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報協會:抓住產業、行業報改制機遇日 期:2010-7-13 15:44:37 來 源: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 作 者: 2010年報業體制機制改革已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借鑒新聞出版系統體制改革經驗,中國產業報協會正在積極推進產業、行業報體制改革工作。在這樣一個形勢下,中國產業、行業媒體如何發展?報業協會的作用如何發揮? 「產業、行業報要做到揚長避短,將局限性打造成優勢;產業、行業媒體要塑造鮮明風格,掌握產業話語權;中國產業報協會要抓住產業、行業媒體改制的機遇,做大事。」7月1日,新當選的中國產業報協會副會長、中國環境報社社長兼總編楊明森就相關問題接受了中國產業報協會網記者張繼進的專訪,並做出了上述回答。 揚長避短,將弱項、局限性打造成優勢 中國產業報協會網:產業、行業報群體目前正面臨著轉企改制和創新發展的雙重挑戰。您在多家產業、行業報擔任過主要領導職務,在剛剛結束的中國產業報協會七屆一次理事大會上又被推選為副會長,請問,面臨雙重壓力的產業、行業報應當如何應對。 楊明森:要想探討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分析和明確產業、行業報的弱勢在哪裡。我分析認為,產業、行業報的弱勢主要表現在三大局限性上。 一是時效性局限。隨著電視、網路,手機媒體的發展,這一局限性越來越突出;二是訴諸群體的局限性或說受眾群體的局限性,即產業、行業領域的局限性。三是內容的局限性。相對固定的產業、行業,相對固定的受眾群體,決定了產業、行業報報道內容的局限性。 當產業、行業不被重視時,其他媒體不關心你,當產業、行業受到重視,或產業、行業內發生重大、重要新聞時,其他媒體就會過來搶新聞,爭奪市場。因為有三大局限性,產業、行業媒體所面臨的壓力就更大。 怎麼辦,產業、行業報為此做過探索,如,那裡弱就加強那裡。時效性差,就增加記者,挖第一手資料,為了加強時效性,排版印刷安排在後半夜,力爭最新報道。實踐證明,你還是搶不過電視、廣播、網路等媒體,即使你努力了,搶了第一新聞,經電視、網路傳播後,別人還是以為是電視、網路新聞;為突破訴諸群體局限,就放大關注點,關注、報道更多的人和事情,想方設法擴大影響力。例如,我們環保,設想將環保的視野擴大到社會各界,甚至居家環保,出發點是,環保全社會重視,人人重視。這樣做,貌似訴諸群體擴大了,內容擴大啦,效果會有,可能過去100人關注你,努力之後110人關心你,效果不大。鋼鐵界的人還是關心鋼鐵,紡織的人還是關心紡織;在報道內容方面,專業媒體,產業、行業報走的彎路最多。許多產業、行業報都在辦一個副刊,試圖將專業的內容放大,然後放報攤。但這些都是一廂情願,努力是徒勞的。結果證明,現在報攤上基本沒有產業報辦的副刊。即使有個別的,嚴格意義上也不屬於產業報了,已經歸都市報類了。 產業、行業報的三大局限性,目前看,正面強化,彌補鮮有成功的。 正面強化,彌補路走不通,怎麼辦,我的觀點是,揚長避短,將弱項,局限性打造成優勢。 第一,針對時效性差的局限,打造後發優勢。 時效性的後發優勢是,一切前面的新聞報道都可以視作為我做鋪墊和造勢。 前人的優勢拿來為我所用,這在經濟、科技上也是一條可行的經驗。發展中國家,之所以有後發優勢,就是他可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少走彎路;技術也是一樣,如美國的計算機技術,日本的汽車製造都是領先於世界的,我們可以成功地借鑒、利用,迎頭趕上,這就是我們的後發優勢。產業、行業報做新聞也是這樣,我們不去搶時效性,不去搶第一時間,那麼我們就有了比較充裕的時間,我們在其他前面報道的基礎上,可以看得更准、更透。先手的精力放在時效性上,局限就是來不及做深做透。新聞是一個過程,先手一般不太關注後面的過程,我們可以關注,可以做深度報道。其實讀者,受眾往往更關心後面的事。如,近期某省一個縣裡發生了一個環保事件,電視首先播出了,反響很大。假如由我們先報道,反響不會這麼大。先手們點到為止,我們環境報後發威力,做了深度報道,分析和言論。該縣書記說,這樣的報道讓我們服。讀者看到後續報道更覺得有價值。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後發優勢也要講實效性,也要及時發,否則你連後發優勢也沒了。 第二,打造資源優勢。受眾群體的局限性,恰恰是我們的資源優勢。一個產業,一個系統中的產業、行業報紙最具權威性,是這個產業、行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受眾看報紙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親切感,熟悉的人和事,熟悉的業態,熟悉的環境都令他們感到親切。