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歐陽修是「風流太守」?

歐陽修是「風流太守」?

原創於: 2012-11-29 10:05:31

(轉自人民網·楊立新的博客)

作者按語:在我國眾多的名勝古迹和旅遊景點,遍布著流傳久遠的楹聯匾額和碑刻摩崖。對於其上的古人題字,我們習慣於按照當下的文字元號系統進行辨識和解讀。一有不符,便妄加猜測,或者武斷地認為古人寫錯字,或者認為這樣書寫大有深意。一些導遊還信口胡說,瞎編亂造,忽悠誤導遊客,相沿日久,以訛傳訛,以至積非成是,謬種流傳。這不僅是對我們古代先哲的戲說和污衊,也是對民族文化的極大不尊重,因此非常有廓清的必要。本人為此特寫出一組「名勝古迹"著名錯字』辯誣」系列博文,從文字學的角度探根求源,以期還歷史以真相,還古人以公道。

歐陽修是「風流太守」?

 ——名勝古迹「著名錯字」辯誣之六

楊立新

一段時間以來,一篇題為《中國五大著名錯字》的文章,廣泛流傳於網路和平面媒體。作者武斷地對我國文化古迹和旅遊景區內的所謂「錯字」妄加揣測和評論,更有甚者,還據此肆意地向歷史人物大潑污水,極盡造謠污衊之能事。請看其中的《最具哲理的錯字——「流」》——

在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有一塊「風流宛在」匾額,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說是劉坤一為追念曾在揚州任主政官員的歐陽修所作。「風流宛在」這四字中有兩個錯字:「流」字少一點,而「在」字多一點。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原來,歷史大名人歐陽修在揚州時是個「風流太守」,在多而善風情、色藝雙絕的揚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韻事。

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點,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極富哲理,同時曲筆點出歐陽修當年行為上不檢點。這樣的字,錯得恰到好處,所以至今也無人說三道四……

否!本人今天就要來一番「說三道四」,將無知小子對古代先賢的造謠污衊徹底洗清!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和政治家,他公忠體國,直言敢諫,屢屢得罪權貴,仕途跌宕起落。慶曆五年(1045年),歐陽修因參與范仲淹等人推行的「慶曆新政」,被貶為滁州太守。之後,又改知揚州、潁州和應天府。

在揚州,歐陽修兢兢業業地主政牧民,普施教化,使揚州出現政通人和的氣象。公務之餘,他寄情山水,探幽訪勝,在揚州城外的蜀崗築平山堂以作講學、游宴之所,並在堂前手植「歐公柳」。一闕《朝中措》留下了他在揚州的風流行藏:「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盅。行樂直須年少,樽前看取衰翁。」上闋中,以王維「山色有無中」的成句,描寫了從平山堂內向四野望去的美妙景色;而「手中堂前垂柳」又暗用陶淵明「五柳先生」的典故,表達自己歸隱的心情。

歐陽修在揚州為官不足一年,時間雖短,卻留下了無窮財富。他吟詠酬唱的平山堂,還有他的道德文章、風華才氣,深得時人讚許,後人稱頌。後來當過揚州太守的蘇東坡專程來到老師居住過的平山堂遊覽,感慨系之,乃作《西江月》一首贊曰:「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在文學上親聆歐公教誨的一代名臣王安石,儘管在政見上與其齟齬不合,甚至為實施《青苗法》而將歐公貶謫出京,但在憑弔平山堂時也抑止不住內心的欽敬:「城北橫岡走翠虯,一堂高視兩三州。淮岑日對朱欄出,江岫雲齊碧瓦浮。墟落耕桑公愷悌,杯觴談笑客風流。不知峴山登臨處,壯觀當年有此不?」把游平山堂與登襄陽峴山憑弔羊祜「墮淚碑」相對舉,足見歐公的風範感人之深。難怪清代揚州知府伊秉綬在題平山堂聯時要大為感慨:「幾堆江上畫圖山,繁華自昔。試看奢如大業,令人訕笑,令人悲涼。應有些逸興雅懷,才領得廿四橋頭簫聲月色;一派竹西歌吹路,傳誦於今。必須才似廬陵,方可遨遊,方可嘯詠。切莫把穠花濁酒,便當作六一翁後餘韻流風。」平山堂留下了歐公遺迹,道德文章冠古今的歐公也為平山堂造就了千載聲名。

