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一代家教理念:盧勤談如何愛孩子之一

 《新一代家教理念:盧勤談如何愛孩子》

    假如我問你:你愛自己的孩子嗎?

  你一定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愛!哪有父母不愛自己孩子的呢?

  假如我再問你:你會愛孩子嗎?

  你可能要想一想再回答了。的確,天下愛孩子的父母,不一定都會愛孩子。

  愛有許多誤區。愛得不得法,就害了孩子;愛得不明白,就步入了誤區。

  下面我列舉五大誤區:

  一、是伺候孩子,還是使用孩子?

  糊塗的父母甘心情願作孩子的保姆,事事替孩子代勞。在家裡替孩子疊被、穿衣,甚至喂飯;在外面替孩子背書包、背畫板、背水壺,明明是孩子能幹的事,全由父母包辦了。孩子呢,全然不把父母的辛苦放在眼裡,他認為:你為我服務,應該!誰讓你生了我!

  智慧的父母會巧妙地使用孩子,願意給孩子委以重任。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會支持孩子自己干;凡是孩子為父母做的事,哪怕是端來一杯水,父母都會欣然接受,真誠地對兒子說:有兒子就是不一樣!讚美女兒說:有個女兒真好!孩子聽了美滋滋的,覺得自己很有用,幫父母做事的勁頭倍增。

  二、是否定孩子,還是肯定孩子?

  挑剔的父母總是在否定孩子,愛用自己孩子的短處與別人家孩子的長處比較,你瞧人家!是他的口頭禪。結果呢?在否定中長大的孩子,極度對別人充滿敵意,自暴自棄。

  寬容的父母總是在肯定孩子,他們容易發現孩子點點滴滴的進步:很好,孩子,你比昨天又有進步了!不要緊,成功躲在失敗的後面!孩子,你真棒!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就會信心十足。在寬容中長大的孩子,將會極富耐心。

  三、是指責孩子,還是鼓勵孩子?

  苛刻的父母容不得孩子犯錯誤,面對犯錯的孩子非打即罵,逼著孩子說謊話,由此孩子學會了逃避,學會了推卸責任。在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理智的父母明白,任何一個孩子成長的歷程,都是一個犯錯--知錯--認錯--改錯的過程;不允許孩子犯錯,是對孩子的傷害。於是,他們會耐心地幫助孩子認識錯誤,讓他去感受自己行為所帶來的後果,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自作自受,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四、是懷疑孩子,還是信任孩子?

  疑心的父母總愛用懷疑的眼光看孩子,不相信淘小子會幹好事,不相信偷過家裡錢的孩子會改好,總是把孩子看成是說謊者,不信任他們,總是提起孩子說謊的事情。在你懷疑的目光中,孩子會選擇繼續說謊。

  放心的父母會用信任的目光看孩子,他們深信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哪怕他有過過失。他們常常用發現新大陸的眼光,去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孩子從父母獨特的目光中,感受到信任的力量,於是會努力表現自己積極的一面,生怕失去這份信任。在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將會掌握目標,愛人愛己,變得優秀。

  五、是放縱孩子,還是管教孩子?

  愚蠢的父母認為,愛孩子就是對孩子百依百順,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不管合理不合理;孩子想幹什麼幹什麼,不管該干不該干。於是孩子從小目中無人,無法無天,甚至違法亂紀,這樣做坑害了孩子的一生。他們不明白一條真理:如果你想讓孩子變成不幸的人,就對他百依百順。

  聰明的父母認為,孩子是需要管理的,規矩是需要學習的。放手不等於放縱。關愛不等於溺愛。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對孩子一生負責。

  愛孩子需要智慧。智慧的父母不僅關心孩子今天得到了什麼,而且關心明天孩子能用上什麼。

  作為父母,你想讓孩子快樂地成長嗎?你想成為孩子的朋友嗎?你想讓孩子擁有幸福的人生嗎?那麼,你就勇敢地走出誤區,用智慧的眼光認識孩子的世界,用智慧的方式走進孩子的世界。

  為了幫助父母走出愛的誤區,我把這本《盧勤談怎樣愛孩子》奉獻給天下愛孩子的父母。

  第一章愛孩子就要認識孩子

  和你在一起,真好!

  我們國家最近發生了一場大的災難,就是四川的大地震,所以我有一種新的感覺就是:活著真好。和你在一起,真好!

  如果說過去我們對生活還有什麼不滿,如果說過去我們還有很多恩怨,那麼今天,這次生命的歷練讓我們驚喜:我們能在一起,真的很好!

  地震中最寶貴的是什麼?是生命;什麼東西最有力量?是道德。我想起康德的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最燦爛的就是滿天的星空和道德的力量。我們為什麼會感動?我們為什麼會流淚?我們中國人民為什麼在一剎那中就堅如磐石地團結起來?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終於明白了,是道德的力量。道德是什麼?道德即是一個人在成長的經歷中精神的層面。在這個人失去房屋的時候,失去金錢的時候,甚至幾乎失去生命的時候,只要精神存在,這個人就在。什麼都不能夠壓倒中國的人民,今天我們已經看到了這種力量,沒有人敢欺負我們。中國人民多麼的團結,多麼的偉大!尤其是全國哀悼日那天,在天安門廣場,自覺聚集了數萬人,秩序井然,無人指揮,大家卻呼喊著同一個口號:中國加油!

  當地震發生的時候,當災難降臨的時候,中國人民團結了起來,我們同時也看到了一種偉大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思考什麼樣的問題?作為校長,作為老師,作為父母,你應該想什麼?你應該想:面對你的學生,面對你的孩子,什麼東西最重要?當一切將要失去的時候,什麼東西最起作用?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弘揚的,我們的教育要達到的。

  我曾接受中央電視台《道德觀察》節目的採訪。在主持人跟我談起孩子的時候,我熱淚盈眶。他問:我們的孩子為什麼這麼好?我說這就是素質教育的結果。什麼是素質?當你離開學校後能想起的話,就叫教育;當你一切的親人都不在時你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就叫素質。所以,一個人應該獲得人的價值,獲得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偉大的精神,而一切就都會從新開始。

  在這次地震中,我們看到了道德的力量是多麼的偉大,多麼的迷人,多麼能讓人心連在一起。這次大的災難讓我們看到:我們的國家領導人是頂天立地!我們的人民是氣壯山河!我們的英雄是可歌可泣!我們的孩子是感天動地!當感動過後,我想我們每個人都在思考:是什麼讓我們潸然淚下?是什麼讓我們傾盡全力捐助災區?

  人心總是涌動著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是我們孩子今天最需要,也是明天最需要的。

  第一種力量:生命的力量。

  當我們面對孩子自殺的時候,當我們面對孩子離家出走的時候,當我們面對孩子自殘的時候,心都會痛。你會告訴他生命不容易,他不理解,他覺得活著沒意思,可以把自己的生命輕易地丟掉。而今天,我們看到的是一場生命的爭奪戰。

  當地震發生一小時後,黨中央就立刻做出了決定,我們的總書記立刻作出部署,到第一線去搶救生命。我們的總理兩小時後就登上了飛機。他剛剛出差回來,便又再次登上飛機,第一時間飛往災區。我想我們全國人民都非常地熟悉,我們的總書記和總理關注的點是什麼,就是人民的生命。目光所及,情感所至,攻克布署,都是搶救人民的生命。

  大家可能還記得,總理說的這句話:走也要走到;早一秒鐘到,就能夠多救一個人的生命。人命關天,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一定要盡全力去救人。廢墟下,哪怕還有一個人,我們也一定要搶救到底。特別使人難忘的是,由於橋樑倒塌,彭州市十萬群眾被堵在山中,救災人員和物資無法運入,已經出現泥石流。在此地救援的軍官可能說了一句有困難的話,總理火了,總理說:我不管你們怎麼樣,我只要這十萬群眾脫險。這是命令。接著,總理又說:我就一句話,是人民在養活你們,你們看著辦!

  總理眼睛裡冒著火,總理自己也受了傷,93個小時在災區,就是為了人民的生命。這次總理在災區的情況,讓很多人非常地感動。我們的總書記也在泥濘當中給戰士們講話,號召大家團結起來去救人,能救的一定要救出來。我跟很多孩子說:你們看一看,多少戰士,用了多少個小時去搶救一個人的生命。這個世上沒有比生命更有價值的。如果說你的孩子曾經因為煩惱而想自殺,曾經因為苦惱而離家出走,曾經因為自己的不幸而自殘自虐的話,請他看一看這次地震發生之後,我們的黨、國家和人民做了一件什麼事情?對人的生命的搶救,就是對生命的尊重。

  尤其使大家感動的是,我們國家將19日到21日定為全國哀悼日,定於下午2點28分--地震發生的那一刻為遇難者致哀三分鐘。那情景,大家都經歷過。我在北京也經歷過,非常震憾。在共和國的歷史上,這還是第一次為平民而降半旗,第一次為平民而舉國哀悼。我看了很多外電,他們都給以高度評價,說這是中國領導人對生命的尊重。我們的人民表現得如此感人肺腑,全國人民在那一刻,全都沉默了。

  這麼一場災難,這麼多同胞遇難、受傷。一個民族為了生命付出的代價大家都看到了。什麼東西最重要?生命最重要。可平日里我們會把錢看得很重要,把官職看得很重要,而沒有了生命,一切都沒有了。咱們要給孩子的就是一種生命的力量。

  一位身患癌症的媽媽寫了一本書,讓我給她寫序。我看了這本書,這是一本拿得起而放不下的書。我的心中一直蘊含著一種感動。這個媽媽從孩子出生第一天開始,就做了詳細的紀錄,一共做了十八年的紀錄。書里寫的全是孩子點點滴滴的變化。一個成功母親將十八年生命的紀錄送給她的孩子,而這位母親已經患了癌症。在感動中,在看到搶救人的生命時我都在想:一位媽媽,十八年來一直在關注孩子的成長,把他的點點滴滴像故事一樣全記下來,這花費了多麼大的心血!我們的孩子能懂得嗎?他能知道一個生命長大是多麼的不容易嗎?我想他很難懂得。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告訴我們的孩子,為什麼大家要搶救生命,而生命的力量又是多麼的巨大。

  在地震中,很多家長和老師在廢墟中搶救孩子。突然,有人發現主教學樓中有個小孩子在隱隱地哭,人們循著哭聲找到這個孩子。只見小女孩露出了大半個頭來,她使勁探出身子,拚命往外爬。人們趕緊把她抱了起來。當時的情景讓所有人都震驚了:小女孩的左腿膝蓋以下已不知去向,血流不止。

  大家可能都知道這個女孩子,她拖著受傷的腿,流著血,硬爬著出來。這是什麼?這就是生命的力量。很多生命的奇蹟都在這樣的時刻產生了,哪有比這個力量更能凝聚人心的!哪有比這個力量更能讓人想活下去的!

  我們應該反思。我覺得在道德的教育上,人們首先要對自己生命的價值進行衡量。當他知道,活在世界上不容易的時候;當他知道,為了自己的生命,很多人付出的時候,他就不會浪費時間了,他就不會浪費生命了。如果我參加高考選題,我可能把今年高考作文題定為《生命》,我想所有的孩子可能都有話要說。這是道德上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

  第二種力量:責任的力量。

  當地震發生的時候,我們的總書記、總理立刻奔赴災區前線。總理今年六十六歲,總書記今年歲數更大,他們都是老年人。他們為什麼到第一線去?因為這是一份責任。多少孩子告訴我,當他們在黑暗中,在恐懼中,忽然聽說總理來了的時候,他們就看到了希望。

  在這次地震中,我們的老師表現得非常感人。那位譚千秋老師,當地震發生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學生們的安全。

  地動山搖。他弓著身子,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伴著雷鳴般的響聲,冰雹般的磚瓦、灰塵、樹木紛紛墜落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熱血頓時奔涌而出;他咬著牙,拚命地撐住課桌,如同一隻護衛小雞的母雞,他的身下蜷伏著四個倖存的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定格為永恆……5月13日22時12分,當搜救人員從四川省德陽市漢旺鎮東汽中學教學樓坍塌的廢墟中搬走壓在他身上最後一塊水泥板時,所有搶險人員都被震撼了,落淚不止。

  當救援人員把他搶救出來的時候,他已經停止了呼吸。妻子張關蓉拉起丈夫的手臂,這是一雙曾經傳授了無數知識的手臂。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譚千秋用他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年輕的生命。像這樣的老師不止一個。很多孩子被救出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去找他們的老師。

  北川縣第一中學初一(6)班的班主任劉寧老師,地震發生時正帶領自己班上的五十九名學生在縣委禮堂參加五四青年慶祝會。禮堂突然在晃動,而且越晃越厲害。經驗豐富的劉老師馬上意識到發生了地震。他招呼同學們不要亂跑。縣委禮堂的椅子離地較高,我叫學生立即就地蹲進結實的鐵椅子下面,千萬不要亂動。劉老師回憶說。正是劉老師在關鍵時刻的冷靜,使得全班五十九名同學中只有兩個受了輕傷。而劉老師的女兒,卻被倒塌的教室樓奪去了生命。

  地震中,有多少這樣好的老師!我只想說:幸福的同學們,在遇到這樣好的老師的時候不要忘記,每一位老師都跟劉老師一樣,在大災面前,他們都會護衛每一個學生--那是老師的職責。

  北川是這次地震中損失最大的,北川的中學生寫來一封信:

  當地震發生時,李老師正在教室里上政治課,伴隨著轟隆隆的聲音,教室劇烈搖晃,同學們都嚇得不知道該怎麼辦,李老師大吼了一聲:快跑!同時飛快地為我們打開門,拉著推著我們趕快往外逃。當時整棟樓房已經搖搖欲墜,給我的感覺是房子就要垮了。為了能讓更多的同學逃出去,李老師用自己的身體抵擋住已經搖變形的門框,可一個人的血肉之軀怎麼能夠承受得住五層樓的重量,李老師被垮塌下來的樓房壓在了下面,房屋倒塌的那一刻,李老師還拼盡全力將一個學生推了出來,學生們安全出來了,而李老師,我們偉大的老師卻倒在了垮塌的房屋下,獻出了她寶貴的生命,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這一次地震,讓所有的人都措手不及;也是這次地震,讓我們初(4)班的所有倖存者永遠記住了一位偉大的老師--李佳萍老師。

  獲救的孩子們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現在我們已經安全了,也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愛。雖然現在親人的情況還不清楚,但我們都堅強地活下來了,為了那些關心我們的人,為了付出生命的人活下來了。我們共同努力,一定能夠戰勝困難,管它什麼自然災害,我們都不怕,無論以後的路多麼難走,我們也會堅持下去,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現在肩上擔負著什麼樣的責任。

  這樣的信我們收到了很多,我們也通過電話,通過各種渠道,和那裡的孩子取得了聯繫。我忽然感覺到,我們的孩子,尤其是中學生,要想長大,就必須承擔一份責任,沒有責任的孩子是長不大的。可是大家想一想,在我們今天孩子培養的過程中,有哪些責任他們能夠承負?如果我說得不過分的話,我們的孩子今天只有一個責任:好好讀書,考上大學。這是他們惟一的責任,其他的,爸爸媽媽根本不會關注,他們會為孩子做好一切的支持,照顧好一切的生活,滿足他們一切的願望。不需要他關愛別人,不需要他為社會做什麼貢獻,只要他搞好學習就行。我們的老師在評價孩子的時候,那學習好的孩子,永遠是老師的最愛。而那些成績不是很好的孩子,常常被老師忽略。於是在這愛和不愛中,關注和被關注中,有一種東西就會被忽視了,那就叫責任。

  這次地震中,中學生報上有一個報道說,地震中,一個女大學生被救出來,她家已被震塌了,任何信息都沒有了。好在她爸有手機,打呀打呀打了好幾個小時都沒打通,因為地震的一剎那,網路信號全都中斷了。第二天早晨終於有了一點點信號,大概是七點鐘才有信號的,她爸終於打通了,告訴女兒自己被壓在下面。女兒就從另一邊跑回來,用手把她的家人扒了出來,四個人都被救出來了。沒有別人幫忙,就拚命地把家人救出來了。女孩子是從很遠的地方跑過來的,這孩子多有力量!

