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丨在「三個自信」之後,為何又提出文化自信?
▲本刊王建華/攝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林小波為瞭望撰寫《堅定「四個自信」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最核心的使命》,詳細闡述「四個自信」的豐富內涵,並對黨在十八大所提「三個自信」基礎上再加入「文化自信」進行了解讀:
黨的十八大提出「三個自信」後,習近平總書記又在多個場合提到文化自信的命題。為什麼要提出文化自信這個命題?為什麼把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提?實際上,習近平總書記有一句話說得很清楚,就是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第一,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興盛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保證。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第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並將其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他強調,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基因,根植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的沃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可以說,悠久的中華文明,是我們黨的道路、理論和制度形成、鞏固和發展的重要源泉。中華文化的底色,正是中國社會主義的鮮明特色。把文化自信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列,其根本道理就在此。
◆全文如下▽
堅定「四個自信」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最核心的使命
文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林小波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文化自信的命題,強調「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最核心的使命」。 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對為何要強調「四個自信」、我們要堅持什麼樣的「四個自信」、如何做到「四個自信」等問題,作出了精闢闡述,內涵十分豐富。學習梳理相關論述,對我們深刻理解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中國到了一個需要自信、能夠自信的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強調,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這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號,當今中國已經到了一個需要自信、也能夠自信的時代了。這正是我們黨提出「四個自信」的根本原因所在。 為什麼中國到了一個需要自信的時代?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迫切需要。 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講得非常清楚,「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大要求全黨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根本原因就在這裡。」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勇氣,我們就能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就能堅定不移開闢新天地、創造新奇蹟。 二是,從外部環境看,國外各種敵對勢力對中國道路的質疑和否定從未停止,各式各樣的「中國崩潰論」從來未中斷過。同時,一些西方反華勢力妄圖利用互聯網平台「扳倒中國」。凡此種種,其根本企圖就是讓我們黨改旗易幟、改名換姓,堅定「四個自信」就是為應對這種挑戰。 三是,從我們自身看,仍有人甚至包括一些黨員幹部,對中國的道路和制度缺乏信心,使得堅定「四個自信」成為必要。當下,有的人認同西方所謂的「普世價值」,認為借用或接受西方的政治話語,對我們不會有什麼損失;有的人奉西方理論、西方話語為金科玉律,不知不覺成了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吹鼓手;有的人甚至認為「西方的月亮比中國圓」,幻想用西方制度改造中國。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一個政黨執政,最怕的是在重大問題上態度不堅定,結果社會上對有關問題沸沸揚揚、莫衷一是,別有用心的人趁機煽風點火、蠱惑攪和,最終沒有不出事的!所以,道路問題不能含糊,必須向全社會釋放正確而又明確的信號。 中國也到了一個能夠自信的時代。何以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說:「我們說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來源於實踐、來源於人民、來源於真理。」這三個來源清晰說明了我們能夠自信的理由。 首先,自信來源於偉大的實踐,這是我們能夠自信的底氣所在。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經濟總量躍升世界第二位,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被國際社會譽為「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成就」;人均國民收入連續翻番達到7880美元,從低收入國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13億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 其次,自信來源於人民的選擇、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決策是順應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期盼而提出的,始終堅持高度尊重人民的意願和要求,以人民的選擇為選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符合人民群眾意願、代表人民群眾心聲、實現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成功之路、必由之路,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根本方向。 第三,自信來源於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植根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大提出「三個自信」後,習近平總書記又在多個場合提到文化自信的命題。為什麼要提出文化自信這個命題?為什麼把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提?實際上,習近平總書記有一句話說得很清楚,就是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第一,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興盛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保證。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第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並將其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他強調,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基因,根植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的沃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可以說,悠久的中華文明,是我們黨的道路、理論和制度形成、鞏固和發展的重要源泉。中華文化的底色,正是中國社會主義的鮮明特色。把文化自信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列,其根本道理就在此。 「四個自信」內涵豐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們要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於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我們要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位度。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這段論述清楚地告訴我們「四個自信」應該信什麼,這也是理解和詮釋「四個自信」豐富內涵的根本依據。 第一,道路自信,就是要堅信我們黨領導人民開闢的這條道路是正確的、光明的,是能夠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人間正道。 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這是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重要論斷。這個論斷是總結歷史、立足現實、著眼未來得出的堅定結論,是對「舉什麼旗、走什麼路」這個根本問題最直接最深刻的回答。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道路問題是關係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我們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 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我們必須不斷推進的偉大事業,又是我們開闢未來的根本保證。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了兩個「一定能」,即「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出「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為什麼這麼說?