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的凈土思想

印光大師的凈土思想

轉載

標籤: 佛教印光大師凈土思想凈心居士文化 分類: 佛學園地

印光大師的凈土思想

慧如

凈土思想在中國源遠流長,凈土法門在中國的影響廣泛而深遠,這都是不爭的事實。印光大師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就被認為是絕無僅有的一代高僧,可謂「三百年來,一人而已。」這樣的讚譽是難得的,而更為難得的是,在1940年圓寂之後,印光大師被佛教界一致公認為是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見於此,今就談談印光大師的凈土思想。  一、尊印光大師為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的原由  其它宗派的祖師都是從上一輩傳下來的,都是在世的時候當祖師的,而凈土宗則不然,它的祖師都是在祖師圓寂之後才產生的。因而,嚴格說來,凈土宗是沒有傳承的。雖然祖師與祖師之間沒有直接的傳承關係,但他們卻是一脈相承的。充其量,只是信仰的相同而已,所謂都是以凈土為宗。  印光大師之所以能夠成為凈土宗的祖師,是完全建立在他的凈土主張和凈土修養上的,而這些又集中體現在他的著作中。  二、印光大師的著作  大師的著作有:《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和《增廣印光法師文鈔》等。這其中收錄了印光大師的一千多件約一百二十萬字的作品,其體裁涉及論文、書信、開示、序跋、頌讚、楹聯等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師的這麼多作品雖然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無一不體現一個主題,那就是:凈土!寫信也好,講話也罷,時時刻刻,印光大師都在放射著凈土的光芒。可見大師一貫的凈土主張和深厚的凈土造詣。  三、印光大師弘揚凈宗的時代背景  印光大師出生於清末民初,生逢亂世,生活在動蕩不安的社會背景下,眾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急切渴求宗教的信仰。此時,中國佛教也隨之走向了衰微,特別是由於禪宗的沒落,凈土宗因此而成了主流法門。印光大師承襲的,就是這一最普遍化的佛教思想。然而,在當時,凈土法門缺乏真正深刻作持的大師,在社會上趕經懺營生,反成了佛教的主要活動,招來知識分子的嚴重歧視。於是,印光大師的發心出家,首先面對的,就是如何改革此不良風尚,而賦以凈土法門的新機。  印光大師之所以宏揚凈土法門,就是有見於清末戰亂,生靈塗炭,其它法門無法直接利濟群生,所以堅信唯有凈土法門才能適應於時代的需求。而印光大師的凈土思想,透過其《文鈔》的感人力量,遂使千千萬萬的信徒,在佛法中獲得慰藉。他也因而成了中國近代佛教史上,信眾最多,影響最深遠的一位凈宗高僧。  四、印光大師宏揚凈宗的因緣  依據《印光大師言行錄》,將大師之所以得遇凈土法門,乃至他後來畢生以凈土法門為自行化他之根本的緣由,歸納為如下四個時期:  1、終南披剃  印光大師(1861—1941),諱聖量,別號「常慚愧僧」、又號「繼廬行者」,陝西合陽人。幼年跟隨兄長讀儒學,後因多年的目疾,痛感人世無常,於光緒七年(1881)就去陝西終南山禮道純法師出家。在這期間,大師在學習早晚功課之時,因讀《怡山發願文》、《小凈土文》,深知修習禪宗與凈土宗的難易程度,此時便萌發專修凈土的決志,時年21歲。  2、蓮花曬經  就在這年的夏天,大師奉師命前去安徽徽州小南海去參學,途中停留於湖北竹溪蓮花寺常住。大師因幫忙曬經書的緣故,偶然因讀一本殘缺不全的《龍舒凈土文》,深知凈土一法「圓賅萬法,普攝群機」,實為末法眾生即生了生脫死的要道,這對他日後宏揚凈土法門奠定了決定性的影響,遂畢生以凈土法門自行化他。 「一句彌陀,家喻戶曉」的凈土法門得以中興,實肇端於此。  3、雙溪受戒  光緒8年(1818),大師到陝西興安雙溪寺受戒,因擅長書法,戒期中書寫事務都由大師承擔。大師出生6個月就患眼病,幾乎失明。後雖痊癒,但視力已受損,稍發紅,就什麼也看不見。受戒期間由於寫字多,眼病轉重,由此眼病,卻悟身為苦本,為了不耽誤工作,閑時專念佛號,夜裡大眾睡後,起坐念佛,求佛力加被,寫字時也是心不離佛號,雖竭力書寫,尚能勉強支持。戒期圓滿,書寫任務完成,目赤也痊癒了。由此因緣深信念佛功德不可思議,這便堅定了大師後來的自行化他,以凈土為依歸的信念。  