  我們國家的教育就是要教育出這樣的孩子,能夠承擔中國大業的孩子,所以大家不要把我們的孩子看成那種我的小寶貝。關愛並不意味著不給他們責任和擔子,這樣的孩子將來肯定要吃大虧,受大難的。

  第三種力量:信念的力量(希望的力量)。

  當房屋轟隆一聲忽然倒塌,人們被埋在地下,陷入一片黑暗的時候,什麼能夠讓人們堅持下來?--希望。一個生的希望,一個一定有人會來救我的堅定信念。

  在四川德陽,一個叫鄧清清的女孩子,當地震發生的時候,她跟同學們都在實驗室里,全被壓在下面。這時候有哭聲,有喊聲,有來自心靈顫動的聲音。這個女孩,她也覺得非常恐怖,非常害怕。忽然,她想起一個能夠帶給她力量的東西,於是她拿起手電筒,開始看書。老師說,這孩子是山區貧困家庭的孩子,特別愛看書,連走路時都捨不得放下書。這孩子當時心中就在想,老師說過,書是有力量的。她說一個窮孩子,大山裡的孩子,只有讀書,才能有出息,於是就在這種無助的情況下開始看書。當救援人員發現她的時候,她正拿著手電筒看書,所以救援人員感動得不得了。我們請德陽寄來這孩子的資料,她是個特別可愛,非常漂亮,學習也特別好的一個女孩子。鄧清清這麼鎮靜,是因為她心中有希望。

  這次災難中,很多被壓在底下的孩子都堅信,一定有人會來救他們。這使我想起了印度洋海嘯的時候,一個叫櫻達的十五歲女孩。當時大水來的時候,把她們全家的房子都掀倒了,她的爸爸媽媽也已經被洪水沖走。她待在一個草房頂上,一直飄著。據她說,她當時站在那裡也覺得非常恐怖,但她覺得一定要堅持住,結果一直飄到一百多公里以外的一個小鎮上。這個海灘上面正好有一個森林,她一個人在森林裡渡過了一個非常可怕的夜晚。第二天早晨醒來的時候,更恐怖了,一條大蟒蛇正圍在她身邊。恐懼之中她就想:我還活著,一定會有人來救我。她就沒敢叫出聲,也沒敢驚動這條蟒蛇。後來有專家說,就是這條蟒蛇保護了她,一直沒有傷害她。沒有它,她早就被別的動物吃掉了,後來有漁船從那經過,發現了她,把她救起。這可以說是生命的奇蹟,這是當時惟一一個生還者。

  我們發現,當災難到來的時候,一個人能夠活下來,就是因為他有希望。所以在地震發生後,我們有很多親人在上面呼喚,呼喚丈夫的名字,妻子的名字,孩子的名字--這聲音就是希望。一定有人會來救我--這是信念,當聽到聲音的時候,被埋在下面的人就看到了一個希望。

  我們今天的孩子真的很了不起,很多孩子在黑暗中,堅信老師們一定會來救他們,就這樣堅持下來了。人的目標和希望,是人生存的動力。反過來想一想,我們今天的孩子,學習有動力嗎?沒有多大動力;生活有目標嗎?沒有明確目標。所以他們非常苦。苦啊苦啊,熬啊熬啊,他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在受苦。很多孩子認為學習是給爸爸媽媽學的,因為爸爸媽媽有很高的要求。

  一個女孩橫渡海峽,她爸爸媽媽在旁邊盯著她。她一直在游,遊了很久之後忽然一片迷茫,什麼都看不見。她說我實在沒有力氣了。爸爸媽媽說馬上就到了,她說我真的不行了,快把我撈起來。撈起來之後才發現,還有半米就到岸邊了。女孩說:我為什麼沒勁了?因為看不到目標。如果能看到一點點目標,我都會有勁。所以我們在看到因為有著堅定信念而奇蹟生還的事例時,一定要想想:他為什麼能活下來?因為他相信我一定能活著出去,就是這個強烈的願望讓他活下來了。

  當重大災難發生的時候,不同的人會汲取不同的力量。如果你的目標非常明確,你就會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一個點上。這就叫熱愛,沒有熱愛就沒有激情,沒有激情就沒有創造。所以我們今天一定要讓我們的孩子有明確的生活和學習的目標,心中永遠有希望。家園毀了是可以修復的;人的希望只要不毀滅,就會永遠有希望。我們中華民族也不是只經歷過一次磨難,我們經歷的磨難多了,卻從來沒有失敗過。我們的總書記說:任何困難,都難不倒我們英勇的中國人民!--這就是我們的希望所在,這就是希望的力量。

  第四種力量:感恩的力量。

  如果說感動的話,我想我們在四川受災這幾天的感動是最多的。《中國少年報》和《中國兒童報》上都登了照片,這些照片可以說是感天動地的。照片中的這個男孩大家可能都知道,他叫郎錚。這個男孩只有三歲。當人們發現他的時候,他就呼喊著叔叔。當叔叔把他救起的時候,發現他的左手已經骨折,等給他固定好受傷的手臂後,他立刻用右手向叔叔們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拍這張照片的記者在廣播里說:在孩子敬禮的一剎那,我的眼淚都出來了,淚水模糊了視線,我立刻提醒自己,我是記者,我到這裡是做什麼的,我立刻按下了快門。

  一個孩子,在地下待了十五個小時,在他獲救後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救他的人敬禮。這個情景感動了多少救援的部隊?又感動了多少中國的百姓?當很多孩子被救出來的時候,會急切地說:叔叔,我的眼睛看不見,能讓我摸摸你的臉嗎?我真的很感謝你。還有孩子說:叔叔,你把我救出來,我一輩子會報答你的。很多孩子露出真誠的笑容來迎接援救人員的到來,這些救援人員都被深深地感動了。四川的那些孩子們真是太可愛了。這種感謝完全是自己內在的一種素質,不需要告訴他,跟叔叔說感謝,他們是發自內心的感恩。

  有一次看白岩松播報的實時新聞。大災之後必要防範大的疫情,中央電視台一名奔赴一線的記者,帶著口罩走在路上,遇到當地的災民正挑著兩個桶。就問其中一個挑的是什麼東西。這位災民是去領水的,所以桶里裝了速食麵、餅乾之類的食物;又問另一位老鄉,他旁邊的人說是去找種子。災後還要生產種地,這會兒菜種都該熟了,收回來明年好種上。就在這時候,旁邊又過來兩個農民,這邊擱著酒,那邊擱著臘肉,剛從地震區過來。他就跟大夥說別去了,現在餘震很大,很危險。這位農民沒說什麼,還是堅決要去。記者也勸說了一陣,看這位老鄉還是堅持,就幫他把擔子扶到肩上。這位農民走了幾步,忽然停住,轉過頭來微笑著對記者說:謝謝你們的帳篷。這位記者聽了當時就哭了。白岩松問他為什麼哭,記者說他沒幫他做什麼,他卻對他道謝,而他的家人在這次地震中都失去了,他把悲傷埋在心裡,卻以微笑來感謝別人!

  這就是四川人,從孩子到老人,都如此地懂得感謝。為什麼在一剎那間,一個微笑,或是一句話,一個手勢都能讓人感動?讓人熱淚盈眶?這就是感恩的力量。而這種感恩的力量是誰培養的呢?

  我們的孩子不懂得去感謝,這是今天大家普遍都在討論的問題。那麼我們在生活中,是否讓孩子把感謝變成一種習慣了呢?當一個人瀕臨死亡的時候突然獲救,他首先流露的就是感謝之情,這就是平常教育的結果變成了素質。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很多孩子不懂得感謝。他們覺得你愛我是應該的。很多孩子很無情地對父母說這樣的話:誰讓你把我生出來的?我又沒讓你把我生出來?感激之情是點點滴滴的,平時就該積累的。感激就是愛的發現,要能發現有人在愛我。有了這種發現,內心才能涌動感激之情。

  有個高中的女孩,她發現,一到晚上,奶奶就要站到陽台上看星星。女孩很奇怪,就問媽媽:奶奶為什麼晚上要看星星?媽媽告訴她:奶奶的家在農村,奶奶的朋友都在農村,農村的星星多。一到晚上閑下來的時候,奶奶就會想念家鄉的朋友,就會看星星。女孩就說了:想他們為什麼不回去呢?媽媽說:奶奶離開家鄉離開朋友就是為了你。為了照顧你她才離開的。女孩一下被感動了,正好學校寫作文,題目是《以××為證》,她的題目是:以星星為證。這篇作文獲得了滿分。一個女孩發現了這種愛的時候,她內心就涌動著感激。所以孩子要學會感謝,一定要用心靈去發現。

  我們心中涌動著的愛的情感,都是有人滋養的。我到《中國少年報》去工作後,一直在關注農村孩子。手拉手也好,幫助農村孩子建學校也好,內心都在涌動著這種愛。我們今天一定要把孩子的心靈滋養得肥美,而這種愛的滋養離不開閱讀。世界每天都在發生很多的事情,你不可能每樣都知道,但你可以通過閱讀來了解。

  孩子在閱讀之後,內心就會涌動著一種感情。我們的好書好報,正是滋養孩子們心靈最重要的東西,孩子其實像塊空地,種什麼長什麼;孩子的大腦就像一張白紙,寫什麼有什麼。孩子閱讀的這種習慣,習慣什麼是什麼。像鄧清清這樣的孩子,那麼優秀愛讀書的孩子,被壓在地底的地獄裡依然在讀書!閱讀能夠讓人一下子進入到童話的世界,人的心靈一下子就能穩定下來。

  我曾多次去少管所。那裡的大部分孩子不讀書不看報,但他們卻看一些壞的影片、壞的錄像帶。我到北京少管所,那裡住的都是女的少年犯。我走進一個女孩子的宿舍,一個胖胖的女孩站在那裡。我就問她:你怎麼進來的?我殺人了。殺誰了?殺了一老太太。我說多大歲數啊?七十二歲。你殺她幹什麼啊?她罵我。你怎麼殺的她?我一生氣就給了她一嘴巴。聽得我真是心驚肉跳。我問她對這事怎麼看,她說:我對不起我媽,我對不起我爸。我說:你想一想,你最對不起的,還有那七十二歲老人一家啊。馬加爵殺了四個人,他媽是個老農民,他爸是個老農民,含辛茹苦地供孩子上大學,結果孩子殺了人被判了死刑。他爸爸到那四個孩子家人那裡去謝罪,在地上長跪不起。我對那些教官說,你們應該對那些孩子進行謝罪教育。

  一個人殺害了別人,不光是對不起自己的父母,更對不起被殺害的人的一家。如果沒有這個認識,將來還是會做傷天害理的事情。但是讓我更難過的是,這些孩子頭腦都特別的簡單,特別的空洞。這些孩子從小不讀書不看報,所以在他們內心中,對生命沒有認識,沒有美好的東西讓他們流露他們的感激。

  當一個人有了心靈的付出,有了社會價值的時候,他就會重新融進這個社會中去。好的報刊書籍,能融化人心中的冰雪,讓人看到力量。所以今天要讓孩子心中有愛,一定要讓他們讀好書好報,不要讓那些壞書壞報去影響孩子心靈的成長。

  人有兩個世界,一個物質的世界,一個心靈的世界。在心靈的世界裡,是開滿了鮮花,還是長滿了毒草;是陽光燦爛,還是充滿了陰霾,關鍵要看孩子是看什麼長大的。所以我要發自內心地告訴各位:教孩子閱讀,就要從閱讀報紙開始。當孩子養成讀書讀報的習慣的時候,他肯定是個陽光的,關心國家大事的,而且心中充滿希望的孩子,小窗口能夠打開大世界。如果孩子能夠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那這個孩子就不得了了。像鄧清清,老師說她從小就喜歡閱讀,她在那樣恐怖的情況下還在閱讀,最終也堅強地走出來了。

  所以孩子的愛心需要各方面的滋養,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國家有著這麼悠久的歷史,悠久的文化,孩子要把這些吸納到自己身上,在關鍵的時候能夠想起一句話作為激勵,這就是力量,再好不過的力量。

  第五種力量:忘我的力量。

  一個人在災害面前,能夠無比的堅韌,勇敢,這就是忘我的力量。我們在很多故事中都看到了這種力量。孩子在危險當中,首先想到的是別人。特別讓我感動的是一個男孩。當他聽到有人救援的時候,他輕輕地說了一句叔叔,我在。當人們發現他的時候,他的身邊有好多屍體,壓在一起,被鮮血染紅。救援人員看到這個男孩子立刻去救他,他堅決地說:叔叔,我不慌張,先救別人。結果等身邊的十個人被救出來,他最後一個才爬出來。救援人員一直流著眼淚。

  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很多孩子都說了這句話:先救別人,叔叔我不害怕。這些孩子,當時沒人教他,他自己說的這句話。真的很佩服他們。在這種時刻,誰不希望去求生?而他們心裡首先想到的是別人。同樣,我們的那些英雄更了不起。

  媽媽,我想你!5月12日中午12時許,蔣敏和遠在北川縣的兩歲女兒通電話時,女兒這樣說。28歲的蔣敏是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監督室女民警,因為工作繁忙,在女兒只有5個月大的時候就送回北川老家。

  在此之前,蔣敏已經整整一個月沒與女兒見面了。

  兩個小時後,地震發生。從辦公大樓里跑出來,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打電話,給家人報個平安。回憶起5月12日地震發生時的情景,蔣敏至今心有餘悸。電話打不通,我不敢想太多,而且當時的情況也容不得我想太多。在地震災難來臨的那一刻,蔣敏和戰友們毫不猶豫地投入了抗震救災的滾滾洪流中。

  天漸漸黑下來,蔣敏不停地撥那個熟悉的電話號碼,然而,傳來的始終是忙音,蔣敏揪著心繼續執勤。13日凌晨6時許,蔣敏的手機終於響了,電話是舅舅打來的,剛聽了兩句,蔣敏淚如雨下,舅舅哽咽著說,蔣敏的爺爺奶奶、母親、女兒全部遇難,蔣敏在北川的家人有10人已經確認死亡……

  殘酷的現實面前,她想走,但不能走,也不忍心走。道路不通,通訊不通,我回去也沒有用,還不如在這裡做些事,幫幫受災群眾。

  我們的這位女民警蔣敏,十個親人都遇難了,自己在另一個地方救別人,四天四夜不吃飯不睡覺,最後暈倒在那裡。她說得多麼樸實:道路不通,通訊不通,我回去也沒有用,還不如在這裡做些事,幫幫受災群眾。當受災的孩子被抱進來,蔣敏總是特別細心呵護,幫他們穿衣、蓋被子,逗孩子們笑,而她的孩子卻不在了……我們有多少民警,多少老師,多少白衣天使,在第一線上忘我地在救別人。

  36歲的南壩鎮醫生郝興軍忘不了女兒郝璐妍在學校廢墟堆里最後的呼救--爸爸,我沒死!爸爸,救我!

  他是附近古龍村衛生站的醫生,在震後第一時間的搶救中,救死扶傷的信念讓他將生的希望首先留給了別人的孩子,等轉身再呼喚女兒時,沉重的水泥板下已沒有了女兒熟悉而急切的求救聲。

  女兒才6歲4個月,去年剛上小學。每當說到這裡,目光有些獃滯的郝興軍眼角就濕潤了,我對不起女兒啊,可那時候聽見別的孩子喊救命,我怎麼能見死不救?

  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可他心裡想的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孩子啊,並不是先救自己的孩子,而是能救誰就救誰。這種精神真是太了不起了!我記得我們曾經有一篇課文,叫《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文中的人物就很了不起了,而看看今天我們的這些小小的孩子、普通的醫務人員,真是做到了忘我。我覺得在道德理念中,忘我是較高的層次的。我們總告訴孩子不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只要不損害別人就行了,沒要求毫不利己--那是共產黨員的要求,可是今天,孩子們做到了。

  在生和死面前,忘記自己,首先去搶救別人。有個十二歲的男孩子,都已經跑到安全的地方,忽然看到一個女孩站在危險的高牆下,他想也沒多想就跑過去把她推到一邊。這時候牆倒了,他的雙腿、腰部全部受傷。而那個素不相識的女孩卻安然無事。要是再遇到這樣的事,我還會的。因為能救而不救,我肯定會感到慚愧。事後男孩語氣平靜地說。

  危急當前,想到什麼,是為自己著想,還是為別人著想,這會受到日常思維方式的影響。我到一所小學去跟老師們座談,一位家長也來了。那位家長非常地困惑:她在看抗震救災節目的時候特別感動,就對兒子說:你看那麼多孩子變成孤兒了,要不媽媽也收養一個可愛的小妹妹吧。這時候兒子說了:媽媽,這是不是就意味著,以後要是有一塊錢的零花錢,就得分給她五毛?媽媽感到很驚訝,事後孩子對這種抗震的節目一律不看,媽媽就非常困惑:自己的孩子怎麼能這樣啊?我就對她說:你犯了一個大錯誤。當你看節目時,你可憐那些孩子,又因為你有個男孩沒女孩,就想收養一個。可你的孩子沒準備啊,也沒有受這方面的教育,所以會想,媽媽給我一塊錢,就得分出去五毛錢給她,損害了他的利益,於是抗震的節目一律不看,生怕媽媽接那個小女孩回來。

  能說這樣的孩子自私嗎?這隻能說對孩子的教育不到位。這位家長問我怎麼辦,我說一定要告訴他:孩子,現在收養孤兒的人多了,估計媽媽是沒希望了。這樣你兒子就會看電視了。因為這樣就不會傷害到他的利益了,但這種念頭不是今天才有的,平時就要教育好。

  那麼,孩子的忘我精神是怎麼來的呢?是在平時的環境中,心中有祖國,能為他人著想,心中有他人。心中有什麼,關鍵時刻就會體現出來。他心中沒別人,關鍵時候只能顧自己不顧別人。所以平常就要教育孩子,遇事首先要考慮到別人:我做這件事別人會有什麼樣的感覺,我媽媽會有什麼感覺,我老師會怎樣……行事前要先為別人想一想,這是責任的開始。

  我們有些孩子特別會體諒別人:救援隊員們在一個幼兒園的廢墟下發現了一個被困的小女孩。廢墟隨時有可能因為餘震而再次坍塌,孩子的性命危在旦夕。快,這裡有人。在隊員的招呼下,十多名隊員迅速趕了過來。叔叔,我不怕,你們不要擔心。救援過程中,面對隊員的安慰,孩子反倒安慰起了隊員們。

  一塊塊磚石被移開,隊員們才發現孩子雙腿被卡,下半身沾滿鮮血,從緊咬的牙齒中,不難看出孩子正遭受著巨痛的折磨。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工具簡單,救援工作緩慢,就在大家著急之時,孩子突然唱起了兒歌。

  大家都哭了。把這孩子救出來的時候,他說:我疼,我唱歌就不疼了。他的歌聲讓當時多少救人的戰士看到了希望。

  第9節:第一章 愛孩子就要認識孩子

  我們可能也要去四川,好好研究研究四川的孩子是怎麼培養的--他們讓人們油然而生的真情是怎樣來的。所以我們講這種道德、這種忘我的力量是很可貴的。

  當一個軍人從飛機上跳傘下去的時候,他知道他是生還是死?我們的戰士在執行任務前都寫了遺書。我們的總理去前線,抗震第一線多危險啊,餘震還在不時發生。可總理還是站在了救災的前線,為人民可以不怕犧牲,那種崇高的精神,成為我們今天的典範。

  在很多事情發生的時候要先想什麼,這也是我們教育問題所要關注的。你可以做很多實驗,讓孩子去體驗,看看孩子在緊急時刻是先想別人還是先想自己,然後從一個新的角度,讓孩子懂得先要為別人著想。這不僅是自救的力量,也是人們被救的力量。

  第六種力量:互助的力量。

  我們《中國少年報》和《中國中學生報》上登了很多地震中孩子們互助的故事。有個孩子說:老師講過,地震中一定不能睡著,睡過去就醒不過來了。他們互相鼓勵,最後很多孩子都得救了,但是也帶來了新的問題。

  有個孩子,另一個孩子鼓勵他,一直呼喚他不讓他睡著,要他一定要堅持住。最後他得救了,但另一個卻沒有被救出了。那個孩子特別優秀,他說:他當時讓我揪他的頭髮,我要是再多揪一會兒,他不就不會死了嗎?在這孩子看來,一切的災難以及同學的死都是他造成的,所以他非常的內疚。這就是現在災區孩子可能會發生的一種心理疾病。

  所以災難發生之後,是對孩子進行互助教育的最好機會。倖存的孩子最需要幫助。受傷的孩子和沒有受傷的孩子,都在經受著心靈的地震。人受傷之後,可能不會馬上感到疼。大家都在著急搶救,能活下來就是好的。但是在脫離危險之後,在恢復家園的時候,人們才會感到痛。所以現在的孩子尤其需要心靈的幫助。

  第七種力量:親情的力量。

  在地震中,救援人員發現了這樣一位母親:

  救援隊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沒有了呼吸。透過一堆廢墟的間隙,可以看到她雙膝跪地,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地支撐著身體……救援隊員從空隙伸手進去,確認她已經死亡,又沖著廢墟大聲呼喊,沒有任何回應。這是震後的北川縣,還有很多人在等待著救援。救援隊走向下一片廢墟時,隊長好像意識到什麼,忽然返身跑回來,他費力地把手伸進她的身下摸索,高聲喊,還有個孩子,還活著!