就是因為我們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旗幟的指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根本方向,有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選擇一條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實現現代化,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一道難題。 冷戰結束後,一些發展中國家如拉美國家採納了西方模式,按照「華盛頓共識」所主張的現代化道路,搞以「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新自由主義,結果黨爭紛起、社會動蕩、人民流離失所,至今仍難以穩定,教訓十分深刻。 與此相反,中國堅持從實際出發,立足基本國情,既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又不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走出了一條成長於資本主義體系之外,打破對西方路徑依賴的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獨特道路。 一些國外學者認為,「中國特色」就體現在中國共產黨在堅持公有製為主體、政府不放鬆對經濟宏觀調控的前提下,充分借鑒各國經驗,靈活運用市場力量,而不是盲從西方盛行的新自由主義,從而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條不同於西方的、頗有生命力的新道路。 喬舒亞·庫珀·雷默在《北京共識》一文中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僅是適用於中國的,也是追求經濟增長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發展中國家效仿的榜樣。時過八年後,他再次強調,中國的實踐表明,通往現代化道路的途徑並不是唯一的。曾經提出「歷史終結論」的美國學者福山也修正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中國模式」的有效性證明,西方自由民主並非人類歷史進化的終點。人類思想寶庫要為中國傳統留有一席之地。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有9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56個民族,我們能照誰的模式辦?誰又能指手畫腳告訴我們該怎麼辦?歷史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後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那樣做的結果,不是必然遭遇失敗,就是必然成為他人的附庸。他進一步指出,我們堅信,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我們的制度必將越來越成熟,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將進一步顯現,我們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我國發展道路對世界的影響必將越來越大。 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一條道路是否正確,不僅要看這條道路有多麼豐富的理論內涵,更要看這條道路能否給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人民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對民生投入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大,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少有的。美國學者庫恩認為,「在人類的歷史上,以前從未有過如此之多的人口以如此之快的速度過上這樣水準的生活。」 道路好不好,走在這條路上的人最有發言權。中國人民從衣食住行的持續改善中、從國家面貌的巨大變化中、從充滿希望的憧憬中,切身感受到中國道路的正確性,發自內心地擁護這條道路。 第二,理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我們要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於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他指出,指導思想是一個政黨的精神旗幟。95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就在於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並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大意義,也是我們堅定理論自信的根本內容。 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 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黨和人民,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是這個理論體系的開山之作。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黨和人民,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這個理論體系承上啟下的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黨和人民,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是這個理論體系的重要創新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續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篇章,是這個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指導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的鮮活的馬克思主義。 30多年來,正是在這個理論體系指引下,我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快速發展起來,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出勃勃生機,給人民帶來更多福祉,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立於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 一方面,這個理論體系始終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比如,堅持無產階級政黨領導,堅持以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等等。 另一方面,這個理論體系是與時俱進的,開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一直在探索和回答的基本問題就是,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緊緊圍繞這三大基本問題展開,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緊密聯繫、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比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等等,都是對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創新。 第三,制度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強調,「我們要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位度。」這一論述,既體現了堅定的制度自信,又蘊含著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 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適當而完備的制度,是人類社會穩定發展的基本保障。真正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要靠制度。中國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這樣一套制度安排,能夠有效保證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實的權利和自由,保證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能夠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係,發展充滿活力的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促進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促進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促進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有效維護國家獨立自主,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福祉。 30多年來,中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跨上新台階,不斷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世所罕見的艱難險阻,中國社會長期保持和諧穩定。這些事實充分證明,這一制度安排,符合我國國情,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是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具有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位度。 應該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特色鮮明、富有效率的,但還不是盡善盡美、成熟定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也需要不斷完善。