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在戊戌政變後告密確鑿無疑
06-14
[摘要]最終將康、梁「圍園」的密謀和盤端出的畢竟是袁世凱。近代史上聚訟紛紜的疑案屢見不鮮,最吸引人的恐怕莫過於戊戌政變的內幕了。這個話題有足夠多的理由吸引人們:宮廷鬥爭、陰謀、告密、逃亡、殺戮,這幾個元素組合在一起,足以成為當下拍攝大片的絕佳題材了。其實,不少學界前輩和同仁都曾爬梳材料,對這樁懸案各抒己見;甚至還打過筆墨官司,紛爭之中頗見學者認真的態度和執著的精神,不失為近年來史學界一道獨特的風景。然而,話說回來,這場政變留下的直接證據畢竟太少了。慈禧、光緒帝、榮祿等關鍵人物沒有留下絲毫的明證,康有為、梁啟超、袁世凱等當事人的解釋又各有隱衷,真偽參半,使得人們對政變內幕及有關細節的認識很難一致。不過,也正因為如此,總能激起人們解謎的興趣。馬勇先生在今年11月7日《中華讀書報》發表《袁世凱「有密未告」》一文,重申了以往流行的袁世凱告密導致政變發生、光緒帝被囚禁、六君子血灑菜市口、康梁流亡海外的說法「只是傳言,不是歷史」,強調1898年9月21日慈禧宣布訓政並不是袁世凱告密引發的。這種觀點並非毫無根據,學界也有不少認同。不過,馬勇先生在解讀文獻的過程中,也還有可以商榷的地方。解讀材料時的主觀傾向雖難以完全克服,但是,力求客觀的宗旨理應堅持。有鑒於此,這裡接著馬勇先生的話題略談自己的幾點淺見。政變的起因研究到了今天,有關戊戌政變的基本情況大致已經很清晰了。總體上說,1898年9月21日慈禧通過訓政的形式發動政變,並非袁世凱告密的結果。理由很簡單,在9月13日袁世凱奉旨來京之前,以推動慈禧出來「訓政」為形式的政變活動已經進入了緊鑼密鼓的策劃階段。當時,能夠掌控和影響局勢發展的力量,既不是光緒皇帝和康梁等新黨人物,也不是擁有一定兵權的袁世凱,而是始終控制全局的慈禧、榮祿等權貴勢力。儘管慈禧「訓政」也是一次宮廷政變,但比起中國歷史上的「玄武門之變」等充滿玄機、血腥和骨肉相殘的政變,還算平和。畢竟,慈禧、光緒母子之間的衝突和矛盾遠沒有到劍拔弩張的白熱化程度;況且母慈子孝的傳統倫理仍然制約著權力鬥爭的形式。退一步說,即使雙方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孱懦的光緒皇帝也不是當政幾十年的慈禧太后的對手,很難想像他會有與太后分庭抗禮的膽略和力量。這正是慈禧能夠輕易用「訓政」的形式,便將皇帝控制起來的原因。談到戊戌政變,論者以往都是毫不遲疑地加以否定,因為政變推翻了光緒新政,守舊勢力反攻倒算,中國歷史出現了倒退。這種判斷大致是不錯的。但是,在分析政變發生的原因時,人們很容易忽略光緒帝和新黨人物在推行新政過程中出現的嚴重失誤,籠統地以守舊勢力的阻撓解釋新政推行的失敗是沒有說服力的。應該看到,慈禧採取訓政這種比較體面的形式,將交給光緒的權力再一次收回來,得到了相當一部分官員的支持。1898年8、9月間,光緒帝與朝臣之間矛盾激化,導致罷黜禮部六堂官、超擢軍機四卿等政治事件發生。以往論者常常是從包括軍機大臣在內的守舊大臣阻撓新政的角度解釋問題。其實,由於受到康有為的影響,年輕的皇帝求治心切,從身邊大臣身上,更多看到的是他們「守舊」的一面,君臣之間產生嫌隙。從6月新政開始之時,光緒帝便認為「盈廷皆守舊」,軍機大臣每天召見時動輒遭到誚責,君臣之間日益缺乏信任。對於皇帝的新政舉措,軍機大臣往往態度冷漠,或者說不懂,或者說未辦過,推辭敷衍。一心趨新的光緒帝終日與他認為「守舊」的廷臣為伍,其焦躁煩悶的心態可想而知。震驚朝野的罷黜禮部六堂官事件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8月中旬,禮部主事王照響應光緒帝允許官員士民上書言事的諭旨,遞上奏摺,請求堂官代遞,不料遭到拖延和拒絕,9月4日光緒帝憤怒之下,將懷塔布、許應騤等禮部六位滿漢堂官「即行革職」,又稱讚王照不畏強御,勇猛可嘉,賞給三品頂戴,以四品京堂候補,以示激勵。