  一番艱難的努力後,人們終於把孩子救了出來。他躺在一條紅底黃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個月大,因為有母親的身體庇護,孩子毫髮未傷。

  隨行的醫生過來準備給孩子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生下意識地看了一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簡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著,每個看到簡訊的人,都落淚了……

  這條簡訊感動了多少人!一個媽媽把生的希望留給孩子的時候,就留下了最後的一句話。多少父母在搶救孩子時捨生忘死!在看到孩子的屍體被抬出來的時候,一位母親抱著孩子拚命地跑,我們的記者拍下了這一動人的場面,孩子的小手露在外面,母親親手包好,把孩子放在臨時釘的一個木盒裡。這是什麼力量?這是一種愛的力量。今天我們很多人也在奉獻愛心,我們的大人在捐款,我們的孩子也在捐款,這幾天我每天去一些學校,孩子有的拿出五百塊錢,是他全部的壓歲錢,有的孩子沒錢去賣廢品,把這些錢作為自己的愛心。

  九龍鎮小學有二百五十多個學生,其中三十多人逃出了校園,另外還有三十多人被解放軍救出,其餘全部遇難。在那片宿舍樓里的,幾乎家家都失去了孩子,哭聲一片,我們的記者去採訪時非常地震撼。我們號召孩子們給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寫信。孩子對一位家長說:您的女兒不在了,我們都是您的女兒!信寫得非常感人,報上都登出來了。

  第10節:第一章 愛孩子就要認識孩子

  這次災難以後,面對親人的離去,親情的撫慰是最有力量的,所以我希望家長們如果也能加入這一行列,讓孩子給災區失去孩子的爸媽們寫封信,也是一種撫慰,因為親情的力量永遠是感人肺腑的。

  許許多多的愛讓我們感動,在感動中我們思考:人最重要的就是精神。我們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指導孩子走向精神的世界。經受住大量災難的民族是戰無不勝的,經過磨難的孩子也是堅強無比的。

  曾看到一個名為《地震學家講地震》的節目。講到地殼是怎麼變化的,大陸板塊是怎樣撞擊產生地震的。喜馬拉雅山就是地震的產物,而且還在增高。這次震中在汶川,受災最重的是德陽,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全在地震帶上。但是專家說了一句話:沒有地震,哪有今天的秀麗風光?喜馬拉雅山的壯觀就是地震帶來的,山上稀有的動植物也是地震帶來的。如果說今日的災區都變成了廢墟,我相信通過全國人民的努力,幾年後的德陽、綿竹、汶川等地,都將煥發新的生命。去年我去了一趟唐山,如今的唐山非常漂亮,那裡豎立著一座大石碑,上面刻著氣壯山河的詩,非常震撼人心。一個新唐山已經出現!唐山地震之後也培養了一批富於愛國精神、富有愛心的人,這次四川地震,賑災捐款最多的就是唐山人,而且很多人曾是地震中的孤兒。

  前兩天,我的一位朋友給我打電話,是一位單親媽媽,她說:我捐了十萬,我就是一個唐山地震的倖存者。那一年,她十八歲。那天晚上,她跟姐姐在一起,忽然就地震了,幾起幾落,她們都嚇壞了。她忽然想到,姐姐還在床上,急忙就去抱住她,就在一剎那間,她家的房梁砸下來了,正砸在她的枕頭上。如果她當時不去救人,那就真的沒命了。房子都塌了,兩人當時都受了點小傷。那時候沒有及時的信息傳送,以為是自家房子塌了,跑出來一看,才知道是地震。這個人後來說:老天給我留了一條命,就是讓我去救人的。什麼樣的童年決定什麼樣的人生。唐山地震的孤兒為什麼這次表現得那麼出色?因為他們是倖存者,在生命危急的那一刻,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黨和人民,我們的老百姓幫助了他,他心存感激。因此我們要給予災區人民無限的關愛,使他們感受到愛,感受到溫暖。四川的孩子們現在就說了:長大以後一定要報答你!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一定是忠誠於我們的祖國和人民的人。

  國家有難,人人有責。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無限的愛心。一個災難如何變成幸福,要看受災的時候人們能否得到關愛,能否得到及時的鼓勵。我將到那裡告訴他們:祖國人民在愛你,我們今天每個人都在愛你!你很棒,你能出來!你很棒,你今天沒有腿了,你還有手呢;你沒有手了,你還有嘴呢!你活著,就有力量!

  孩子的童年為什麼不快樂

  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小記者們去訪問國家總督學柳斌同志,我想聽聽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和十二歲的孩子在一起是怎樣交談的。

  柳爺爺,您小時候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事?

  聽到小記者的問話,我真為柳斌同志捏把汗,五十多年前的事還記得住嗎?

  捉小魚小蟹呀!誰料想,孩子的話題引起柳斌同志極高的興緻,好像使他一下子回到童年時代。

  小時候我住在農村,我家旁邊有一條小河,小河裡小魚、小蝦、小螃蟹可多啦。我很會抓小魚,雙手輕輕插入水裡,就能捧起一條小魚。我和小魚玩一會兒,再把它放回水裡。抓螃蟹最有趣,夜晚打著燈往河裡一照,河面被照得通明,螃蟹一見亮就躲了起來。這時,只要你輕輕搬開河裡的石頭,就會看到小蟹全都在石頭下面……

  我被柳斌同志的話吸引住了,眼前彷彿出現了一群男孩子光著小腳丫在河邊嬉水捉魚的畫面。這時,我看了看柳斌同志身邊那幾位小記者,不禁愣住了,只見孩子們的臉上表情平淡,沒有興奮,只有陌生。

  你們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事呢?誰想說說?我向孩子們發問了。

  一片沉寂。

  最感興趣的……幾個孩子嘴裡小聲重複著,想說,但又不知說什麼。

  一股悲涼的情緒湧上我的心頭。童年的快樂,本來是每個孩子都應該有的,六十多歲的老人提起來是那樣興緻勃勃,十幾歲的孩子卻是那麼陌生。現在的孩子們太可憐了,他們被關在水泥房裡,禁錮在課桌前,他們的童年被作業、考試、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和家長的催促聲佔滿了,他們的童趣已經被擠得無立足之地了。

  我記起柳斌同志曾給我講過一件事:有位爸爸為自己七歲的女兒舉行了古箏演奏會。七歲女孩手指一撩一撥,音韻如行雲流水,幽雅而清純,令人十分驚喜。但後來,當人們從對孩子的成績和聰明的驚喜中冷靜下來之後,就發現這位小演員、小明星好像少了點什麼。

  少了什麼呢?少了孩子氣,少了孩子的天真。

  這引發了我的同感。我時常從被大人視為好學生的孩子的臉上,感覺到一種冷漠和成人的憂慮。這是為什麼呢?

  一篇題為《孩子不是文明的奴隸》的文章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他們的聰明遠離了小溪中的魚蝦,遠離了草叢中的蟈蟈、螞蟻,他們不知道自然是美麗的,他們不知道生活中暴風雨與陽光同行,他們的舉止成了缺少個性和孩子活潑、純真的、同一的刻板的模型。

  我到非洲和那裡的孩子照相的時候,總的感覺是他們特別黑,但是他們的牙是白的,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是無比燦爛的微笑,我一下被感動了。我想起和中國孩子照相的時候,只要有一群孩子照相,老師總是喊茄子,他們才笑呢,如果沒有人喊就有人不笑。孩子為什麼不笑?因為他們不快樂。

  為什麼不快樂呢?

  一是,他們缺少空間。這點我有切身感受,大家都知道,《知心姐姐》是《中國少年報》的一個欄目,很多家長說他們是從小看著《中國少年報》長大的。是的,那時候的知心姐姐是孩子不見面的輔導員。我從1986年開始主持知心姐姐欄目,孩子們呼喚知心姐姐從報紙上走下來,於是我走到孩子們面前,和他們面對面,我忽然發現孩子的很多煩惱來自父母,於是我又走到父母面前,和他們面對面,我又忽然發現父母的大部分煩惱都來自孩子,就這樣,知心姐姐漸漸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間溝通的橋樑。儘管我去了很多地方,但是認識我的人畢竟有限。這幾年不一樣了,中央提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很多電視台搞了很多欄目,請我去做嘉賓,一下就有很多人把我認出來,我開始還挺高興的,後來發現被很多陌生的人認識挺累的。我們家門口有個商場,本來去買東西可以隨便地買,可是現在一到商場,別人就說盧老師來了,我一回頭,就看見一群人等著和你諮詢呢,還有人現去買本讓我簽名。有一次我愛人在家做排骨,讓我去買醬油,我去了一個小時才回來,我回來一看人家已經開吃了。本來有的商場是可以砍價的,現在人家認識你,不好意思砍價了,我忽然覺得去商場缺少了很多自由。有一次我到醫院去看朋友,去了洗手間,那的人特別多,我為了顧全大局,上完廁所拎著褲子就從台階上下來了,我剛下來,就有一個小護士笑眯眯地和我說:盧老師,你怎麼上這來了?我心裡想我怎麼不能上這來呢?她又說:我媽可喜歡你了,天天在電視上看你。我說:謝謝你媽!我心裡在想:下次人再多我也得系好褲子再下來。有一天傍晚,我走進我家的小區,有一個中年婦女眼睛直勾勾地看著我,朝我走來,抱著我的肩膀說:我怎麼越看你越像盧勤呢!我只好告訴她:我就是。瞧,她都沒經過我允許上來就抱我。

  我忽然理解了今天的孩子。我曾經對一個孩子說:媽媽爸爸、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六個大人愛你一個人,你多幸福啊!孩子說:你不知道我累著呢,每天六個大人,十二隻眼睛瞪著我。我很同情他,他確實很累,是心累。當一個人被很多人盯著的時候確實很累。所以我理解了明星為什麼出門要戴眼鏡。那天我在我的手機簡訊上看到一個廣州的女孩追星,追劉德華,他爸爸都跳海死了,那孩子還追呢。劉德華公司聲明說,本公司不承擔任何責任。人有時候被盯得很緊的時候,自然會覺得很辛苦。

  第12節:第一章 愛孩子就要認識孩子

  有一個上初中的孩子的媽媽對我說,兒子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門口掛個牌子,寫著:請勿打擾!謝謝合作。孩子的媽媽說:我看著牌子就生氣,我把他養這麼大,他給我來這個。我問她:你是不是打擾多了點?媽媽說:是,只要離開我的視線我就去找。

  我到上海一個小學和小學生座談,我問他們:你們心中的小康社會什麼樣?一個小孩說:我希望自己有個大房子,大房子的門很小,只有我一個人能進去,別人都進不去。他們一天到晚跟著我,太煩了。一個孩子說:我將來一定要發明一種葯,讓我媽媽吃進去光說好話,不說壞話,她老說我不好。還有一個孩子說:我將來買張床,不放在家裡,我掛在樹上,省得他們整天嘮叨我。還有一個孩子說:我將來一定要學會隱身術,專門到爸爸媽媽房間里,看他們都嘀咕我什麼。……我當時笑得肚子都快破了。

  我明白了,孩子心中的好日子不是有多少錢、有多大的房子,而是有一個寬鬆和諧的成長空間。我們現在提倡和諧社會,基礎是要有一個知心家庭。什麼叫知心呢?就是相互諒解、相互信任,不要把對方盯得太緊。兩口子過日子也是一樣,對方回來晚了,別老問幹什麼去了?和誰去的?男的女的?叫什麼名字?這樣你們倆非吵架不可。要寬鬆一點。如果一個男人在外面花心,你盯著他也沒用,你問也問不出來,打死他他都不會告訴你,你越問他離你就越遠。人都是會互相感動的,你給我一些寬容我就非常的感動,這點我們成人都好理解,那麼對孩子我們確實也要給他們足夠的空間。上次我到電影演員沈丹萍家去,他們家的孩子就在地板上爬,後來在凳子上睡著了。但這意思並不是說沒有限度,是說要給孩子一種空間,讓孩子可以去施展。現在的家長管得太多,孩子一旦沒有了你他就不能生存。所以我覺得,人要想快樂就要有空間,這就像我們的血管如果被堵塞,就會造成腦溢血的道理一樣。所以要想快樂必須有空間,沒有空間的人是不會快樂的。

  二是,孩子遠離了大自然。孩子本來是大自然的孩子,但是今天的孩子生活的面越來越窄,爸爸媽媽恨不得孩子生下來就是神童。有位媽媽晚上十一點給我打電話,說:不好了,我兒子得了多動症,他坐半小時就得出去跑。我問她兒子多大了,她說:都三歲半了。我說:三歲半的孩子坐著一動不動,肯定有問題。

  我們今天的爸爸媽媽最愛給孩子買的書就是優秀作文選,孩子是天下作文一大抄,一寫作文就發愁。作文本來是有話要說的,今天的孩子沒話說了。一個小學老師向我訴苦說,他給孩子留的作文題是《我做的一件好事》,結果全班70%的孩子寫的是撿錢包,全是瞎編的,孩子就不知道什麼是好事,根本就沒有感覺。現在的高考作文發生了質的變化,大家可以分析一下這幾年來我們高考的題目,北京有一年高考題目是《說安》,很多孩子看了發愁,因為他們從來沒想過安全問題,天天有人車接車送,但是參加中國少年兒童平安行動的孩子卻有話要說了。有一年我們平安行動在北京舉行頒獎大會,上海一個一年級的小男孩獲得大獎。

  一天,這個小男孩正在操場上玩,一個歹徒持刀闖進了校園,把這個小孩當成人質闖進了一個教室,教室的孩子嚇呆了,在老師的疏散之下,其他的孩子離開了教室,教室里只剩歹徒和這個男孩了。老師在外面沖歹徒喊:你把孩子放下,我給你當人質!歹徒不幹。老師怕小孩害怕對著小孩喊:別害怕,這是在拍電影!小男孩就和壞人說:叔叔,你演壞人演得一點都不像。歹徒說:你老實呆著,下輩子我給你當牛做馬。小男孩說:叔叔,人哪有下輩子啊,人就一輩子,你要給我殺了你就活不成了。歹徒做夢都沒想到小孩如此鎮靜,一愣神警察進來了,小孩得救了。我當時問這個小男孩:刀放你脖子上你不害怕么?小男孩說:不害怕,這種電影我看多了。後來,這個小孩獲了獎,這個老師也獲了獎。我當時就想,這個小孩高考寫作文一定能得高分,他經歷的事情批卷老師都沒經歷過,他的感悟純屬原創。老師批作文一定會來情緒,因為有真情實感。對孩子來說經歷就是最好的作文。

  人生要有一種感悟,這個感悟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來自自己的親身經歷,一個是來自一些書刊。如果我們的孩子從小有讀書讀報的習慣,積累一些故事,對自己大有好處。

  四川有一年高考的題目叫《筷子》,大家說不就是吃飯的么,怎麼寫啊?其實筷子是合作的意思,一根筷子吃不了飯,兩根筷子就能吃飯了。我在書里寫過很多的故事,其中有這樣一則:

  在天堂和地獄裡有兩口大缸,裡面放著豐盛的食物,地獄裡的人面黃肌瘦,天堂里的人紅光滿面,為什麼不一樣呢?人們發現,天堂和地獄裡的筷子都太長了,人們沒法把食物放到自己的嘴裡,地獄裡的人吃不著就餓著,天堂里的人很聰明,你弄了食物喂我,我弄了食物喂你,於是人們都吃飽了,這就叫合作。

  這樣的故事你收集多了放在心裡,寫任何東西都能信手拈來,根據你的感受寫的東西肯定很好。所以我們不要把孩子豐富的大腦變得非常枯竭,只背下來要求背的東西,其他什麼也沒有,就會缺少創造。我們國家現在提出一個非常響亮的口號:不要只滿足中國製造,我們要中國創造。創造從創意來,創意從大自然中來。孩子的大腦要想發展,一定要和大自然結合在一起,去感悟自然,孩子的腦子才能豐富起來。

  許多父母不惜重金買鋼琴,請來家庭教師,逼著孩子去學。卻不知道,這給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心理影響。我在接聽知心電話時,上海的一個男孩神秘地對我說:知心姐姐,你猜我最恨什麼?

  我好奇地問:你最恨什麼?

  最恨我們家那架討厭的鋼琴了。為了彈鋼琴,我挨過媽媽許多次罵,也挨過爸爸不少次打。可我根本不愛彈鋼琴,每次坐在鋼琴前,就像坐電椅一樣難受。我喜歡踢足球!可我爸爸媽媽說踢足球沒出息,影響考大學,硬把我心愛的足球從陽台上扔了下去,我找了一天也沒找回來。

  為什麼父母花幾千元錢買來的鋼琴,竟成了孩子最恨的東西呢?為什麼丟掉一個在大人眼裡不值幾個錢的足球,竟讓孩子如此傷心呢?

