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對外戰爭11位英雄將領(3)
06-14
古代中國對外戰爭11位英雄將領(3) 時間:2010-09-09 責任編輯:中國歷史故事網 點擊:16912次
而王將軍第一次指揮的大規模軍團做戰則是開元二十六年的北伐契丹之戰,自武則天征討契丹失敗以來,契丹勢力日益強大,大有和唐朝分庭抗禮之勢,唐朝五次北伐皆敗,武則天還曾下令征全國囚犯組成軍隊討伐契丹,依然是勞而無功。王將軍率十萬騎兵,北出雁門,與契丹在桑乾河進行會戰,三戰三捷,打的奚契丹聯軍全軍覆沒,契丹可汗只以身逃,不久被部下殺死,契丹36部盡數投唐,從此幾十年不敢作亂。從此唐朝威行漠北。 此後,王將軍擔任隴右節度史,身處抗擊吐蕃的最前線。天寶元年,王將軍集中優勢兵力發動了對吐蕃的青海湖會戰,大破吐蕃北線主力,接著乘勝追擊,在積石會戰中將吐蕃殘部全殲。並俘虜了8000依附吐蕃的吐谷渾軍。這是一次懲罰性的自衛還擊戰,吐蕃在青海甘肅交界處設置的堡壘幾乎被全部摧毀,死傷數萬人,兩個王子戰死,重要戰略盟友吐谷渾降唐。此戰是對吐蕃的沉重打擊,自此,吐蕃在青海地帶對唐朝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其對河西地帶的威脅已基本解除。之後,王將軍行軍千里增援小勃隸,擊敗吐蕃大食聯軍,並在此戰中大膽提拔了當時還是青年將領的李光弼郭子儀,後雖小勃隸再次叛亂,但大食懾於唐軍軍威再不敢出兵。王將軍戍守邊境幾十年,有力的拱衛了大唐的安全。 可惜,這樣的一代名將,最終卻被唐玄宗罷黜,有人說是因為他捲入了唐玄宗的立嗣風波,但我認為,他的悲劇,是因為他的軍事思想與唐玄宗發生了衝突。唐玄宗晚年好大喜功,希望開疆拓土。邊境將領也都因邊功而得以提拔。但王將軍卻是少有的清醒者,他堅持認為戰爭的目的是保衛國家的平安,每次戰爭的結果都必須給國家帶來切實的利益。因此要反對無意義的戰爭,反對窮兵黷武。唐朝打石堡城,征伐南詔,王將軍都堅決反對,最後的結果也不幸為其言中。王將軍被罷黜後,唐朝邊將連年征伐,虛耗國力,並導致節度使用兵自重,最終引發了安史之亂的悲劇。而王將軍當年的部將郭子儀等人,則投身於平叛戰爭里,為平定安史之亂立下汗馬功勞。 8,岳飛 契丹人有句老話,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戰。此話印證了女真人戰鬥力的強大。但如此的神話卻被一個叫岳飛的中國人打破了。誰說女真滿萬不可戰,十萬金軍照樣在岳家軍面前碰得頭破血流,而且還是女真人最擅長的野戰,而且岳家軍每次的參戰兵力還遠遠少於女真人。 今天的人很難想像,當時的岳飛是在一種怎樣的情況下抗戰的,今天的人更難想像,堰城大戰兩萬岳家軍擊敗女真人精銳的輝煌是怎樣書寫出來的。那是中國人勇敢反抗外來侵略的錚錚鐵骨,那是中國人在忍受了近百年異族欺壓後發出的強國之音! 岳家軍的組成有些類似東晉時候的北府軍,都是由南逃的北方農民組成的,士兵們各個與敵人有血海深仇,因此求戰情緒強烈,士氣高漲,加上良將指揮,因此戰鬥力空前強大。然而遺憾的是,與北府軍一樣,岳家軍也用在了鎮壓農民起義的戰場上,造成中國人打中國人的悲劇。但北府兵締造者謝安最終得以善終,而岳家軍的領袖岳飛卻遇害風波亭,遺恨千秋。 有人說岳飛用兵足智多謀,事實上打仗雖然靠計謀,但與游牧民族作戰,關鍵拼的是誰凶誰狠,誰更不怕死,以硬碰硬才是取勝之道。霍去病的成功就說明了這點。而岳飛更是傑出的代表,岳飛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士兵的精神鼓動力,他不是以什麼封建倫理綱常去說教,而是真正從士兵的切身利益出發,鼓舞他們北度黃河,收復家園。因此他的戰士們士氣高昂,殺敵勇猛。金朝大將金兀朮感嘆"從軍二十年,未遇如此之勁旅也。"