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系列音頻課 ? 第一講
今天的「責編說書」時間,請來的是吳艷紅編輯,為大家帶來「詩系列」音頻課,內容出自《詩國神遊:古典詩詞現代讀本》(李元洛 著)一書。
為了大家更方便地收聽音頻,我們在喜馬拉雅FM上開通了賬號,之前郭時羽編輯帶來的「詞系列」隨後也會收入。歡迎大家關注,轉發。
長按識別二維碼,
聽聚珍責編講書。
——李白《秋下荊門》
開元十三年(725)秋天的長江上,一船如箭,直指江漢。陽光下的三峽排列起輝煌的儀仗隊,江濤鼓樂齊鳴,歡送一位年方二十五的青年詩人離開四川家鄉,「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從此,這位詩人就開始了他充滿幻想與坎坷的征程;從此,中國詩歌史就開始書寫它更為光輝的一頁。他,就是被美稱為「詩中之龍」的唐代大詩人李白。
壯遊途中,李白在湖北宜都縣稍事逗留。荊門山,在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的虎牙山夾江相望。它們躍入了李白的眼帘,觸發了詩人的豪興,他贈給它們以青春的詩篇《秋下荊門》: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
此行不為鱸魚膾,自愛名山入剡中。
這首絕句和五律《渡荊門送別》,就是詩人現存的出川後最早的作品。
絕句,是中國古典詩苑中的一朵奇葩。它只有寥寥二十字或二十八字,篇幅最為短小,語言極度凝鍊,要從一粒細砂中看到大千世界,要在彈丸之地中開拓出深廣的境域,要在寸簡尺幅里給人以味之不盡的餘韻,確實是一個難度很高的藝術試題。然而,唐代的優秀詩人都氣傲心高,紛紛前來應試,而明代李攀龍《唐詩選》中所讚美的「五七言絕句,實唐三百年一人」的李白,更是大氣包舉,舉重若輕,顯示了他非同小可的身手!清代劉熙載在《藝概》中指出「短篇宜紆折,不然則味薄」之後,又以為「大起大落,大開大合,用之長篇,此如黃河之百里一曲,千里一曲一直也,然即短至絕句,亦未嘗無尺水興波之法」。「尺水興波」,這是關於絕句寫作的重要藝術見解。「尺水」,是說絕句篇幅短小,字數有限,只能描繪生活的一個片斷或剎那;「興波」,就是要講究波瀾起伏,追求妙想奇思,而不能一覽無餘,如同直頭布袋。李白的《秋下荊門》,就頗有「尺水興波」之妙。
「霜落荊門江樹空」,首句開門見山,點明題目中的「荊門」。這是李白絕句中最擅長的「明起」的筆法。寒霜落遍荊門,長江兩岸的樹木都搖落殆盡,七個字寫眼前節令和景色,凌紙生秋,寒意逼人,搖曳著宋玉《九辯》中「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餘韻。讀詩至此,人們以為青年李白的七弦琴上,也要重彈悲秋的老調了。然而,繼之而來的「布帆無恙掛秋風」承接第一句,頓時波翻浪涌!《晉書·顧愷之傳》記載:大畫家顧愷之做荊州刺史殷仲堪的參軍時,告假東歸,殷借給他布帆。顧途遇大風,在給殷的信中說:「行人安穩,布帆無恙。」富於才力和學力的李白,縱橫馳騁,驅遣百家,巧妙地運用典故而使人毫不覺得他是在用典,這本來就已經是很高明的了,更重要的是,這句詩反用筆鋒,反激上文,突出地表現了青年李白那種乘長風破萬里浪的豪情勝概。第三句在絕句婉轉變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歷來為詩家所重視。李白《早發白帝城》中的「兩岸猿聲啼不住」,《客中作》的「但使主人能醉客」,《越中覽古》的「宮女如花滿春殿」,《春夜洛城聞笛》的「此夜曲中聞折柳」,等等,都是鋪墊蓄勢,轉折生情。這首詩也是如此,「此行不為鱸魚膾」,不僅轉寫景為抒情,化實為虛,運用了西晉張翰(季鷹)秋日在洛陽思念家鄉菰菜、蒓羹與鱸魚之美而辭官不做的故事——《世說新語·識鑒》:「張季鷹(翰)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耳,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同時,這一句對第二句既是在「秋」這個意象上的自然承接,又是另起一意的轉折,「不為」的否定句式使此中情意更為強烈。「自愛名山入剡中」,剡中在今浙江省嵊州市,多名山勝水,剡溪即是晉王徽之雪夜訪戴逵之處,難怪李白更要心嚮往之了。在詩中,「自愛」呼應「不為」,氣脈貫通,全句有如江濤澎湃而遠去,餘音不絕,引人遐思。
乾隆對這首詩的評語是「運古入化,絕妙好辭」(《唐宋詩醇》),但被今人吹捧為「千古一帝」的乾隆只是從活用典故著眼。明代李攀龍曾編纂《唐詩選》,後來日本學者森大來對《唐詩選》所選李白此詩作的有關評釋就較乾隆眼光為高:「超絕警絕,真高於季鷹數等。」原來,唐代許多詩人在出仕之前,常常遊歷四方,以開闊見識,獲致聲名。即將南泛洞庭、東遊吳越的李白,不願走讀書人所必由的科舉出身的道路,生當開放進取的盛唐之世,他更不會欣賞張翰那種狹隘的鄉土之戀。這位「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的青年詩人,懷抱著「濟蒼生,安社稷」的建功立業的理想,開始他的壯遊,他是多麼渴望到人生和時代的大海上去揚波擊浪啊,而《秋下荊門》一詩,就是李白這位詩中之龍在絕句的河床里掀起的九級浪!