4、紅螺參學  大師受戒後,一直在終南潛居念佛,間讀契經,深入法海,生平工詩,出家後,不復作,專心凈土,久而彌篤。潛修一段時間,愈發覺凈土法門的根機契合。又聞知北京紅螺山的資福寺為徹悟禪師弘闡凈土法門的道場,因仰慕其高風懿行,遂於光緒十二年(1886)十月十四日,大師時年廿六歲,前往紅螺山,入堂念佛,沐浴徹祖遺澤,故凈業大進。  在資福寺,大師除隨眾念佛外,歷任雲水堂、香燈、寮元等職事。任藏主遂得閱讀大藏,因此深入經藏,妙契佛心,徑路修行,理事無礙。  住紅螺山四年(1886—1890),在其中間朝禮五台山一次。四年當中,特別是於徹悟大師的遺教,所得非常大,故持誦《徹祖語錄》,至老而不停輟。甚至增修《凈土十要》的時候,將《徹祖語錄》附錄於後。因徹祖以禪宗大德廢參禪宗而力主念佛,也曾把半生開示禪人宗乘語錄盡付一炬。大師作為,迥別常情,又徹悟語錄發揮凈土奧義,精切透闢。這種非同常人的棄禪歸凈典範,便成了印光大師終身仿效服膺的準則。  總之,印光大師出家後的如上四個時期的心路歷程,明顯地反映出他對凈土法門的萌發、深信、體驗和精進的過程。特別是紅螺山的參學時期對大師起了決定性的影響,對徹悟祖師的凈土思想有直接的繼承和發揚,所謂「真為生死,發菩提心,具足信願,持佛名號」的十六字綱宗。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師後來在《與謝融脫居士書》中說,對於凈土法門,在家學《彌陀經》時已生信心,實未受他人的開導。並且還強調說,當時修禪的人多破凈土,但我卻自量己力,不隨他人轉,即便是佛祖現身說法破凈土,亦難以改變自己對凈土法門的深信。  五、印光大師的凈土思想理論  1、對凈土法門的定位——特別法門  特點:契理契機(所謂的契理,是指所說法門必須契合究竟的了義的。所謂的契機,是指所說法門必須契合時下所被眾生的根機。)  契理方面是指:  其一:凈土法門是佛陀為九界凡聖速成佛道而開設的一個特別法門;  其二:凈土法門統攝律、教、禪、密之宗,貫通權、實、頓、漸之教,然又不得以一般的通途教義去衡量它;  其三:凈土法門因是一切法門的根本和歸宿,故禪、教、律、密各宗之人多皆兼修凈土。  其四:凈土法門是究竟暢佛本懷的法門,不但凈土三經廣談凈土法門,其他諸大乘經典也兼說凈土。  契機方面是指:  其一:這一特殊法門,與其它只靠自力修持的法門不同,而是仰仗佛的慈悲願力攝受往生西方的。  其二:這一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至已證等覺的菩薩,下至具足惑業的凡夫。  其三:無論鈍根眾生,還是一乘上士,均不須歷劫的熏修,只要具足信願,持佛名號,就能於現生即可往生西方;  其四:這一特殊法門,念佛行人一旦往生,永不退轉,即生成辦佛果,下手易且成功高,用力少且得效速。  其五:這一特殊法門,即便是將墮地獄的五逆十惡之人,只要得蒙善知識的開示,徹底深信凈土法門,發懇切的求生誓願,勇猛念佛,十念乃至一念亦能蒙佛接引,往生彼國。正因為凈土法門是佛陀一代所說法門中最適合末法眾生的根性,最為契理契機,所以大師「破一大時節因緣」密護諸宗,力弘凈土。  2、印光大師的凈土往生生因觀點  往生前導:信願(信西方極樂、西方彌陀的真實不虛,確信凈土法門是現生了生脫死的不可思議的惟一法門;發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誓願)  往生正行:念佛(口念耳聽的持名念佛)  往生助行:誦經、持咒、禮拜、懺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德等。  往生關鍵:信願與念佛的統一,正行與助行的兼并。  人生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賦予了大乘佛教的入世行化精神,但又不同於外道的純救濟。  大師認為,凈土法門作為諸佛度生的權巧方便,應包括如下內容:  第一,它必須是兼仗佛力的;  第二,它必須以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為歸宿;  第三,它必須以厭離生死和娑婆世界為往生的前提:  第四,它必須以信、願、行三法的統一為往生的動力;  第五,它不要求明心見性,也不要求斷惑證真,只須真信、切願地專心持佛名號。  