內在規律,更是繼續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客觀要求。
近年來,一方面得益於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一方面也得益於各項市場化改革的穩步推進,上海資本市場引領和帶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作用日益突出。
目前,上海已基本形成了適合國內外投資者共同參與,具備較強交易、定價、信息功能,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資本市場體系。逐步形成了人民幣跨境投融資中心、人民幣產品基準價格形成中心、大宗商品定價中心和金融資訊服務中心,培養出了一批規模比較大、治理機制比較健全、具有行業龍頭地位的上市公司,營造了有利於促進資本市場創新發展和風險防範化解的主要機制。
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主要指數、上海大宗期貨價格影響力都在顯著提高,上海對外開放的領域在不斷地擴寬,同時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作為我國新三板前期試點地區之一,也將推動上海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設,推動區域性場外市場和全國性市場的合作對接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第二個方面,上海積極推動銀行間市場發展,推動金融市場改革和創新。銀行間市場發債的主體日益多樣化,支持多種類型的中外資金金融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次級普通金融債和小微企業專項資金債,夯實了金融機構的資本基礎,拓寬了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提高了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推動更多的非金融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短期票據、非公開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豐富了非金融企業的融資渠道,改善了非金融企業的負債結構,優化了社會整體的融資結構。
同時,也豐富了銀行間拆借市場和投融資市場的類型,活躍了貨幣市場交易,提高了貨幣市場的流動性。為SHIBOR更好地發揮基準作用打下了基礎,推動法人和非法人集合產品進入債券市場,提高了債券市場的深度和廣度。
第三個方面,上海大力發展了跨境人民幣業務,推動上海發展跨境人民幣產品創新中心的作用。首先是跨境貿易人民幣業務在深入推進,目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境內地域,從最開始的試點已經擴大到了全國,境外則沒有地域的限制,境內所有從事進出口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其他經常項目的企業,均可以選擇人民幣進行計價、結算和收付。境外的一些央行、人民幣清算行和人民幣參加行等境外機構可以使用人民幣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投資。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外商人民幣直接投資、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人民幣資金池等項目,一些創新的業務,都已經相繼開展。而RQFII是大家關心的內容,這個試點也是正式啟動,順利運營。跨境貿易的人民幣結算規模還在逐步擴大,最早是2009年9月份開始試點,人民幣跨境流動性機制運行順暢,人民幣在境外接受程度不斷提高,這個也會有力地支持對外貿易和實體經濟的發展。
上海在人民幣業務發展方面勢頭是良好的,剛才也提到上海是首批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試點地區,業務量保持平穩較快進展,一直居於全國前列。依託於其優越的市場環境,上海積極開展業務創新試點,去年12月,上海又試點了人民幣資金池境外放款業務,是目前也是全國唯一該項試點業務的城市。
第四個方面,是探索外匯資金跨境流動便利的方式,提供投資便利化,積極推進外匯管理體制的改革。在積極推動上海外匯管理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先行先試。2010年推出了符合條件的上海綜合保稅區企業開展國際貿易結算中心外匯管理的試點,2012年推出了上海的中外跨國公司開展資金運作便利化試點,這些改革試點提高了入駐上海的跨國公司進入上海的便利化程度,增強了上海對跨國資金的吸引力。
第五個方面,支持相關機構把總部更多的設在上海。目前大家知道已經有股票市場、期貨市場、銀行間市場、衍生品市場,相繼都設在上海,此外還有上海黃金交易所、中國銀聯總部、上海清算所以及徵信中心、反洗錢監測中心,以及央行的清算中心都設在上海,人民銀行是在2005年設立了上海總部,其目的之一也是發揮貼近市場的優勢,提高對金融市場服務的效率,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其他金融機構也有很多在上海設立機構和設立總部。去年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也在上海正式開始運作。同時,我們也支持了一些國外機構,包括挪威的央行、韓國的央行在上海設立了代表處,為增進雙邊金融合作發揮了重要的橋樑作用。境外貨幣當局、國際金融機構也在投資我國市場,包括銀行間市場。
上海有條件、有潛力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儘管這還需要我們做出很多的努力,還要花一定的時間,但是要看到這些有利的條件。
第一,經濟發展速度和經濟發展轉型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現代服務業、先進位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明顯加快發展,整體實力會穩步提高,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