薪盡火傳。宋代王安石的「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登飛來峰》),元人陳孚的「一擊車中膽氣豪,祖龍社稷已驚搖。如何十二金人外,猶有人間鐵未銷」(《博浪沙》),明人沈明臣的「銜枚夜度五千兵,密領軍符號令明。狹巷短兵相接處,殺人如草不聞聲」(《凱歌》),清人王九齡的「曉覺茅檐片月低,依稀鄉國夢中迷。世間何物催人老,半是雞聲半馬蹄」(《題旅店》),譚嗣同的「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潼關》),秋瑾的「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對酒》),都莫不是小中見大而尺水興波之作。2015年是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北京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猶記日寇侵華,湖南長沙也瀕臨戰火,幼小的我隨父母舉家逃難於湘西僻遠的山城瀘溪。家父李伏波作有《聞柝》一詩:「倭寇侵凌走不毛,月明鄉思最難拋。無情最是山城柝,偏向離人夢裡敲。」抗戰勝利日本投降之時,我們正在洞庭湖濱的縣城漢壽,喜訊傳來,全城中小學生連續三夜提燈繞城慶祝,全城百姓夜以繼日燃放鞭炮,家父復作《喜聞日寇投降》:「聲聲爆竹沸湖城,聞縛蒼龍喜不勝。扶醉還來窗際立,錯將星斗當花燈!」古今詩心相通,微塵中見大千,起承轉合,曲折跌宕,在七絕的簡約的篇幅中,包孕了相當豐富的時代、社會和個人感情的容量。上述二詩,都收錄在家父的詩詞集《雪鴻吟草》之中。中華詩詞研究院莫真寶博士整理收錄抗日戰爭勝利時的詩詞作品,匯為專書《抗日勝利這一天》(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年),《喜聞日寇投降》一詩,蒙他和責編彭明榜先生主動搜集選載,也算是留下了大半個世紀以前個人與時代的一點雪泥鴻爪,家父有知,也當會和我一樣心存感念的吧?
周五,下一期,不見不散
聚珍「詞」專題
點 擊 可 讀
﹀
﹀
﹀
中華書局版龍榆生《詞學十講》亮點逐個數,驚不驚喜?
大師經典講義,揭示詞學奧妙|上書坊
>>>找尋燈火永不闌珊的詩國家園
?李元洛著
2017年10月
中國的古典詩詞有如海洋,詩國神遊,可取一瓢而飲。全書分襟抱篇、構思篇、技巧篇、語言篇、風格篇,共探討了108個藝術問題,幾乎將古今中外詩歌理論悉數收入囊中。每文以一個藝術問題一首詩為中心,旁征廣引,在有限的篇幅中容納儘可能豐富的信息量;縱向適當聯繫「五四」以來包括當代新詩與舊體詩詞的創作,橫向適當聯繫西方的文論與詩論,力求匯通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增強時代感與當代性;以文學小品的筆法撰寫詩歌賞析文字,力求學術的通俗化、文學化與個性化,增強可讀性。可作詩詞愛好者、教學者與創作者以及大、中學生的參考讀物。
推薦閱讀:
※風口在別處,屬於音頻的互聯網節日了解一下
※2017-5-9普京總統在紅場閱兵式講話(全文,音頻,多圖)
※音頻| 光的課程 第一級次 金色之光
※知識服務+付費+音頻,開啟內容生產新的產業級機遇,知識經濟10年千億級市場規模可期
※免費風水課程(音頻) 沈氏玄空學的局限性
TAG:音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