  因為這些爸爸媽媽根本不知道該怎樣愛孩子,他們拚命地去為孩子構築一切,不管孩子需要不需要,喜歡不喜歡,無情地把他們和大自然分開,無情地剝奪了他們自己選擇喜愛事物的權利。

  孩子固然是父母的孩子,但做父母的首先應該明白孩子是一個獨立的、有自己愛好的個體。我們要塑造孩子,但不能以犧牲孩子的天真和童年的樂趣,不能以大人的認識和感覺為標準限定孩子。應該讓孩子去玩泥巴,去趟小溪,去踢足球,去趴在地上興緻勃勃地看螞蟻搬家,和小夥伴一起磕磕碰碰,甚至擦破塊皮,四處發現新大陸。孩子的行為可以引導,但童趣、童真不能被剝奪,童心不能被踐踏。

  胡錦濤總書記給全國少年兒童提了三點希望: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展。那麼,你的孩子快樂么?

  孩子的學習動力從哪裡來

  今天的孩子學習沒動力,有的孩子就是為父母,為上大學學習的,那是非常遺憾的。有動力和沒動力的人結果是不同的。

  有三個工人在工地上幹活,有人問第一個人:你在幹什麼?他說:我在幹活呢。問第二個人:你在幹什麼?他說:我在掙錢呢,一家人等我吃飯呢。問第三個人:你在幹什麼?他說:我在蓋一個輝煌的教堂。後來的結果是:第一種人永遠是給別人打工的;第二種人掙了點小錢;只有第三種人成了了不起的設計師。墨子說過一句話很好:志不高者智不達。所以今天的孩子不是學習方法問題,不是學習態度問題,是學習目標問題。

  周恩來小時候老師問同學們讀書為什麼,一個孩子說為了將來當官,一個孩子說為了自己的生計,一個孩子說為了幫爸爸記賬,只有周恩來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上學以後又出國留學,然後回國推動中國革命,成了我們新中國一代開國總理。

  我們今天的孩子為什麼學習,這個目標非常茫然。有的家長對孩子說:什麼都不用你管,你考上大學就行了。你以為是這樣么?不是啊!當目標沒有成為他自己動力的時候,他是沒有力量的。

  柯林頓年輕的時候很優秀,他十七歲成為美國白宮的一位青年,到白宮和美國總統見面時握手的一剎那,他產生了夢想:我也要當美國總統。我要做三件事:第一成為議員;第二走進國會;第三走進白宮。最後他全都如願以償。

  賴斯是個黑人女孩,十一歲時她跟著爸爸媽媽去白宮參觀,被拒之門外,賴斯非常生氣,當時她就和爸爸說:我早晚有一天要走進白宮工作。她問爸爸怎麼才能走進白宮,爸爸說:你要付出和白人一樣的努力,你就遠遠地落在白人的後面;如果你付出白人四倍的努力,你將和白人並駕齊驅;你只有付出八倍的努力,你才能超過白人。於是她對自己的要求是做任何事都付出八倍於白人的努力,最後她取得了博士學位,如願以償地走進了白宮,成了美國當今的國務卿。所以我說人的目標最重要。

  人的目標從哪裡來?從社會生活中來。什麼地方需要我?我能做什麼?我會做什麼?應該是所有孩子從現在起就開始思考的問題。一個人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工作,那麼這個人將是最有創造性的。所以平時帶孩子出去,你就要告訴孩子:這是售票員,就是在公共汽車上給大家管理票的人。這是司機,這是醫生……先從這些具體的崗位開始,然後把一些好警察的故事,好醫生的故事,從小就講給孩子聽,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

  孩子的夢想要和具體事情結合在一起。科學家的成就是從發明創造開始的。沒有發明,他不會被稱為科學家的,他一定在某個方面有獨特的建樹。

  很多年以前,一個牧羊人帶兩個孩子去放羊,一群大雁在天上飛,兒子說:我要能飛起來就好了。爸爸說:咱們人也有翅膀,咱們飛飛看。爸爸把兩個兒子帶到一個小山頭上,跑了幾步,一飛,掉地上了。爸爸說:我老了,飛不動了,你們倆飛飛看。兩個兒子一飛,也掉地上了。爸爸說了一句話:只要想飛就一定能飛起來。又有一天,爸爸給孩子買了一個玩具,用一根皮筋一彈,一個小木塊就上天了。兩個兒子覺得很好玩,覺得小木頭都能上天,我就不能上天么?最後他們終於上天了。他們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他們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

  有一個小男孩很小,他在院子里玩,媽媽說怎麼還不進來啊?他說:媽媽我想到月亮上去玩。這個小男孩最後終於上月球了,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宇航員。所以我說,夢想並不是不可以實現的,家長要幫助孩子實現夢想。但非常遺憾的是我們今天的孩子沒有夢想、沒有任何渴望。在他還沒有任何想法的時候,東西就已經到了他的面前。還沒想騎自行車呢,自行車就來了。所以今天的孩子不快樂,因為他們沒有渴望。不像我們小的時候,過年穿新衣服要經過我們的努力才能得到,所以我們很珍惜,很快樂。今天的孩子沒有了這些渴望,這一點不僅影響孩子的快樂,也影響孩子的發展。所以你不要輕易讓孩子得到東西,一定要他首先產生夢想,去努力,最後才能得到。

  這樣做能夠讓他知道東西來之不易。我們今天過程全沒有了,無數的東西放在孩子面前,他們一點興趣都沒有。你不要對孩子說你該得這個獎、那個獎,這個太功利了。要讓孩子為了實現自己的一個夢想去努力,這需要我們大家去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幫他找到一個自己所愛的事業。如果孩子上小學時就開始對某些職業有興趣,到中學以後就知道將來能幹什麼,特別想幹什麼,那麼考大學的時候絕對不會不知道填哪個學校,他早就知道哪所學校能夠實現他的夢想,哪個專業最適合自己,這樣的孩子成功率高。所以我覺得要讓孩子去尋找目標。

  目標有兩種:一個是長目標,一個是短目標。長目標例如說我要做一個醫生,短目標要做醫生,我要非常認真,我不能有任何馬虎。我們《知心姐姐》欄目里有很多精彩的人生哲理故事,其中在生存智慧版里講到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個日本人,個子很矮,卻獲得了跑步冠軍,他怎麼獲得冠軍的呢?他的做法就是確立目標,第一個目標就是跑到前面的樹底下,第二個目標跑到房子底下。跑到第一個目標的時候他就產生了無限的成就感,然後再實現下一個目標,最後他終於獲得了第一。

  另外,孩子一旦認準了目標要讓他竭盡全力,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我們《中國中學生報》登了很多這樣的故事。老師給學生講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獵人帶著獵狗去打兔子,獵人一槍打中了兔子的後腿,獵人對獵狗說:你去把兔子給我抓回來。兔子玩命地跑,最後兔子跑沒影了。獵人問獵狗為什麼沒抓住兔子,獵狗說:我已經儘力了,我有什麼辦法?獵人沒有辦法,事情過去了。兔子回到家中,整個家族都轟動了。說你後腿都被打中了,獵狗卻沒追上,你是怎麼跑回來的?兔子說:獵狗沒追上我,他回家只是挨頓罵。我要被他抓住了,我就沒命了,所以我要竭盡全力。

  老師給學生們講完故事,對學生們說:如果誰把《聖經》的第十五章到第十七章全背下來,我就請他去太空旋轉餐廳吃飯。孩子們說這是不可能的。一個男孩說他能背下來。幾天以後,這個男孩一字不差地背了下來。老師問他是怎麼背下來的?小男孩說他是竭盡全力背的。這個男孩就是大家熟悉的比爾·蓋茨。

  一個人要干成一件事情,沒有竭盡全力的精神是不行的。所以一旦孩子確定了目標,家長要竭盡全力幫他實現,讓他獲得成功。這點我希望大家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讓孩子為一個目標去努力,最後讓他感受實現目標的快樂。這個過程掌握了,他將來就是個成功人士。

  做家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努力學習,長大成為有用的人,這是對的。問題是,有的家長把努力學習片面地理解為死讀書,讓孩子整天做題、補習、考試……有位父親為了讓孩子考上大學,竟把孩子鎖在家中,不許他上學。他讓孩子每天清晨五點起床,深夜十二點才准睡覺,逼著孩子把課本、習題、答案全背下來,其他的書一律不準看。結果孩子雖然在十三歲時就考上了大學,但好像早已與世隔絕,連長江的源頭在哪裡這些基本的地理常識都不知道……

  對中小學生的家長來說,培養孩子要弄清一個問題:什麼是有用的人?我們說,真正有用的人,是那些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的人,是懂得終身學習的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適應21世紀飛速發展的變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宣言》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這就說明,教會孩子學習,教會孩子終身學習是一個被全人類所關注的問題。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這個時代需要的是有創造力、勤於開拓的人。不會學習,就掌握不了新的知識,也就不會有創造的能力。孩子只有從小學會獨立學習,養成熱愛學習的好習慣,長大才能夠獨立地生存在這個世界上。

  三千年前,古希臘生物學家、教育家普羅塔戈曾經講過一句話: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點燃的火把。

  兩千五百年前,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教導學生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兩位古代教育家講了同樣一個道理:學習的過程是開發大腦的過程。這是一項終身需要從事的事業。也就是說,學習,要一輩子學習,要一輩子充實知識。

  讓孩子學會學習,並不是讓他們一定要做出什麼經天緯地的偉大事迹,而是要讓孩子懂得,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學習都是他們體現價值、創造成績的必要準備。行行出狀元,只要努力學習,都能夠創造出優異的成績。

  在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光輝的歷程成就展上,有一個英雄長廊,懸掛著新中國各行各業湧現出的五十三位先進典型的照片。其中既有像錢三強、華羅庚等學識淵博的科學界泰斗,也有像徐虎、李素麗這樣的普通勞動者。群星燦爛,各有千秋,他們是我國各條戰線上名副其實的明星、狀元。

  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人才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大學無疑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園地,但絕不是說只有上了大學才能成為人才。實際上,一個人在學校接受的是基本教育,儘管它十分重要,但畢竟不是人一生所受教育的全部。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培養熱愛學習、終身熱愛學習的習慣。

  作為家長,要清楚地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你不能夠陪孩子一輩子,不能幫孩子一輩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留給孩子金錢、住房、汽車等等財富,不如教給孩子一個學習的好習慣,只有學習,才能夠讓孩子受益一生。

  家長如何能夠做到讓孩子學會學習、終身熱愛學習呢?

  一是,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孩子在學習中出現了問題,家長不要馬上告訴他解決的辦法或者答案,而是要鼓勵孩子自己去讀書、查閱資料,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時,便會欣喜若狂,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品嘗到學習的樂趣。

  二是,開闊孩子的視野。節假日,不要總把孩子關在家裡,要帶他們出去參觀、旅遊或者會見有學問的人,讓孩子更多地了解世界,也便於開拓他們的思路。

  三是,鼓勵孩子多動手。動手實踐,是掌握真知的重要途徑。在家裡,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個工具箱,什麼東西壞了,都盡量讓孩子去修理。這也是學習,而且是更好的學習。

  不要逼孩子實現你的夢想,他有自己的夢想。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就像楊振寧說的,一個科學家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對科學的熱愛,他能在實驗室幾十天都不出來,因為他熱愛科學。所以我說你要讓孩子愛學習,就讓孩子盡情地玩,找到玩的感覺他對學習才會有興緻。

  2006年《中國少年報》五十五歲生日的時候,《貴州日報》報業集團五十四歲的總經理劉慶鷹,特意趕到會場給孩子講了兩分鐘的話。他九歲的時候是遵義的一個普通男孩,他給《中國少年報》寫了一篇稿子,沒被發表,卻收到了一位編輯認真寫的回信。從此對報紙產生了興緻,開始不停地寫稿,最後終於被發表,以後他就很喜歡作文。後來他考入了新聞類學院,畢業後到報社當了記者。他說:夢想就是從小實現的。

  孩子的夢想,總離不開榜樣與偶像。很多孩子都有自己崇拜的明星偶像。但面對孩子追星,眾多父母都苦不堪言。

  幾年前,大連一名十六歲少女在家中自殺,起因是父母說張國榮變態,並且沒有給她買張國榮的cd。

  而今,蘭州又發生了追星女楊麗娟父親跳海的悲劇。楊麗娟從十六歲開始喜歡上香港明星劉德華。為了追星,她荒廢了學業、職業,並先後兩次到香港、三次到北京找劉德華,逼得家人變賣了房產,還四處借款。2007年3月20日凌晨,她六十八歲的父親楊勤冀,因不滿劉德華在生日會上只與女兒拍照,沒有好好聊聊,於是丟下妻子和女兒,在香港尖沙咀天星碼頭跳海自殺。這慘痛的結局讓眾人嘆息。

  女兒狂熱追星,母親推波助瀾,父親跳海自殺,這樣的做法是愛子還是害子?崇拜偶像並沒有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英雄。問題是,孩子心中的偶像是誰?以誰為星?

  我記得,五六十年代,我曾讀過著名作家魏巍寫的一篇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講的是志願軍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少年時的我讀完這篇文章後,心中充滿對志願軍的敬佩,下決心長大也做一個最可愛的人。

  如今,在孩子們心中,究竟誰是最可愛的人?

  《中國少年報》社曾舉辦了一場特殊的頒獎大會,為孩子認識偶像提供了一個成功的實踐案例。

  由中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團中央少年部和學校部、全國少工委辦公室共同主辦,《中國少年報》社承辦的全國中小學生知榮明恥學做人活動,全國有十三萬多名中小學生參加,三千多人獲獎。來自北京、陝西、甘肅、深圳、貴州、江蘇等八個地區的二十五名獲獎代表到京領獎。

  這次頒獎活動,我們進行了精心的策劃。策劃當天,我把在日本參加頒獎會的感動和大家進行了交流,提出不要只把頒獎做為一個形式,而要做為一個教育過程,充分體現以兒童為本、尊重兒童、實現自我教育的原則。

  報社的同志和一批新來的大學生熱情很高,先後寫出採訪方案,並集思廣益,幾經商量,決定在頒獎大會舉辦之前,先開展一個尋頒獎人的活動。獲獎的孩子來北京後立即組成八個小隊,走上街頭,在各個社會崗位中尋找心目中的八榮榜樣,並邀請他們參加頒獎大會為自己頒獎。

  孩子們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清晨五點,尋找熱愛祖國為榮為主要內容的領獎小隊的兩個孩子出發了。他們來到天安門廣場,被安排在離升國旗最近的地方看升旗儀式,每個人右手行隊禮,左手拿著一面小國旗。當他們拍下的dv在頒獎大會上播放時,那莊嚴神聖的場面,我和在場所有的人都被感動了。

  孩子們選出的頒獎人是國旗護衛隊班長翟求亮,選中翟叔叔是通過兩個細節。一是升國旗時孩子們看到翟叔叔揮動國旗時姿勢特別漂亮,二是快中午時,護衛隊其他叔叔去吃飯或午休時,翟叔叔一動不動守在一個巨型國旗旁。小隊員李澤華好奇地問:為什麼你一直站在這兒?翟叔叔告訴他們:這裡有國旗,只要有國旗的地方我們就要守護!孩子們被感動了。他們知道以熱愛祖國為榮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把祖國放在心中當作一種自覺的行動。於是,他們把請柬鄭重遞給翟叔叔。你們的事,我一定去!翟叔叔欣然同意。

  甘肅的三個孩子第一次來北京,第一次參加這種大型活動,也是第一次進行街頭採訪。他們的任務是尋找以辛勤勞動為榮的頒獎人,他們決定採訪環衛工人。

  孩子們在北京東城區小街車站的馬路上停下來,覺得這裡可能有他們想找的頒獎人……

  走著走著,一位年輕的女清潔工迎面走來。姐姐……閆虹正要提問。

  稍等,我先把那個廢紙撿起來。

  還沒等孩子們反應過來,這位姐姐已走到馬路對面,用一個小夾子動作利落地揀起了地上的紙片,放到垃圾袋裡,才轉身回到孩子們的身邊。

  姐姐,你多大?

  我十八歲。

  你年紀不大,為什麼要選擇做清潔工呢?

  如果我把這份工作做好了,就很滿足了。

  在頒獎會上,我從孩子們拍的dv中看到這樣一個情景。女清潔工接過孩子們遞給她的人民大會堂的請柬,又驚又喜地說:呀,我不行,我剛參加工作,什麼都沒幹過,你們幹嘛選我呀?

  孩子說:因為你比較成熟!