這次事件多少也有新、舊之爭的色彩,以往給予的正面評價很多。其實,從當時行政運作的層面看,光緒帝的這個決定太不理性,簡直就是衝動。一道諭旨就把六位尚書、侍郎同時罷官,這在有清一代也是絕無僅有的事例。拋開政見偏見和各類評價的影響,單純從政務運作的層面考慮,也是欠妥的。也許皇帝有殺一儆百之意,但沒有考慮負面效果。從現有的材料看,六堂官中除了許應騤與康有為、宋伯魯、楊深秀有過節,可以納入新舊衝突的範圍,其他五人與其他部院大臣比,思想到底有多麼舊,也都很難證明。僅僅因為對屬員的奏摺有不同看法而沒有及時代遞,便丟官罷職,不免懲罰過重。同時,光緒帝又下令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祿寺、鴻臚寺、太僕寺、大理寺等衙門;同時裁去廣東、湖北、雲南三省巡撫和河道總督。裁撤京師的閑散衙門,導致數千人的生計突然沒有了著落,特別是沒有考慮到平日在這些閑曹冷署苦熬的官員的升遷出路,當時士林輿論產生的怨氣和抵觸是可以想像的,這種負面效應對那些開始支持新政的官員來說,產生思想上的動搖也是在所難免的。總之,自身利益受到損害和威脅的官員很快集結起來,打著維護祖宗之法的旗號,挑戰皇帝的權威,並最終策划出太后「訓政」的形式來中止新政。就此看來,政變的發生有一定的必然性,並非一起偶發事件,與光緒帝和新黨的政策失誤有很大關係。楊崇伊上疏的意義策劃慈禧出來訓政的核心人物是直隸總督榮祿與慶親王奕劻,參加者包括懷塔布、立山等親貴大臣,以及楊崇伊等部分言官。這部分人,在這個特定時期被稱為後黨是毫不為過的,因為他們的現實政治目標就是請慈禧太后出面「訓政」,來達到制止皇帝偏離軌道的新政。在他們看來,康有為固然是「罪魁禍首」,但是,光緒帝對康、梁偏聽偏信,軍機大臣也束手無策,已經非太后出面不能扭轉局面了。於是,9月初,懷塔布、立山、楊崇伊等頻繁往返於京津之間,在慈禧與榮祿之間奔走聯絡,商議對策,而最終出面打頭陣的是御史楊崇伊。據說,楊崇伊本來請軍機大臣廖壽恆、王文韶出面商議太后訓政之事,但二人皆不敢接受,他才前往天津,與榮祿定策的。9月18日,楊崇伊請求皇太后訓政並參劾新黨莠言亂政的奏摺,通過慶王代呈慈禧。茅海建教授根據檔案材料,精確地考證出慈禧決定離開頤和園是這天晚上8點半至9點鐘之間。這是她收到楊氏奏摺後立刻作出的決定。很多研究者認為慈禧因接到楊崇伊的上疏才決定訓政的,這恐怕是表面看法。立山、懷塔布、楊崇伊先後往天津與榮祿密謀,慈禧是知情的,採取「訓政」的辦法,也是她授意和認可的。楊崇伊的奏摺總計只有500多字,慈禧不可能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僅僅因見到這數百字的條陳,便作出訓政的重大決定。要知道,政治經驗豐富的慈禧完全知道如何操縱言官來為自己的決策服務。可以說,楊崇伊上疏,與其說它是慈禧訓政的導火線,不如說它是後黨決定開始行動發出的信號。慈禧在9月18日決定回宮,是因為她已獲知20日光緒帝將在西苑接見伊藤博文,當時盛傳皇帝要聘請這位離任的前日本政要做顧問,輔助新政,甚至有官員上書建議。在禮部六堂官事件發生後,慈禧對皇帝是否會再一次做出越格的事情,實在沒有充分的把握,只有親自回宮坐鎮,才能讓她放心。可以斷定,慈禧不僅決定19日回宮,同時也認為宣布訓政的時機已經成熟,所以,20日伊藤覲見光緒帝的外事活動一經結束,第二天便宣布訓政,並下密令逮捕康有為、康廣仁兄弟。很顯然,宣布訓政與逮捕康有為的決策不是臨時決定的,是經過充分準備的。楊崇伊上書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小小的環節而已。袁世凱的上場就在榮祿、慶王等人密謀策劃慈禧訓政的同時,康梁等新黨人物也在積極活動,鬥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雖然他們對後黨的確切計劃不甚了了,但他們確實預感到了危急。一般認為,這時他們想到了聯絡軍事力量,在關鍵時刻保衛皇帝,甚至不惜發動軍事政變以捍衛新政的成果。