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鮑勃·迪倫的搖滾編年史

[摘要]經歷了20世紀60年代的多產期,迪倫在70年代初的作品變得不溫不火。到了20世紀80年代,迪倫變得不那麼直接強烈了。

201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音樂家鮑勃·迪倫。年初出版的《搖滾編年史》一書給了鮑勃·迪倫四頁篇幅,以文字、圖表和影像記錄其出道以來最重要的作品和事件。我們將這些內容從書中抽出來發布,或許能提供一些並非為讀者所熟知的信息。

說明:

1、圖表中顏色代表樂隊成員的角色,例如迪倫是黃色(主唱)、紅色(吉他)和橙色(管樂器)。另外,F表示創始成員。

2、樂隊成員信息以黑底反白顯示的,表示是如今依然活躍的成員。

3、年表(可點擊放大顯示)中,灰底白字為唱片廠牌,其下對應錄音室專輯名稱,虛線表示離開樂隊的時期。

樂隊成員

年表

重要專輯封面

最偉大的藝術作品可能從未被人徹底理解——因其非常神秘。偉大的藝術家亦是如此。Robert Allen Zimmerman就是這些最偉大藝術家中的一位。他生於1941年5月24日,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讀大學時就在俱樂部演唱民謠歌曲,在那裡,他為自己起了個藝名——Bob Dylan(名字來源可能與美國演員Matt Dillon有關,也可能與威爾士詩人Dylan Thomas有關)。迪倫的演唱最初深受Woodie Guthrie的影響,在自己偶像勇敢直白風格的感染下,他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藝,在1961年隆冬奔赴紐約格林尼治村的民謠圈參與了那裡的演出。

儘管《紐約時報》樂評人Robert Shelton的讚美之詞促使鮑勃·迪倫與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簽約,但迪倫的首張專輯在銷量上卻不盡如人意,專輯取名作Bob Dylan,收錄的原創之作卻僅有兩首。然而,1963年的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卻因為刻薄挖苦風格的Mastersof War、預言災難的A Hard Rain』s a-Gonna Fall以及言辭尖銳的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轟動全國。一首Blowin』in the Wind更被美國的反戰運動者拍手稱讚,經由Peter, Paul & Mary的翻唱變得更加知名。此時的迪倫同民謠封面人物Joan Baez一樣,都受到高度關注(兩人也惺惺相惜,互生情愫)。

1964年的專輯The TimesThey Are a-Changin』涉及了不公和民權這類社會問題,尤其在Only a Pawnin their Game和The Lonesome Death of Hattie Carroll這兩首歌中更是明顯。而專輯同名歌曲則成為抓住時代精神的有力之作。但迪倫並不喜歡當一個社會代言人,迪倫在1964年的另一張名為Another Side of Bob Dylan的專輯中,則不再表現得那麼咄咄逼人。他本來是頭戴標誌性尖頂帽的破敗形象,如今也被緊身牛仔服、短靴以及越來越讓人難以捉摸的一頭濃髮所代替。

1965年的專輯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標誌著Dylan音樂生涯中的另一個全新規劃。一方面專輯以一首充滿搖滾力量的車庫樂隊風並帶有說唱元素的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開場,又以滑稽感十足的Bob Dylan』s 115th Dream結束。另一方面,專輯收錄了更為精彩的不插電作品,特別是極品曲目Mr Tambourine Man。這首歌被The Byrds樂隊翻唱後,榮登大西洋兩岸排行榜首位。事實證明,在民謠歌手的音樂中引入新式電音,是一場變革。不過,1965年的新港民謠音樂節(Newport Folk Festival)並沒有讓這種表演變得更受歡迎。

另一張1965年發行的專輯Highway 61 Revisited則擁有Like a Rolling Stone——一首長達6分鐘的主打作品,由Al Kooper演奏的風琴部分令人相當愉悅,加上局促不安的Ballad of a Thin Man以及非比尋常的不插電收尾曲Desolation Row。1966年的專輯Blonde on Blonde是迪倫的另一個事業巔峰。這張專輯以迪倫所製造出的「單薄、狂野的水銀般的聲音」為特色,歌曲整體具有超現實又迷人的氣質,如Visions of Johanna以及超長的附加曲目Sad Eyed Lady of the Lowlands,據說此曲專為新婚妻子Sara Lownds而作。

在酒吧樂隊The Hawks的支持下,迪倫通過巡迴演唱向觀眾展示他的新聲音,但有些心懷不滿的民謠狂熱者就在觀眾當中。1966年7月,一場摩托車車禍讓迪倫不得不停下休息,這或許也是個緩解現狀的辦法,儘管聽上去有點兒矛盾。在家鄉紐約伍德斯托克,迪倫的名聲換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機遇,那就是和樂隊The Band(The Hawks是它的前身)一起合作。他們的創作最先在盜版市場風靡,最終於1975年才正式發行了這張The Basement Tapes。在迷幻音樂上升時期,迪倫為專輯John Wesley Harding(1967)奉獻了閑適的鄉村民謠——專輯中的All Along the Watchtower被Jimi Hendrix華麗改編並翻唱。在1969年發行的這張Nashville Skyline中,迪倫與歌手Johnny Cash一起,繼續大唱鄉村音樂,歌曲Lay Lady Lay位列歐美兩地十佳金曲。

經歷了20世紀60年代的多產期,迪倫在70年代初的作品變得不溫不火,不過帶有宗教色彩的Knockin』 on Heaven』s Door成了新的巨作。1975年專輯Blood on the Tracks把人們的目光引向迪倫因婚姻破裂而心靈受到的創傷。之後,他打造了下一張代表作:這張發行於1976年的Desire是另一張傑作,因Scarlet Rivera跌宕起伏的小提琴伴奏而顯得與眾不同。但接下來的作品質量有所下滑,直至70年代晚期迪倫向基督教音樂轉變的做法讓很多人疑惑不解。到了20世紀80年代,迪倫變得不那麼直接強烈了,只在赫赫有名的巡演「Never Ending Tour」中露了面。令人困惑的是,他最好的一些作品——如有長久影響力的Blind Willie McTell卻很多年都不被唱起了。

1989年的Oh Mercy是回歸的代表作,後來的3張作品:1997年Time Out of Mind、2001 年Love and Theft以及2006年美國冠軍Modern Times(繼首次獲得美國榜第一的Desire後),都代表了他真正的復甦。幽默熱情加上對死亡的反思,由一個嘶啞的聲音唱出,總讓人產生共鳴。但人無完人,他當電台DJ做節目(Theme Time Radio Hour)並不太成功。2004年,迪倫發表引人矚目的自傳《編年史》(Chronicles),講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迪倫。

影像


推薦閱讀:

他,僅次於愛因斯坦的世界物理學大師,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終於得了!20多年了,為什麼諾貝爾文學獎不給美國
國外評論莫言獲得諾貝爾獎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3)
年年賠率榜大熱,卻為啥總是得不了諾貝爾獎?

TAG:文學 | 諾貝爾文學獎 | 獲得 | 諾貝爾 | 搖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