  這句話讓全場人鬨堂人笑,我笑著笑著,心裡再次湧起一種感動。

  八個小隊的採訪都很成功,頒獎大會自然開展得也很成功。頒獎大會上,孩子們的採訪感言,八位頒獎人的頒獎感言,三位領導的講話都十分感人。現場,我請與會的孩子即興發表參會感言,孩子們的發言十分精彩,有個參加採訪的孩子說:我原以為八榮八恥離我們很遠,今天我才知道八榮八恥就在我們身邊。

  另一個孩子說:以前我心中的偶像只有舞台上的歌星、影星。今天我明白了,那些為祖國辛勤工作的人都是最閃亮的星,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尋找頒獎人活動,最大的價值在於孩子在尋找的實踐中,認識到什麼是真正的星,什麼人是最可愛的人。他們請來為自己頒獎的人,都是工作在普通的勞動崗位上,他們的崗位是平凡的,但他們的工作是偉大的;他們的語言是樸實無華的,但他們的精神也是高尚無比的。擁有這樣的精神對今天的未成年的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孩子心中有什麼,將來就有可能成為什麼。

  有位雕刻家正全神貫注地工作,他手中的刻刀一刀一刀地雕刻著一塊大石頭。一個小男孩在一旁如痴如醉地看著,漸漸地,雕像從石頭中顯示出了馬的形狀,高昂的馬頭、矯健的四蹄、飛揚的尾巴……最後,一匹駿馬呼之欲出。

  小男孩驚訝萬分地問雕刻家:你怎麼知道石頭裡藏著一匹馬?雕刻家認真地對孩子說:石頭裡什麼也沒有,但我心裡有馬,就把它雕刻出來了。

  心裡有什麼,將來就能成為什麼。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把平凡崗位的勞動者,作為心中的偶像,那麼他將來一定會做出傑出貢獻,因為共和國的大廈是靠辛勤勞動建造出來的。

  面對孩子追星,父母不必恐慌,而應引導孩子,讓他們在實實在在的社會生活中尋找最可愛的人。

  千萬不要對著想當廚師的孩子說:沒出息。更不要對學習成績不如意的孩子說:不好好讀書,將來讓你掃大街去!在我們的國家裡,所有的工作都是最偉大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孩子心中有目標,有追求,將來一定能成功。成功的關鍵是你要讓孩子喜歡,你買那麼多作文書都沒有用,但如果有一篇文章被發表,那種成功的喜悅感受就會把他引上這條道路,今天很多人都忽視了這一點。

  誰來關注孩子的心靈世界

  一個孩子從小缺鈣,上課就不能專心聽講;一個孩子從小缺少愛心,長大就無情無義;一個孩子從小缺少精神文化的滋養,長大就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

  浙江金華曾發生一起震驚全國的事件,一個學習非常優秀的十七歲中學生小徐用榔頭打死了自己的母親。事發七周後我去了他的家鄉,和他面對面談了一百分鐘。我真的非常震撼,一個孩子在母親過分的要求和壓力下,最終走向犯罪。這個孩子被判了十二年,進了浙江未成年犯管教所。我年年都去看他,他在裡面表現得非常好,為自己贏得了六年的時間,2006年6月26日他正式走出了高牆。我儘力幫他,為他安排了工作。原來安排在浙江,後來覺得不行,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對自己的行為非常內疚,他最怕聽的詞就是媽媽。我給他安排在別的地方,一個高科技園區。我把他送去,走的時候我擁抱了他。他長這麼大,從來沒有人擁抱過他,我覺得要想融化他心中的冰雪還需要很長時間。

  2004年我送給少管所所長一本《告訴孩子,你真棒!》。所長拿著這本書非常感慨地說:2000年,他進來的時候,少管所的少年犯不足千人,現在有兩千五百名少年犯。這些孩子在外面不愛讀書,進了高牆玩命讀書。你說這是為什麼?小徐也告訴我,我送給他的書被其他少年犯搶來搶去,我忽然意識到他們非常缺書讀。我給他們捐了兩千八百冊《告訴孩子,你真棒!》,我把書送到了少管所,給兩千多個孩子做了一場報告,題目是《為了明天從今天開始》。從今天開始珍愛生命,從今天開始珍惜時光,從今天開始珍重自己。講之前我問他們一個問題:誰小時候讀過《中國少年報》?兩千多人竟無人回答。我很震撼。

  二十多年來,很多成功的人士,和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是從小看著《中國少年報》長大的,是讀著知心姐姐的信長大的。如今的孩子卻和書報無緣。我給他們講完,走到他們對面說:孩子們,知心姐姐來了,你們有什麼話可以站起來說了。聽到這樣的稱謂,很多孩子的眼睛裡閃動著淚花,一個孩子說:知心姐姐能送給我一本書么?給我簽上名。一個孩子說:我能叫你一聲媽媽么?我說:可以。他說:媽媽,我對不起你,我過去做了很多壞事,現在我做

  文字上的時候,他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和你一掃而過的網路閱讀是兩回事。所以今天我們關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就要關注兒童閱讀。

  閱讀要成為一種習慣,怎麼才能養成閱讀習慣呢?在孩子幼小不識字的時候,爸爸媽媽要記住,當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不要急於告訴他,否則你就變成了一個回答問題的機器。你要到書里去找答案,於是孩子知道書里有答案。

  好書籍,是作家、編輯的傑作。作家、編輯總是精心寫作、精心編輯加工,再加上美麗的封面,才把書籍介紹給讀者。好書籍,能夠改變人的命運。

  2007年11月11日,《北京青年報》在地壇秋季書市舉辦2007曬書會,邀請我去參加,一個有意思的要求是必須帶一本我寫的或我喜歡的書。

  曬書這個詞真新鮮!我上網一查才知道,曬是英文share的諧音,是有分享的意思,曬書就是換書。網上還有曬工資、晒衣服、曬首飾、曬思想這樣的新鮮詞語,好不熱鬧。這麼好玩的活動我可不能錯過。

  曬書會在地壇方澤壇東南角的一個臨時搭建的白色簡易房裡舉行。我走進會場時,百餘名愛書人已經等候在這裡。和讀者一起曬書的還有三位著名作家:被西方媒體稱為中國女記者採訪情感隱私第一人的安頓、《嘟嘟熊》雜誌編審、《藍皮鼠和大臉貓》的作者葛冰、《貓眼小子包達達》的作者--葛冰的女兒葛競。

  上午十點,曬書會正式開始。主持人是讀書大使--北京廣播電台交通台主持人楊洋。

  把好書拿來與同伴交換、傳閱,一起分享好書帶給我們的快樂,這似乎已經是童年的記憶。今天,我們歡聚在這裡,重新拾起它……楊洋充滿激情的開場白,讓寒冷的人群變得溫暖。

  按主席台順序,第一個出來分享好書的應該是安頓,可安頓卻十分謙虛地說:我是看著《中國少年報》長大的,一直很崇拜知心姐姐,還是請您先說吧!

  場上掌聲響起,我也不好推辭,總得有人開頭。

  我把帶來要曬的五本書都放在講台上。其中有兩本是寫給孩子的,兩本是寫給大人的,還有一本是德國女記者寫的,我要推薦給大家。

  我看見場上有幾位小朋友眼巴巴地在看著我,有個男孩子還遠遠地向我揮手,我真想把這些書都送給他們,可是曬書會有規則,只能換書,不能贈書。

  於是我舉起第一本《知心姐姐告訴你--做人與做事》,對場上的小讀者說:我這本書是寫給小朋友和你的爸爸媽媽的,是教你怎樣做人與做事的,哪位小朋友願意和我交換?

  坐在第一排的女孩第一個舉起了手。

  好!咱們倆交換吧!我把她請到台前,微笑著問她,你是從哪裡來的?

  華北油田。女孩靦腆地說。

  你能告訴我,做人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嗎?我試探著問,看她那膽小的樣子,我擔心她答不上來。

  誠信!女孩脫口而出。

  太棒了!你抓住了做人的關鍵,誠信是人的介紹信,講誠信的人才受歡迎!

  說著我把書恭恭敬敬地遞給她。女孩接過書,把一本精美的硬皮日記本遞給我。我如獲至寶,這是我第一次用我自己的書換回來的禮物。

  我又舉起第二本書,對大家說:這本《告訴孩子,你真棒!》的書我最想和一位今天到場的母親交換,它可以幫助你認識你的孩子有多棒!

  話音未落,一位年輕媽媽第一個站起身,舉起自己珍藏了近十年的《玉錄》要和我交換。我接過來發現這本書已經被翻得很舊了。她一定看了很多遍,翻開第一頁,只見上面寫著:贈知心姐姐盧勤,丰台南苑湯紅岩。原來她早就知道了曬書會的活動,今天是有備而來的。

  我看見場上一個個頭小小的胖男孩一直高舉著一本《多功能英漢雙解詞典》,立刻拿起第二本《告訴世界,我能行》的書問道:誰願意和我交換這本書,她會告訴你該如何面對人生的50個問題。小男孩衝到我前面,當然,這本書歸他了。他鄭重地把手裡的英漢詞典遞給我。主持人楊洋問他:為什麼和知心姐姐交換這本書?男孩大聲地說:我希望知心姐姐走向世界!一句話把大家逗樂了,全場為他鼓起了掌。

  接著,我又舉起第四本書--《把孩子培養成財富》,沒等我開口,一位中年媽媽跑過來:能和我交換嗎?

  您手裡拿的書是什麼名字?主持人盯著她手裡用塑料袋裝著的一本書問道。

  《怎樣防治糖尿病》。語音剛落,場上笑聲一片。我連忙說:太好了,我妹夫正好有糖尿病,這本書對我很有用!可我發現,這位女士聽了我的話雙手捧著書,面帶難色。我忽然意識到這本書可能是她剛剛買的。請問,您這本書是買給誰的?

  買給我媽媽的,她的糖尿病很重。

  噢,您還是拿回去送給您媽媽吧,您很有愛心,我這本書送給您了!我雙手把書送上,大家為她鼓掌。機靈的主持人馬上接過話:這是贈送的第一本書!我心裡倒很有成就感。

  桌上只剩下最後一本書了,這是德國女記者安德里亞·比朔夫著的《教育者謬誤手冊》。這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書中有238個教育謬誤,這238個教育謬誤不是作者杜撰出來的,而是通過調查研究寫出來的。我為這本書寫了序--《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我認為這本書很有必要向中國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推薦。

  舉起書,我對讀者們說:我希望用這本書換一本我最想得到的書,請大家把自己帶來的書曬出來!

  一個小夥子健步走上台,我一眼就看見他手裡的書是《世界是平的》。太好了!這就是我最想得到的。前不久在飛機上看到臨座的人在看這本書,我等他看完就借了過來,但只看了一半就下飛機了,一直想買卻沒時間,今天能得到它我太高興了!小夥子聽我這麼說也很興奮,和我交換書後還要求與我合影留念。

  接著,作家安頓,葛冰、葛競父女倆也在熱烈的氣氛中與作者交換了書。一個上午,書友和作者在談書中分享著閱讀與交流的快樂。

  曬書會結束了。本來是想把五本書送出去後空手回去的,沒想到書包仍然是鼓鼓的。呼吸著地壇公園新鮮的空氣,我感到十分的充實。過去我多次參加過售書、贈書活動,但這次卻是第一次參加曬書,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快樂,這可能就是分享的快樂吧!無論是大人小孩,無論你是作者、讀者,大家都平等地交換,各取所需,沒有勉強,沒有施捨,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書的面前大家都平等:這就是曬書的魅力吧!

  分享讓人快樂。當讀者主動與作者分享讀書體會時,作者心中充滿了一種成就感、價值感;當作者與讀者分享寫書的感受時,讀者心中會產生一種被尊重的愉悅。

  黨的十七大中提出:和諧文化是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柱。

  曬書,正是和諧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分享,正是密切人與人關係的重要紐帶。假如我們都有分享的願望,把自己手中先進的文化資源與別人交換,這樣既密切了關係,又節省了資源。

  在我們國家,還有許許多多的孩子看不到好書好報,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匱乏,如果生活富裕的人能為他們捐些好書,捐些錢為他們訂上《中國少年報》這樣優質的報紙,讓這些孩子也能分享到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在心中營造一個美好的精神世界,那是多麼有意義的一件事呀!

  兩代人的溝通靠什麼

  兩代人之間溝通的缺失,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孩子不理解父母,父母也不理解孩子。有個媽媽特別困惑地和我說:我的女兒上初中,愛吃愛喝愛打扮,就是不愛學習。媽媽花了400元錢買了兩張芭蕾舞劇《白毛女》的票,看完以後問女兒受到了什麼教育,女兒想都沒想就說:我看喜兒的悲劇全是他爸給逼的。借債還錢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楊白勞借了黃世仁的錢為什麼不還,還逼著女兒去抵債?再說了喜兒也夠傻的,黃世仁那麼有錢嫁給他算了,如果你喜歡大春,可以把他當情人呀。她媽聽完特困惑,說:我小時候看這個電影流了那麼多眼淚,那麼同情喜兒和他爸爸,那麼痛恨黃世仁,如今我女兒卻替黃世仁說話。我說一個人了解歷史需要兩個條件:或者親身經歷,或者學好歷史,你的女兒一樣沒有,怎麼能理解白毛女?

  還有一位媽媽帶著上幼兒園的兒子去吉林市參觀,在廣場上看見一尊毛主席雕像,媽媽就問孩子:你認識這個爺爺么?你知道他是幹什麼的嗎?小孩看了說:我認識他,他是毛主席,毛主席正在打的呢。他媽說:明明是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怎麼孩子說毛主席正在打的呢,毛主席那時候哪有計程車啊。我說:別說你孩子了,現在的小學生都不知道什麼是文化大革命。我到貴州去青石鎮參觀,那裡有個節孝坊。一個少先隊員小導遊在解說,這個石坊文化大革命被紅衛兵砸壞了,我就問她,你知道文化大革命指的是什麼嗎?小導遊說:知道,就是八國聯軍進北京。我當時什麼也沒說就走了。現在有很多事你和小孩說不清楚。一個老爺爺給小朋友講《半夜雞叫》,講了二十多年講不下去了,小朋友老提問。爺爺,為什麼長工要給周扒皮打工呀?因為長工餓,沒飯吃。沒飯吃,為什麼不吃巧克力呀?爺爺,為什麼周扒皮半夜起來學雞叫啊?雞叫了好讓長工起來幹活。幹活為什麼不看鐘啊?長工那麼窮哪有錢買鍾啊?沒錢買鍾買塊表也挺便宜的啊。有個小朋友甚至說:我看周扒皮也夠辛苦的,每天晚上學雞叫也不能睡覺。老爺爺就沒遇見過這事,不知道怎麼回答。有個出版社最近出了一本書--《三毛流浪記》,很多孩子看完以後說:真羨慕三毛,天天流浪不上學。很多咱們小學受教育的東西現在的小孩聽不明白了,因為那個時代離他們太遠了。

  那麼今天要讓小孩明白一些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做法--體驗。咱們老說眼見為實,你得讓孩子去體驗。我們這些知青在農村受了些傷,吃了很多苦,我們今天能不辭辛勞為農村孩子做事,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我們在農村呆過,知道農村是怎麼回事,我們什麼都能克服。這樣的經歷是一種財富。我們的孩子什麼都沒經歷過,被你關在新買的樓盤裡,他們什麼地方都不去。除了爺爺奶奶,周圍的人全是陌生人,還不許和陌生人說話,於是他就覺得這個世界非常的窄小。所以你要帶孩子去了解農村,領他去農村玩,到農村才能感覺到什麼是玩。農村沒那麼可怕,今天的農村應該是很優美的,越是風光優美的地方越貧窮。你到貴州去看看,青山綠水,但是那裡非常貧窮。你讓孩子們去看農村是怎麼回事,如果你的孩子有愛心,就到貧困地方去看看。

  美國的孩子2006年到中國來,參加了我們的贈報活動,他們用自己募捐來的12000美金買了書和報,給雲南和貴州的孩子送去。他們去了西雙版納,那多美啊!但是很貧窮。他們去了以後特別震撼,那裡的孩子光著腳去上學,到了學校自己做飯吃,宿舍的床是自己搭的,窗戶都沒有玻璃,吃的就是白水煮菜,但是那些孩子滿臉都是燦爛的微笑。美國的孩子特別感動,說:這個地方我們一天都不能生存,但是這裡的孩子生活得卻很快樂。他們忽然覺得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如這些孩子,他們把自己的錢都拿出來給那裡的孩子買鞋穿。美國的孩子回到美國後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家長們感動了,老師們感動了。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突然長大了,懂得關愛別人了。其中領頭的是一個美籍華人的女孩叫國聰聰,這個女孩由於這件事情做得很優秀,獲公益獎最高獎--總統獎,被哈佛大學提前錄取了。今年他們積攢了一萬八千美金,來到了中國貴州。所以體驗最重要,帶你的孩子到貧困的地方去看看,人沒有愛心是沒有動力的。

  另外還可以帶著孩子上一天班,讓他們看看爸爸媽媽一天到晚在忙什麼。我們現在很多父母把繁忙留給了單位,把消閑留給了孩子,孩子就特別羨慕。一個二年級的小孩就問我,什麼時候他能退休。我們很多父母不重視孩子的眼睛。

  我到浙江紹興去,小記者採訪我,我也採訪他們。我問:你愛你的爸爸媽媽嗎?小女孩告訴我:我對我爸又愛又恨,他晚上老不回家。我問:爸爸上哪去了?練歌房,洗腳房,打麻將,吃夜宵。孩子過生日都沒回來。所以你要帶孩子去上一天班,讓孩子知道你在忙什麼,做著什麼樣的事業,你的孩子才能一輩子愛你。對此我有親身的感受。我一直很忙,兒子出生以後也不例外,我兒子上四五年級的時候我經常帶他出去。一次我們到勞動文化宮搞了兒童大世界,做知心姐姐諮詢活動,兒子和我去了。他和我去的目的很簡單--讓我中午請他吃一頓。結果諮詢活動搞得很晚,中午還沒完,下午就又開始了,所以就沒買什麼好吃的,買個麵包就回來了。後來我兒子寫了篇作文:

  星期天,我和知心姐姐出去工作,都工作到中午了,那些人還不走,我都餓死了,好不容易他們走了,結果賣飯的人也走了。我告訴你,如果下次和知心姐姐出去工作,你要自己帶飯。知心姐姐就是我媽。

  老師的批語是:我為你有這樣的媽媽感到驕傲。我看了眼淚都流出來了。兒子知道我在忙什麼,所以對我從來沒有怨言,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非常強。所以大家要讓孩子去體驗。

  另外,親情的溝通少不了分享。

  有了好心情,一定要告訴別人,這就是分享!

  有了好想法,一定要說出來,這也是分享!

  一種快樂,與別人分享,就變成兩種快樂!

  在遙遠的雲南元江,有一位我從未見過面的好朋友。她的名字,就像一個美妙的音符--彭躍波。她從小在外地奶奶家長大,上初中才回到父母身邊。我認識她,是通過她那位因為不能與女兒溝通而陷入深深痛苦之中的媽媽。在電話里,說到女兒的冷漠,媽媽一直在傷心地抽泣:知心姐姐,您能親自和我女兒通個電話嗎?