這種說法大有可疑之處。兩手空空的書生,甚至連見到皇帝的機會都沒有,單憑一種忠誠的信念,就敢為皇帝設計充滿風險的反擊方案,聽起來多少有些匪夷所思。就算康、梁受到歷史經驗的啟示,有勇氣想到這一點,也缺乏現實的可行性。直到袁世凱的出現,才使他們看到了一絲希望。袁世凱在戊戌變法的現場出現很晚,直到百日維新將近尾聲時才躍入人們的視線,此前他顯得很邊緣。他走到歷史舞台的中心,並不像康有為所說,是康把他拉入進來的。據陳夔龍《夢蕉亭雜記》里說,光緒帝推行新政期間,大膽破格用人,通時務的新學人才,一經廷臣保薦,立刻予以提升。這種情況令熱衷功名的袁世凱蠢蠢欲動,於是派他的摯友翰林院編修徐世昌入京活動,轉託深受皇帝信任的內閣學士徐致靖密保。不甘寂寞的袁世凱便是通過這個途徑與康有為發生了聯繫,並捲入政爭的漩渦中。康有為後來特彆強調袁世凱參加強學會的歷史淵源和主張變法的立場,這一點沒有錯,可以視為他可以籠絡袁的理由。但是,當時康、袁重建聯繫的環節,卻是康有為替徐致靖草擬保舉袁世凱的奏摺這件事。徐致靖是戊戌變法時期最受光緒皇帝信任的朝臣之一,奏請明定國是、舉薦康有為等新黨人物,都是通過他上書實現的。找徐保薦應該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為此,徐致靖的侄子徐仁錄親自到小站會晤袁世凱,並達成默契。9月11日,徐致靖上疏保薦袁世凱,盛讚袁世凱當年駐朝鮮期間,統帥兵旅,謀勇智略,編練新軍,卓有成績,然官卑權輕,呼應不靈,建議光緒帝特予召見,並破格擢升,使之擴大練兵規模,能夠獨當一面。殊不知這個奏摺正是由康有為代為起草的,康也由此與袁世凱發生了聯繫。光緒帝見到徐致靖的奏摺,當即發出上諭,致電榮祿,通知袁世凱即行來京陛見。9月16日光緒皇帝召見袁世凱後,大為欣賞,發布上諭稱袁辦事勤奮,校練認真,特令以侍郎候補,專辦練兵事務。據說袁世凱當初的期望並不高,希望藉此官升一階即可,沒想到竟然被超擢以侍郎候補,自然出乎意料。袁對於康、徐合作舉薦自己的內幕完全知情,並寫信給康有為表答謝意,康自然也把自己視為袁的恩人了。康有為在政變後反覆強調自己草擬的奏疏中隱含深意,是為了替皇帝物色一支聽命自己的軍隊將領。實際上,光緒帝當時不可能按照康的思路處理政務。在皇帝的眼裡,袁世凱與剛剛任命為軍機四卿的楊銳、劉光第、林旭、譚嗣同,乃至王照、康有為一樣,都是「英勇通達之人」,他破格提拔袁世凱,只是為了重用新政人才,恐怕不會有藉此控制兵力的隱衷。康有為則通過代擬保折,取得了袁的好感,達到聯絡同道、廣結人才的目的,畢竟袁世凱也是當時公認的幹才。但是,如果說從一開始康氏便欲依靠袁世凱有所圖謀,實在有些講不通。因為現實中缺乏可以依託的硬條件,直到這個條件出現,才促使康有為做出了依靠袁世凱「圍園」的驚天密謀。這個條件就是光緒帝發出的「密詔」。都是「密詔」惹的禍政變發生前六天,即9月15日,光緒帝交給楊銳一道「密詔」,這個節點至關重要,隨後出現的一幕幕驚險的活劇,皆因此而起。可惜,人們對它的認識似乎還不夠深刻。就是這個「密詔」,激發了康有為鋌而走險的決心,並將楊銳、劉光第、林旭、譚嗣同等與光緒帝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同樣,也讓袁世凱成為了百口莫辯的人物。9月14日光緒帝抵達頤和園,因為罷黜禮部堂官等事受到慈禧的嚴厲斥責,光緒帝想開懋勤殿、選人專預新政的想法也遭到駁斥。第二天,驚恐、無奈的光緒帝,召見了軍機章京楊銳,並給了楊銳一道密詔。這道密詔說了幾層意思:第一,「朕」感到太后好像不願將法盡變,也不願把那些老邁昏庸的大臣罷黜,而任用通達英勇之人,讓他們參與新政,以為這樣會失去人心。第二,太后認為將禮部六堂官革職辦得太重了。現在若想再盡變舊法,罷黜那些昏聵大臣,「朕之權力」實有不足;如果這樣,「朕位且不能保」,何況其他?第三,有何良策,既能盡變舊法、罷黜老謬昏庸大臣、任用英達之士執政,而又「不拂」慈聖之意?如果有,可寫成奏摺由軍機大臣代呈上來。