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文化與主流社會
單身文化與主流社會
單身風氣在社會上日益盛行,雖然沒有成為主流,結婚仍然是大多數人的希望,但是作為一個巨大的群落而存在,對主流文化產生了不小的影響,至少已經由那麼一群人在質疑和批判傳統的家庭文化了。
過去,家庭對人的影響很大,為家庭付出甚至犧牲,是每個人降生的使命,家與國一樣神聖不可侵犯。家庭成員之間關係通常都很密切,節日、生日或其他重要日子都要講究禮尚往來,家庭的範圍也比現在的家庭大許多。過去,家庭成員之間都有一些約定俗成,每個人都必須遵守,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傳承的文化。而現在的家庭,從規模上比過去的家庭小了許多,是小得不能再小了,三個人或者四個人,近來的丁克家庭和單身貴族也數不過來了。
然而,儘管婚姻已經不再是每個成年男女必須完成的事業,但那些男生女生們,內心還是很渴望走進婚姻,唯有家,是一個人最溫暖的歸宿。現代婚姻的意義,既是負擔也是利益。家庭是藏污納垢的地方、家庭是人們承受繁重後休息的地方,它使人們得以實現心理調節,使人們得以歸屬感,而不會感覺被社會所孤立,因為有家,累了倦了才有地方可去。有人形容,快樂的婚姻給人的感覺就像每年多了6萬英鎊的存款。
目前中國的單身不禁慾氣候畢竟還沒有達到寬容到可以看不見的地步。前些時候的「艷照門」事件就是最好的說明。人們還是抗議濫性人群腐蝕社會的。人是生活在兩種生活狀態下的,即生理狀態和心理狀態。儘管有很多已婚者在羨慕著單身的瀟洒和自由,然而,處在遊離狀態的單身者們,長期的孤獨感也不是很好過的。
在人類歷史的發展中,家庭至少存在著三種關係:血親關係、兩性關係、供養關係。這三種關係組成了家庭的核心結構。即使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的意義、家庭的觀念、家庭的功能導致了家庭結構的變化,中西文化的交流,也改變了人們對家庭的看法,但人們對於家的渴望的理由都不盡相同。
中國的家庭文化起源於血緣文化,家庭是社會生活的基本組成單位,家族的繁衍對人們而言,就如同細胞擴散一樣。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層這樣說道:西方社會結構是像田裡柴捆一樣的個體集合體,而中國社會「格局不是一捆一捆紮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的"差序格局』,這和西方的"團體格局』大不相同」。在「差序格局」中,社會由不同個體按親疏關係組成網狀關係,是放大了的「家」,
家國連在一起,是中國長久以來的社會模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人生三大件。治家與治國同樣重要。而中國「家」文化則以孝親、尊祖、仁義為主軸的文化。而孝道是維繫整個社會秩序的支柱,源於天然血親之愛的情感,天生就有。
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家庭成員相互之間有著責任和義務,必須履行仁愛和犧牲的責任。中國的「家文化」有著獨特的政治地位,沒有任何一個民族的「家文化」能像中國這樣具有豐富的內涵;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人能像中國國人這樣對家有如此強烈的依賴。在中國家文化觀念中,「家」的地位和意義超越著個體,在人生中甚至具有「根」的意義。「家」就是那個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是可以永遠依賴和寄託我們身心的居所。對許多人而言,人生道路上如果沒有一個「家」,在精神上就會永遠處於「居無定所」的心理感覺中。若不能為父母養老送終,將會是人生一大憾事,甚至抱憾終生;若自己死後不能落葉歸根,魂歸故里,將是一種很凄涼很孤獨的感覺。總之,故鄉和家的感覺,是任何一個地方都無法比擬,特別是在生命將盡的時候,會很想很想到從小生長的地方去看一看。