第二個層次,驚喜。讀報有「我所言,言所不及」的感覺,令讀者感到驚喜;第三個層次,有升華感。讀者有「思所未思,境界升華」的感覺。達到了這樣的境界,這部分群體就變成了我們的資源,受眾離不開這份報了。 由於一個產業,一個系統中的產業、行業報紙最有權威,是這個產業、行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上述三個層次中,產業、行業報較容易做到第二個層次,努力可以做到第三個層次。產業、行業的受眾雖然有局限,但忠誠度高,含金量高。往往其他媒體辦得再好,這部分受眾也很少看,甚至不看。 第三,針對內容的局限,打造話語權的優勢。話語權的優勢表現在,產業、行業系統中的人和事,我不說話,受眾就感覺「空」,受眾就會期待。產業、行業報之所以有後發優勢,就是因為我們有話語權。我不說,受眾就會感到缺東西。要打造話語權的優勢就要做好自己的內容。 做好內容,塑造風格,把握話語權 中國產業報協會網:中國環境報近年來在塑造風格,把握話語權方面,尤其是在打造「以問為特色和風格」的報社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請結合產業、行業報如何做好自己的內容,塑造鮮明風格,介紹一下中國環境報的「問」文化。 楊明森:中國環境報塑造「問」的鮮明風格,是對新聞的一種回歸。 「問」首先是質疑。質疑有沒有,對不對,行不行,好不好。質疑就是判斷真偽,虛實,善惡。質疑不是懷疑一切,質疑的目的是求證。 「問」的行為哲學是批評。一團和氣是做不到有話語權的。媒體,沒有批評就失職了。特別是像環保這個門類,更需要批評。批評是一種行為哲學,不能是一種常態。 「問」的重點是解讀。解讀這是產業、行業媒體最後的一張王牌。產業、行業媒體拼的就是解讀,解讀政策法規,解讀趨勢,解讀新聞背景。如,出現一個反傾銷事件新聞,產業、行業媒體,就必須出來解讀新聞的背景,解讀來龍去脈,解讀發展趨勢,這也是打造話語權的重要方式和內容。
前人的優勢拿來為我所用,這在經濟、科技上也是一條可行的經驗。發展中國家,之所以有後發優勢,就是他可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少走彎路;技術也是一樣,如美國的計算機技術,日本的汽車製造都是領先於世界的,我們可以成功地借鑒、利用,迎頭趕上,這就是我們的後發優勢。產業、行業報做新聞也是這樣,我們不去搶時效性,不去搶第一時間,那麼我們就有了比較充裕的時間,我們在其他前面報道的基礎上,可以看得更准、更透。先手的精力放在時效性上,局限就是來不及做深做透。新聞是一個過程,先手一般不太關注後面的過程,我們可以關注,可以做深度報道。其實讀者,受眾往往更關心後面的事。如,近期某省一個縣裡發生了一個環保事件,電視首先播出了,反響很大。假如由我們先報道,反響不會這麼大。先手們點到為止,我們環境報後發威力,做了深度報道,分析和言論。該縣書記說,這樣的報道讓我們服。讀者看到後續報道更覺得有價值。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後發優勢也要講實效性,也要及時發,否則你連後發優勢也沒了。 第二,打造資源優勢。受眾群體的局限性,恰恰是我們的資源優勢。一個產業,一個系統中的產業、行業報紙最具權威性,是這個產業、行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受眾看報紙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親切感,熟悉的人和事,熟悉的業態,熟悉的環境都令他們感到親切。第二個層次,驚喜。讀報有「我所言,言所不及」的感覺,令讀者感到驚喜;第三個層次,有升華感。讀者有「思所未思,境界升華」的感覺。達到了這樣的境界,這部分群體就變成了我們的資源,受眾離不開這份報了。 由於一個產業,一個系統中的產業、行業報紙最有權威,是這個產業、行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上述三個層次中,產業、行業報較容易做到第二個層次,努力可以做到第三個層次。產業、行業的受眾雖然有局限,但忠誠度高,含金量高。往往其他媒體辦得再好,這部分受眾也很少看,甚至不看。 第三,針對內容的局限,打造話語權的優勢。話語權的優勢表現在,產業、行業系統中的人和事,我不說話,受眾就感覺「空」,受眾就會期待。產業、行業報之所以有後發優勢,就是因為我們有話語權。我不說,受眾就會感到缺東西。要打造話語權的優勢就要做好自己的內容。
推薦閱讀:
※美養老市場巨大 養老產業成為新一輪投資熱潮
※評論:金融業要阻斷產業空心化
※中國大量產業園區凋敝,本質原因是什麼?
※生豬產業陷五大弊端 散養戶難逃此劫?
※三論國產碳纖維產業化
TAG:中國 | 行業 | 國產 | 機遇 | 協會 | 產業 | 改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