綜合以上諸人對歐陽修的評語,可斷定平山堂中劉坤一所題「風流宛在」,表達的是對歐公的欽敬懷想之情,絕沒有什麼「醉翁之意」,只是直白地告訴世人作者遊覽平山堂後的主觀感受——歐陽修當年的詩才風流彷彿現在還如在目前。可恨無知小子竟將「文章太守」污為「風流太守」!

而所謂「風流宛在」中的兩個錯字,即「流」字少一點,而「在」字多一點,在古代也根本沒有錯。有人將其列為全國十大錯字之一,其實自己才大錯特錯了。

先看「流」字。下面是「流」的金文、大篆、小篆、隸書和楷書:

「流」字最早見於金文,甲骨文中尚無此字。從其古文字(金文、大篆、小篆)我們可以看出,「流」字右半邊的上部為一倒寫的「子」字,在隸書仍保留此形。楷書則出現了加點的「流」和不加點的「流」兩種情況,後者應為異體字。但由於書寫方便,在行書和楷書中,不加點的「流」普遍要多於加點的「流」。如王羲之《蘭亭序》中的兩個「流」字都不加點,在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中甚至出現了五個不加點的「流」字,而唐伯虎的《落花詩冊》也有兩個不加點的「流」。

下面擷取一些著名碑帖和墨跡中的不加點的「流」字,以為佐證:

晉《爨寶子碑》

王羲之《蘭亭序》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

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唐鍾紹京《靈飛經》

宋蘇軾《洞庭中山二賦》

宋米芾《苕溪詩卷》

元趙孟頫《前後赤壁賦》

明唐寅《落花詩冊》

再看「在」字。加點的「在」字主要出現在手寫體中,楷書和行書都存在(見下圖)。

其實,「在」字加點不加點完全根據書寫者的需要。「風流宛在」的「在」字之所以加點,主要起收筆並與右邊的字作呼應。在一些碑帖墨跡中也時有出現,如唐杜牧《張好好詩卷》與元鮮於樞《麻徵君透光古鏡歌》中的「在」字。

另外,從詞義上分析這種說法也漏洞百出。我們知道,「風流」一詞的古今詞義差別很大。在古代,「風流」多指士大夫的才華風采、儀錶風度,如「是真名士自風流」,毛澤東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也是此意;也可指流風餘韻,如辛棄疾的「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隨著時間的推移,「風流」的貶義用法逐漸普遍,到了現代漢語里,已成了「放蕩的男女關係」的同義語了。聯繫清末當時的語境,「風流」一詞的貶義用法雖已出現,但多用於民間口語,同時聯繫「風流宛在」的使用類似於「音容宛在」一詞,都是表達對死者的懷念,因此可以確定無疑地斷定劉坤一所用的「風流」一詞為褒義。

再看「實在」一詞。「實在」是一個偏正片語,比較側重的中心意義是「實」字,「在」字僅起湊足音節、使意思表達得更完整的作用。所以,通過一個「實」字我們可以聯想到「實在」一詞,而僅通過一個「在」字是絕對不可能與「實在」發生聯繫的。故所謂的「"風流』少一點,"實在』多一點」的說法完全是好事之徒的無中生有的編造。

歡迎光臨木柳書屋

推薦閱讀:

【珍藏版】宋代歐陽修詞集
歐陽修這首勸酒詞,豪邁不輸李白的將近酒
歐陽修慧眼識「三蘇」
君子同道 小人同利——讀歐陽修《朋黨論》有感
歐陽修詞全集

TAG:歐陽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