現代家庭對人的影響和意義也是相當深遠的,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個細胞可能無法影響全局,但越多的細胞裂變,問題就會變得很嚴重。普遍的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息息相關。為了避免更多的社會問題,家庭問題需要規範。家庭文化仍然要作為主流文化,對整個社會起到規範作用。
首先,我們知道,隨著老齡化結構的來臨,新型的社會結構逐漸形成。獨生子女的家庭佔了很大一部分,老人的數量便成倍的上升著。老人的贍養問題開始演變成社會問題。雖然計劃生育政策影響了人們對生育功能的認識,但生育年輕一代也是必須的,否則很多人豈不是老無所養,年輕人的數量遠跟不上老年人的數量,這個社會重擔又將變得異常沉重。援引美國一份研究報告說,到2050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達到4.38億。屆時,每一位老人的養老平均將需要1.6名工作者來負擔,而在1975年則是由7.7人負擔。面對老齡化問題,社會更需要家庭成員們共同努力,擔負建設和諧社會的責任。
其次,因為人類自身發展的需求,需要愛,需要關懷,而血緣決定了最親近的關懷。對於年輕一代,愛的教育相當重要。孝順所強調的,其實不僅僅是一種品德,而是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很好的作用。身體衰老的那一天,還能感受到溫暖和愛,會很讓人留戀這次生命的旅程。奮鬥一身,老來有所依,也不枉活一次。當然,如果孝順不再是社會規範道德規範,那麼辛苦一世老去的人們,還會感受到人生暮年的無助和悲涼,這樣的生命,能使多少人為付出而感到快樂?而家庭,正好規定了誰要贍養誰,用血親來劃分單位,家庭的親人意義會更加使人難以捨棄。
近年來,由於離婚率的攀升,又引起了社會學家們的關注。青少年的教育問題也隨著拉上了熱點議題。據山東省某人民法院統計,2005年至今,該院少年法庭共審結青少年犯罪案件172起,其中,父母離婚和犯罪入獄後的未成年子女犯罪案件竟佔了53.5%。這些單親兒大多正值人生花季,卻蹣跚步入高牆,不能不引起我們深深的憂思。
由於單身人群增加,人類性本能是每個生命體必然存在的,婚姻之外,這些單身的成年人們如何解決性本能,這是個巨大的問題。隨著單身人群不斷的擴張,其混亂程度也是可想而知。性途徑傳播艾滋病已經得到了世界的廣泛關注,如果不嚴重,關注程度自然不會達到這個高度。
性健康、性安全,已經成了社會整體強調的問題,如果不是太泛濫,社會怎麼會如此變革?單身人群在傳播性權利和性自由合理合法的同時,又深刻的影響了青少年的思想。早戀人群都已經被拋至可忽視地步,因為性行為低齡化才是真正可怕的問題,早孕、人流問題已經凸顯,這也引發了各方爭議。
家庭文化所傳播的則是孝與忠貞、責任與義務,有這樣思想的人,才不會濫性,才會尊重性、尊重愛人。個性主義與家庭文化相互衝突,又相互影響。家庭早已規定了一些條條框框,要求成員去遵守,但在這些條條框框之外,成員們又相對獨立和自由,並且獨立的一些追求還會得到來自家庭的支持。因此,一個家庭思想的建立,會影響到所有家庭成員的成長和與家庭的關係。只有既緊密又放鬆的家庭才是人們所需要的。
但事事無完美,得到一些必然會失去一些。擁有家庭,多少都會失去一些自由,但家庭能給個人帶來的,則是遠遠大於性關係之外的獲得。數千年來,家庭文化都是社會文化的主流,從沒有任何一種觀念能超越家庭觀念,這是有目共睹的。
即使是現在,單身貴族群落巨大的存在著,但不可否認,無數人內心渴望著家庭、渴望著婚姻,只是不安感使他們望而卻步。萬人相親的火爆熱鬧的場面、通過婚姻交友節目成雙成對的新人舉行集體婚禮的場面,無不伴隨著笑聲和祝福聲。當然,低吟著的還有「我的婚姻在何方」。
無法預言未來很長的日子之後會是什麼樣,但在未來很長的日子裡,絕大多數人還是會回歸家庭,家庭仍然是社會的基本單元。就作用、意義及規範來看,單身文化是無法成為社會規範的。在單身文化崛起的時代,家庭文化才是社會主流的規範。
溫馨雅蘭
推薦閱讀:
※王小波,一個過於正常的人。19年過去,我們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數?
※外國人有起名叫 Jessus 的嗎?
※魯班和愛迪生誰是真正的發明大王?
※你雙十一控制不住剁手,就是特朗普能當選的原因。
※論文大燜鍋:QJE論文速遞 地震與政治制度 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