  可以呀!只要你女兒願意!我說。

  第二天,一個雲南長途打到我的手機上。知心姐姐,您好!我是彭躍波!那聲音輕輕的,柔柔的,和她的名字一樣美妙!我倆都很興奮,聊了很久。聽得出來,這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女孩,並不像媽媽說的那麼冷漠。

  一周後,我收到她寫來的一封長長的信。信中她稱自己是一個極富多愁善感之情而又酷愛幻想的小女生。她說:我很喜歡享受生活,我渴望自己能在早晨聆聽到天氣的異常,坐在海風四拂的陽台上,品上一杯香氣四溢的巴西或墨西哥咖啡,欣賞一曲自己喜歡的浪漫鋼琴曲,手上再輕舉一份晨報或一本好書,享受自然與生活賦予我的這一切幸福時光……然而,在這美麗的渴望深處卻埋藏著深深的痛苦,這苦楚正來自她的媽媽。

  這是一封讓我非常感動的信,在如此優美的句子中,卻包含著如此多的情感風暴。她寫道:雖說在那之前,我已帶上了一顆感激的心回到我父母身邊,但我對他們早已失去了那份信任感。儘管他們在我身旁燃起了一團熊熊的烈火,但仍然無法融化我這顆積雪已久的冰心……這位幽靈似的母親已經扭曲了我純真的心靈,使我失去了和命運抗爭的那一份激情。我不相信她所說的每一句話,看到她的每一眼都帶著一份尖銳而又痛徹心扉的隔膜。儘管她仍然不停息地用那些萬能的膠水粘補著我這顆血淋淋破碎的冰心,但……直到《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來到我身邊,我才決定再重新選擇一次,於是,我同意媽媽給您去電話。沒想到拉緊的心弦就被您那麼輕柔地解開了!一種奇妙的直覺使我忘記了那顆孤寂已久的冰心,開始與您大聊特聊,聊完才發覺和您聊天原來是那麼自然與貼心,感覺特棒,簡直是一種享受,總有那麼一份激動。許久沒見我如此的媽媽頓時驚喜雀躍,當我注意到她那份神情時,我說了聲謝謝!我突然發覺到自己的心已經復燃了!期盼已久的發現,就在……就在一個平常的電話聊天中開始了。知心姐姐,我將永遠記住重新喚起我激情的電話!!!在此向您行個禮!謝謝!

  信讀到這裡,我的眼睛已經模糊了,淚水盛滿眼眶。我沒想到,電話里那個聲音輕輕的、柔美的女孩竟有那麼多的悲傷,因為電話里她傳達給我的是快樂,和她聊天我很輕鬆,很舒服!真沒想到這樣開心的聊天,竟然能融化她心中的冰雪!

  為什麼她給我打電話很快樂?

  因為我分享了她的快樂!媽媽也分享了她的快樂!所以她才感受到真正的快樂!

  以後,她常常給我打電話,我愛聽她聊。

  一天中午,她興奮不已地打來電話告訴我她的新發現:我媽也是一個會分享快樂的人。她看了您寫的書,變化特大,她買了好多本,聽到哪位媽媽或爸爸教子有困惑就主動送一本,逼著人家看!你看我媽多可愛!現在,我覺得我媽挺好的!

  她終於理解媽媽了!謝天謝地!

  我現在也受我媽傳染了。我看了您寄給我的《知心姐姐》雜誌,覺得特過癮。看哪個同學和父母鬧彆扭了,我就把《知心姐姐》送去逼他們看,不看我就急。你看,我都快成我媽了!

  那天我是在人家招待我的午宴期間接聽的她的電話,由於我太興奮、太投入,竟在餐廳外面接了四十分鐘,主人還以為我出了什麼意外呢!

  小女生的冰心是靠什麼融化的?愛的分享!

  小女生和媽媽之間的障礙是靠什麼消除的呢?愛的分享!

  當母女二人學會了愛的分享,就共同品味到愛的滋味。

  這就是分享的魅力!

  孩子們為什麼沒有成就感

  今天的孩子為什麼不愛讀書?為什麼離家出走?為什麼迷戀網吧?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成就感。我發現爸爸媽媽最常和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瞧人家……覺得人家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人家孩子是天才,自己孩子是蠢材。爸爸媽媽的標杆永遠超越孩子的水平,老是對孩子不滿足,所以孩子就沒有成就感。

  我有一個朋友在美國工作,他兒子在美國讀書,他說校園裡有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同時在操場上打籃球,中國孩子10個球進了9個,中國媽媽不滿意。美國孩子10個球進了1個,美國媽媽拚命鼓掌。中國孩子說美國媽媽有病,美國媽媽特別奇怪,因為她覺得進1個球就比沒進強。最後的結果是,充滿自豪感的是進了1個球的美國孩子,充滿自卑感的是進了9個球的中國孩子。我們不為孩子得到的而欣慰,老為孩子失去的而遺憾,這就是今天中國孩子最大的悲哀。老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有什麼好比的?人家的孩子是人家的基因創造的,和你們家孩子沒關係,有關係就麻煩了!

  中國人是最多的、最聰明的,你看看美國的高科技很多都是中國人搞的,咱們不比人家差,咱們差的就是自信心。

  我們有些父母為什麼對孩子鼓勵不起來呢?關鍵是評價孩子的方法不對頭。中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個世紀之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對父母來說,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看重自己的孩子。

  我應邀去中央電視台談怎樣教育淘氣的孩子。一個看上去很蔫、好像並不淘氣的男孩坐在那兒。我擔心,原定的話題討論不起來了。

  誰想到,一開拍,這個挺蔫的男孩沖著鏡頭說了一句特別精彩的話:每次我爸說我的時候都要說:瞧人家孩子怎麼怎麼好,瞧你怎麼怎麼差;瞧人家孩子多聰明,瞧你多笨……我心裡就不服氣,我老想,你要覺得人家的孩子好,你就給人家孩子當爸爸算了,幹嗎給我當爸爸!

  我回頭看了一下他爸爸,他的眼睛瞪得跟豆包一樣,嘴咧得很大,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等電視節目拍完後,孩子的爸爸流著淚過來找我:我是一個司機,就這麼一個兒子,我對他那麼好,掙錢全是為了他,他憑什麼這麼冤枉我?

  我對他說:您愛您的孩子,可是您的孩子不知道。您沒有表現出對他的愛和肯定,您看重的只是別人的孩子。所以,您的孩子認為您不愛他。

  有這種煩惱的孩子和父母為數並不少。

  因為,現在許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錯位,不是用賞識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優點,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別人家孩子的長處去比較自己孩子的短處,越比較越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永遠不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進步,你就應該祝賀他、肯定他、鼓勵他。歌星是誰培養起來的?是觀眾用掌聲捧起來的。誰給你們家孩子鼓掌喝彩啊?你們家孩子得不到獎,一輩子得不到掌聲,他哪有情緒啊?

  有個女孩對我說,她媽給她報了五個興趣班,她對其中的三個有點興趣,另外兩個一點興趣也沒有。她說她最喜歡電子琴班,因為她爸爸媽媽都不會電子琴,每次她彈的時候,爸爸媽媽都誇她,她就特別高興。她最不喜歡數學了,因為她爸爸是數學老師,每次她做出難題同學們都說她棒,她爸爸卻說: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真笨!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一些老農民的孩子能考上了清華,而教授的孩子連大學也沒考上的原因。因為老農民永遠對孩子滿足,孩子永遠是從成就中走來;教授看孩子怎麼看也不如他的學生,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笨。

  其實,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沒有必要總去和別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較都是有害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在他實際的基礎上發展,而不是作別的孩子的複製品。

  有個男孩拉琴的技術很差,妹妹是音樂學院的學生,妹妹說:別拉了,像拉鋸一樣。小男孩很愛拉,於是到樹林里去拉,忽然看到樹林里坐個老奶奶,只是微笑點頭,什麼都不說。男孩以為影響到老奶奶了,老奶奶搖搖頭說:我是聾子,聽不見。這回好了,男孩天天沖著聾子拉琴。有一天妹妹問:誰在教你拉琴啊?怎麼拉得這麼好?哥哥說:沒人教我拉琴,我天天沖著一個聾子拉琴,就是樹林里那個高高瘦瘦的老太太。妹妹一聽差點從凳子上掉下來,說:她不是聾子呀,她是我們音樂學院的著名教授--第一小提琴手!她是個教授,她什麼都不說,她用滿意的目光和微笑培養了一個真正的音樂家,這就是培養藝術天才的訣竅。

  愛孩子就要理解孩子,愛是一個口袋,往裡裝產生的是滿足感,而往外掏,產生的是成就感。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渺小的生命是多麼偉大,於是感悟到一種深深的愛意。

  一個孩子長大要經受人們無數次評價,不管別人說什麼,父母的評價永遠是基石。

  前外交部長李肇星一次作客一家網站,一個網民調侃說:李部長,您的才華我們很佩服,但您的長相我們不敢恭維。

  李肇星部長幽默地說:我媽不這樣認為!

  這個回答真棒!

  其實,孩子們每天都在尋找別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評價。人對生存價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強烈。當孩子被貶損得一無是處時,就會表現出明顯的抑鬱,既影響健康,還會產生厭世情緒,甚至會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極端舉動。

  所以我建議各位家長:成為孩子最好的觀眾,為孩子鼓掌喝彩!別總忙著考級、考證,孩子的興趣,比什麼都重要。每天讓孩子讀一個故事,這是今天很多優秀孩子成長的必然經歷。孩子上了小學以後一定要給他訂閱一份報紙,報紙本身是經常能看到的,是持續的,是尋找信息的一個方面。我們有《中國兒童報》,是小學生低年級孩子的人生第一報;中高年級可以讀《中國少年報》,這是成長第一報;《中國中學生報》是青春第一報。這些報紙都是非常有利於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我和我的很多朋友說,如果你想讓我幫忙的話,我能幫你一個忙。你的孩子愛寫作,你就讓他參加我們的徵文活動或者給我們投稿,如果他的文章第一次登上了報紙,你永遠不用管他,寫作文的問題就徹底解決了。這是我的感覺。當他的小文章登在報紙上,哪怕一點點都會讓他產生驚喜,產生成就感。

  另外,一定要對老師不喜歡的孩子高看一眼,有的老師水平是有限的,他會把你的孩子說得一無是處,孩子往往容易失去信心,這種孩子常常需要得到家長高度的肯定。因為人都是在肯定中長大的,在否定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有很多的心理缺陷。

  第二章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

  教孩子學做人,成功就在眼前

  家庭教育,其根本的責任是教孩子做人,就是教孩子怎麼去為人處世。我去日本時,日本人的鞠躬都非常到位,對人都非常客氣,他們說其實這就是家庭教育。家裡人從小就告訴孩子怎麼向別人鞠躬,怎麼向別人道謝。咱們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呢?

  我曾聽學校的老師說,學校組織春遊,家長幫助搶座。一位老師都五十多歲了,就站在自己曾經教過的學生們旁邊,但就是沒有學生站起來給老師讓座。因為家長事先就給孩子講好了:座位一定要先搶到,不管誰沒有座位都不能讓,否則,我們的錢就白花了。

  我的先生是國務院新聞辦的一位局長,有一年年底他到美國訪問,回來後給我講了一件事情:華人說美國人愚笨。我聽後很驚訝地問他:為什麼?他說:一位華裔市長說,華人的一些聰明沒有得到美國人的認可。這位任期已超過十年的市長管理著洛杉磯縣轄以下的一個中等城市。他說,他在任職期間,多次接到美國人投訴華人過於聰明的舉報信。有一次,一家商場搞促銷,平時2.5美元一瓶的食用油當時花5美元可買四瓶,但商家規定每人只能買四瓶。活動當天,不少華人不僅自己趕來搶購,而且還把親朋好友都叫來了。一部分華人約好在商場門前集合,然後浩浩蕩蕩地殺進去,整個商場看上去幾乎全是華人。據說,有的華人買了四瓶後,返回去繼續購買。與華人相比,白人買了四瓶後就走了,而且沒有呼朋喚友。促銷活動剛開始半天,商場供應的促銷食用油就被洗劫一空。很多晚來的白人沒買到,掃興而歸。

  第二天,一封舉報信投向了市政府,信中抱怨華人貪小便宜,不守規矩。市政府找華人代表對話時,華人代表反駁道:商家也沒有事先規定不能通知親朋好友來採購。至於說有的華人買了又買,能拿出證據嗎?為什麼當時不阻止,反而事後告狀?一名華人代表還私下裡說道:美國人就是笨,還不服。

  某年復活節,市政府舉辦了兩項活動。其中一項是組織為慈善機構籌款,另外一項是組織孩子在野地里尋找事先藏起來的彩蛋。籌款活動安排在早上八點,內容是製作早點,然後沿街出售,再把掙來的錢全部捐給慈善機構。活動當天,參加籌款活動的全是清一色的白人,他們一直忙到上午九點多才回家。尋找彩蛋的活動安排在當天上午十點,華人家長早早地把孩子帶到了現場,還沒等白人孩子來齊,就投入了戰鬥。華人家長一邊觀看孩子尋找彩蛋,一邊現場指揮,有的家長情急之下還親自衝鋒陷陣。在這些聰明家長的帶領下,藏起來的彩蛋很快落入華人孩子的籃筐里。那些孤軍奮戰且反應遲鈍的白人孩子哪裡是對手?只好眼巴巴地看著華人孩子興高采烈地滿載而歸。

  事後,一封投訴信又交到了這位華裔市長手中。信中說:上午募捐活動現場,看不到華人的身影,可是尋找彩蛋,華人家長卻熱情有加,提早讓孩子動手不說,還親自參與。棄公平競爭於不顧,舉辦這種活動還有什麼意義?為此,這位市長和華人代表進行了對話。其中,一位華人代表不以為然地說:他們(美國人)的孩子找不到彩蛋,說明他們的孩子沒有我們的孩子機靈。孩子就應該讓家長指點,否則怎麼能進步?再說,事先也沒有規定父母不能在現場做參謀。市長無言以對。

  市長還對我先生說:華人的聰明和美國人的愚笨還體現在學習上。不久前,該市的某個高中舉行畢業典禮,其中一項儀式是對考試排名前十位的學生頒獎,上台領獎的全是華裔學生。校長照例發表講話,對獲獎學生的勤奮和刻苦褒獎一番後,又補充,華裔學生的確outstanding(出色)。沒想到,這句話惹來了麻煩。

  第二天,市長接到了一個白人家長的投訴信,信中說,華裔家庭的孩子之所以常常獲獎,是因為他們把課餘時間全花在了五花八門的補習上。與華人相比,白人家長不主張自己的孩子在放學後還要上輔導班,而是讓他們盡情地鍛煉和玩耍,所以白人孩子學習時間自然要少得多,考試成績不如華裔學生也正常。投訴信建議,學校畢業頒獎不應只考慮考試成績,而應考慮綜合素質,如組織才幹、團隊精神、動手能力、演講與口才等等。市長說,他在調查此事時,一位華人家長很不高興地說:白人孩子學習就是笨,怎麼還責怪起我們的孩子來了?再說了,當地又沒有法律規定孩子不能參加補習班?因為,在我們華人中,有許多人是第一代移民,不少孩子也不在美國出生,英語不過關,正式身份都沒有,不加倍努力怎麼能融入這個社會?美國人為什麼不設身處地為我們華人想想?市長承認,他很難擺平這些爭端,既不能說服華人接受美國人的行為方式,也不能說服美國人理解華人的行為方式,這或許就是人們所說的文化衝突吧。

  如何對待聰明與愚笨的問題,市長指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看法存在差異,十分正常。同樣處理一件事情,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會有不同的解決方式,孰優孰劣,很難用簡單的好與壞來定奪。聰明無疑是讚譽詞,但聰明過了頭,可能會變壞事,難怪中國有聰明反被聰明誤一說。

  愚笨是貶義詞,但愚笨有時不一定是壞事。所以中國也有大智若愚一說。一言以蔽之,不同的種族應該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這才是最明智的辦法。

  是中國式的聰明好,還是美國式的愚蠢好呢?我們在家庭教育中還是值得思考的。我們有多少家長愛貪小便宜?多少家長愛耍小聰明?我也曾經問過我的一位在家庭教育方面非常成功的朋友,他說,他一生的經驗就是教育孩子不怕吃虧、不怕吃苦。成人比成功重要。

  做壞了不要緊,只要你盡了力

  一天,我們報社的攝影記者拿來一張報紙,指著上面的一張照片氣憤地說:你看看,這樣殘害孩子,太不像話了!

  照片上,一個胖胖的男孩,背著書包跪在馬路邊,一邊哭一邊望著身邊怒氣沖沖離去的母親的背影。後來經過打聽,我了解到,這位母親在接孩子放學回家的時候,得知孩子在期中考試中成績名列全班倒數第一。一氣之下,便罰孩子在路邊當眾下跪。透過孩子那痛苦的面容,我彷彿看到了他受傷的心靈。這位母親用跪在街頭的手段來懲罰成績不好的孩子,不僅損害了孩子的人格,傷害了孩子的尊嚴,也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投下了濃重的陰影。

  其實孩子成長比成績重要,成也罷,輸也罷,都是成長的經歷啊!輸了怎麼樣?人生中輸比贏多得多啊,人生一輩子最後才獲得了成功。人要有承受輸的這種能力,所以孩子考得好也好,考不好也好,爸爸媽媽都不要埋怨,都要去找到一種感受。我國奧運的射擊冠軍陶露娜最感謝的就是她的心理老師,比賽的半年前老師就對她說:別想金牌,金牌不在你手裡,要想過程。她就閉上眼睛想怎麼上場,怎麼射擊,最後獲得了冠軍。

  在50年代,有一個雜技演員,走了一輩子鋼絲沒出過事,最後一次演出的時候他害怕了:千萬別掉下來,千萬別掉下來!結果走了一半掉下來摔死了。他走了一輩子鋼絲為什麼沒掉下來?因為他想的是:下一步怎麼走,下一步怎麼走。最後一次為什麼掉下來了?因為他想的是:如果我掉下來了,別人怎麼看我。他妻子就說:我早預料他要出事了,那天他照鏡子照了很久,說,最後一次了,千萬別出事。於是他就出事了。這就是心理暗示。同樣,進考場的孩子也需要支持,需要鼓勵。

  考試,是培養孩子心理素質的極好機會,此時此刻,家長一定要用自己的良好心態,不斷地向孩子發出正信息。如果這時家長發出的是負信息,常常會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礙。有個男孩曾對我說:每次考試只要一想起爸爸的皮帶、媽媽的吼叫,我的手就發抖。

  相反,家長發出的正信息,常常會讓孩子感動。許多家長看了知心姐姐的快樂人生三句話,學會用太好了、我能行的正信息鼓勵孩子,使許多孩子有了明顯的進步。

  做家長的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考高分,成績考得不好不是打就是罵,應該允許孩子有勝有負,要幫助孩子調整好心態,讓他們以平穩、洒脫的心情勇敢地走進考場。

  湖北丹江口市涼水河鎮檀山中心學校毛成科的爸爸就是一位成功的爸爸,他給《知心姐姐》來信說:

  我只有一個兒子,從小我就對他要求嚴格,從不嬌生慣養。在小學,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進了中學,他與同年級三百多名學生相比,仍是佼佼者。當然,考試也有失敗的時候,在初一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時,他的成績一下滑到了班上三十名以後,榜上無名了。回家後,我見他愁眉不展的樣子,就問他:怎麼了?爸爸,我這次考試沒有考好。我詳細地詢問了他的考試情況後,對他說:向家長彙報自己的學習情況,這本身就是一種誠實、勇敢的行為,成功永遠喜歡照顧有勇氣的人。只要你認真地總結失敗的教訓,找出考差的原因,努力趕上去就是了。從此,兒子更加自覺。

  那一年很不幸,夏天,我的女兒溺水喪命;秋季,我又突患右眼白內障,在我愛人帶我外出治眼疾時,我把孩子叫到身邊對他說:科兒,媽媽要陪爸爸外出治病,不要挂念我們,只要一心一意地學習,就是對爸爸媽媽最大的精神安慰。爸爸媽媽相信你會努力,你會爭氣的。我們等著你的好消息。

  在中考時,他的成績超出鄖陽地區重點高中錄取分數線,被錄取到楊獻珍創辦的鄖陽第一中學學習。

  實踐讓我感受到:對孩子的信任,再加上對孩子失敗的很好誘導,是孩子成功的秘訣。

  另外,複習時,家長不要囑咐個沒完,要讓孩子在一個安靜寬鬆的環境中,全神貫注地複習功課,孩子才能學進去。

  真希望家長們都像這位成功的爸爸一樣,給孩子更多的鼓勵。考試前,請這樣對孩子說:爸爸媽媽相信你能行,即使考壞了也不要緊,只要你盡了力!