第二,中國作為一個大型經濟體,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國內的儲蓄率比較高。當然從結構調整的角度,我們也不需要太高,現在的情況是我們的儲蓄在GDP中占將近一半,其概念是中國的GDP是50萬億出頭,也就是說各種儲蓄類別的資金是25萬億左右,但是這裡面包括了企業儲蓄、政府儲蓄和居民儲蓄。這些儲蓄目前的主渠道主要是傳統的商業銀行渠道,但是中國有明確的方針政策是強調發展資本市場,發展直接融資,而且有各項政策都在不斷的出台,朝這個方向去努力。隨著直接融資的發展,在資本市場上體現的投資的金額將是非常巨大的,在世界上將會是受世界市場矚目的。
從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國際經驗來看,如果投資者眾多,投資的資金數量非常大,有大量的資金在尋找各種投資的機會,這一條將是形成國際金融中心的一個重要有力條件,金融市場會在尋找投資的資源配置中發揮明顯的作用。上海從這個角度來看潛力會更大,動力會更強。特別是我們也看到中國的國內儲蓄率初始形式都是人民幣,因此人民幣的跨境使用的進展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高,也都會給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新的重要的動力。
第三,這一輪國際金融危機顯示,現行國際金融體系和金融格局還是需要在發展中不斷產生調整。一個重要的特徵,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在全球經濟金融中的活力進一步增強,話語權進一步提高,在此背景下,國際社會越來越看好中國的國際金融的發展,這些變化也為上海建立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最後,經過大家多年的努力,上海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目前也在持續提高。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勢頭是十分良好的。
進一步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若干意見
在新形勢、新環境下,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是打造上海和全國經濟升級版的需要,也是優化我國生產力重大布局、促進經濟金融改革開放的需要。未來一段時間裡,我們將繼續按照國務院有關精神繼續積極大力支持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上一個新的台階。
第一方面,擴大人民幣使用,推動上海成為全球人民幣產品創新、交易、定價、結算的中心。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後,順應市場的需求,積極實施跨境貿易的人民幣結算試點,有序推進跨境投資人民幣結算,穩步開展境外項目的人民幣貸款業務,加強和深化各種雙邊、多邊的貨幣合作,目前人民幣跨境使用已初具規模。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是一個以綜合國力為基礎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所採取的策略是低調務實、有效推動、尊重市場、順應需求、循序漸進、風險可控。
人民幣跨境業務的發展,對未來五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給出了重大機遇,在人民幣實現跨境和國際層面更廣泛使用過程中,我們將按照「十二五」規劃的部署,積極推動上海逐步成為全球人民幣產品創新、定價、交易、結算的中心。一方面是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主要是支持跨境交易中人民幣結算比例的逐步提高,支持外資跨國公司開展跨境人民幣管理業務,推動人民幣進入跨國企業的資產組合,啟動跨境人民幣貿易再融資市場,推進人民幣貿易融資規模的增長。
支持跨境人民幣投融資業務的雙向開放,這裡特彆強調是「雙向」,積極研究準備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的試點,和合格私募人民幣基金境外證券投資的業務。支持人民幣跨境使用的基礎設施的建設,當前正在上海建設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對支持人民幣跨境使用、完善人民幣支付清算體系、防範和化解人民幣跨境支付的風險,以及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有助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
第二方面,加快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推動上海形成境內外投資者共同參與的功能完善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人民銀行將積極推動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等金融市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拓寬市場的廣度和寬度、參與主體多元化、交易產品日趨豐富、市場監管透明有效的金融市場體系。一是推動債券金融市場雙向開放,鼓勵更多符合條件的發行人民幣機構發行債券,鼓勵擴大人民幣債券的發行規模,允許符合條件且信用等級較高的商業性機構在我國發行人民幣債券。二是擴大貨幣市場的參與範圍,繼續支持外資商業銀行及其分行、外資非銀行金融機構進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和外匯間市場,擴大外資機構的數量,並在核定的額度內擴大人民幣交易的規模,促進境內外人民幣市場的聯動發展。
拓展外匯市場的深度和廣度。要繼續支持外資金融機構參與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在港澳人民幣清算行的基礎上,適時推進其他人民幣清算行、參與行等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增強境內人民幣外匯對境外的引導作用,在人民幣對美元、日元、澳大利亞元直接交易的基礎上,建立人民幣對更多貨幣的雙邊匯率形成機制。推動人民幣對新興市場經濟體和周邊國家貨幣匯率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掛牌。
