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傳統文化十論
丨歡迎點擊上方「傳統文化大講堂」,關注我們丨
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如何對待傳統文化?怎樣傳承傳統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的講話和著述高度重視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將其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對於習主席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認知和情懷,筆者系統梳理為以下十個方面。
1文化靈魂論。曾有人這樣比喻:政治是骨骼,經濟是血肉,文化是靈魂。這一比喻形象地說明了文化對人類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習主席曾經在《之江新語》中這樣概括文化的力量:或者我們稱之為構成綜合競爭力的文化軟實力,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社會力量之中,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導航燈」、社會和諧的「黏合劑」。他在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時強調:「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本國本民族一定要珍惜和維護自己的思想文化。」2014年2月25日習主席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
2文化基因論。文化基因一定程度上類似生物學上的基因,它的結構堅實,一經形成很難改變,將一代一代不斷傳承。比起生物學意義上的基因,文化基因更複雜。2013年12月30日習主席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2014年5月15日,習主席在出席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時指出:中華民族歷來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中國人民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願意同世界各國人民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2014年9月11日,習主席在飛往塔吉克的萬米高空,深有感觸地說:「古詩文經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我們現在一說話就蹦出來的那些東西,都是小時候記下的。語文課應該學古詩文經典,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傳承下去。」9月24日在人民大會堂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再次強調:「中國優秀傳統思想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2014年12月20日下午,習主席考察澳門大學新校區橫琴校區,在參與大學生「中華傳統文化與當代青年」座談會時再一次明確指出:「中華文化滲透到中國人的骨髓里,是文化的DNA。」
3精神命脈論。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命脈,也是一個國家的精神旗幟。習主席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習主席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我們社會主義文藝要繁榮發展起來,必須認真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只有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我國文藝才能更好發展繁榮起來。
4精神財富論。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是社會意識形態與相適應的上層建築共同構建的哲學財富和歷史財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習主席歷次重要講話都飽含著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懷有的濃厚的感情。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範,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5文化自信論。中國道路源自以史為鑒的道路進步,中國模式來自立足本土的模式發展,中國文化襲自古為今用的文化傳承,中國精神承自源遠流長的精神志氣,這就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更是我們在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的文化自信。2014年兩會期間習主席在參加貴州團審議時指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要加一個文化自信。」2014年2月24日,習主席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10月13日他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然要學習和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國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從我國的現實條件出發來創造性前進。」3月份習主席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系統闡釋了傳統文化與中國夢,還與全體中方官員一道,在出席宴會時身著「習式中山裝」,被解讀為意在「展示文化自信」。2014年12月20日,習主席考察澳門大學新校區橫琴校區與大學生座談時再提「文化自信」:「五千多年文明史,源遠流長。而且我們是沒有斷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還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礎。」
6學習借鑒論。習主席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指出:「對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都應該採取學習借鑒的態度,都應該積極吸納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中的優秀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優秀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習主席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數千年來,中華民族走著一條不同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展道路。我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國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決定的。我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然要學習和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國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從我國的現實條件出發來創造性前進。
習主席還特彆強調運用傳統文化的智慧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諸多難題。他說:當今世界,人類文明無論在物質還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特別是物質的極大豐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像的。同時,當代人類也面臨著許多突出的難題,比如,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物慾追求奢華無度,個人主義惡性膨脹,社會誠信不斷消減,倫理道德每況愈下,人與自然關係日趨緊張,等等。要解決這些難題,不僅需要運用人類今天發現和發展的智慧,而且需要運用人類歷史上儲存的智慧。因為在傳承的知識中積累了歷史上對處理人、社會、自然三者關係的重要認知和經驗。因此,「幾千年來人類積累的一切理性知識和實踐知識依然是人類創造性前進的重要基礎。只有不斷發掘和利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和豐富知識,我們才能更好地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自己,才能更好地開創人類社會的未來。」他還指出:對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都應該採取學習借鑒的態度,都應該積極吸納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中的優秀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優秀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推進人類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7科學揚棄論。在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上,一直有兩種錯誤思潮:一種是教條主義地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持這種態度的人把傳統文化視為鐵板一塊的「高大全」,不加分析地照搬照抄、全盤肯定。企圖用中國傳統文化「代替」社會主義新文化,用所謂「新儒學」取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另一種就是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這種思潮把中華民族的「民族性」「傳統性」貶得一無是處,主張「反傳統」,徹底「擺脫中國文化的傳統形態」,「根本改變和徹底重建中國文化」。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潮,不僅在理論上是完全錯誤的,而且在實踐上也是十分有害的。在對待中國傳統文化這個事關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戰略性問題上,習主席關於傳統文化的評價體現為兩個層面,一是我們應積極繼承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思想遺產。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全都是精華,也存在糟粕,並不全都適應當今中國社會的發展,我們應採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批判繼承的科學態度。習主席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高屋建瓴,主張要採取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我國傳統文化,對國外的東西,要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經過科學的揚棄後使之為我所用。」這就是我們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科學態度。他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繼續強調,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範,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8創造轉化論。習主席在談到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時指出:「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係,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如何實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在習主席看來,必須「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這就告訴我們,要實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一是使中華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適應,使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服務,為提升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服務;二是使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認真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使之真正成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動力;三是用符合時代需要和大眾口味的形式對傳統文化作出新的「闡釋」,使之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
2013年12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講話指出,「要繼承和弘揚我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的傳統美德,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堅持社會主義道德觀,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基礎上,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讓13億人的每一分子都成為傳播中華美德、中華文化的主體。」一個多月後,習主席在省部級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進一步強調,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9創新發展論。2014年2月24日習主席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係,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習主席為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指明了方向。一要促進中國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結合,把傳統文化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比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強調的愛國、友善、誠信、公正、和諧等理念,就是把中國傳統文化所強調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傳統價值理念與當今時代特徵和我國實際相結合發展而來的,是中國傳統價值觀的創新性發展;二要既立足本國國情又要面向世界。在當今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必須根據本國國情的需要,認真吸收借鑒世界文明成果之精華,形成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習主席舉例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強調的自由、平等、民主、文明等理念,就是在「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礎上產生的。
10辯證繼承論。文化繼承是指文化的縱向積累和前後傳遞的過程。要發展和繁榮現代文化,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對傳統文化只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才能推動文化的發展與超越。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糟粕性的東西,毛澤東曾經指出:「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但是決不能無批判地兼收並蓄。」習主席在強調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也鄭重提醒我們:「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範,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
(來源:求是網,作者是湖北黃岡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黃岡市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