  家長千萬別在孩子考試前說,如果考不好會怎麼樣,如果考得好會怎麼樣,這些都會造成孩子的心理負擔。要告訴他們一切正常,只要朝著心中既定的目標努力,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儘力了就行。

  我想,每一位父母都曾有過充滿夢幻的童年時代,這對於人一生的擇業和成功十分重要。可我們對待自己孩子的夢想和目標,又要有什麼態度呢?

  浙江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讀了魯班小時候玩泥巴的故事,寫了一篇讀後感:

  魯班小時候用泥巴搭了許多橋,他媽媽說:真了不起!後來魯班成了建橋專家。可我玩沙土,我媽卻罵我沒出息。我看以後出不了魯班了,因為沒有魯班他媽了。

  這位小學生用寥寥幾筆,便點出了目前家教中存在的問題。

  有的父母,總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卻對孩子自己的夢想不屑一顧。其實,這些童年的夢想正是孩子成功的第一塊基石,無論他想幹什麼,只要不斷努力就能成功。

  幫助孩子樹立目標,我們可以做兩件事:一是發現孩子究竟對什麼感興趣;二是讓孩子多看報紙、雜誌和書籍,多與外界接觸,讓孩子多接觸新的思想和新的信息,激發孩子產生自己的興趣,樹立自己的理想,最後實現自己的理想。

  少年時期的孩子,天真無邪、熱愛生活,頭腦是一張白紙,可以書寫最好最優美的詩句,可以描繪最新最美麗的圖畫;少年時期,也正是播種理想的種子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如果能夠樹立起人生的目標,猶如在心中播種了一個太陽,一個給人以希望的太陽,一個給人以力量的太陽。

  2000年3月14日,我忽然收到一封來自解放軍駐四川省某部隊的信件。

  這是誰給我寫的信呢?

  打開信,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最後一頁,只見落款處寫著:

  一位渴望和您聯繫的學生--楊小虎。

  楊小虎,原來是他!

  一個虎頭虎腦的農村孩子的形象立刻浮現在我的眼前。

  那是六年前的一天,我驅車從北京來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的手拉手希望小學。這是用中國少年報社組織全國小朋友捐獻的20萬元壓歲錢修建的第一所手拉手希望小學。

  明亮的教室里坐滿了農村的孩子,他們樸實可愛的小臉上寫滿了喜悅。

  我一邊回答著孩子們向知心姐姐提出的人應該有什麼樣的理想等方面的問題,一邊在教室里來回走著,忽然,我發現一個高個的男孩手中捏著一個只有一寸長的鉛筆頭,破舊的文具盒裡再也沒有第二件東西。

  我俯下身,仔細看他寫的字,我驚呆了--好一手工工整整、雋秀有力的字啊!

  你叫什麼名字?我問道。

  我叫楊小虎!男孩子騰地站起來,大聲回答,我的理想是當一名解放軍!他眉宇間閃爍著一股子自信的神情。

  好!我相信你的理想一定能夠實現!解放軍同志!我激動地誇讚著他,彷彿我面前站著的就是一位威武的解放軍戰士。

  臨走,我用自己的一支圓珠筆,換回了楊小虎的那個鉛筆頭。

  這個鉛筆頭,我一直帶在身邊,經常拿出來給城裡的孩子看。城裡的孩子都十分驚訝:真沒想到,農村孩子學習條件那麼差,卻又那麼熱愛學習;他們還說,自己用過多少支鉛筆數也數不過來了,可從來沒有一支用到這麼短。後來,孩子們給西柏坡希望小學的同學送去了許多鉛筆和其他文具。

  這些年,無論我在做什麼,腦海中總會浮現出那一張樸實可愛又充滿自信的臉,我心中一直呼喚著:楊小虎,你在哪裡?

  他真的當上了解放軍戰士!我急不可待地一字一句地讀著楊小虎的信:

  盧阿姨,我是楊小虎,您可能會感到這個名字很陌生吧?因為我們已經有好幾年沒有聯繫了。

  盧阿姨,可曾記得,我們頭一次在西柏坡小學見面時,您問我的理想是什麼,我說要當一名解放軍。當時,您送給我一支圓珠筆。雖然這支筆已經用完,但我始終保存在身邊,因為我永遠不會忘記您的話,不會忘記您的教誨。去年,我高中剛畢業,恰逢徵兵工作也剛剛開始,我很幸運地應徵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戰士。

  ……

  盧阿姨,現在我的理想已經初步實現,也可以說是只實現了一半。因為雖然我做了軍人,但並不證明我是一名合格的軍人、好軍人,要做一個好軍人,還需要堅特不懈地努力工作,盧阿姨,我希望您能為我理想的初步實現而感到高興。

  ……

  盧阿姨,在部隊雖然很苦很累,但它的確是個鍛煉人的大熔爐。在這裡,我們不光訓練、勞動,還學習政治。盧阿姨,我新兵考試合格了,其中五千米越野還達到了優秀;在全營的新兵評比中,我有幸得到了嘉獎。雖然這算不了什麼,但我一定會更加努力的。盧阿姨,請您放心,無論什麼時候,我都不會忘記您對我的鼓勵,不驕傲自滿,一定要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小虎的信我反反覆復讀了好幾遍,激動的心情難以平靜。理想這兩個字,頓時在我的心中變得沉甸甸的。

  楊小虎對我說我長大要當解放軍時,他僅有十一歲,上小學五年級。六七年過去了,他一直在努力,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在努力。今天,理想終於實現了,我真替他感到高興!

  這使我想到,理想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多麼地重要--無論是城市的孩子,還是農村的孩子!

  人只要有了目標、有了理想、有了希望,就不會虛度時光,就不會整日被煩惱纏身,這也就意味著--他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作為孩子的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樹立理想呢?

  是尊重孩子自己的興趣愛好,因勢利導地引導孩子去追求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理想?還是逼迫孩子去實現父母的願望、找回父母童年的夢想?

  是實事求是地幫助孩子樹立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還是硬逼著孩子去摘取永遠無法摘到的果實呢?

  如果父母的期望值過高,孩子達不到父母確定的目標,父母便會陷入失望、無望甚至絕望的境地。

  望子成龍不能逼子成龍。讓孩子從小樹立理想,並不是逼迫孩子去考高分數、去考大學。如果孩子每天生活在重壓之下,就會使本來活潑聰穎的天性變得鬱鬱寡歡,對學習失去興趣、對生活失去信心。就像德國詩人海涅所說:即便種下的是龍種,收穫的也可能是跳蚤。

  望子成龍無可厚非,望子成人更加重要。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什麼樣的人,家長的責任是教會孩子怎樣做人。有些家長認為,只要孩子成績好,其他的缺點都可以原諒。於是德育教育變得可有可無,有沒有遠大的理想、有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有沒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體魄不再重要,這怎麼能不說是潛藏著危機呢?不管孩子將來能成就什麼,我們首先是要他成人,要使孩子懂得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是什麼,這才是現代家庭教育的第一要義。

  與其迫切地望子成龍,不如將這種願望化作子望成龍的教育。也就是說,讓孩子從小自己樹立一個理想、確立一個目標,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

  七十多年前,魯迅先生就說過,對兒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導和解放,要培養他們具有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沒的力量。這種力量的背後,就是理想。

  作為一個從事多年少年兒童教育的人,我希望像楊小虎這樣的有志少年越來越多。

  讓孩子多經歷,在體驗中明理

  有一個小故事,說的是一個小和尚住在廟裡,有一天廚師說:你去打碗油,別灑了,灑了我就揍你。小和尚心裡念著:千萬別灑了,千萬別灑了……結果手不停地抖,油不停地灑。廚師大怒,小和尚哭了,老和尚聽到了,對小和尚說:再去打一次油,這次主要是看看外面的風光有多好。小和尚又去打油了,看著風光,樹都綠了,花都開了,小朋友在玩耍,老爺爺在下棋,遠處農民在耕種,春光可真美。哼著小調走進了廟門,低頭一看,手裡的油一滴沒灑。廚師關注油,卻灑了一半,老和尚關注小和尚的見識,油卻一滴沒灑,什麼原因呢?是因為心態決定成敗。油還是那碗油,路還是那條路,小和尚還是那個小和尚,因為心態不同結果就完全不同了。

  現在很多爸爸媽媽的心態有點像那個廚師,孩子一考試,就說好好考啊,考不好我回來揍你,孩子一緊張,果然沒考好。有個孩子說過去考試後是單打,現在是男女混合雙打,媽媽說你給咱們家多考一分,給咱們省下三到五萬塊錢。自從我上學後,父親就變成了掙錢機器,我就變成了掙分的機器,我們家沒了快樂,變成戰場。我們今天的家長就盯著分不放,於是孩子為了分不擇手段,你們想過這個後果嗎?有的孩子因為成績排名在後而跳樓,重點學校很多時候發生這種現象,我們在乎的是孩子的結果,忽視孩子的過程,結果往往都不好。

  家長們的急功近利,以為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孩子其他的需求根本不去管。而人的成長有多方面的需求,不是單打一的智力的發展。現在有很多孩子學習成績雖然很好,可是因為心理發生了問題,結果最終也考不上大學。

  這些孩子不是沒有能力,而是因為非智力因素限制了他們的發展。要讓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完善的人,而不僅僅成為一個成績好的學生,就要讓孩子有豐富的人生經歷,既要有成功的經歷,也要有失敗的經歷。家長要對孩子一生負起責任,那就要想明白你培養的是一個孩子,而不是一架考試的機器。反過來說,心態很好、充滿自信的孩子,也一定會成為各方面都優秀的孩子,也一定能考出好的成績,考上好的大學。

  家長千萬不要和孩子說:什麼都不要你管,你給我考第一就行了。這是大錯特錯。沒有經歷哪有經驗,沒有經驗哪有本事啊。所以讓孩子多經歷些事情。

  都說現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經受不起挫折,這是因為家長不給他們接受磨鍊、承受失敗和挫折的機會。

  有的家長是生了男孩怕學壞,生了女孩怕受害,但意想不到的傷害天天都可能發生,過度的保護帶來的是孩子的無能。從小吃得苦中苦,將來才能少吃苦。今天的孩子將遇到巨大的適應社會的問題,今天家庭教育的問題已經凸現出來,我們光顧著照顧,研究生到了二十歲只知道在家吃膨化食品,什麼也不幹,該長大而沒長大,沒讓他做應該做的事情,你能替孩子做事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長,這是今天特別應該引起學校注意的事情。

  我們夏令營曾出現過這樣的孩子:有個男孩很漂亮,上四年級,有一天他哭了,我們問他怎麼回事,他說大孩子欺負他。他從小和他媽一個被窩裡,到了營地他住上鋪有些害怕,到了晚上他就鑽到大男生的被窩,人家一腳給他踢出來,說他是同性戀,他就哭了。我和他媽說:怎麼能讓這麼大的男孩睡在你被窩裡?這有兩大害處:第一影響你兒子健康成長;第二影響你和丈夫的幸福生活。男孩子不能圈養,只能放養。圈養的孩子很難成器,要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孩子要有自己的被窩,不要和爸爸媽媽一個被窩。孩子要想和爸爸媽媽擁抱,可以在睡覺之前,這種孩子獨立意識才能更強一點。家長可以包容孩子,讓家成為孩子最後的港灣;可以理解他,讓他找到溫暖和安全感,在彷徨和沒有出路時,給他指條路而不是給他一堵牆。

  我送給孩子們三句話:一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別人幫忙,要別人幫忙你就失去了一個鍛煉的機會;二是,家裡的事情幫助做。越早學會做飯、收拾屋子越好,離開父母也能生存。你老不讓孩子做,讓保姆做,你的孩子走向社會就膽怯;三是,大家的事情搶著做。別怕吃虧,人要想成功,一不怕吃苦,二不怕吃虧。他不幹,你干啊,你干你就有經驗了,經驗才是人自己的財富。

  我再給爸爸媽媽講三句話:一是,嬌生不能慣養。男孩子可以嬌生但是不能慣養,要放養;二是,自作必須自受。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父母不要對孩子的錯誤承擔責任,這樣他才有責任感。不要給那些哭鬧的孩子任何好處,讓他知道他做得好的時候才能得到好處,這樣的孩子才能懂理;三是,獨立必須自主。必須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讓別人幸福,自己才會幸福

  今天爸爸媽媽給孩子的愛是無原無則,今天的孩子無情無義,多少父母流下了痛苦的眼淚,過去是父母打孩子,今天是孩子打父母。我經常遇到這樣的案例。

  只對孩子付出愛,會讓他們沒有責任感,只會一味索取。一位下崗女工知道孩子喜歡吃蝦,蝦很貴,咬咬牙從市場買來,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自己捨不得動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飯,媽媽忍不住想嘗一口。別動!十三歲的孩子說,那是我的。過分溺愛、無限縱容滋長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

  爸爸媽媽說,什麼都不要你干,你考第一就行了。現在無情的孩子、無能的孩子比比皆是。某校校長曾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學校開學後來了許多新生,一位母親為孩子每天穿哪件衣服都編了號。有一天下雨了,這個孩子卻穿著單衣外出,結果感冒了,孩子卻在責怪父母為什麼穿這件,我都感冒了,家長說,實在對不起,我不知道今天變天。

  有位媽媽很傷心地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

  我的兒子上高三了。我每天除了工作還要馬不停蹄地為兒子買萊、做飯、洗衣、收拾房間……可兒子認為這些都是應該的,一點兒也不領情。一天,我生了病,躺在床上,十分難受。兒子放學回來,看看鍋里沒有飯,只是冷冷地說了聲:我出去吃了。就離開了家。過了不久,他吃飽了回來,竟沒過來看看我,也沒給我帶回一點吃的,就鑽進自己的房間,砰地一聲關上門,一晚上再沒出來。我傷心極了。我想,我的兒子是得了愛的麻痹症呀!只怪我平時只知愛他,卻沒有教他也要愛別人,關心別人。孩子長大了,變得麻木不仁,我這是自作自受呀!

  這位母親終於在兒子的冷漠無情的事實面前覺醒了。可天下還有多少沒有醒悟的家長,他們只知道盲目地疼愛孩子,只要能使孩子高興,他們為孩子做什麼都心甘情願,這些受到過分關心、過分照顧的孩子,從沒有過回報的實踐,也沒有回報的意識。

  他們總認為,父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根本不需要感謝,更不需要回報。

  他們從不珍惜父母的勞動,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一切是怎麼來的,即使父母錢掙得很辛苦,他享用也是理所當然的。

  子不教,父之過。孩子不懂得回報養育之恩,不懂得珍惜,其實是父母的責任。

  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爸爸媽媽和親人們的關懷和愛護,離不開老師、同學和周圍許許多多人的教育和幫助。家長們要讓孩子從小懂得什麼是愛,讓他們把這些愛牢牢記在心中,好好學習,長大以後用自己的行動去回報人們的愛。

  孩子的心是塊空地,種什麼長什麼。做父母的,如果真的愛孩子,那麼從小就要往孩子心裡播撒下愛的種子,這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正確思想是靠灌輸的,愛的種子是需要培育的。無情無義的孩子的出現,是家長過度溺愛的結果。人怎樣才能有愛心?付出才能有愛心。予人玫瑰,手有餘香。什麼叫助人為樂?幫助別人的人是最快樂的,所以人只接受愛不會產生愛,只有付出愛才能感受愛,這就是愛的真諦。我們要從小讓孩子學會付出,學會關愛別人。去關愛老人,關愛父母,關愛同學,孩子必須要有這樣一顆愛心。

  孩子只要了解了爸爸媽媽的辛苦和不易,就一定會熱愛爸爸媽媽、回報爸爸媽媽的。

  一位從日本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到日本一家效益很好的大公司應聘。公司經理問:你替父母擦過身嗎?大學生回答:從來沒有。經理說:明天再來吧,不過來之前一定要為父母擦一次身。

  這個小青年從小失去父親,是母親當傭人掙錢把他養大的。

  這位青年回到家,看著在外面勞累了一天的母親,決定要為她洗腳。他拿來木盆,把母親的腳放進盆里。當他用手握住母親的腳時,發現母親的腳像木棒一樣僵硬,他不由得摟著母親的腳哭了。

  第二天,這位大學生再去那家公司,對經理說:謝謝你,如果不是你的指點,我從來沒有摸過母親的腳,我要好好照顧母親。

  經理點點頭說:你明天可以來公司上班了。

  這家大公司效益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公司員工的素質高,有高度的責任心並且熱愛自己的企業。而對公司負責,熱愛企業的基礎,是對父母負責,熱愛自己的父母。反過來想想,那些從小就患有愛的麻痹症的人,長大以後又怎麼去愛別人,愛企業,愛社會,又怎麼會去愛國家呢?