第三個方面,結合國內經濟金融改革的進展和國內外的環境,積極穩妥的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逐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已多次寫入黨和國家若干重要方針政策的文件,又明確在中國的「十二五」規劃中寫入了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這將有利於金融創新和金融市場發展,促進金融機構的集聚,提升金融體系的國際化水平,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有利於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更好的滿足市場主體對外投融資的需求,全面提升開放性經濟的水平,對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內容。
1993年我國在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中就首次提出了要使人民幣變成一種自由兌換的貨幣。1996年中國正式承諾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第八條款,也就是正式宣布了經常項目可兌換,那麼隨後一直在不斷的進行做一些工作,來推進資本項目的可兌換。本世紀以來隨著國力的增強,以及匯率、利率、國有銀行、金融市場這些多項改革的深化,進一步推進資本市場可兌換的條件變得越來越成熟。在新形勢下為了進一步擴大開放,更好地促進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提高我國參與全球資源配置的能力和效率,增加國民福祉,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進程會有所提速。也抓住這一機遇,也能更好地發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
當然,資本項目可兌換也要管理好風險。資本項目可兌換是一個有彈性的制度安排,不是一個非黑既白的選擇,國際經驗也表明,資本項目可兌換後,仍可以從宏觀審慎角度對可疑資金、外債、短期資本流動等進行適當的管理,從而防範跨境資本流動所可能帶來的負面的風險,還是要趨利避害,發揮好資本項目可兌換多個方面積極的作用。同時,各項具體開放措施在時間安排上也有一定的靈活性,要根據我國和國際金融形勢和改革基礎條件的變化,擇機選擇,成熟一項推動一項。
第四方面,加強國際金融交流與合作,深化滬港、滬台的合作,擴大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加強國際和區域金融合作,參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這個都可以更好地發揮上海在對外交往中的作用,擴大上海在國際金融領域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發展滬港金融的互助的關係,完善滬港合作機制,加強滬港在金融市場、機構、產品、業務、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支持滬港金融市場產品和金融基礎設施的互聯,積極推動滬台金融交流合作,研究建立合作機制,擴展合作空間和領域。這些都是今後一段時間要做的工作,同時也是很有潛力的發展方向。
當前經濟形勢
根據我國經濟金融形勢各方面的情況,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今年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當前我們經濟金融運行總體是平穩的,物價形勢基本穩定,都說明了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合適的,效果是好的。同時目前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複雜多變,國內經濟也面臨一些新的情況、新的問題,金融市場歷來是很靈敏的市場,對市場中的任何信號都會有迅速反應,因此,既有助於發現問題,金融市場也有助於修復市場中所發生的問題,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並著力增強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適時適度的進行預調微調,和其他有關部門共同配合,一方面要引導金融機構保持合理的信貸投放、合理安排資產負債總量和期限結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另一方面也將綜合運用各種工具和手段,適時調整市場的流動性,保持市場的總體穩定,為金融市場的平穩運行和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條件。
今年以來,我國的貨幣增長總體來講依舊是較平穩增長,同時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增長速度上有所放緩,但仍處在合理的區間,總體上仍舊呈現穩中有進的勢態,同時各項改革紅利還將進一步釋放,政府部門減政放權的作用還將進一步顯現,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經濟增長的效益進一步提高,在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中國仍處在有利條件較多的戰略機遇期,潛力是巨大的。從全球來看,中國經濟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我們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充滿信心,對中國金融業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充滿信心,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和發展充滿信心。(完)
文章來源:2013年陸家嘴金融論壇網站(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本篇編輯:魏琪
關注巴教授及研究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請點擊底部「閱讀原文」鏈接。
推薦閱讀:
※周小川講話闡明金融改革五大方向 | 解讀
※ 周小川:目前中國資本外流情況不很嚴重
※周小川:利率是目前重點運用工具
※周小川表態釋放最新政策信號
※周小川和大國央行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