這就是說,不論是什麼根機,不論是什麼人,也不論學佛有多久,只要能「真心厭離娑婆世界之苦,正信阿彌陀佛的偉大願力,正信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並誠心誠意地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將自己念佛的功德迴向往生極樂世界」,哪怕你僅僅念了一聲佛號,也照樣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大師認為凈土法門以了生脫死為根本,而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而絕不可有求來生人天福報之心。他說: 「凡誦經、持咒、禮拜、仟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德,皆須迴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一有此心,便無往生之分。」  3、印光大師的「兼仗佛力」思想  在「自力」與「佛力」問題上,大師一貫強調彌陀的本願力不可思議,雖然主張「佛力」,但又不廢「自力」,因為大師所謂的「佛力」是相當於「自力」而言的。大師認為,之所以念佛眾生能夠往生西方是因為彌陀本願力不可思議、眾生自性力不可思議、法門功德力不可思議,是由此三力相合成就的結果。  4、印光大師的「帶業往生」思想 .  大師認為凈土法門的殊勝在於「帶業往生」,曾大力提倡,但大師又強調說: 「凡修凈業者,第一,必須嚴持凈戒;第二,必須發菩提心;第三,必須具真信願。戒為諸法之基址,菩提心為修道之主帥,信願為往生之前導。」其中尤重持戒,認為並不是「帶業往生」就是可以不持戒,以致肆意再造惡業。因為佛法只攝一切善人,絕不攝一惡人。故大師主張應以極慚愧心、極仰信心念佛求生西方。  5、印光大師的凈土思想淵源  大師一生效仿廬山慧遠大師的「結社念佛」之風,別號「繼廬行者」,創建蘇州靈岩山寺十方專修凈土道場,乃至發動組織各地念佛會的成立;稟承善導和尚的專修凈宗意旨大力弘宣他力本願念佛思想;依永明延壽禪師的《四料簡》揀別禪、凈界限,獨倡凈宗;又以「儒佛雙合之美」勸令行人「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闡揚「萬善同歸凈土」之旨;又繼續和發揚了藕益大師的「信願」與「持名」的並重思想;特別是對徹悟祖師的「真為生死,發菩提心,具足信願,持佛名號」的十六字箴言,終身服膺。  六、印光大師的凈土思想實踐  1、以「敦倫盡分、閑邪存誠」為入道基礎  大師一生極力宏揚凈土法門,而又卻極力倡導「敦倫盡分」。因為欲往生西方,只有念佛之心與佛之願力相合方能感應道交,感應了,就能確保往生,若不得感應,那就不能高枕無憂了。所以大師強調說: 「修凈土者,第一須要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大師以盡到為人的本分,作為求生西方的基礎,他是沒有忽視佛教在人間的重要意義。  2、提倡「因果報應」和「家庭教育」相結合,特別重視「胎教」  大師認為若不極力提倡因果報應、家庭教育,則無法勸人止惡向善;若不提倡念佛求生西方,則難免六道輪迴。所以,大師一生極力痛誡世人,畏於惡果,莫造惡因;勤修善因,而得善報。並勉勵眾人凡所修善,莫求後世福報,唯以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輪迴苦海,方為究竟。印祖生前流通《安士全書》、《了凡四訓》數百萬冊,提倡家庭教育,主張以胎教為重。  3、以「處家宏法」、「居塵學道」最為適合時代需要  清末民初之際,漢傳佛教在某些寺院存在「三濫」現象,即「收徒濫」、 「傳戒濫」、「傳法濫」。一些僧眾熱衷於應酬經懺,不注重修學,以致佛教日漸衰微。大師針砭時弊,特別是有憾於雍正皇帝的廢除僧考制度,任人隨意出家。故大師不但自己不收出家徒弟,亦不輕易允許他們出家,特別是嚴誡女眾的任意出家,常勸人以「居塵學道」、 「處家宏法」為要。因為修行是不分出家與在家,但要出家必須克服種種困難,倒還不如在家敦倫盡分做個稱職的學佛居士,擁護佛法,攝化群眾。大師不輕易允許佛弟子出家可窺其設想之周到,利眾之心切,不願見其出家,扮不好角色而苦惱;而望其以在家孝敬師長,感化大眾,使人們真正體會到佛法利濟眾生的好處。這一思想,正促進了凈土法門的深入民間。  4、誠敬慚愧,以苦為師  大師的念佛秘訣是: 「誠與恭敬」。他嘗云: 「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無恭敬而致褻慢,則罪業愈增,而福慧愈減矣。」印祖與吳璧華書云: 「有一秘訣,剴切相告,竭誠盡敬,妙妙妙妙。竭誠恭敬念佛,當知此人非娑婆之久客,必定是凈土之佳賓也。」  