  2005年1月4日,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我興緻勃勃地走進中少總社大院,心裡盤算著今天要乾的一件件工作。

  知心姐姐!突然,一個小夥子橫在我面前,打斷了我的思路。

  你是?

  我是專門來北京找你的,我等你四天了!他痴痴地看著我說,眼睛腫腫的、紅紅的。我意識到,這小夥子一定遇到麻煩事,要不不會執著地等我四天。

  我新年前就來北京了,你們的門衛說放假了,人都走了。我沒走,我要等你,等不到你,我就不活了!

  他的話讓我吃驚不小,眼前這個情緒激動的小夥子一定有情況。

  我帶他來到我的辦公室,他開始哭訴:我跟他們勢不兩立,我要把他們殺了!他憤怒地吼著,眼裡冒出凶光。

  你要把誰殺了?

  他們,我爸,我媽!

  你和父母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深仇大恨?說說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你這麼憤怒,心情這麼不好。我知道,對情緒衝動的人,讓他把話說出來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他開始抽泣,哭得更傷心了。我很少看見大男孩兒這麼哭,看來他和父母積怨已深。

  我媽,我爸,從小就溺愛我,我要什麼給什麼。上中學,我看同學穿名牌,我也要,我家條件不是很好,可我媽由著我,自己不買新衣服也要給我買,我的一雙鞋就好幾百元。

  他們這麼愛你,你為什麼還恨他們?我不解地問。

  他們就知道管我吃穿,就知道讓我考高分,考大學,對我的心理要求一點也不關心。他們總拿我和別人比,上高中時,我成績下降了,我媽說:你看人家,你還有臉往人群里走?學不好,這一輩子不就完了?我爸說:你學習不好,將來連個對象都找不著!那你就不是我兒子!我媽竟然說:大道理不要講,當官的女兒你盯上!你說,他們說的對不對?他問我。

  不對!人都是在發展的,不能因一時失誤就認為他一輩子不行!

  更不對的還在後面。我沒考上大學,我媽就說:趕上這麼好的機會,你還學不好,我要是有你這麼好的條件,早就考上名牌大學了!你怎麼這麼笨!我爸當過兵,說:我要是不複員,今天起碼混個師長了,誰像你這麼沒出息!呆在家的那半年,我爸天天罵我:你就像個豬似的,在家白吃飯,真是個廢物!我就是個廢物!我被激怒了,大聲朝他喊,心裡受到很大傷害,我產生了仇恨,從此不再理我父親。

  後來,我當了保安。訓練時要翻牆頭,我嚇得要命,不敢跳。我從小膽子小,受不了這個苦,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有時會嚇哭。我弟弟也在保安隊,他瞧不起我,問我:你是男的還是女的?這麼膽小!有一次,他對我說:你是笨蛋,幹啥啥不行!我火了,發瘋一樣,衝進廚房,拿起菜刀,要殺我弟弟,我媽把我勸下了。

  你夠衝動的!我邊聽邊說。

  我沒有了自信,性情變得十分急躁,誰議論我,我就對誰產生敵意,總想著去殺人,干點驚天動地的事,你不是說我不行嗎,我就行一回給你看!別人不敢幹的事,我敢幹!現在我很想犯罪。您不是去過少管所嗎?那裡怎麼樣?

  少管所管理得很好。可你不是未成年人,你犯了罪,要進監獄的。我的口氣強硬。

  監獄我不想去,可我不想要這個媽了,也不想要這個爸了……

  說到這兒,他又嗚嗚地哭起來,看得出來,他的內心很痛苦,但不能自拔。

  你知道我到你這兒來之前想幹什麼?

  你想幹什麼?我猜不出來。

  我想把欠父母的都還清,到那時我和他們就沒有什麼關係了。他忿忿地說。

  你還不清!這世界上最還不清的就是親情!父母親生你養你,沒有他們、就沒有你,生命是拿錢買不來的。他們養你這麼大,你光記仇記恨了,你有沒有想過,作為兒子,你為他們做過什麼?

  沒有,他們只要求我考大學,其他對我沒要求。

  一個溫暖的家,是要靠大家用親情維繫的。你的父母只知道給你錢,給你吃的穿的花的,沒有給你親情,所以你很痛苦,內心世界一片荒蕪。可你自己呢,只知向父母要愛,你給過他們愛嗎?他默不作聲地聽我說。

  由於你們心裡都沒有愛,就有了障礙,發生了情感衝突,而這時,你不是在用愛去面對衝突,而只想用恨解決問題,結果呢,自己陷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淵。假如你傷害了父母,你會痛苦一輩子!那時你恨的就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憤怒起於愚昧,而終於悔恨。那天中午,我請他吃了飯,飯後又談了兩個小時。

  臨走,我送他我寫的兩本書和剛出的一套講座光碟,讓他轉送給他的媽媽。

  我只對你提一個小小的要求,回去為你父母做一件事,哪怕是給他們倒杯水也可以。我看著他的眼睛說。

  給他們倒水?我從來沒給他們倒過水?以前都是他們給我倒水!

  父母把你養這麼大,為他們倒杯水不應該嗎?我有點激動,我為他的父母感到悲哀。這就是你痛苦的原因,你從來沒付出過愛,所以你不懂得愛。這次回去,一定要給你爸爸買一件禮物,如果做不到,我就算沒你這個朋友,下次就別來見我!

  十天後,我的手機響起:知心姐姐,謝謝你!我按照你的要求給爸爸買了一份禮物。我想來想去決定給父親買一瓶酒。酒買回來之後,我讓媽媽給父親。媽媽對我說:你爸看著那瓶酒哭了,說要把它珍藏起來,他捨不得喝,他說那是孩子的心意,他要天天看看,他並不在乎東西貴還是便宜,只要孩子心裡有他就夠了。

  我媽看了您給的光碟後,哭著對我說:孩子,這麼多年,媽媽對不起你,不知道你心裡憋得難受,媽媽以前不知道你有青春期和逆反心理這個成長階段,你原諒媽媽吧!媽媽能說出這樣的話,我真的感到特別溫暖!你知道你為什麼感受到溫暖了嗎?因為你付出了!你為父親買酒,說明你在乎他的感受,於是你就感受到父親的愛。什麼是愛?付出就是愛!幸福溫暖從哪裡來?從付出來!讓別人幸福,你自己才會幸福;送別人溫暖,自己才會溫暖,這叫送人玫瑰,手有餘香!過去你沒有付出,所以你對父母的愛沒有感覺,今天你只付出一點點,就感受到了溫暖和幸福,我真的為你高興,孩子!

  我心中感慨萬千:孩子和父母用怨恨堆積的冰山,要靠愛去融化;孩子和父母發生的衝突,要靠愛去緩解。人與人相處,就要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付出。怨恨,只能讓你和父母成為冤家對頭。只有人人都付出一點愛,家庭才能成為幸福的港灣。

  尊老愛幼,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早在兩千年前,大哲學家孟子就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說,尊敬自己的老人,並用這樣的態度對待別人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並用這樣的態度對待別人的孩子。

  今天,我們的國家已經悄悄地進入了老齡社會,老年人的生活困難越來越多。社會上更多的人在關注孩子,卻忽視了對老年人的關注。讓孩子學會關心,不僅要讓他們學會關心同齡的有困難的小夥伴,更要讓他們學會關心身邊的老年人。

  作為孫子、孫女,應該如何關心自己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呢?

  我聽說,有個女孩子從小嬌生慣養,媽媽買了好吃的,總是第一個給她吃。一天,姥姥來看外孫女。媽媽又買來了好吃的,這次是先給了姥姥,這個孩子便大哭大鬧起來,甚至罵姥姥貪心。姥姥很傷心自己含辛茹苦養大了女兒,又帶大了外孫女,如今卻得到這樣的結果。

  過年過節的時候,是最能考驗孩子們對老人們的愛是不是真誠、是不是深刻的時候。

  一次,我應邀參加中央電視台《相約夕陽紅》節目的錄製,討論的話題是壓歲錢。

  在場的大部分是老年人,還有少數的年輕父母和孩子。

  談起小時候得到壓歲錢的情景,許多老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一位老奶奶說:小時候盼過年。年三十晚上,當我睡著了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把一枚銅板(幾毛錢)用紅紙包上,壓在我的枕頭下。大年初一的早上,我睜開眼睛就能摸得到。錢雖不多,卻盛滿了長輩的期望。

  但是,談到今天孫子孫女要壓歲錢的情景,許多老人充滿了痛苦和焦慮。唉,現在的壓歲錢變味了!一位老奶奶說,我的小孫子才四歲,大年初一來拜年,匆匆鞠了個躬,就大聲說:奶奶,拜年給錢!瞧他媽媽怎麼教的!

  還有幾位老人說:現在孩子用給壓歲錢的多和少來衡量老人是好是壞,孫子把給錢多的叫好姥姥、好姥爺,把給錢少的叫摳奶奶、摳爺爺(摳:小氣的意思)。

  現在一過年,我們做老人的就十分緊張!

  一位老奶奶流著淚說:過年前,我的孫子對我說,奶奶,過年你給的壓歲錢一定要給四個腦袋的(面值為一百元的鈔票),不是四個腦袋的您就別往外掏了。我有五個孫子,只好拿出了500元錢,可第二個月我就沒有生活費了,因為我的退休金只有500元!

  老年人,是對我們這個社會做出過貢獻的人,在他們有能力的時候,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我們的國家,共和國的大廈正是用他們辛勤的勞動甚至是用生命建造起來的。今天,他們年紀大了,沒有勞動的能力了,全社會就應該關心他們,有能力的人就應該照顧他們,讓他們幸福地度過晚年。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是每個家庭的功臣。沒有他們的養育,就不會有我們及我們的子女。而他們養育我們的那個年代,新中國剛剛建立不久,我們的國家正面臨著很大困難,職工的收入都很低,大多數家庭不富裕。就是在那樣困難的日子裡,我們的父母把我們養大了。現在,我們長大成人,並且有了自己的孩子,而我們的父母卻已經年老體弱,需要我們的關心和照顧了。

  帶著我們的孩子,去關心照顧我們的老人,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這方面,我有切身的感受。

  我的父母都是八十多歲的老人,平日是我們兄妹輪流來照顧他們,逢年過節,我們兄妹都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和老人歡聚。大家搶著買東西、搶著幹活。孩子們也不例外,人人都可以找到勞動的崗位。

  幾年前,我八十七歲的老父親過世了。父親去世的那天晚上,我很晚才回到家。一進家門,在中學讀書正準備考試的兒子馬上關切地問我:姥爺呢?

  在醫院裡。我怕影響他考試,沒有把實情告訴他。

  姥姥呢?兒子接著問。

  在家裡。我含著淚走進自己的房間。

  第二天,我去看望母親,告訴了她這件事。母親批評我說:你應該把實情告訴他,他已經長大了!

  晚上,我對兒子說:姥爺昨天早上已經走了。

  我已經知道了。兒子的話讓我很吃驚。

  誰告訴你的?

  今天早上六點多,我騎車到醫院去過了,姥爺的床已經空了。旁邊病床的大爺告訴我,姥爺一清早就走了。兒子說完,又含著淚補充了一句,我沒有耽誤考試。

  我的眼淚忍不住湧出眼眶,失聲痛哭起來,我為自己失去了父親而傷心,也為父親有這麼一位懂事的外孫而欣慰。

  自從我父母相繼過世後,我發現兒子對我更加關心了。如今他上了大學,每次打電話回家,聽到我的聲音有一點兒異樣,都會關切地問:媽,您是不是不舒服?我的姐妹們也說,孩子們在我們一起關心、照顧老人的影響下,學會了關心,變得懂事了。

  生活要和諧,溝通不可少

  青春期的孩子愛跟父母對著干,四五十歲的父母也愛跟孩子較勁,雙方各站一方,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對方,只想改變別人,不想改變自己。比如談到早戀,許多家長就簡單粗暴地阻撓,強行壓制。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成人感迅速增強,但心理卻不成熟的時期,他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又對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因此逆反心理很強,心靈的大門只朝著同齡人開放,這時候他特別需要心靈關懷,需要理解。

  今天的爸爸媽媽喜歡偷聽孩子的電話、偷看孩子的日記。一個初二女孩的媽媽跟我說,女兒上了初二,一個柜子鎖得嚴嚴實實,一天媽媽發現鑰匙放在柜子上,喜出望外,想看女兒的日記,爸爸說別那麼干,媽媽只好把鑰匙放了回去。女兒回來後大叫起來,你們偷看了我的東西!媽媽說沒看,女兒說鑰匙上那根頭髮絲沒了,還說沒看,她打開柜子發現裡面紋絲不動,說,對不起,冤枉你們,告訴你吧,我所有東西上都有記號。

  其實,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肯定有秘密,要給他們留一點空間,留一點秘密,讓他們有隱私,沒什麼大不了的事。父母應該尊重他們。缺少朋友、渴望朋友是現在許多孩子的願望,他們都有交異性朋友的需求,家長不能強行禁止,而要與孩子對話,了解他們,引導他們。

  在一次剛剛結束的講座上,我還沒走下台,就被家長和孩子們團團圍住。一位五十多歲男士撥開人群來到我面前,流著淚對我說:給我一點兒時間,我要帶我兒子來見您。原來,就在前一天晚上,他為兒子半夜回家第一次動手打了兒子,掃帚都打斷了,但兒子寧可忍受疼痛,始終不肯說出自己去了什麼地方。

  望著這位年過半百、面容憔悴、淚流滿面的漢子,我沒有任何理由不滿足他的要求,儘管我的日程安排得很緊。我們約好下午五點半到六點與他兒子見面。

  五點半,他一家人都來了,每個人都是眼淚汪汪的。夫婦二人把兒子領到我的房間就出去了。

  這是一個胖胖的男孩,正上初二。他一臉稚氣,用手托著臉坐在我對面的沙發上,那神態很像我的兒子。

  昨晚到哪裡去了,讓你爸爸那麼著急?我直截了當地小聲問。

  去網吧了。男孩向我道出真情,昨天是周六,我和一個男同學約好五點半在路口見面,一起去玩,可他失約了,沒有來,我一個人呆著沒勁,就去網吧了。

  網吧的環境不太適合中學生,那裡有些東西對我們影響不好……我擔心地說。

  我對別的不感興趣。我主要是玩遊戲攻關,攻下關來好跟同學去吹牛。男孩的坦白讓我對他很同情。是啊,哪個男孩不想在同學面前表現出自己很行呢!

  可是,我玩著玩著忘了時間,一共玩了五個小時,一看錶已經是深夜一點了。男孩講述著頭天晚上的事情,我靜靜地聽。我很害怕,硬著頭皮往家走,走到家門口,我不敢進去,跑到河邊站了很久,最後還是回去了。

  回家以後怎麼樣呢?

  我爸在外面找我找了好幾個小時,也是剛剛回到家。他又急又氣,問我幹什麼去了。我說去同學家。我爸就拿起掃帚狠狠地打了我……

  那是爸爸第一次打你嗎?

  是的。

  聽你爸說,掃帚都打斷了,一定很疼吧?打什麼地方了?我關切地問,好像挨打的是我自己的兒子。

  打大腿和屁股中間。疼倒是沒有什麼,只是我第一次看到我爸這麼著急,我很……男孩說著,用手捂著臉,嗚嗚地哭了起來。我連忙遞給他一條毛巾,可不知道怎麼回事,我的淚水也跟著流了出來--自己挨了打沒在乎,在乎的是讓爸爸著急了。多麼善良的孩子!

  你能體會爸爸的心就好。你爸爸都五十多歲了,你才上初中,你爸爸快四十歲了才有你,能不愛你嗎!你跟他講實話了嗎?

  沒有。孩子哭得更傷心了。

  待會兒馬上把實情告訴爸爸媽媽,請求他們的原諒。你要愛他們,就不要讓他們再為你操心呀!你家裡有錢買電腦嗎?為了讓他不再哭,我轉了個話題。

  二手電筒腦3000元一台,我家才攢了一千多元。男孩回答。

  慢慢攢,攢夠了錢買一台,自己在家裡玩會安全得多。我很同情這個愛玩電腦的孩子。

  我會節省錢的。我以後不會讓父母操心了。知心姐姐您相信我嗎?男孩用渴望的眼光望著我。

  你是個善良誠實的孩子,知心姐姐當然相信你。我想,你爸爸媽媽也會相信你的。一會兒就把實情告訴他們,好嗎?我拍拍他的肩,給他鼓勵。

  好。男孩點著頭。這時,時針已經指向六點,他的爸爸媽媽走了進來。

  你有一個好兒子。我對男孩父親說。

  這位父親深深地給我鞠了一躬,淚水不停地往下流。如果今天沒有見到你,真不知道這件事怎麼收場,不知道應該怎樣再跟兒子相處。

  沒什麼。以後家庭中不管出現什麼問題,父母、孩子都坐下來談一談,做父母的要用心聽孩子說,而孩子呢,也要實話實說。

  當父親聽了我買電腦的建議,便說馬上去買。我制止了他:事到如今,只能等攢夠了錢再買,教育也要有個過程。

  一家三口高高興興地離開了。

  事後我想,假如我沒有與他們一家人相遇,事情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呢?孩子死活不肯說出實情,爸爸又非要問清楚不可,僵持下去,後果不堪設想。作為父母,誰不牽掛自己的孩子!知道要晚回家,及早給家人打個電話,免得他們為你擔心!

  生活要和諧,溝通不可少。溝通=傾訴+傾聽。

  走進孩子的心靈靠什麼?--靠溝通。

  坐下來,咱們談談!靜靜地聽有時勝過千言萬語。

  作為孩子,總希望父母能與他共享快樂或分擔憤怒、恐懼、壓抑與悲傷。如果做父母的能認真聽孩子傾訴,那就是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了。

  走進父母的心靈靠什麼?--靠溝通。

  坐下來,咱們談談!趕快把對抗變為對話!

  為孩子喝彩,真的很重要


推薦閱讀:

你為什麼要或不要孩子?
每個睡不著的人 心裡都藏著一個人
出人頭地(給孩子講成語)
實拍:第一次邁入幼兒園裡孩子。
最害孩子的早教十二大誤區(組圖)

TAG:孩子 | 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