女真人更是在民歌里悲哀的唱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飛作戰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從來不受所謂陣圖的擺布。其實宋軍不是不能打,宋朝有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武器裝備,和規模最大的常備軍。只要給前線充分的自主權,發揮將領的指揮能力和自身優勢,則必然發揮百倍戰力。可惜宋朝的軍事制度象一條無形的鎖鏈,捆住了宋軍將士自己的手腳。而岳飛卻從不遵守此等陳規。收復襄陽戰役,他沒有按照陣圖要求原地待命,而是主動出擊,乘金軍主力空虛的機會一舉拿下襄陽,迫使金軍回援,再於運動戰中殺傷敵人,使金軍損失慘重被迫撤退。堰城大戰更是陳步兵於陣前,引誘金軍精銳鐵浮圖出戰,再以騎兵於敵人兩翼發起反擊,將敵人陣型沖亂,笨重的金人騎兵在岳家軍輕騎面前首尾不能相顧。被岳家軍騎兵大肆砍殺,終至全軍覆沒,此戰岳家軍傷亡數千,但主力尤在,金軍精銳陣亡數萬,被迫北撤。(當時的金朝全國的女真人軍隊只有不到十萬人,此戰打擊可謂慘重)此戰開創了宋金戰爭的最好局面,當時宋軍進抵黃河一帶部隊多達十萬,金軍卻只有數萬殘餘部隊,只要堅決進兵,何愁山河不能光復。 至於岳飛的被害,無疑是秦燴的陷害,但根子還是在宋高宗。在宋高宗看來,光復山河雖然好,但是一旦迎還二帝,他這個代理的皇帝往哪裡擺,江山與皇位二者只能選其一,選皇位則要犧牲岳飛,於是岳飛就順理成章的被害了。如此看來,今天在岳飛墳前跪著的,不應只有秦燴,還應有宋高宗本人。 9,徐達 金庸的《倚天屠龍記》中曾說徐達得到了岳飛留下的《武穆遺書》,收益非淺,得以百戰百勝。此說當然誇張,但徐達的軍事才能卻是顯而易見的。《倚天屠龍記》中的汝陽王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滅劉福通的紅巾軍的是他,收服張士誠的也是他,多次打的朱元璋部敗退的還是他。而徐達卻能在滁州之戰中將其精銳殲滅,並迫其自殺。可謂是初出茅廬第一功。事實上徐達的功業不止於此。明朝幾乎一半的江山都是他打下來的,朱元璋也曾讚頌他為"萬里長城"。 徐達和常遇春是朱元璋的左榜右臂。常遇春更自稱將兵十萬橫掃天下,大有漢朝時焚儈自請十萬兵掃匈奴的氣概。但朱元璋經深思熟慮還是選擇了徐達為帥,徐達也不負眾望,一舉將元朝打回老家。中國歷史上歷來是由北方政權統一南方,而徐達卻開創了由南方政權統一北方的先河。 徐達長於常遇春的地方有兩點,一為智謀,二為戰略眼光。常遇春有猛張飛之勇,作戰身先士卒,威震敵膽,可惜勇而無謀,開封戰役被元將脫金龍以誘敵深入計包圍,幾被生擒,幸虧明軍戰鬥力強大,死戰突圍,才僥倖而歸。而且常遇春自恃勇猛,輕視火器等科技,天盪山一戰攻蒙古人回回炮陣地,險些中炮喪命。相反徐達卻極有智謀,對開封只圍不打,並不斷以小股部隊騷擾對手,待敵人完全疲憊後方才發起進攻。一舉拿下開封。同時,徐達高度重視火器製造,為騎兵廣泛配置火龍槍,以彌補明軍騎兵在騎射上與蒙古騎兵的差距,並廣泛使用火炮用於對蒙古人作戰,制定了火槍,火炮,騎兵,步兵協同作戰的戰法。以優勢火器大破擴敦貼木兒八萬色目人軍隊,一舉收復甘肅青海。並以攻心戰迫使西藏各部臣服明朝,真是鋼柔並濟。另外,在戰略眼光上,徐達也高出常遇春一籌,常遇春痛恨蒙古人,大軍所到之處將蒙古人色目人盡數殺戮,徐達卻不同,對歸降的蒙古人一律善待,並安撫百姓,使許多城池自動歸附。 |
推薦閱讀:
※他是岳飛最倚重和心愛的將領,赤膽忠心,最終與岳飛一同慷慨赴死
※曾攪中原是殺星,最終投清的南明的最高將領---孫可望
※名臣錄之韓信:天才將領的激蕩人生
※朱珍-- 唐末將領
※項羽兵敗自刎烏江以後:屍體被漢軍將領們肢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