光緒還明確指示讓「新政諸人」共同商議。從這道諭旨的內容看,很難說有對太后不敬的地方,反倒看出光緒皇帝既要推行新政又怕慈禧不滿的矛盾心情。考慮到光緒帝身邊沒有親信臣僚,與軍機大臣的關係也很緊張,其孤立處境可以想見,他能鼓起勇氣,找來新任軍機章京楊銳商議對策,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問題在於,下達密詔並非正常的行政辦法,尤其是在慈禧的眼皮底下,這樣做是慈禧絕對不能容忍的,更何況,康有為自作聰明,居然利用皇帝「朕位且不能保」的感嘆,張大其詞,用做勸說袁世凱「圍園」的依據,其結果,直接將光緒皇帝陷入了參與「逆謀」的嫌疑中。軍機四卿中楊銳、劉光第與康有為的關係並不密切,林旭、譚嗣同則與康、梁往還密切。對於光緒帝的硃筆密詔,楊銳的心情肯定不會平靜,這是一件非同尋常的大事。由於材料的缺乏,現在很難知道楊銳是怎樣處理的,可以肯定的是,直到9月18日,他才將硃諭的抄件交給林旭,康、梁很快看到了這道密詔,於是出現了當日晚譚嗣同夜訪袁世凱的一幕。不可否認,康有為等人利用光緒帝密詔為幌子,勸說袁世凱「圍園」的魯莽舉動,埋下了危險的種子。慈禧訓政後,軍機四卿批閱奏摺的權力被剝奪,可仍照常入內辦公。直到傳遞密詔的情形暴露後,才遭到逮捕。顯然,一切的因由都是光緒帝下達的那道密詔。告密者的角色雖然說百日維新也曾頗具聲勢,衝擊了舊的政治秩序,但是,就全局而言,掌控局勢的始終是後黨勢力。身在頤和園的慈禧密切關注著事態的發展,盤算著應對辦法,從來沒有失去對形勢的控制。滿朝文武官員更是惟太后馬首是瞻,雖不敢公然違抗光緒的旨意,卻無人懷疑慈禧的最高地位。因此,慈禧重新出山,雖然也經過了幕後策劃,但是,基本上沒有什麼阻力。可以肯定地說,政變發生與袁世凱沒有關係。但是,袁世凱的告密卻是不容置疑的。最終將康、梁「圍園」的密謀和盤端出的畢竟是袁世凱。不管他是主動告密,還是被迫交代,光緒帝處境的惡化、六君子死難都是告密的直接後果。用他人的鮮血染紅自己的頂子,這筆賬恐怕還得記在袁世凱頭上。也許當時情況下,他很是無奈,別無選擇,但事實就是事實。馬勇先生認為袁世凱「有密未告」,原因之一是引用的文獻依據多是袁世凱本人的《戊戌紀略》,雖然文中沒有交代,但熟悉材料的人都可看得出。當事人的記述難免一面之詞,今人似不可偏信。————————————◎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短史記」(微信id:tengxun_lishi),或在微信中搜索「短史記」,可以獲取更多靠譜的歷史資訊。◎近期推送文章(進入公眾號首頁,點擊右上角,選擇「查看歷史消息」):一個去世幾十年的乞丐,毛澤東為何還要跟他過不去? | 蔣介石花錢 | 毛澤東臨終前夕,究竟有沒有做「人生總結」? | 50年前,印尼為什麼要屠殺數十萬華人? | 中國當代最慘潰壩事故 | 被遺忘的「中國游擊隊之母」 | 中、日漢字簡化,誰搞得更好? | 兩派紅衛兵,為什麼都不願意道歉? | 國軍抗日烈士待遇變遷史 | 清廷是因為喪盡民心而滅亡的嗎?NO! | 胡繩:國民黨丟失大陸,是因為沒搞資本主義 | 毛澤東和林彪,為什麼特別看不起馮玉祥? | 緬甸數萬華人,為何放棄「華人」身份? | 朝鮮叫嚷「核毀華盛頓」,核戰爭離我們有多遠? | 林彪公開散發「處女證明」始末︱哪些高層政要留下日記但沒公開?︱1953年周恩來職權為何大幅縮水︱金日成對彭德懷落井下石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短史記」
返回騰訊網首頁>>
推薦閱讀:
※滿清要完蛋時 袁世凱一句話就把王公貴族們忽悠「瘸」了
※歷史中的大人物系列——民國「復辟者」楊度
※呂貝卡:袁世凱的妻妾兒孫們
※親人記憶中的袁世凱,意想不到!
※千夫所指:袁世凱的臨終遺言到底是什麼
TAG:袁世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