大師因幼年曾謗毀過佛法的緣故,自號「常慚愧僧」,以慚愧自牧。並以此勸人常懷慚愧心、懺悔心而念佛,惟有如是念佛方能勇猛精進。又勸人以苦為師,因為惟有深知娑婆之苦不堪言,方肯懇切念佛發願求生西方。  5、強調「攝心念佛」,及「十念記數法」與「朝晨十念法」  其一、攝心念佛  印光大師相傳是大勢至菩薩再來,一生努力推崇與倡導的就是「持名念佛」。然「持名念佛」法門中還須分清「觀心念佛」與「攝心念佛」之不同。印光大師倡導的是「攝心念佛」法門。他認為, 「觀心之法乃教家修觀之法,念佛之人不甚合機。」所以,他強調說:「念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  大師根據《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提倡以勢至菩薩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之法念佛,以觀音菩薩的「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之法攝耳諦聽,以此二重工夫念佛求證三昧。  攝心秘訣:至誠恭敬  攝心方法:先攝意、舌、耳三根,次攝眼根、鼻根,乃至身根  要求: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  強調:志心念、無間斷念、常時念  其二、十念記數法  針對於妄念難以降伏之人,大師提倡以「十念記數法」念佛。如大師雲「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  方法:從1到10,從1到10地記數念佛,不宜或多、或少,數目只以10為準,周而復始。若因數字太長難以記清,可從1到3、從4到6、從7到10,分為三氣念。  要求:佛號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數字也應數得清楚,記得明白,不宜混淆不清。  強調:記數只以10為準,不可20、30。  注意: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  功用:消除雜念,專註佛號,身適神逸。  其三:朝晨十念法  針對事務繁忙,沒有時間念佛的人,大師推薦「朝晨十念法」念佛。如大師云: 「修凈業者,須每日清晨服飾已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惟長惟久氣極為度,其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如此十氣連數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精為功,故名此為十念者,顯是藉氣束心也。」  時間:每日清晨洗漱畢。  方法:向西合掌,連聲稱念阿彌陀佛,盡一口氣為一念。  強調:念佛聲調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  注意:只許十念,每日最多早晚兩次;更不可一口氣強迫多念,應隨氣長短而念,/頃其自然。  功效:藉氣束心。  七、總結  印光大師的凈土思想甚為宏富,但可用「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具足信願,持佛名號」一偈概括之。大師「破一大時節因緣」而來,為挽救佛教的衰微,一方面長期刻苦精修凈土法門,一方面藉文字般若向社會大眾宣說「敦倫盡分」的為人道理,及於現生了生脫死的凈土法門,終於使「善導高風,復見今日」,凈土一宗,重煥生機。值得一提的是,大師在其一生的弘化中有三個焦點:即「契理與契機的統一」、 「出世與入世的統一」, 「信願與持名的統一」。這三個「統一」,既闡明了當前宣弘凈土法門的上契佛旨,下合時機的急務;又使長期以來認為是消極避世的凈土法門賦予了大乘佛教的入世濟度精神,轉消極為積極,但卻又不同於外道的純救濟;並且還糾正了只重「信願」、不重「持名」的偏激的本願思想。總之,印光大師的凈土思想是具有劃時代的深遠意義的,他在中國佛教史乃至世界佛教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


推薦閱讀:

「氣功大師」王林「王府」曝光 馬雲趙薇等登門拜訪
印光大師開示:如何持念佛經
爽翻天!星座大師教你怎樣集齊12星座女友
大師教你論八字 八字中各種神煞排法及論法
轉《大乘大義章》鳩摩羅什大師和慧遠大師的問答集

TAG:思想 | 大師 | 凈土 | 印光大師 |