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制度自信不是自視清高、自我滿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堅定製度自信和不斷改革創新統一起來,在堅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礎上,不斷推進位度體系完善和發展。 從目前看,我們的民主法治建設同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但市場體系還不健全,市場發育還不充分;如何更好地體現和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進一步探索基本經濟制度有效實現形式?還需要不斷進行探索。因此,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四,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因此,在現階段,說文化自信,就是要禮敬自豪地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倍加珍惜黨領導人民創造的革命文化;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一是,要禮敬自豪地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基因,根植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中華文化綿延5000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資源和強大的精神力量,歷久彌新,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他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對傳統文化中適合於調理社會關係和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內容,我們要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賦予其新的涵義。 二是,要倍加珍惜黨領導人民創造的革命文化。 我們黨領導各族人民在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實踐中,創造了鮮明獨特、奮發向上的革命文化。如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北京奧運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等。革命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凝聚升華,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偉大創造精神的生動體現。不論現在還是將來,革命文化都是激勵我們不懈奮鬥的強大精神力量,是共產黨人最需要傳承和弘揚的「紅色基因」,應成為文化自信中的重要內容。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深入到阜平、西柏坡、臨沂、古田、延安、遵義、井岡山等革命老區和紀念地學習考察、調研指導。他多次強調,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清醒劑、營養劑。革命傳統資源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三是,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的文化;是弘揚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一切優秀文化傳統、具有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文化;是博採各國文化之長、吸收國外一切優秀文化成果的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精神支柱,是我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是占支配地位的主流意識形態。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們一定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闊步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 堅定「四個自信」的實踐路徑 堅定「四個自信」,能夠幫助我們更好面對和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是繼續前進的根本保證。但是,「想一帆風順推進我們的事業,想順順噹噹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標,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並向全黨提出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根本要求,實際上為我們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堅定「四個自信」規划了實踐路徑。 首先,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就必須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做理想信念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 理想是道路的明確指向,信念是道路的精神支撐。對一個國家來說,走好一條道路,就必須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理想信念是根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能把理想信念當口號喊。「要煉就『金剛不壞之身』,必須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不斷培植我們的精神家園。」 第二,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必須勇於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不斷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四個自信」彰顯的是一種精神狀態,堅定「四個自信」最終還要靠物質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講,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要有堅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也要有支撐這種精神和信仰的強大物質力量。這就要靠通過不斷改革創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比資本主義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能為社會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更能在競爭中贏得比較優勢,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體現出來。 第三,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就必須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13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為實現這一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形成並積極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形成並積極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第四,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就必須順應時代潮流,正確處理中國和世界的關係,把握世界大勢,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從苦難中走過來,深知和平的珍貴、發展的價值,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視為自己的神聖職責,這也是我們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的重要保障。 第五,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就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著力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著力增強抵禦風險和拒腐防變能力。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黨的領導是根本、是關鍵,離開黨的領導,一切自信都無從談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十八屆六中全會全面分析黨的建設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系統總結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和實踐,就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在此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全黨同志必須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作為畢生追求,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集中整飭黨風,嚴厲懲治腐敗,凈化黨內政治生態,黨內政治生活展現新氣象,贏得了黨心民心,為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證。因此,只有把黨建設好了,使黨堅強有力,繼續堅定「四個自信」才有堅實保證和可靠基礎。
刊於《瞭望》2016年第47期
推薦閱讀:
※「克己復禮為仁」——憑什麼文化自信?
※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為中醫發展首要任務
※淺談刻板印象與文化自信
※王 蒙:舊邦維新的文化自信(文論經緯)
※從毛澤東詩詞看毛澤東的文化自信與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