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寶寶入異性廁所長大容易性變態?

帶寶寶入異性廁所長大容易性變態?

近日,有精神心理專家指出,家長獨自帶異性孩子外出,如爸爸帶女兒,媽媽帶兒子時,把幾歲的孩子帶入自己性別的衛生間、更衣室或會致孩子性變態。這說法一浮出水面,立刻引起家長們的高度關注,看來這一說法的確嚇人!情況真的如此嚴重?記者就此話題採訪了雲南精神衛生中心心理治療師張洪喜。「這一說法沒有科學依據,實屬無稽之談!」相信這一觀點,會讓家長們放鬆一下緊繃的神經。但他同時也表示,孩子的早期性別教育不容忽視,因為性別認同將直接影響群體認同。 張洪喜告訴記者,通過多年來大量的資料研究以及案例分析,小男孩進女廁,或者小女孩進男廁與性變態並沒有事實依據,更沒有直接聯繫。 那麼什麼是性變態呢?張洪喜解釋說,其實很簡單,性變態就是對性的非常態表現,這與一個國家文化的開放程度有關。比如,很多中國人認為同性戀就是一種性變態,但早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已經把同性戀踢出了性變態的範疇。說到性變態的表現,他在工作中接觸到更多的是暴露癖、異裝癖、窺陰癖等。從這些人群中,他了解到,導致他們性變態的原因與小時候是否去過異性廁所沒有直接聯繫。事實上,導致性變態的因素有很多種,情況也比較複雜,先天因素、家庭病態關係,以及社會上其他因素都脫不了干係。打個比方,有的孩子斷乳特別晚,這樣一來,孩子容易對母親產生畸形依戀,導致依戀性人格,有些甚至表現在對性的態度上。 「性別認同將直接影響群體認同!」張洪喜說,儘管性變態與「廁所」一事沒有直接關係,但也反映了人們對孩子早期性別教育的關注。性別教育對孩子而言非常重要,可以說是性教育的第一步,在家庭生活中表現得並不明顯,可一旦來到幼兒園這個大集體就非常突出,這時,性別認同將直接影響群體認同。假如一個小男孩分不清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其他小朋友就會對他「另眼相看」,久而久之,男孩、女孩都會孤立他、遠離他,而他也無法融入到這個集體中。兩歲左右時,孩子就開始有性別意識,家長、幼兒園老師都要抓住這一時機,讓孩子儘快認清自己的性別,不要在兒時生活懵懵懂懂,影響以後的成長。 一般情況下,孩子在兩歲左右的時候開始有性別意識。除了父母引導外,幼兒園正是教育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性別的最好場所。但仍然面臨的一個問題是,一些幼兒園是男孩女孩公用廁所,這不利於孩子性別意識的培養。因此,儘管孩子還小,但幼兒園也應該分男廁女廁。 女孩就是女孩,男孩就是男孩,身體特徵和性格都會不同。給男孩穿上漂亮的女裝,或者給女孩穿上英俊的男裝,看起來可愛逗人,但實際上後果很可怕。這樣一來,男孩搞不清楚自己的性別,其他孩子也不願意跟他玩,男孩本應該有勇敢、衝動如果被限制,對孩子的性格培養很不利。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心血來潮,給孩子「換裝」。 家長給異性小孩洗澡當然無可厚非,但千萬不要共浴。比如母親與兒子共浴,孩子很可能會較早地出現性萌動、性早熟。在洗澡這件事情上,就應該培養孩子性別意識,因為性別教育是性教育的第一步。家長還可以藉此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性別,比如母親可以對兒子說,「你是男人,媽媽是女人,男女有別哦,我不能跟你一起洗澡!」 「啊,爸爸長鬍子,媽媽沒有。」在平常生活中,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通過父親、母親觀察男與女的差別,同時認準自己的性別。比如可以進行一些小遊戲,讓孩子在父母身上「找不同」。 一個人不可能分飾兩角,一個單親爸爸更不可能忽而變成和藹可親的母親,忽而變成嚴厲的父親。單親家庭中,孩子只見到母親,或者只見到父親,在孩子性別意識培養上非常困難。在孩子的性格培養上也會有影響,從小跟著母親的孩子多會導致性格懦弱,從小跟著父親生活的孩子則很可能是個「暴脾氣」。所以,一個完整的家庭對孩子而言非常重要。
推薦閱讀:

淺談伴侶和異性朋友
對症下藥 喜歡征服異性的星座
贈書丨何故為敵:差異性必然引發族群衝突嗎?
有種異性叫哥們
身上這4個部位長痣,異性緣旺桃花常開

TAG:寶寶 | 廁所 | 異性 | 性變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